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1.4地球的圈层结构(A)(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甘肃·高台县第一中学高一学业考试)北京时间2020年5月24日。希腊克里特岛附近海域发生5.2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如图为震中所在区域图,●为震中。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本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A.地壳 B.上地幔 C.下地幔 D.软流层
2.本次地震发生时,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经过莫霍面时波速变化是( )
A.纵波、横波波速均变小 B.纵波波速变大、横波波速变小
C.纵波、横波波速均变大 D.纵波波速变小、横波波速变大
【答案】1.B
2.A
【解析】1.地壳的平均厚度约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39-41千米,海洋部分较薄,平均厚度约为5-10千米。此次地震发生于希腊克里特岛附近,属于海洋地壳,震源深度20千米,由于海洋部分的地壳厚度约为5-10千米,所以本次地震的震源位于莫霍界面以下,为上地幔,B正确,A错误;上下地幔的分界大致位于地表以下1000千米,C错;软流层的深度为80-400千米,D错误。故选B。
2.根据所学可知,研究地球内部结构时,是通过观察地震波向地球内部的传播情况来了解地球内部的,我们已知,地震波在向下传播时,经过莫霍面时的波速变化是纵波、横波波速均变大。据此可知,地震波在向上传播过程中,经过莫霍面时波速变化是纵波、横波波速均变小。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研究地球内部结构时,发现地震波经过莫霍面时,纵波、横波波速均变大;而经过古登堡面时,横波消失,纵波降速。这是由于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所导致的。一般认为,介质密度越大,地震波传播速度越快。
(2022·河北·曹妃甸一中高三阶段练习)2018年6月3日,“地壳一号”钻机在东北松辽盆地完成中国白垩纪大陆科学钻探工程,钻井深度7018米,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实施万米大陆钻探计划专用装备和相关技术的国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此次钻井发现一定深度后每往下钻进100米,地下温度会升高3℃至4℃,其热量属于( )
A.太阳能 B.重力能 C.生物能 D.地热能
4.目前,“地壳一号”钻机钻井最深处位于( )
A.地壳 B.地幔 C.软流层 D.地核
【答案】3.D
4.A
【解析】3.太阳能主要作用于在地表,对地下温度影响不大,A错;重力能越远离地心数值越大,不会往下钻井反而升高,B错;地下深处的生物能多转化成为矿石燃料的化学能,仍保持生物体状态的很少,C错;地热能是来自地球深处的可再生热能,它来源于地球的熔融岩浆和放射性物质的衰变,钻井深度7018米处地热能丰富,D对。故选D。
4.地壳在陆地上平均厚度39-41km,“地壳一号”钻井深度7018米,还在地壳的范围之内,A对,B、C、D错,故选A。
【点睛】地壳位于莫霍界面以外,大陆地壳为39-41千米,海洋地壳一般为5-10千米,地幔从莫霍界面到2900千米处的古登堡界面,地核从古登堡界面向下,厚度约3400多千米。软流层位于地幔上部,距地表80-400千米的范围内。
(2022·山西·长治市上党区第一中学校高一期中)2021年5月,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完成在轨测试。环地轨道距地面400~450km。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天体与材料中空间站属于同一类的是( )
A.太阳 B.水星 C.火星 D.月球
6.在轨运行的天和核心舱位于( )
A.大气圈内 B.岩石圈内 C.水圈内 D.太阳系外
【答案】5.D
6.A
【解析】5.材料信息表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环绕地球运行,地球为行星,则空间站应属于卫星。太阳属于恒星,水星和火星属于行星,月球属于卫星,因此与空间站属于同一类的是月球,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6.材料信息表明,在轨运行的天和核心舱距地面400~450千米,不可能位于岩石圈内和水圈内,地球大气圈的厚度可达2000千米以上,因此在轨运行的天和核心舱位于大气圈内,也位于太阳系内,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点睛】地球大气层是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数千公里的大气层。气体密度随离地面高度的增加而变得愈来愈稀薄。探空火箭在3000公里高空仍发现有稀薄大气,有人认为,大气层的上界可能延伸到离地面6400公里左右。
7.(2021·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高一期中)上地幔的上部存在一个( ),温度很高,岩石部分熔融,能缓慢流动。科学家推测,它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地球的板块运动也与之有关。
A.地壳 B.软流层 C.岩石圈 D.外核
【答案】B
【详解】由于地球内能的释放,地球内部的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高,一般至100km深时,温度便接近于地幔开始熔融的固相线温度,这时在水和挥发性组分的参与下,开始产生选择性熔融,逐渐形成固流体软流层,软流层一般被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B符合题意;地壳不在上地幔上部,岩石不呈部分熔融状态,也不是岩浆发源地,排除A;岩石圈的岩石不呈部分熔融状态,也不是岩浆发源地,排除C;外核不在上地幔上部,由于深度大,不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排除D。故选B。
