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湘教版地理八上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共3课时) 单元整体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教学】湘教版地理八上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共3课时) 单元整体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6.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0-08 14:18: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地理上册大单元教学设计(湘教版)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一、本章内容分析
本章涉及中国自然环境的3条标准,即“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中国地形、 气候、河湖等的特征;简要分析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长江、黄河的特点,举例说明其对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影响”和“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主要的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针对某一自然灾害或环境问题提出合理的防治建议;掌握一定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的安全防护技能”。从总体上看,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要求学生从宏观上认识中国自然环境中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要素的特征,并了解这些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自然环境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同时,要求学生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主要的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针对某一自然灾害或环境问题提出合理的防治建议;掌握一定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的安全防护技能。较好地体现了核心素养中的人地协调观和综合思维,培养有本领的课程理念。
本章教学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标要求,学生学习本主题后,能够运用地图及其他地理工具,从不同媒体及生活体验中获取并运用有关中国地理的信息资料,能够描述中国不同地区的主要地理特征,比较区域差异,从区域的视角说明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初步形成因地制宜的发展观念;能够观察、描述、解释家乡生产生活中的地理事物和现象,表现出主动学习及问题探究的意识和能力,为以后的区域认知奠定基础。
本章是认识中国全貌的一部分,为区域地理学习打基础,区域地理的学习就必须要了解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等方面,中国的地形、气候、河流对人类社会的发展相辅相成,进行生活和生产建设时都是人民必须要考虑的必要因素,地形、气候、河流制约的生产生活的发展,为了学生能够更好的奠定基础,本单元设计主题活动和课堂地理实践力的活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记住主要山脉、重要地形区,运用地图等材料说出地形特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以及地形、气候对河流的影响。本章活动主题《家乡的环境调查》,通过调查,利用本章所学知识,分析地形、气候、河流对经济、生活的影响,从而落实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社会实践力的培养。
本章核心素养
人地协调观 :
1.认识到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对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举例说明长江、黄河对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3.针对某一自然灾害或环境问题提出合理的防治建议。
4.通过考查本地的环境进行乡土地理的教育,激发热爱家乡、发展家乡的激情。
综合思维能力 :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分析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2.运用有关资料说出长江、黄河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3.运用资料分析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对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区域认知 :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中国地形、 气候、河湖等的特征。
2.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主要的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
3.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长江、黄河的特点。
4.分析当地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
地理实践力:
1.动手绘制中国轮廓图在上面填写主要地形区和阶梯分界线、温度带以及气候类型。
2.掌握一定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的安全防护技能。
3.通过各种途径调查家长环境情况,分析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与制约并与同学分享。
四、学生分析
