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3 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导学案
【课内探究】
一、情境创设,新课导入
【情境创设】
问题引入:说一说,怎么爬山才最省力呢?
学生发言
制定路线,不得不提到地形判读,我们要学会认识山体和地图中标明的数字的含义。
在这一节课,我们将探讨地图中等高线的含义,研究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目标重难点。
二、知识梳理、构建框架
知识点一:等高线的判读
(1) 自主学习,夯实基础
地球表面既有高峻的山地,也有低平的平原。在平面图上,人们常用等高线来表示地势的高低起伏。
地图上海拔相同点的连线,称为等高线。
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绝对高度(也叫海拔)。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称为相对高度。
山地的不同部位,等高线形态也不一样。
等高线中间高,四周低为山峰
等高线凸向低处为山脊
等高线凸向高处为山谷
两座山顶之间的过渡部分为鞍部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先独立思考,讨论时先小组内交流达成共识交流后组间交流)
探究一 你懂得利用等高线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吗?
探究二 珠珠和东东分别从山的A、B两面斜坡向山顶攀登,你认为哪条路线较为轻松,为什么?
知识点二:地形图的判读
(一)自主学习,夯实基础
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颜色就可制成分层设色地形图。利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可以直观地判读地势的起伏状况,识别不同的地形类型。
活动:
1.各种颜色所表示的地形类型或其他地理事物
(1)平原一般用绿色表示,海拔越低的平原,颜色越深。
(2)丘陵、高原、山地一般用橙色表示,海拔越高,颜色越深。
(3)海洋、湖泊一般用蓝色表示,水越深,颜色越深。
(4)积雪、冰川一般用白色表示。
2.请你在图2.26上找出世界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先独立思考,讨论时先小组内交流达成共识交流后组间交流)
探究一 思考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三、课堂练习
1.图中显示该区域的地势
A.东北高,西南低
B.东南高,西北低
C.西南高,东北低
D.中部高,四周低
2.①、②、③、④四地段中坡度最缓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可能出现河流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下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读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甲处攀登山峰比从乙处攀登省力
B.丁处的坡度比丙处陡
C.甲、乙、丙、丁四处的海拔都是480头
D.甲处海拔最高,丁处海拔最低
5.下图中等高线图表示的地形名称依次是
A.山谷、鞍部、山脊、盆地
B.山脊、盆地、山谷、山峰
C.山脊、山峰、山谷、盆地
D.山谷、山峰、山脊、盆地
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字母代表的地形:
A:_______B:_______C:__________
(2)G点在H的西南_________方
(3)如果在B坡和H坡开垦梯田,应选_______坡
(4)乙山的海拔_______米甲乙两山峰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米。
(5)图中等高距_______米。
(6)一支登山队想去甲山顶其最佳行进路线是________线。(CD或AB)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CD和EF处有可能发育河流的是________,流向是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B 3.A 4.C 5.D
6.(1) 鞍部 山谷 陡崖(2)西南(3)H(4)1320 170
(5)200(6)CD 等高线稀疏,坡度缓(7)EF 自西向东
四、课堂总结
结合思维导图进行知识构建。
5、自主检测(分层练习)
基础训练
读我国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题目。
1.下列关于山体部位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处易形成河流
B.乙处适合攀岩
C.丙处为山谷
D.站在丁处瞭望范围最大
2.对图示区域信息的判断,正确的是
A.地形以高原为主
B.居民区分布在河流沿岸C.生产的柑橘远近闻名
D.若ab两地的图上距离为4厘米,则实地直线距离为2千米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能够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陡缓的是地形剖面图
B.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线上标有相对高度数值。
C.分层设色地形图上“海拔在500米以上,外围较陡,内部较和缓”的是山地。
D.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陆地。
能力提升
4.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山体部位:A___________;C___________;E___________;G___________;
(2)可能有河流出现的部位是_______(填字母)。
(3)在B处看到的地形景观可能是①山地、②丘陵、③平原中的____(填数码)。
(4)山峰D的海拔高度在_____米与______米之间。
参考答案:
1.B 2.D 3.A
4. (1)山脊 山谷 鞍部 山顶
(2)C (3)② (4)400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