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粤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第二章第三节 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设计
课题 2.3 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 单元 第二章 学科 地理 年级 七年级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引导学生了解地形图中关于“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区别并引出绝对高度的概念;讲解“等高线”概念并结合适当练习以加深其印象。通过展示不同等高线的分布图片了解山峰、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五个地形部位等高线的形状特征,并能够在图中进行识别。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1、区域认知:明白地形图中关于“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区别并引出绝对高度的概念。2、综合思维:学会相对高度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能力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地形部位和在地形图上判读五种主要地形,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综合能力。 3、地理实践力:了解山峰、山脊、山谷、安部和陡崖五个地形部位等高线的形状特征,并能够在图中进行识别。4、人地协调观:把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学生懂得学习地理知识必须有科学的方法和严谨。
重点 明白地形图中关于“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区别并引出绝对高度的概念;熟悉五个地形部位等高线的形状特征。
难点 认识五种主要地形的海拔高度和地面起伏并结合适当练习以加深其印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情境创设】说一说,怎么爬山才最省力呢?学生发言制定路线,不得不提到地形判读,我们要学会认识山体和地图中标明的数字的含义。在这一节课,我们将探讨地图中等高线的含义,研究地形图的判读方法。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明确重难点。 思考问题,学生踊跃发言。 从学生已有知识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积极、饱满的情绪投入课堂。
新课讲授 一、等高线的判读1.自主学习。地球表面既有高峻的山地,也有低平的平原。在平面图上,人们常用等高线来表示地势的高低起伏。地图上海拔相同点的连线,称为等高线。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绝对高度(也叫海拔)。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称为相对高度。思考:你懂得利用等高线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吗?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根据等高线不同的形态,可以判读出地表形态的起伏状况。一般来说,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较缓。图片展示等高线重合处表示攀岩、蹦极、跳崖讲解不同的山体部位图片展示说明等高线中间高,四周低为山峰等高线凸向低处为山脊等高线凸向高处为山谷两座山顶之间的过渡部分为鞍部思考:珠珠和东东分别从山的A、B两面斜坡向山顶攀登,你认为哪条路线较为轻松,为什么?(A面;地势较低。)山地的不同部位,等高线形态也不一样。图片展示山地等高线的五种基本形态拓展延伸:山地不同部位学习小技巧用手背加深记忆思考:请你说出图中山体不同部位相应的等高线有什么特点?等高线由高值凸向低值山脊:分水岭凸低为高等高线由低值凸向高值山谷:多发育河流凸高为低河流的流向从高处向低处流二、地形图的判读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颜色就可制成分层设色地形图。利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可以直观地判读地势的起伏状况,识别不同的地形类型。图片展示世界地形图陆地表面起伏不平,陆地可划分为五种基本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图片展示不同类型的地形景观图活动1.各种颜色所表示的地形类型或其他地理事物(1)平原一般用绿色表示,海拔越低的平原,颜色越深。(2)丘陵、高原、山地一般用橙色表示,海拔越高,颜色越深。(3)海洋、湖泊一般用蓝色表示,水越深,颜色越深。(4)积雪、冰川一般用白色表示。2.请你在图2.26上找出世界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拓展延伸:山体部位:山峰、鞍部、山谷、山脊、陡崖地形类型:盆地、高原、平原、山地、丘陵拓展延伸: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耕作业
山区:耕作不便,不利于水土保持林业、牧业、副业平原实现水利化、现代化山地丘陵缓坡:可修筑梯田、种植业,但不易集中连片,水利化机械困难山地丘陵陡坡:不能修梯田,易植树种草海拔不同,热量不同,生长期不同。农作物的品种不同。图片展示某山脉某段山坡不同海拔高度的作物和植被分布四、归纳梳理 读图,按要求完成自主学习任务。观察不同等高线分布表示的不同山体部位。学生举手回答,其余学生补充。阅读拓展资料学生思考,小组交流阅读相关地图,和教材资料,小组合作,了解地形图。阅读材料,观察图片,分析思考。 通过引导学生读图,让学生养成正确的读图习惯,发散自己的思维,培养观察能力。通过观察图片了解不同山体部位的等高线布局特点,加深对等高线的认识。引导学生将等高线分布的特征应用到实践当中。通过拓展资料的补充,引导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山体部位的记忆。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总结等高线的特征。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通过自主学习了解地形图。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所学的知识,加深对不同地形的认识。
课堂练习 1.图中显示该区域的地势A.东北高,西南低B.东南高,西北低C.西南高,东北低D.中部高,四周低2.①、②、③、④四地段中坡度最缓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3.可能出现河流的地点是A.① B.② C.③ D.④4.下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读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甲处攀登山峰比从乙处攀登省力B.丁处的坡度比丙处陡C.甲、乙、丙、丁四处的海拔都是480头D.甲处海拔最高,丁处海拔最低5.下图中等高线图表示的地形名称依次是A.山谷、鞍部、山脊、盆地B.山脊、盆地、山谷、山峰C.山脊、山峰、山谷、盆地D.山谷、山峰、山脊、盆地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字母代表的地形:A:_______B:_______C:__________(2)G点在H的西南_________方(3)如果在B坡和H坡开垦梯田,应选_______坡(4)乙山的海拔_______米甲乙两山峰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米。(5)图中等高距_______米。(6)一支登山队想去甲山顶其最佳行进路线是________线。(CD或AB)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CD和EF处有可能发育河流的是________,流向是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C 2.B 3.A 4.C 5.D 6.(1) 鞍部 山谷 陡崖(2)西南(3)H(4)1320 170(5)200(6)CD 等高线稀疏,坡度缓(7)EF 自西向东
课堂小结 结合思维导图进行知识构建。 学生小组交流,积极发表自己的学习体会。 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理清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完成本节知识建构。
板书 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海拔与绝对高度绝对高度与相对高度等高线概念等高线地形图判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