(2020·安徽·天长市炳辉中学高一阶段练习)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结合地球圈层构造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8.下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是( )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9.关于A、B、C圈层的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
A.A圈层中的云雨雪等天气现象,与人类息息相关
B.B圈层由地壳和上地幔组成
C.C圈层在地球表面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D.A圈层在促进太阳能转化、改变大气圈和水圈组成、改造地表形态等起重要作用
【答案】8.D
9.D
【解析】8.由材料知示意图中的ABC为地球圈层构造,观察A圈层占有大气圈的下部,B圈层的全部及C圈层的上部,所以A为生物圈,再由示意图中BC圈层的位置关系可知,B为水圈,C为岩石圈。选项D正确,选项ABC错误。故选D。
9.由上题分析可知A圈层为生物圈,大气圈中的云雨雪等天气现象,与人类息息相关,选项A错误。B圈层为水圈,岩石圈由地壳和上地幔组成,选项B错误。C圈层为岩石圈,水圈在地球表面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选项C错误。A圈层为生物圈,在促进太阳能转化、改变大气圈和水圈组成、改造地表形态等起重要作用,选项D正确。故选D。
【点睛】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地核。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2021·湖南·宁乡市第七高级中学高一阶段练习)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是( )
A.A B.B C.C D.D
11.15千米的海洋地震的震源多分布在( )
A.软流层 B.地壳 C.岩石圈 D.地核
12.地震发生时,距离震中不远的农田里耕作的农民的感受是( )
A.左右摇晃 B.上下颠簸 C.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D.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答案】10.C
11.C
12.D
【解析】10.读图,根据各圈层的分布判断,A表示大气圈,B表示生物圈,C表示水圈,D表示岩石圈,其中水圈是地球表层一个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1.大洋地壳的平均厚度为5-10千米,软流层分布在上地幔顶部,因此15千米的海洋地震的震源多分布在莫霍界面以下、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属于岩石圈,C正确;此位置尚未到达软流层,A错;在莫霍界面以下,不在地壳的范围,B错;地核在地下2900千米深度的古登堡界面以下,D错。故选C。
12.地震通过地震波向外释放能量,地震波包括纵波和横波,其中纵波传播速度快,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横波传播速度慢,引起地面左右摇晃;因此,距离震中不远的农田里耕作的农民的感受是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D对,A、B、C错。故选D
【点睛】地震波包括纵波和横波,其中纵波传播速度快,可以穿过固体、液体、气体,引起上下颠簸;横波传播速度慢,只能穿过固体,引起左右摇晃。若考查空中飞鸟、水中游鱼感受到的地震,应只有上下颠簸,没有左右摇晃。
13.(2021·甘肃·庆阳第六中学高一阶段练习)对地球各圈层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圈位于地壳内部; B.地核位于地球圈层最外层;
C.软流层位于岩石圈的内部; D.地幔位于地壳和地核之间;
【答案】D
【详解】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顶部,其中生物是这里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故A错误;地核位于莫霍界面以下,故B错误;地幔位于地壳和地核之间,故D正确;软流层位于上地幔,故C错误。故答案选D。
(2021·福建·永安市第三中学高中校高一阶段练习)下图为两个不同地理事物及其界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4.若界面代表莫霍面,则甲( )
A.代表地壳 B.顶部由岩石组成 C.平均厚度170KM D.地震波横波难以通过
15.若界面代表古登堡面,则( )
A.甲代表软流层 B.甲代表地幔 C.乙代表地壳 D.乙代表岩石圈
【答案】14.A
15.B
【解析】14.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莫霍界面以上为地壳,A对;地壳的顶部有的是岩石,有的是土壤或松散沉积物,B错,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千米,C错;地震波横波和纵波都可以通过地壳,D错。故选A。
15.若界面代表古登堡面,则甲为地幔,乙为地核,B对,C错;软流层只是地幔的一小部分,A错;岩石圈不包括地核,D错。故选B。
【点睛】地球内部圈层及分布如下图。
二、综合题
16.(2021·新疆·新源县第二中学高一阶段练习)读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图中A表示______波,在________中传播。B表示________波,在________中传播。
(2)b图表示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M表示________界面,其上、下两层分别为________和________。
(3)在b图上N处,地震波A完全消失,地震波B的传播速度也突然________(减小、增大),该处称为________界面。
