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西航一高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8月开学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陕西省西安市西航一高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8月开学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8-26 15:09:25

文档简介

西安市西航一高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
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K—39 Ca—40 Fe—56 Cu—64 Zn—6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有关食品安全正确的是:
A.用工业石膏或医疗废弃石膏制作豆腐
B.炒菜中加入适量的加碘盐,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大
C.在猪肉中加入大量的牛肉膏(一种添加剂),让猪肉有牛肉的口感
D.将地沟油和潲水油回收利用来炒菜,以达到变废为宝、节约资源的目的
答案:B
2.化学使生活更美好,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制作计算机芯片的材别硅是一种非金属
B.食用苏打饼干可缓解因胃酸过多引起的不良症状
C.低碳生活提倡使用不合碳元的物质
D.图书资料失火可用干冰灭火减少损失
答案:C
3.下列关于营养与健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摄入维生素不足,不会患营养缺乏症
B.人体内的脂肪储备着丰富的热量
C.如果蛋白质摄入量不足,会使人生长发育迟缓
D.低血糖的人会出现乏力、疲倦等症状,需尽快补充葡萄糖
答案:A
4.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向某固体物质中加入稀盐酸,生成无色无味气体,证明该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B.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剂,溶液变成红色,说明碳酸钠属碱类
C.某有机物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证明该有机物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某化肥与碱混合研磨,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证明该化肥是铵态化肥
答案:D
5.对已变质的NaOH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其中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证明溶液中存在Na2CO3 取样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B 除去溶液中的Na2CO3 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钙溶液,然后过滤
C 证明溶液部分变质 取样加入过量呈中性的氯化钡溶液,振荡后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D 测溶液的PH 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涂在PH试纸湿润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
答案:C
6.用“W”型玻璃管进行微型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处红棕色粉末变为黑色 B.a处的反应为CO+Fe2O3=2Fe+CO2
C.b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CO2生成 D.可利用点燃的方法进行尾气处理
答案:B
7.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实验现象及结果相对应,其中正确的是:
A.电解水
B.将等质量的镁和铁分别投入到盛有足量同种稀硫酸的两个容器中
C.等体积、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D.服用胃舒平[主要成分是Al(OH)3]治疗胃酸过多,胃液pH的变化
答案:B
8.向一定质量的Cu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一段时间后,改为滴加稀盐酸,所得溶液质量随加入试
剂总体积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b点时所加试剂一定是稀盐酸 B.加入试剂总体极为V1时,溶液中不存在NaOH
C.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都是盐 D.a点时溶液中一定不存在Cu2+
答案:D
9.硅是信息技术的关键材料。如图为硅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硅属于稀有气体元素 B.图中n的值为8
C.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 D.硅元素位于第三周期
答案:D
10.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现象能证明空气中O2的含量的是:
A.红磷燃烧,产生白烟 B.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
C.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 D.水槽中液面下降
答案:C
11.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操作会导致结果偏小的是:
①称量的氯化钠固体中含有不溶性杂质;②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③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洒出; ④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时有少量溅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12.已知20℃时,NaCl和NaNO3的溶解度分别为36g和88g。
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固体种类 NaCl NaCl NaNO3 NaNO3 NaNO3
固体的质量/g 30 60 30 60 90
水的质量/g 100 100 100 100 100
下列关于①~⑤所得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质质量:①<② B.溶液质量:②<④
C.溶质质量分数:①=③ D.⑤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9∶10
答案:D