1.需求分析:本章依然是认识中国全貌的一部分,上一章了解了中国的疆域,伟大祖国的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的各个要素,地形、气候、河流,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制约,各要素对自然灾害的发生有着关键性的影响作用,掌握各要素的协调关系对自然灾害的防治起到重要作用。自然环境也是我国主要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第四章的中国主要产业学习做好铺垫。
2.学情分析:对中国轮廓有了一定的空间概念,但仍需要加强空间概念的记忆,本章作为地形区分界的山脉、地形区以及干湿地区、温度带、气候类型,自然灾害等名称比较多。课堂通过多次画图,学生容易记住这些名称。教学中老师需要采取多种形式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否则课堂枯燥,学生难以掌握课标的要求,对之后的主要产业学习也不太会分析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制约。
五、单元教学目标
(一)内容目标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中国地形、 气候、河湖等的特征
2.简要分析影响中国气 候的主要因素。
3.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长江、黄河的特点,举例说明其对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4.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主要的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
5.针对某一自然灾害或环境问题提出合理的防治建议。
6.掌握一定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的安全防护技能。
(二)学业目标
学习本主题后,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及其他地理工具,从不同媒体及生活体验中获取并运用有关中国地理的信息资料,描述和说明中国基本的地理面貌,表达热爱祖国的情感; 从区域的视角说明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初步形成因地制宜发展的观念;能够观察、描述、解释家乡生产生活中的地理事物和现象,表现出主动学习及问题探究的意识和能力;能够在生活、学习中积极参与相关的公益活动,具有社会责任感。
六、教学重点:
1.中国的地形特点
中国的气候特点
举例说明长江、黄河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以及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举例说出某种自然灾害的安全防护方法。
七、教学难点
1.本章涉及到的主要山脉、主要地形区的名称较多,在祖国中的地理空间观念的建立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自然地理地形、气候、河流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制约对生产的发展和生活的影响。
掌握中国主要山脉、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和空间概念,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强化。
说出某种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八、教学方法:多媒体、课堂活动、小组竞赛、学生互评以及小组合作等。
九、本章活动主题:“家乡的环境调查”
课题目标: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本章主要学习中国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自然要素,将书本知识应用于认识家乡的实践活动中,学以致用,发展知行合一的品格。深入了解家乡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激发对爱乡的情感,增强建设家乡的责任感。学习乡土实践的方法,提升社会调查、人际交往和跨学科学习的能力。
课题活动的设计:活动内容与学科知识以及社会资源的整合。本主题活动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学生运用从书本中学到的学科知识和方法,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和实践,在追寻自己家乡的变化中,不断形成问题,自主建构学习框架,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
课题准备:要完成这一课题,需要做以下准备:
把全班分成8个小组。供参考的项目有地形组、气候组、河流或湖泊组、自然灾害组,历史沿革(分3小组完成不同时间轴)和民居组,每个项目由一个小组承担任务,每个小组选择一位组长负责。
为了全面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学生的思路需要与课文保持一致,即在学习我国自然环境某一自然要素的同时,考察家乡自然环境中对应的这一自然要素的情况。并结合所学分析家乡变化与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变化的相互关系。
本主题学习活动的形式以社会调查实践活动为主,同时结合网络历史资料等,完成本主题活动需要做好以下考察内容:
家乡的环境调查表
地形组 地势起伏状况
主要地形类型
主要山脉或地形区名称
气候组 温度带
干湿地区
2020年降水量
2021年降水量
2021年季节变化特征
2022年上半年降水量
2022年季节变化特征
气候类型及特点
河流组 主要河流名称
河流水文特征
河流流量 含沙量 流速 水位 汛期 结冰期 河水补给
河流或湖泊对家乡发展的作用
自然灾害组 有何自然灾害(至少两种)
采取防治措施
灾害的应对方法
历史沿革组(3组,每小组完成一个阶段) 解放前状况及分析 改革开放前状况及分析 近五年的变化情况及分析
典型真实故事 典型案例 典型案例
民居组 民居特色
民居与自然的关系
居民房子变化原因及分析
检查进度:为了完成这一课题,你需要在以下阶段检查进度:
第一节第31页考察家乡地势的高低起伏状况,了解家乡有哪些主要山脉或地形类型。
第二节第42页了解家乡的气温和降水有什么变化规律,处于什么温度带、干湿区和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第二节第45页了解家乡自然灾害有哪些?如何防治?面对某种自然灾害的安全防护技能?
第三节第49页了解家乡河流或湖泊,考察它们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第59页探讨河流对家乡的作用及生产、生活的影响?
