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1.2地球运动的意义(B)(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是一个地球仪演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用手拔动地球仪自西向东旋转,演示内容是( )
A.地球公转 B.地球自转 C.四季变化 D.天气变化
2.图中P点地区,此时( )
A.太阳直射 B.处在半夜 C.早晨日出 D.傍晚日落
【答案】1.B
2.D
【解析】1.由图可以看出,用手拨动地球仪自西向东旋转,演示的是地球的自转运动,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本身不发光、又是不透明球体,在自转过程中会产生昼夜更替和地方时的差异,B正确;地球的公转是地球围绕太阳的旋转,因此不是演示地球公转,A错误;不能演示四季变化和天气变化,CD错误。故选B。
2.由于地球的自西向东自转运动,图中P地是位于昼半球进入夜半球交界处,过P点所在线向东进入夜半球,因此为昏线处,因此处于傍晚日落,D正确。太阳直射地点位于昼半球的中间线与南回归线的交点,P点所在纬线没有直射现象,且位于昏线上,A错误。处在半夜应为夜半球,B错误。早晨日出应位于晨线,C错误。故选D。
【点睛】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昼半球),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夜半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晨昏线(圈)。它是由晨线和昏线组成。其中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从白昼变为黑夜的界线是昏线,从黑夜变为白昼的界线是晨线。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恩克斯堡岛(下图)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2017年2月7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2月7号,当恩克斯堡岛正午时,北京时间约为( )
A.2月7日9时 B.2月7日15时 C.2月7日17时 D.2月8日7时
4.对于极地科学考察而言,恩克斯堡岛所在区域的优势在于( )
A.生物类型多样 B.对全球变暖敏感 C.大气质量优良 D.人类活动影响少
【答案】3.A
4.B
【解析】3.恩克斯堡岛正午地方时为12时结合图示为南极按照顺时针方向自西向东可知恩克斯堡岛的经度约为165°E。北京时120°E的地方时两者经度差45°,时差为3小时,因此北京时间大约为9:00,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故选A。
4.由题干“恩克斯堡岛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可知,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海冰具有独特优势这些事项对全球变暖都很敏感,B项正确;恩克斯堡岛纬度高,极地气候恶劣,生物多样性差,A项错误;极地地区普遍大气质量污染小,质量高,但该地的突出优势是冰盖与海冰,研究大气并非该基地主要研究内容,C项错误;极地任何地区人类活动都普遍较少,不是该地区独有的优势,D项错误。故选B。
【点睛】地方时计算的一般步骤:1.找两地的经度差2.把经度差转化为地方时差3.根据在已知地的东西位置关系,加减地方时差。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能,某公司推出一种“智能化”太阳能集热板,该集热板能够自动转动而朝向太阳,并能自动调整与地面的夹角ɑ,始终保持与太阳光线垂直。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黄冈某地安装的太阳能集热板在某月内水平转动的幅度先变大后变小,则该月正午太阳能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 )
A.一直变大 B.一直变小 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6.为使集热板效率达到最高,该地ɑ调整最大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5.D
6.D
【解析】5.太阳能集热板水平转动的幅度与昼长有关,昼越长,水平转动的辐度越大。太阳能集热板在该月内水平转动的幅度先变大后变小,说明该地昼长先变长后变短,日期为夏至前后。夏至前后,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后变小,又正午太阳高度角与太阳能集热板和地面的夹角互余,所以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先变小后变大,D正确,ABC错误。故选D。
6.为使集热板效率达到最高,应使集热板与正午太阳光线垂直。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H与集热板地面的夹角ɑ互余,既ɑ=90°-H。若ɑ调整最大,则H全年最小。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该地H全年最小,则该地ɑ调整最大,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递减,减少的度数等于当地地理纬度与直射点纬度之差。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太阳直射点位于图中A、B、C、D四个不同的位置时,南半球的季节是( )
A.A—春季 B.B—秋季 C.C—冬季 D.D—夏季
8.若图中回归线的度数增大,则( )
A.亚热带范围缩小 B.热带范围缩小 C.寒带范围增大 D.南温带范围扩大
【答案】7.D
8.C
【解析】7.读图可知,太阳直射点位于图中A时,直射点在赤道,且向北移动,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居中,并正在减少,因此南半球的季节为秋季,A错误;太阳直射点位于图中B时,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南半球此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昼最短夜最长,获得太阳辐射少,因此南半球的季节为冬季,B错误;太阳直射点位于图中C时,直射点在赤道,且向南移动,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居中,并正在增加,因此南半球的季节为春季,C错误;太阳直射点位于图中D时,直射点在南回归线,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大部分地区正午高度最高,获得太阳辐射多,因此南半球的季节为夏季,D正确。故选D。