【答案】(1) 横 固体 纵 固体、液体和气体
(2) 莫霍 地壳 地幔
(3) 减小 古登堡
【分析】本题以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为背景,涉及地震波的分类以及传播特点等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等地理核心素养。
(1)
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可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据图a可知:图中A速度小于B,所以A表示横波,在固体中传播;B表示纵波,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2)
结合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划分,据图b可知:M表示莫霍界面,其上、下两层分别为地壳和地幔。
(3)
据图b可知:N表示古登堡界面,其上、下两层分别为地幔和地核;据图a可知:在b图上N处,地震波A(横波)完全消失,地震波B(纵波)的传播速度也突然减小。
17.(2021·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高一期中)读“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与圈层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震波的分类:图中S表示____,P表示____。
(2)地震波的传播特点:S波的传播速度____,只可以在____中传播;P波的传播速度____,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答案】(1) 横波 纵波
(2) 较慢##慢 固体 较快##快
【分析】本题以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与圈层结构示意图为背景,涉及地震波的分类以及传播特点等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等地理核心素养。
(1)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据图可知:图中S速度小于P,所以S表示横波,P表示纵波。
(2)结合上题和所学知识可知:(S波)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纵波(P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可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18.(2021·湖南·宁乡市第七高级中学高一阶段练习)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图一为黄果树瀑布)
(1)图1中所示地球圈层有____、____、____和岩石圈等,它们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2)地壳的平均厚度为____km,其中____(大陆或大洋)部分地壳较薄。
(3)图2中①是____面,图2中②是____,从火山口喷发出的岩浆,一般来源于②中的____。
【答案】(1)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2) 17 大洋
(3) 莫霍 地幔 软流层
【分析】本题以黄果树瀑布和地球圈层结构为材料,涉及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1)图一为黄果树瀑布景观图,图中有大气,瀑布为代表的水体,植物为代表的生物,岩石和土壤为代表的岩石及风化产物,因此包括了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
(2)由书上所学内容可知,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km,大洋地壳薄,一般为5-10km,大陆地壳厚,平均厚度为39-41km,有高大山脉的地方地壳最厚可达70km。
(3)由图可知,①为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为莫霍界面。②是莫霍界面以下的圈层,为地幔,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温度很高,岩石部分熔融,一般认为岩浆发源于软流层。
19.(2021·江苏·沭阳县潼阳中学高一阶段练习)读太阳大气结构和地球圈层构造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左图a代表的太阳大气层为____;b、c层中发生的太阳活动分别是____、____;我们用眼睛直接可以看到的太阳大气层是____(填图中字母)。
(2)右图A代表的地球圈层为____,C层主要由各种____组成,D代表的地球圈层为____;B圈层在地球上的分布特点是____。
(3)简要说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4)请简述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答案】(1) 日冕层 耀斑和日珥 太阳黑子 c
(2) 大气圈 岩石 地幔 连续而不规则
(3)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引发磁暴现象;在两极地区引发极光;影响地球气候;可能引发地球的自然灾害。
(4)外部条件:相对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①太阳稳定的提供光和热。②太阳系行星轨道共面同向,大小行星各行其道。
内部条件:①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地球自转周期适宜,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适度。②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形成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层。③有液态水,形成原始的海洋。