历史沿革组从第一节就开始走访调查或查询资料了解当时的典型事迹并随着课程的不断深入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发展状况的原因。
总结学完本章之后(第59页),总结构成家乡自然环境的自然要素,认真思考这些自然要素是如何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最后各小组进行汇报。
调查表收藏好,在认识我国自然资源和主要产业后根据调查情况思考、探究为发展家乡的经济出谋划策。
搜集资料的渠道:社会调查、走访家乡有威望的年纪较大老人、参观、网络查询等
呈现结果方式: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根据各组情况:①形成调查报告(告诉学生调查报告的写法);②做成PPT进行讲解展示汇报;③展示图,指图讲解。
课题收获:在此过程中,家乡的地理、历史、文化等知识综合呈现,与课程内容和学生学习的过程形成自然融合的整体。通过一系列活动,学生能够获得最为真实的感受,强化对家乡的认知,提高收集、分析、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提高合作、交流和分享的意识。
调查结果评价细目表如下:
评价结果 地形组 气候组 河流组 历史组(3个小组) 自然灾害组
优秀 能够图文结合,流利介绍家长的地形地势特点以及详细介绍对家乡发展的影响 能够图文结合,详细数据流利说出家乡气候特征以及对家乡发展的影响 能够图文结合,详细流利说出家乡河流特征以及对家乡发展的影响 能够图文结合,详细流利生动说出不同历史时期的典型案例,并全面分析原因 能够说出至少两种及以上自然灾害的名称,较为详细的防治措施和安全防护技能。
良好 能够较为流利介绍家长的地形地势特点以及相对详细对家乡发展的影响 能够文字较详细流利说出家乡气候特征以及对家乡发展的影响 能够文字,较流利说出家乡河流特征以及对家乡发展的影响 能够文字较流利说出不同历史时期的典型案例,并比较全面分析原因 能够说出两种自然灾害的名称,防治措施和安全防护技能。
合格 能够介绍家长的地形地势特点简单说出对家乡发展的影响 在小组成员的合作下说出气候特征及对家乡发展的影响 在小组成员的合作下能够说出河流特征及对家乡发展的影响 能够文字在小组成员合作下说出不同历史时期的典型案例,并简单分析原因 能够说出两种自然灾害的名称,在小组成员合作下防治措施和安全防护技能。
十、教学流程图
教学思路:中国的地形——学生画图填写主要地形图——中国的气候——中国河流——滚滚长江——滔滔黄河——展示学生社会调查报告——激发热爱家乡热情
十一、教学过程
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第一课时)
1.教学重点
不同区域河流水文特征的比较与归纳
2.教学难点
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划分与所在空间位置
教学目标
学会分析河流水文特征的一般方法
4.教学手段:多媒体、活动、讨论,对比等
5.教学设计
教学流程 内容 活动 活动指导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某学校师生共同录制的父亲版《河流》 学生感兴趣 想想河流对人类的作用的 借用父亲版《河流》,歌词非常能唱出河流的伟大,学生感受河流对人类的作用
转承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和气候复杂多样,造就了我国境内众多的大江大河大湖。下面我们去了解一下我国河流分布的大致情况。
新课导学 引导学生领悟:流域、水系、外流河、内流河、外流区、内流区的概念。 看P46图2-40两位同学的对话,归纳总结什么是内流河、什么是外流河? 完成活动P46页活动1题。(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在我国所有外流河中,注入北冰洋的只有额尔齐斯河,属北冰洋水系;注人印度洋的主要有怒江、雅鲁藏布江等,属印度洋水系;我国的大部分河流,如长江、黄河、淮河、珠江、松花江、黑龙江等注人太平洋,属太平洋水系) 3.完成活动P46页活动2题。勾画出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想一想它与什么界线的分布基本一致,与多少毫米等降水量线大题一致?(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基本一致,200毫米。外流区基本上是季风区,内流区基本上是非季风区) 4.家乡河流是内流河还是外流河?(图上不一定能找出河流,老师录制一个三维地球的河流入海图或内流图) 5.阅读P47“京杭运河”,找出京杭运河的特点和作用。 