8.亚热带不是五带划分中的温度带,与回归线的度数的变化关系不大,A错误;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回归线的度数增大,则南北回归线之间的范围增大,即热带范围增大,B错误;回归线与极圈纬度数互余,若图中回归线的度数增大,则极圈度数减小,极圈以内的范围增大,即寒带范围增大,C正确;回归线的度数增大,热带范围增大,寒带范围增大,则南、北温带范围缩小,D错误。故选C。
【点睛】黄赤交角是指地球公转轨道平面(黄道平面)和地球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目前其度数约是23.5°。黄赤交角与回归线度数相等,与极圈度数互余。黄赤交角增大,则热带和寒带范围增大,温带范围缩小;黄赤交角缩小,则热带和寒带范围缩小,温带范围扩大。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表是天安门广场升降旗时间(注:与日出日落时间相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升旗时间 5:04 5:03 5:02
降旗时间 19:18 19:19 19:20
9.此时有关北京昼夜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昼长夜短 B.昼夜平分
C.昼短夜长 D.极昼
10.表中所给的三天时间,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是( )
A.北半球,向南移 B.北半球,向北移
C.南半球,向南移 D.南半球,向北移
【答案】9.A
10.B
【解析】9.由题干知,天安门升降旗时间与日出日落相同,据表中数据可算出北京昼长夜短(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故A正确,BCD错误,综上,选A。
10.表中数据显示,北京昼长夜短,说明太阳直射北半球;天安门广场升旗时间在三天中越来越早,而降旗时间越来越晚,说明北京昼越来越长,因此可断定此时太阳直射点不断向北移动。故ACD错误,选B。
【点睛】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向哪个方向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我国某学校地理研学小组利用“立竿测影”的方法(下图)测算当地经纬度。在9月21日11:44测得竿影为一天中最短时,影长(s)与竿长(h)相等。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该小组在测量中必须观测和记录的数据(当天太阳直射点纬度与竿长已知)是( )
A.白昼长度、太阳高度 B.竿影长度、竿影方位
C.竿影方位、北京时间 D.北京时间、竿影长度
12.该学校最有可能位于( )
A.吉林 B.新疆 C.广西 D.云南
【答案】11.D
12.A
【解析】11.兴趣小组必须要记录最短的竿影长度,根据竹竿和竿影的长度计算出正午太阳高度角,进而计算出当地的纬度;还要记录最短的竿影出现的北京时间,根据当地地方时与北京时间的差值,计算出该地的经度,D正确。 根据竿影方位、白昼长短不能计算出当地的经纬度,ABC错误。故本题选D。
12.北京时间11: 44时,该地影长为一天中最短,即当地为正午12时,经计算可知该地的经度应为124°E。根据3月21日该地正午竿长与影长相等可知,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45°,此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该学校位于我国,故该地的纬度为45'N,由经纬度定位可知该地最可能位于吉林,新疆、广西、云南与题意不符,故选A。
【点睛】地方时12时,即正午时,物体影子达到一天中最短。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为H=90°-纬度差,纬度差为太阳直射点与所求地点的纬度差。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每年6月7~8日举行全国高考,此时最接近的节气是( )
A.立夏 B.小满 C.芒种 D.夏至
14.立春到立夏期间池州( )
A.正午太阳高度增大 B.日出时间越来越晚 C.日落时间越来越早 D.正午旗杆影子变长
15.与立冬节气相符的诗句是( )
A.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B.更无柳絮因风起,唯有葵花向日倾
C.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 D.千杯浊酒吟风月,梅影疏香入栅栏
【答案】13.C
14.A
15.C
【分析】13.全年共24个节气,相邻两个节气相差半个月,每年高考6月7—8日举行,夏至日是6月22日,芒种是夏至之前一个节气,即相差15日左右,时间大约是6月7日左右,所以每年高考举行时,最接近的节气是芒种,C项正确,立夏为每年5月6日前后,小满为每年公历5月21日前后。故选C。
14.本题考查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据图,立春到立夏期间,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北移,从南半球经赤道到北半球,所以池州正午太阳高度增大,A项正确;立春到立夏期间,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北移,池州的白昼时间是增长的,日出时间提前,日落时间推迟,正午太阳高度增大,导致正午旗杆影子变短,BCD项错误。故选A。
15.本题考查地球上的四季变化。题中提供的四个选项分别描述春夏秋冬四季。立冬节气属于北半球的深秋季节,因此可能发生“纷纷红叶满阶头”的深秋落叶景观,C项正确。“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描写的是春季,“更无柳絮因风起,唯有葵花向日倾"描写的是夏季,“千杯浊酒吟风月,梅影疏香入栅栏”描写的是冬季,ABD错误。故选C。
【点睛】“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北斗七星循环旋转,斗柄顺时针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摄提)。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是依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制定,即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1等份,每1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
二、综合题