13.分析下列化学反应,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2C+O22CO C+O2CO2 2CO+O22CO2
A.反应物相同,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不同时,生成物不同
B.碳、一氧化碳和天然气一样都可用作燃料
C.上述反应都是化合反应,且生成物都是氧化物
D.C→CO→CO2的转化都只能通过与O2反应来实现
答案:D
14.下列实验中,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和水蒸气 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浓硫酸的洗气瓶、收集
B 分离碳酸钙和氯化钙的固体混合物 将混合物放入烧杯,加入足量水搅拌,充分溶解,过滤
C 制备氢氧化亚铁 向盛有一定量硫酸铁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钾溶液至过量,过滤
D 探究铁锈蚀的条件 将一枚光亮的铁钉放入盛有适量水的试管中,观察
答案:A
15.有Mg、Al、Zn的混合物共7.2g,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H2的质量可能是:
A.0.2g B.0.6g C.0.8g D.0.9g
答案:B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
16.(8分)Ⅰ.干热岩是地层深处的热岩体。如图为利用其发电的示意图。
(1)将干热岩的热量传递到热交换器的物质是 。
(2)从微粒的角度分析,水变为水蒸气时,变化的是 。
答案:(1)水或水蒸气; (2)分子之间的间隔。
Ⅱ.H2O2可作增氧剂。常温下,用4% H2O2溶液进行实验,研究pH对H2O2分解所得溶液中溶氧量的影响,测定结果如图。
(1)H2O2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分析如图得到的结论是  。
答案:(1)2H2O2═2H2O+O2↑;
(2)在常温下,当pH在8﹣12之间时,随着pH的增大,溶氧量先增大后减小,且在pH为10﹣11中间时,溶氧量达到最大值。
17.(18分)Ⅰ.为保护绿水青山,可将工业残留的钡渣[主要成分为碳酸钡(BaCO3)]进行无害化处理,制
取化工原料硫酸钡(BaSO4)。主要流程如下:
已知:BaSO4难溶于水,氯化钡(BaCl2)可溶于水。
(1)粉碎钡渣的目的是 。
(2)反应釜1中的气体X为   。
(3)反应釜2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使其充分反应;
(2)二氧化碳; (3)BaCl2+H2SO4=BaSO4↓+2HCl。
Ⅱ.如下图是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用滴加方式反应时,溶液pH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
(1)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   7(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2)根据曲线判断,该反应是将  (填“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下同)滴入   中,理由是  。
(3)当滴入溶液的体积为5mL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   (写化学式),若在此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溶液显   色。
答案:(1)等于;
(2)氢氧化钠溶液;盐酸;在未滴入溶液之前,溶液的pH小于7,酸性溶液;
(3) NaCl、HCl;红。
18.(12分)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图示装置及步骤验证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实验步骤】
Ⅰ.将注射器内的液体注入A中的锥形瓶。
Ⅱ.打开K1,观察到C中部分红色溶液沿导管倒溶液吸入A,片刻后回流停止。
Ⅲ.打开K2,观察到B中溶液倒吸入A、C中,液面稳定后观察到A中溶液仍为红色,C中溶液变为无色。
同学们对相关问题分组展开如下探究。
探究环节 甲组的探究 乙组的探究
【提出问题】 A中使酚酞变为红色的物质是什么? C中溶液为什么变成无色?
【做出猜想】 猜想一:Na2CO3 猜想二:Na2CO3和NaOH 猜想一:实验过程中酚酞变质了 猜想二:溶液中的NaOH反应完了
【实验验证】 小鹏取少量A中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BaCl2溶液,若观察到   ,证明猜想二成立。小丽认为用Ba(OH)2溶液也可证明猜想二成立,小鹏认为小丽的方案不合理,理由是  。 (1)取少量C中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NaOH溶液,溶液又变为红色,证明猜想一不成立。 (2)用pH试纸测定C中溶液的酸碱度,若pH   ,证明猜想二成立。
【反思交流】(l)甲、乙两组同学的实验证明了NaOH能与稀盐酸、CO2发生反应;A中溶液里一定还存在NaCl.写出NaOH与C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实验步骤】Ⅱ中的现象  (填“能”或“不能”)证明NaOH与CO2发生了反应。
【拓展迁移】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通过检验有新物质生成或检验  的方法来证明反应发生了。
答案:【实验验证】:有白色沉淀生成,且溶液仍为红色;碳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氢氧化钠;≤7;
【反思交流】(l)CO2+2NaOH=Na2CO3+H2O;
(2)【实验步骤】不能;【拓展迁移】某种反应物消失或减少;
19.(12分)Ⅰ.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A点的含义是   。
(2)在30℃时,向30克甲物质中加入50克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3)若乙中混有少量甲,最好采用   的方法提纯乙(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
(4)将3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0℃,则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的物质是   。
答案:(1)20℃时,曱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饱和; (3)蒸发结晶; (4)丙
Ⅱ.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t2℃时,分别用甲、乙的固体配制相同质量甲、乙的饱和溶
液,所需要水的质量关系为甲   乙(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t2℃时,将75g甲的饱和溶液
与50g水混合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答案:<;20%。
三、计算题