6.学生学生自学P47-48课本内容,找出水文特征提到的几个名词有哪些?(河流流量、含沙量、流速、水位、汛期、结冰期等)并完成下表。(附教学流程后) 7.读P47图2-41,长江、黄河河流流量变化曲线图。思考:两条河流的流量为何不同呢? a.分析干湿状况,说明河流流量大小。b.分析降水季节分配情况,说明河流汛期。c.分析冬季气温情况,说明河流有无结冰情况。d.分植被状况,说明河流含沙量情况等。 总结归纳完成下表:(附教学流程后表2) 8.学生自主阅读“中国的湖泊”和地理图册“中国湖泊分布图”找出中国主要湖泊的分布和分布特点?(我国湖泊分布范围广而又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东部平原。青海湖是我国最大湖泊和最大咸水湖,鄱阳湖是最大淡水湖) 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 认真查找并能快速完成 学生有不同的说话 学生讨论 认真找图 借助图理解流域、水系 老师呈现家乡河流所流经的三维地图,一目了然,可以判断是内流河还是外流河 请结合学过的地形、气候(气温、降水)入手 提示:湖泊大小大致可以看在图册上的面积(形状)大小 不断培养学习地理充分利用图片资料的习惯 学生很深刻的知道自己家乡河流是内流河还是外流河 核心素养:综合思维能力 培养学习发现问题的学习能力
课堂小结 抽查3名同学概括本节课的内容 学生都想被抽中 能说出两点加1分、三点加2分,一次类推 既巩固课堂所学的东西,有激发学习积极性
课堂活动 在本册地理图册“中国河流分布图”找出发源于中国的国际性河流:额尔齐斯河、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这些河流出国界后分别叫什么名称 结合七下地理填图册“亚洲的地形图”。(提示:鄂毕河、布拉马普特拉河、萨尔温江、湄公河) 学生认真讨论,寻找,积极性很高 按照河流的流向方位在“亚洲地形图”上对应相应的河流 利用所学,自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附:学生自学P47-48课本内容完成下表1:
代表性河流 河水的主要来源 主要水文特征
外流河 长江、黄河 降水 流量大,水位季节变化明显
内流河 塔里木河 高山冰雪融水 流量小,水位 立季节变化大,可能出现断流(季节性河流)
附:河流水文特征总结归纳表2
分界线 流量大小 汛期长短 有无结冰期 含沙量大小 水位变化
北方河流 不大 短 有 大 较大
南方河流 大 长 无 小 较小
6.板书设计
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第一课时)
7.作业设计
(1)主题活动的地形组继续完善调查报告
(2)主题活动民居组、气候组的整理调查资料,撰写调查报告
(3)主题活动灾害组、历史沿革组撰写完善调查报告
(4)主题活动河流组开始考查、走访、查询,收集资料
(5)综合提升
读我国主要河流分布图,回答 1~2题。
1.下列河流中,属于内流河的是(D )
A.珠江 B长江 C.黄河 D.塔里木河
2.有关我国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C )
A.西北地区均为内流河
B.外流河的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
C.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D.珠江自西向东流入印度洋
春季,河流流量显著增大的现象称为春汛,河流出现春汛的原因是多样的。读哈尔滨气候资料表(此数据亦可代表我国东北地区整体气候特征)和松花江哈尔滨水文站径流量年变化曲线图,回答3~5题。
月份 1 2 3 4 5 6
气温(℃) -17 -11.6 -2 5.9 14 17.7
降水量(毫米) 3.8 5.5 7.4 29 49.6 84.4
月份 7 8 9 10 11 12
气温(℃) 20.2 20.5 15.5 6.6 -5.4 -14.5
降水量(毫米) 104.3 134.4 56.7 22.7 13.8 5.7
3.哈尔滨气温的最低月份和降水量最多的月份分别是( B )
A.1月、7月 B.1月、8月 C.8月、1月 D.2月、8月
4.根据图中信息,下列关于哈尔滨附近的松花江水文特征的分析,正确的是( A )
A.流量最大的季节与区域多雨期基本一致 B.冬季无结冰现象
C.流量的季节变化不明显 D.冬季出现断流现象
5.图中显示松花江出现了明显的春汛,其原因最可能是( D )
A.人工水库拦蓄冬季降水,4月左右放水
B.春耕未开始,农业用水量少
C.3月末雨季到来,大量降水补给河流
季节性积雪在3月末4月初融化
读下图,回答6~7题。
6.上述四条河流中,结冰期最长的是( A )