16.(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某时刻地球光照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下列要求。
(1)此图为____半球(填“南”或“北”),图中代表晨线的是____,该日为北半球的____(填节气)日,C点昼长为____小时。
(2)此刻图中B点的地方时为____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____。
(3)当某物体从C点向南运动时,运动方向会向____(填“左”或“右”)偏,运动速度____。
(4)当日____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此日过后三个月内,北京的昼夜长短变化为____。
【答案】(1) 南 AB 冬至 12
(2) 0(24) (23°26′S,90°W)
(3) 左 不变
(4)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 昼渐长,夜渐短
【分析】本题以某时刻地球光照图为材料,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考查学生信息的读取能力及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1)图中90°E经线应位于45°E经线东侧,据此可以确定地球的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故此图为南半球仰视的角度;依据地球自转方向,图中AB线东侧为昼半球,故为晨线;图中南极圈全部位于昼半球,为极昼现象,故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该日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图中C点位于赤道,终年昼夜平分,昼长为12小时。
(2)此刻,图中B点所在经线为90°E,是平分夜半球的经线,故地方时刻为0或24点,则与90°E正好相对的另一经线90°W为12点,即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结合上题可知,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23°26′S,90°W)。
(3)当某物体从C点向南运动,即在南半球向南运动,受地转偏向力影响,运动方向会向左偏,但运动速度不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应保持原速度不变。
(4)该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故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当日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相差最小,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此日过后三个月内,即冬至-春分,太阳直射点北移,北京的昼夜变化为:昼渐长,夜渐短。
17.(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下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下列问题。
(1)此图以____为中心,日期为____月____日前后。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
(3)图中昏线是____
(4)A、D、E三点的自转线速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____,有一发炮弹从D点射向乙点方向,炮弹将落在D、乙所在经线的____(东或西)侧。
(5)此时乙点的日落时间是____时。
(6)此时全球与E点属于同一天的地区所占的范围( )
A.等于1/2 B.等于1/3 C.小于1/2 D.大于1/2
【答案】(1) 南极点 12 22
(2)(90°w,23°26′s)
(3)BC
(4) A>D>E 东
(5)21
(6)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光照图的判读以及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并渗透了对学生综合思维及地理实践力素养的考查。
(1)
图中地球顺时针自转,为南极点俯视图,此时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
(2)
此时为冬至,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图中,平分昼半球的经线为E点所在经线,在45°E经线以西135°,经度为90°W,因此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23°26′S, 90°W)。
(3)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BC线以西的地区即将由昼入夜,为昏线。
(4)
A、D、E三点按纬度由低到高的排序为ADE,纬度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小,因此三点按自转线速度从大到小的排序为A>D>E。从D点射向乙点的炮弹在南半球沿经线运动,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向左偏,炮弹落在D、乙所在经线的东侧。
(5)
乙地所在纬线昼弧所跨经度为270°,乙地昼长=270/15=18小时,乙地日落时间=12时+18小时/2=21时。
(6)
此时,时刻为0点的经线是90°E,A点所在经线是180°,全球与E点属于同一天的地区所占的范围约为全球的3/4 ,大于1/2,D对,A、B、C错,所以该题选D项。
18.(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用斜线表示夜半球。
(2)图中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是________(填晨或昏)线,它与太阳光线的关系是________。
(3)B点即将进入________(填昼或夜)半球。
(4)图中各点中,地方时为正午12:00的点是________,比B点晚2小时的点是________。
(5)图中各点按地球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________。
【答案】(1)
(2) 晨 相互垂直
(3)昼
(4) C、D F、H
(5)B=H>D=E=F>A=C
【分析】本题以一幅侧视日照图为切入点,综合考查地球自转线速度的纬度变化规律、晨昏线的判读、时间的换算等知识。
(1)