【分析】本题以太阳大气结构和地球圈层构造示意图为材料,涉及太阳大气层、太阳活动、地球圈层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1)太阳大气层由内向外依次是c光球层、b色球层和a日冕层,c光球层上的太阳活动为太阳黑子;色球层上的太阳活动为耀斑和日珥;日冕层上的太阳活动为太阳风。用肉眼直接看到的太阳大气层是c光球层;b色球层和a日冕层只有在日全食时或用特殊的仪器才能看到。
(2)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A大气圈、B水圈、生物圈;图中C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D圈层位于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之间,为地幔;B是水圈,水圈在地球上的分布特点是:连续而不规则的。
(3)太阳活动扰乱地球大气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高能带电粒子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当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时,会产生极光现象;引发自然灾害,比如地震、水旱灾害。
(4)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包括外部的宇宙环境和内部的自身条件。外部条件包括太阳作为一颗中年、中等恒星,能稳定的释放光热,满足地球上生物的需求;太阳系大小行星轨道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的特点,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为地球上生命的存在提供安全的宇宙环境。内部条件包括地球和太阳的距离适中,地球的自转周期为24小时,受热均匀,使地球表面平均温度在15℃左右,适合生物生存;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形成的引力场使大量的气体聚集,经生物改造后成份以氮氧为主,形成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层;适合的温度使地球表面的水呈液态,向低洼处汇聚形成原始的海洋,孕育了生命。
20.(2022·新疆喀什·高一期末)如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圈层的名称:A为____,B为生物圈,C为____,G为____。
(2)D层为地壳,____部分地壳比较厚,____部分地壳比较薄。
(3)莫霍界面是地壳和____的界线;F、G之间的界线为____;
(4)E____和D合为____;一般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是____。
【答案】(1) 大气圈 水圈 地核
(2) 陆地 海洋
(3) 地幔 古登堡界面
(4) 上地幔上部(上地幔顶部) 岩石圈 软流层
【分析】本题以地球的圈层结构图为背景材料,涉及到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和外部圈层结构,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1)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图中A为大圈,B为生物圈,C为水圈,G为地球内部圈层地核。
(2)地壳厚度不均,陆地部分较厚,平均厚度为33千米,海洋部分较薄,平均厚度约7千米。
(3)莫霍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线。由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可知F为地,G为地核,其分界线为古登堡面。
(4)由图可知,D为地壳,E为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为岩石圈,一般认为,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1.4地球的圈层结构(A)(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甘肃·高台县第一中学高一学业考试)北京时间2020年5月24日。希腊克里特岛附近海域发生5.2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如图为震中所在区域图,●为震中。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本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A.地壳 B.上地幔 C.下地幔 D.软流层
2.本次地震发生时,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经过莫霍面时波速变化是( )
A.纵波、横波波速均变小 B.纵波波速变大、横波波速变小
C.纵波、横波波速均变大 D.纵波波速变小、横波波速变大
(2022·河北·曹妃甸一中高三阶段练习)2018年6月3日,“地壳一号”钻机在东北松辽盆地完成中国白垩纪大陆科学钻探工程,钻井深度7018米,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实施万米大陆钻探计划专用装备和相关技术的国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此次钻井发现一定深度后每往下钻进100米,地下温度会升高3℃至4℃,其热量属于( )
A.太阳能 B.重力能 C.生物能 D.地热能
4.目前,“地壳一号”钻机钻井最深处位于( )
A.地壳 B.地幔 C.软流层 D.地核
(2022·山西·长治市上党区第一中学校高一期中)2021年5月,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完成在轨测试。环地轨道距地面400~450km。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天体与材料中空间站属于同一类的是( )