20.(5分)某补钙剂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欲测定该补钙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
示的操作(假设其它成分可溶于水但不参与反应)。
(1)该实验中,装置的气密性对测定结果   (填“有”或“无”)影响。
(2)计算该补钙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步骤)。
解析:由于是让生成的二氧化碳跑掉,借助质量变化求算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该实验中,装置的气密性对测定结果 没有影响。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二氧化碳的质量为:370g-363.4g=6.6g
设该补钙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20gx 6.6g

x=75%
答案:(1)该实验中,装置的气密性对测定结果无影响。
(2)该补钙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75%。西安市西航一高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
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K—39 Ca—40 Fe—56 Cu—64 Zn—6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有关食品安全正确的是:
A.用工业石膏或医疗废弃石膏制作豆腐
B.炒菜中加入适量的加碘盐,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大
C.在猪肉中加入大量的牛肉膏(一种添加剂),让猪肉有牛肉的口感
D.将地沟油和潲水油回收利用来炒菜,以达到变废为宝、节约资源的目的
2.化学使生活更美好,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制作计算机芯片的材别硅是一种非金属
B.食用苏打饼干可缓解因胃酸过多引起的不良症状
C.低碳生活提倡使用不合碳元的物质
D.图书资料失火可用干冰灭火减少损失
3.下列关于营养与健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摄入维生素不足,不会患营养缺乏症 B.人体内的脂肪储备着丰富的热量
C.如果蛋白质摄入量不足,会使人生长发育迟缓
D.低血糖的人会出现乏力、疲倦等症状,需尽快补充葡萄糖
4.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向某固体物质中加入稀盐酸,生成无色无味气体,证明该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B.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剂,溶液变成红色,说明碳酸钠属碱类
C.某有机物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证明该有机物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某化肥与碱混合研磨,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证明该化肥是铵态化肥
5.对已变质的NaOH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其中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证明溶液中存在Na2CO3 取样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B 除去溶液中的Na2CO3 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钙溶液,然后过滤
C 证明溶液部分变质 取样加入过量呈中性的氯化钡溶液,振荡后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D 测溶液的PH 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涂在PH试纸湿润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
6.用“W”型玻璃管进行微型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处红棕色粉末变为黑色 B.a处的反应为CO+Fe2O3=2Fe+CO2
C.b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CO2生成 D.可利用点燃的方法进行尾气处理
7.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实验现象及结果相对应,其中正确的是:
A.电解水
B.将等质量的镁和铁分别投入到盛有足量同种稀硫酸的两个容器中
C.等体积、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D.服用胃舒平[主要成分是Al(OH)3]治疗胃酸过多,胃液pH的变化
8.向一定质量的Cu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一段时间后,改为滴加稀盐酸,所得溶液质量随加入试
剂总体积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b点时所加试剂一定是稀盐酸 B.加入试剂总体极为V1时,溶液中不存在NaOH
C.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都是盐 D.a点时溶液中一定不存在Cu2+
9.硅是信息技术的关键材料。如图为硅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硅属于稀有气体元素 B.图中n的值为8
C.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 D.硅元素位于第三周期
10.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现象能证明空气中O2的含量的是:
A.红磷燃烧,产生白烟 B.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
C.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 D.水槽中液面下降
11.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操作会导致结果偏小的是:
①称量的氯化钠固体中含有不溶性杂质;②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③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洒出; ④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时有少量溅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已知20℃时,NaCl和NaNO3的溶解度分别为36g和88g。
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固体种类 NaCl NaCl NaNO3 NaNO3 NaNO3
固体的质量/g 30 60 30 60 90