根据所学知识,太阳光线与晨昏线所在的平面垂直,在侧视的日照图中,过圆心作太阳光线的垂线,该垂线即为晨(昏)线,即昼夜半球分界线。A、B、C三点的连线为昼夜半球分界线,由太阳光照射的方向可知,其左侧为夜半球。
(2)
根据所学知识,太阳光线与晨昏线所在的平面垂直;由太阳光照射的方向可知,A、B、C三点的连线为晨昏线,结合自转方向可知,其左侧为夜半球,图中昼夜半球分界线是晨线。
(3)
由太阳光照射的方向及地球自转方向可知,A、B、C三点的连线为晨线,其左侧为夜半球。B点即将进入昼半球。
(4)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上各点的地方时为12点,图中C、D点位于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上,地方时为12点;同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相同,图中每相邻两条经线之间的经度相差30°,即时间相差2小时,地方时东早西晚,比B点晚2小时的点是F、H。
(5)
根据地球自转速度,从赤道到两极地球自转线速度逐渐减小且同一纬线自转线速度相同,因此,排列顺序为B=H>D=E=F>A=C。
19.(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美国地域辽阔,本土分布着48个州。下图中甲、乙、丙、丁表示美国本土跨越的四个时区。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美国将本土跨越的四个时区的区时,分别命名为山地时间、东部时间、中部时间和太平洋时间。指出东部时间对应的时区名称。
(2)美国本土跨越的四个时区的边界并没有与经线完全重合,试解释其原因。
(3)与美国本土采用四个时间相比,我国尽管从东到西跨越5个时区,但全国统一采用北京时间,简述这样做的好处。
【答案】(1)甲,西五区。
(2)为了避免把一个行政区划分为两个时区,造成人们工作生活的不便。
(3)更加方便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和协调。
【分析】本大题以美国本土为背景材料,涉及美国东部时间对应的时区、美国本土跨越的四个时区的边界没有与经线完全重合的原因、我国统一采用北京时间的好处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比较美国四个时区的名称,东部时间应与最东边的甲时区相对应,观察图中经线分布,西经80°穿过甲时区,根据时区计算公式:时区数=已知经度÷15°(若所得余数小于7.5°,商即为当前时区数,如果所得结果余数大于7.5度,则当前时区数为商加1),计算出甲时区所在的时区为西五区,因此,东部时间对应的最东边的甲时区为西五区。
(2)美国的各州州界是不规则的,因此为了避免把一个行政区划分为两个时区,造成人们工作生活的不便,州界不可能与经线完全重合。
(3)与地方时相比,美国本土采用4个时间已经很方便了。但我国统一采用北京时间,各种需要标准时间的文档以及各种精确时间的火车、飞机班次不需要来回换算时间,更加方便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和协调。
【点睛】
20.(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甲、乙两图为同一时刻的太阳光照图,图甲中的阴影部分为夜半球,图乙中的EFG为晨昏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____。
(2)图中B、D、G、H四点,白昼由长到短依次是____,正午太阳高度由高到低依次是____。
(3)A点日出为____时,D点日落为____时,B点昼长为____小时,E的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
(4)与北京位于同一天的经度范围是____。
【答案】 (23°26′N,90°W) B、D、H、G D、B、H、G 6 21 24 46°52′ 90°E向东到180°
【分析】本题以光照图为情境,考查太阳直射点坐标、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日界线等知识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详解】(1)根据甲图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判断直射点所在纬度为23°26′N,根据乙图,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可判断EFG为昏线,F位于0°经线,18点,90°W为12点,则直射点所在经线为90°W。所以直射点的坐标是(23°26′N,90°W)。
(2)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全球昼夜长短状况为越往北白昼时间越长,所以白昼由长到短依次是B、D、H、G。距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B与北回归线的纬度差等于43°08′,D与北回归线的纬度差小于43°08′,H与北回归线的纬度差等于46°52′,G与北回归线的纬度差等于90°,所以正午太阳高度由高到低依次是D、B、H、G。
(3)A点位于赤道,日出地方时为6时;D点此时地方时21时,位于昏线,正值日落;B点出现极昼,所以昼长为24小时;E点位于北极圈,正午太阳高度H=90°-(66°34′-23°26′)=46°52′。
(4)根据图乙判读,EFG为昏线,F位于0°经线,赤道上,故地方时18点,90°E地方时为0时,所以与北京同一日期的范围是90°E向东到180°。
【点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1.2地球运动的意义(B)(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是一个地球仪演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用手拔动地球仪自西向东旋转,演示内容是( )
A.地球公转 B.地球自转 C.四季变化 D.天气变化
2.图中P点地区,此时( )
A.太阳直射 B.处在半夜 C.早晨日出 D.傍晚日落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恩克斯堡岛(下图)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2017年2月7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2月7号,当恩克斯堡岛正午时,北京时间约为( )
A.2月7日9时 B.2月7日15时 C.2月7日17时 D.2月8日7时
4.对于极地科学考察而言,恩克斯堡岛所在区域的优势在于( )