A.a河 B.b河 C.c河 D.d河
7.与河流a、b相比,河流c、d具有的水文特征是( A )
A.流量更大,汛期更长 B.结冰期更长
C.含沙量更大 D.流量没有季节变化
8.课后反思
本节课利用歌曲导入,激起学生的兴趣。老师自制微课(家乡河流是外流河还是内流河)学生很喜欢,老师的形象在学生中更高大了一些。通过学生自学、讨论,解决了难点,季风区与非季风的划界和空间位置认识。学生讨论归纳总结水文特征加强重点内容的练习。本次课后作业设计比以往多两道选择题,因为主题活动进行的差不多,选择作业总时间不超过5分钟,尽管双减还是符合的政策。南北方河流水文特征的对比分析加强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训练,结合地形、气候,符合大单元,大任务的构思教学。
中国的河流(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长江各河段的特点
举例说明其对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长江的开发治理
教学难点
(1)举例说明其对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2)长江的开发治理
3.教学目标
(1)通过对长江各河段的认识,感受到长江对人类的贡献,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和家乡的热情。
(2)通过长江对人类的贡献和河水灾害,树立人地协调观的意识。
4.教学方法:读图析图、地理比较、综合分析、方法学习、知识方法迁移等
5.教学设计
教学流程 主要内容 学生活动 学法指导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你知道大江东去是指哪条河流吗?你还能想起有关长江的诗句吗?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中国的河流——滚滚长江(板书) 长江 有激情 回忆所学知识(跨学科教学)
新课导学 欣赏篇——感长江 播放由长江源头到如何海口自然景观和河运、发电、养殖等方面的合成视频,配上“长江之歌” 有兴趣 边看边思考:长江对人民有哪些作用? 感受到祖国山河的美丽,热爱伟大的中国,热爱家乡美。
概况篇——知长江 完成课本P51活动1——4题。 5.图上指出长江干流流经的气候区和干湿地区? (1—5题,所有被抽到的学生回答问题正确都加1分) 6.抽1位同学上黑板完成第一题,在大屏幕中国地形图上描绘长江“V+W”型 7.每道题抽查一位同学反馈作业情况,一位进行判定对错。 8.抽查一位同学复述长江概况。(回答三点+1,后面依次类推,多一点+1分) 写、画在书上 容易完成 结合前几节课所学寻找答案 这几道题课本设计非常好,体现大单元教学,知识点第一、第二章都有 学生上台,学生的注意比较集中看上面,找茬是他们最爱的活动,所以学生通过看学生的描绘,对长江干流形状影响深刻 既检测学生自学情况有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
奉献篇——颂长江(配爱的奉献歌曲)每一方面图片、视频相结合展示长江的奉献。 发电 水能资源丰富,被誉为“水能宝库” 灌溉 养殖 航运 “黄金水道” (五)旅游 喜欢、兴奋 自定义呈现画面,学生判断属于哪一方面的奉献 美丽的风景给人美的享受,歌曲令人身心愉悦,课堂轻松。通过长江奉献的展示,感受到长江的伟大
新课导学 开发篇——探长江 完成课本P53活动1题。 峡谷地形、河流较窄,有利于修建大坝。) 学生合作讨论:P53活动第2题。全班分成8个大组,任务是:第1、2组完成2.(1)。第3、4组完成2.(2)。第5、6组完成2.(3)从“水能”方面,阐述长江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7、8组完成2.(3)从“水运”方面,阐述长江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附:评价细则附在后面表1) 合作讨论 荆江河段的曲流需要从地形、谁的流速、泥沙多少有关 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培养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区域认识的核心素养培养,为家乡河流的考查提供了思路。
课堂小结 五、忆长江——小结 简介长江概况 介绍长江奉献 说出长江水运、水能对区域经济的发展 拿出自己做的中国地形和温度带图,请在图上画长江。 找颜色希望画得漂亮 概况说出一方面+1分 奉献说出每两点+1分 水运(陆运+海运)和水能(量大+可再生+清洁)每说出一方面+2分 学生自己说,八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习习惯