水的质量/g 100 100 100 100 100
下列关于①~⑤所得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质质量:①<② B.溶液质量:②<④
C.溶质质量分数:①=③ D.⑤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9∶10
13.分析下列化学反应,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2C+O22CO C+O2CO2 2CO+O22CO2
A.反应物相同,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不同时,生成物不同
B.碳、一氧化碳和天然气一样都可用作燃料
C.上述反应都是化合反应,且生成物都是氧化物
D.C→CO→CO2的转化都只能通过与O2反应来实现
14.下列实验中,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和水蒸气 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浓硫酸的洗气瓶、收集
B 分离碳酸钙和氯化钙的固体混合物 将混合物放入烧杯,加入足量水搅拌,充分溶解,过滤
C 制备氢氧化亚铁 向盛有一定量硫酸铁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钾溶液至过量,过滤
D 探究铁锈蚀的条件 将一枚光亮的铁钉放入盛有适量水的试管中,观察
15.有Mg、Al、Zn的混合物共7.2g,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H2的质量可能是:
A.0.2g B.0.6g C.0.8g D.0.9g
答案:B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空2分,共50分)
16.(8分)Ⅰ.干热岩是地层深处的热岩体。如图为利用其发电的示意图。
(1)将干热岩的热量传递到热交换器的物质是 。
(2)从微粒的角度分析,水变为水蒸气时,变化的是 。
Ⅱ.H2O2可作增氧剂。常温下,用4% H2O2溶液进行实验,研究pH对H2O2分解所得溶液中溶氧量的影响,测定结果如图。
(1)H2O2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分析如图得到的结论是  。
17.(18分)Ⅰ.为保护绿水青山,可将工业残留的钡渣[主要成分为碳酸钡(BaCO3)]进行无害化处理,制
取化工原料硫酸钡(BaSO4)。主要流程如下:
已知:BaSO4难溶于水,氯化钡(BaCl2)可溶于水。
(1)粉碎钡渣的目的是 。
(2)反应釜1中的气体X为   。
(3)反应釜2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Ⅱ.如下图是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用滴加方式反应时,溶液pH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
(1)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   7(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2)根据曲线判断,该反应是将  (填“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下同)滴入   中,理由是  。
(3)当滴入溶液的体积为5mL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   (写化学式),若在此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溶液显   色。
18.(12分)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图示装置及步骤验证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实验步骤】
Ⅰ.将注射器内的液体注入A中的锥形瓶。
Ⅱ.打开K1,观察到C中部分红色溶液沿导管倒溶液吸入A,片刻后回流停止。
Ⅲ.打开K2,观察到B中溶液倒吸入A、C中,液面稳定后观察到A中溶液仍为红色,C中溶液变为无色。
同学们对相关问题分组展开如下探究。
探究环节 甲组的探究 乙组的探究
【提出问题】 A中使酚酞变为红色的物质是什么? C中溶液为什么变成无色?
【做出猜想】 猜想一:Na2CO3 猜想二:Na2CO3和NaOH 猜想一:实验过程中酚酞变质了 猜想二:溶液中的NaOH反应完了
【实验验证】 小鹏取少量A中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BaCl2溶液,若观察到   ,证明猜想二成立。小丽认为用Ba(OH)2溶液也可证明猜想二成立,小鹏认为小丽的方案不合理,理由是  。 (1)取少量C中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NaOH溶液,溶液又变为红色,证明猜想一不成立。 (2)用pH试纸测定C中溶液的酸碱度,若pH   ,证明猜想二成立。
【反思交流】(l)甲、乙两组同学的实验证明了NaOH能与稀盐酸、CO2发生反应;A中溶液里一定还存在NaCl.写出NaOH与C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实验步骤】Ⅱ中的现象  (填“能”或“不能”)证明NaOH与CO2发生了反应。
【拓展迁移】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通过检验有新物质生成或检验  的方法来证明反应发生了。
19.(12分)Ⅰ.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A点的含义是   。
(2)在30℃时,向30克甲物质中加入50克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3)若乙中混有少量甲,最好采用   的方法提纯乙(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
(4)将3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0℃,则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的物质是   。
Ⅱ.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t2℃时,分别用甲、乙的固体配制相同质量甲、乙的饱和溶
液,所需要水的质量关系为甲   乙(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t2℃时,将75g甲的饱和溶液
与50g水混合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三、计算题
20.(5分)某补钙剂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欲测定该补钙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
示的操作(假设其它成分可溶于水但不参与反应)。
(1)该实验中,装置的气密性对测定结果   (填“有”或“无”)影响。
(2)计算该补钙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步骤)。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