A.生物类型多样 B.对全球变暖敏感 C.大气质量优良 D.人类活动影响少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能,某公司推出一种“智能化”太阳能集热板,该集热板能够自动转动而朝向太阳,并能自动调整与地面的夹角ɑ,始终保持与太阳光线垂直。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黄冈某地安装的太阳能集热板在某月内水平转动的幅度先变大后变小,则该月正午太阳能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 )
A.一直变大 B.一直变小 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6.为使集热板效率达到最高,该地ɑ调整最大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太阳直射点位于图中A、B、C、D四个不同的位置时,南半球的季节是( )
A.A—春季 B.B—秋季 C.C—冬季 D.D—夏季
8.若图中回归线的度数增大,则( )
A.亚热带范围缩小 B.热带范围缩小 C.寒带范围增大 D.南温带范围扩大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表是天安门广场升降旗时间(注:与日出日落时间相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升旗时间 5:04 5:03 5:02
降旗时间 19:18 19:19 19:20
9.此时有关北京昼夜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昼长夜短 B.昼夜平分
C.昼短夜长 D.极昼
10.表中所给的三天时间,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是( )
A.北半球,向南移 B.北半球,向北移
C.南半球,向南移 D.南半球,向北移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我国某学校地理研学小组利用“立竿测影”的方法(下图)测算当地经纬度。在9月21日11:44测得竿影为一天中最短时,影长(s)与竿长(h)相等。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该小组在测量中必须观测和记录的数据(当天太阳直射点纬度与竿长已知)是( )
A.白昼长度、太阳高度 B.竿影长度、竿影方位
C.竿影方位、北京时间 D.北京时间、竿影长度
12.该学校最有可能位于( )
A.吉林 B.新疆 C.广西 D.云南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每年6月7~8日举行全国高考,此时最接近的节气是( )
A.立夏 B.小满 C.芒种 D.夏至
14.立春到立夏期间池州( )
A.正午太阳高度增大 B.日出时间越来越晚 C.日落时间越来越早 D.正午旗杆影子变长
15.与立冬节气相符的诗句是( )
A.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B.更无柳絮因风起,唯有葵花向日倾
C.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 D.千杯浊酒吟风月,梅影疏香入栅栏
二、综合题
16.(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某时刻地球光照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下列要求。
(1)此图为____半球(填“南”或“北”),图中代表晨线的是____,该日为北半球的____(填节气)日,C点昼长为____小时。
(2)此刻图中B点的地方时为____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____。
(3)当某物体从C点向南运动时,运动方向会向____(填“左”或“右”)偏,运动速度____。
(4)当日____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此日过后三个月内,北京的昼夜长短变化为____。
17.(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下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下列问题。
(1)此图以____为中心,日期为____月____日前后。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
(3)图中昏线是____
(4)A、D、E三点的自转线速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____,有一发炮弹从D点射向乙点方向,炮弹将落在D、乙所在经线的____(东或西)侧。
(5)此时乙点的日落时间是____时。
(6)此时全球与E点属于同一天的地区所占的范围( )
A.等于1/2 B.等于1/3 C.小于1/2 D.大于1/2
18.(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用斜线表示夜半球。
(2)图中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是________(填晨或昏)线,它与太阳光线的关系是________。
(3)B点即将进入________(填昼或夜)半球。
(4)图中各点中,地方时为正午12:00的点是________,比B点晚2小时的点是________。
(5)图中各点按地球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________。
19.(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美国地域辽阔,本土分布着48个州。下图中甲、乙、丙、丁表示美国本土跨越的四个时区。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美国将本土跨越的四个时区的区时,分别命名为山地时间、东部时间、中部时间和太平洋时间。指出东部时间对应的时区名称。
(2)美国本土跨越的四个时区的边界并没有与经线完全重合,试解释其原因。
(3)与美国本土采用四个时间相比,我国尽管从东到西跨越5个时区,但全国统一采用北京时间,简述这样做的好处。
20.(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甲、乙两图为同一时刻的太阳光照图,图甲中的阴影部分为夜半球,图乙中的EFG为晨昏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____。
(2)图中B、D、G、H四点,白昼由长到短依次是____,正午太阳高度由高到低依次是____。
(3)A点日出为____时,D点日落为____时,B点昼长为____小时,E的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
(4)与北京位于同一天的经度范围是____。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