附:学生合作讨论评价细目表1(组员加分)
评价结果 优秀+3 良好+2 合格+1
2.(1)水能资源丰富原因 流利说出水能资源丰富的两大要素,并能结合长江的概况详细说明 流利说出水能资源丰富的两大要素,并能结合长江的概况大致说明 说出水能资源丰富的两大要素
2.(2)荆江多曲流和灾害原因 流利说出荆江河段多曲流与地势、水流速度和泥沙的关系,灾害的原因。 说出荆江河段多曲流与地势、水流速度和泥沙的关系其中两个方面,灾害的原因。 大致荆江河段多曲流与地势、水流速度和泥沙的关系其中一个方面,灾害的原因。
2.(3)“水能”对经济发展影响 流利说出长江在水量、“水能”可再生资源、环保、能源结构的调整等方面的其中三项说明 说出长江在水量、“水能”可再生资源、环保、能源结构的调整等方面的其中两项说明 说出长江在水量、“水能”可再生资源、环保、能源结构的调整等方面的其中一项说明
2.(3)“水运”对经济发展影响 流利说出长江干流横贯东西,支流连通南北,江海联运的水运网。长江流域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商业贸易繁荣,而廉价的水运可以保证部分货运的要求,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 说出长江干流横贯东西,支流连通南北,江海联运的水运网(其中一方面)。长江流域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商业贸易繁荣(其中一方面),水运保证货运的部分要求,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组员共同努力下说出长江连接东西陆上交通,还以出海,发展当地经济。
6.板书设计
7.作业设计
主题活动地形组、气候组调查报告需要结题。
灾害组、历史沿革组、民居组的各小组的调查报告需要准备结题
河流组的继续考查、查询整理资料,准备撰写调查报告。
长江中游的湖泊对长江水量有天然的调节作用。当干流洪水来临时,江水注入湖泊,削减洪峰;当干流水位低于湖泊时,湖水注入长江,增加水量。右图为长江流域部分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 C )
A.三峡蓄水时,宜昌河段水量增加 B.三峡放水时,宜昌河段流速变慢
C.洞庭湖流域发生旱灾时,江水入湖 D. 鄱阳湖流域发生旱灾时,湖水入江
2.为发挥湖泊的调节作用,鄱阳湖和洞庭湖需要( A )
①退耕还湖,增加湖区面积 ②周边绿化,保持水土③防治污染,美化环境④围湖造田,扩大耕地
A. ①② B.①3 C. ②③ D.②④
3.在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建设的长江三峡水电站,体现了对长江( B )
A.下游航运功能的利用 B. 水能宝库的开发
C.矿产资源的利用 D.人文资源的开发利用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以“水”为主题开展长江流域的研究性学习。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水能: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能主要集中在 上游 (上游、中游、下游),该地区水能资源丰富的因是地势起伏大(或位于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降水较丰富,水量大。
(2)水运:结合长江水文、水系特点,分析长江被称为黄金水道的原因。
支流多,干支流通航里程长;汛期长、无结冰期,通航时间长;水流平稳,水量大,货物运输量等。
水乡:长江三角洲地区,自古以来被称为“鱼米之乡”,请说出长江为“鱼米之乡”的形成提供的有利条件是:
从地形上看,这里地形以 平原 为主,地势低平;从河流湖泊看,这里河湖众多;这里的河流水量大,水流平稳,有利于 航运 。此外,这里还有充足的灌溉水源,土壤肥沃。从气候上看,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湿润。
8.课后反思
导入让学生回忆有关长江的古诗词(跨语文学科教学),学生对以前学的有关长江的诗词更进一步的理解。这节课分为五个篇章,节奏紧凑,逻辑清晰,教学方式多样,视频、音乐、讨论、画图、自学等,学生学习轻松,有激情。真正做到学生为主、教师为辅。长江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锻炼了学生的综合思维,加强了区域认知和人地协调的观念。从第五篇章来看忆长江,学生掌握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第三课时)
