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导学案(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铿锵有力,富有节奏的语言。
2、理解排比反复修辞在文章中的作用。
3、感受中华传统文明的精神力量。
【学习重点】: 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
【学习难点】: 品味排比句的作用、气势与激情
【知识连接】
刘成章,1937年生,陕西省延安市人。1961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已出版六种散文集,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他认为只有写出属于“我”的东西,才有生命力,才有益于散文的繁荣和发展。
【安塞腰鼓的简介】
安塞腰鼓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像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飚,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个性。在中国的首都北京,在香港,在中国的各地展现风采,并为世界瞩目。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劲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早在1986年,安塞腰鼓就荣膺首届中国民间舞蹈大赛最高荣誉大奖,近年来,它先后在第11届亚运会开幕式、香港回归庆典等大型活动中表演,2009年国庆典礼,并赴日本进行表演。
【视频播放安塞腰鼓的表演场面导入】
【积累运用】
一、自主学习:(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相信你会有独到见解!)
1.给加点字注音,据拼音写汉字
骤雨( ) 亢奋( ) 晦暗( ) 戛然( )
( )tián静 ( )rǒng杂 烧zhuó( ) ( )jī绊
2.仿照所给的例句组成新的词语
例:茂腾腾
咝_____ 风_____ 红_____ 黄_____
绿_____ 白_____ 黑_____ 马_____
3.选择词语填空
旋风一样 斗虎一样 骤雨一样 乱蛙一样 火花一样
_____,是急促的鼓点;_____,是飞扬的流苏;_____,是蹦跳的脚步;_____,是闪射的瞳仁;_____,是强健的风姿。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知内容。
自由朗读课文,试用“ ____________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
2、明结构。
文章按“鼓响前——_________——________ ”可分成3大部分。第二部分为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别从4个角度来展示腰鼓舞的艺术魅力,且这4个角度的分水岭都是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朗读这篇文章应该有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出文中能高度概括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的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合作探究:
联系上下文,品味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那么一股劲”要“挣脱”“冲破”“撞开”什么?是什么“束缚”“羁绊”“闭塞”了“那么一股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过着贫困生活的农民,哪里来的那么强大的力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反复朗读,体会情感内涵
五、小结、布置作业
【我的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安塞腰鼓》导学案(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文中短句的运用及排比、反复的作用。
2.感受生命的律动,感受中华民族的艺术奇葩。
【重点难点】
理解排比、反复的作用,精读重点句子。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填空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 )地搏击着,( )地搏击着。它( )着你,( )着你,( )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 )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 )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 )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 )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2.文中大量地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来表现安塞腰鼓的气势 思考一下其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
1、感气势。
(1)欣赏电视散文《安塞腰鼓》的激情诵读,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
(2)请大家在听的过程中注意重点字词的正确读音并品味文章的感情基调,可小声跟读。
2、比风采。
小组内自主朗读,体验作品的情感、语调,然后推荐代表,比赛朗读。可以小组展示,可以个人展示,看谁读得感情充沛,气壮山河。
3.互质疑。
(1)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为什么“多水的江南”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为什么听到这样的“鸡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品赏析。
(1)寻找自己觉得最精彩的语句片断富有感情的朗诵,并用“ _____好,好在____________ ”这一句式进行赏析评点。(可从词、句式、修辞、写法、结构等各方面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仿照任意句式,自己另写一个。(可赞美自己的家乡、亲人、师长)
5.悟情感。
这篇文章要表达什么主题?宣泄什么情感?(提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我们可以从安塞腰鼓表演的震撼力、安塞腰鼓的表演者、安塞腰鼓诞生的土壤、安塞腰鼓的文化和精神内涵、时代背景等各个层面去思考、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思想启迪】
这是一篇生命与力量的赞歌,是力与美的结合,舞蹈呈现出的激情和冲劲不是能够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一定的启迪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寄语】
人,活得要有一股劲!这劲,是生命力,是上进心,是坚忍不拔的意志,是不屈不挠的精神!学习上,要有一股猛劲;工作上,要有一股能劲;事业上,要有一股牛劲!有劲的生活,才是最有希望的生活!让我们唱出充满希望的生命之歌,跳出富有激情的生命之舞,放飞梦想,张扬个性,炫出自己,活出我们“有劲”的精彩人生!
【当堂检测 】
一、阅读课文1-12段,完成下面习题。
1.给选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各层意思。
第一层:( 段至 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 段至 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文中“忘情了”、“没命了”、“发狠了”三个短语能不能调换次序,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品味下列语句的意义:
(1)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三段从哪些方面写安塞腰鼓,突出其情景和场面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四段主要用了_______ 的修辞,突出了安塞腰鼓的 ________________。
二、思考并回答
西北现在好像成了贫困落后的代名词,作者为什么还要这样歌颂西北汉子?联系当今“走进西部,开发西部”的现象,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布置作业】
【我的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