A.太阳 B.水星 C.火星 D.月球
6.在轨运行的天和核心舱位于( )
A.大气圈内 B.岩石圈内 C.水圈内 D.太阳系外
7.(2021·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高一期中)上地幔的上部存在一个( ),温度很高,岩石部分熔融,能缓慢流动。科学家推测,它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地球的板块运动也与之有关。
A.地壳 B.软流层 C.岩石圈 D.外核
(2020·安徽·天长市炳辉中学高一阶段练习)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结合地球圈层构造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8.下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是( )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9.关于A、B、C圈层的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
A.A圈层中的云雨雪等天气现象,与人类息息相关
B.B圈层由地壳和上地幔组成
C.C圈层在地球表面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D.A圈层在促进太阳能转化、改变大气圈和水圈组成、改造地表形态等起重要作用
(2021·湖南·宁乡市第七高级中学高一阶段练习)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是( )
A.A B.B C.C D.D
11.15千米的海洋地震的震源多分布在( )
A.软流层 B.地壳 C.岩石圈 D.地核
12.地震发生时,距离震中不远的农田里耕作的农民的感受是( )
A.左右摇晃 B.上下颠簸 C.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D.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13.(2021·甘肃·庆阳第六中学高一阶段练习)对地球各圈层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圈位于地壳内部; B.地核位于地球圈层最外层;
C.软流层位于岩石圈的内部; D.地幔位于地壳和地核之间;
(2021·福建·永安市第三中学高中校高一阶段练习)下图为两个不同地理事物及其界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4.若界面代表莫霍面,则甲( )
A.代表地壳 B.顶部由岩石组成 C.平均厚度170KM D.地震波横波难以通过
15.若界面代表古登堡面,则( )
A.甲代表软流层 B.甲代表地幔 C.乙代表地壳 D.乙代表岩石圈
二、综合题
16.(2021·新疆·新源县第二中学高一阶段练习)读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图中A表示______波,在________中传播。B表示________波,在________中传播。
(2)b图表示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M表示________界面,其上、下两层分别为________和________。
(3)在b图上N处,地震波A完全消失,地震波B的传播速度也突然________(减小、增大),该处称为________界面。
17.(2021·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高一期中)读“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与圈层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震波的分类:图中S表示____,P表示____。
(2)地震波的传播特点:S波的传播速度____,只可以在____中传播;P波的传播速度____,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18.(2021·湖南·宁乡市第七高级中学高一阶段练习)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图一为黄果树瀑布)
(1)图1中所示地球圈层有____、____、____和岩石圈等,它们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2)地壳的平均厚度为____km,其中____(大陆或大洋)部分地壳较薄。
(3)图2中①是____面,图2中②是____,从火山口喷发出的岩浆,一般来源于②中的____。
19.(2021·江苏·沭阳县潼阳中学高一阶段练习)读太阳大气结构和地球圈层构造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左图a代表的太阳大气层为____;b、c层中发生的太阳活动分别是____、____;我们用眼睛直接可以看到的太阳大气层是____(填图中字母)。
(2)右图A代表的地球圈层为____,C层主要由各种____组成,D代表的地球圈层为____;B圈层在地球上的分布特点是____。
(3)简要说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4)请简述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20.(2022·新疆喀什·高一期末)如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圈层的名称:A为____,B为生物圈,C为____,G为____。
(2)D层为地壳,____部分地壳比较厚,____部分地壳比较薄。
(3)莫霍界面是地壳和____的界线;F、G之间的界线为____;
(4)E____和D合为____;一般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是____。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