1.教学重点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黄河的概况
(2)结合中国的气候、地形特征,分析出黄河各河段的水文水系特征及成因
(3)举例说明黄河对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4)黄河水土流失的原因及黄河的开发治理。
2.教学难点
(1)举例说明黄河对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2)黄河的开发治理。
3.教学目标
(1)通过对黄河各河段的认识,感受到黄河对人类的贡献,同时分析黄河各河段危害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2)通过黄河对人类的贡献和地上河灾害形成,树立人地协调观的意识。
4.教学方法:读图析图、地理比较、综合分析、方法学习、知识方法迁移等
5.教学设计
教学流程 内容 活动 教师提示 设计意图
教学导入 人民日报客户端视频“多彩中国”黄河段 欣赏黄河的美,感受黄河的功劳 边看边思考:黄河水灌溉农业的同时还会引发灾害吗? 为后面学习黄河各河段的灾害埋下伏笔
新课导学 认识黄河 在图上找出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区、流经地形区、上中下游的分界点、主要支流(3分钟) 拿出自己画的地图,在图上画出黄河。 3.完成P55活动1、2、3题。(1.黄河干流流经的主要地形区有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等。中游流人的支流较多,主要有无定河、汾河、洛河、渭河等。 2.下游河段流域面积最狭小,原因是下流为“地上河”,无支流流人。 3.该区域为内流区。 ) 了解黄河 根据资料和地图了解黄河个河段的水文特征。 合作讨论:1.上游河源段、峡谷段、沉积段的水文特征和形成原因。 中游河段的水文特征和形成原因。 下游河段的水文。(评价细目表1附在后面) (1.上游河段。 ①上游河源段特征:水量小,河水清澈。 成因:冰雪融水,人类活动少,破坏污染小。 ②上游峡谷段特征:水量增大,水能资源丰富。 成因:洮河、湟水汇入;一二级阶梯交界处,落差大。 ③上游沉积段特征:水流平缓,水量减少;冬春季有凌汛。 成因:流经宁夏平原与河套平原,引黄灌溉,半干旱区蒸发强; 河流有结冰期,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下游封冻早,解冻迟。 2.中游特征:水量大增;含沙量大。 成因:流经半湿润区,夏季降水多;流域面积较大,支流众多 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黄土疏松,植被稀少,泥沙入河。 3.下游特征:水流缓,形成地上悬河;水量减少;冬春季有凌汛、断流。 成因:下游地势平坦,流速减慢,泥沙堆积,河床抬高,人工筑堤束水;地上悬河,流域面积小,地表支流难汇入;河流有结冰期,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下游封冻早,解冻迟;人口密度大,用水量大,上中游过度取水;冬春季降水少,蒸发大。) 利用黄河 合作探究:了解了黄河,如何让他为人民作出贡献呢? (水能、灌溉、旅游等方面)(评价细目表2附后面) 治理黄河 材料一: 古人称黄河是“一石(担)水,六斗泥”。黄河每年输入下游的泥沙达16亿吨。如果把这些泥沙筑成高宽各一米的长堤,其长度是地球与月球距离的3倍。黄河每年带走的氮、磷、钾肥约4000万吨,相当于全国每公顷耕地被冲走575千克肥料。 危害:中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 措施:打坝淤地、修筑梯田、植树造林 材料二: 公元前602年到公元1938年黄河决口1590次,大的迁徙改道26次,平均三年有两次决口,百年有一次大改道。1938年黄河改道,滚滚黄水汹涌南下,冲进淮河,淹没了豫东、皖北、苏北的大片土地,受灾人口1250万,死亡89万,使得黄淮平原的变成了一片荒凉的“黄泛区”。 危害:地上河决口改道,洪水泛滥区扩大 措施:疏通河道、加筑堤坝、修建分洪、蓄洪工程、引黄淤灌 材料三: 有关资料显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黄河入海年径流量逐渐变小。20世纪60年代为575亿立方米,70年代为313亿立方米,80年代为284亿立方米,90年代中期为187亿立方米。在短短的几十年里,黄河入海径流总量锐减了一半多。与此同时,黄河下游多次断流。特别是进入90年代之后,断流现象更为严重。 危害:黄河下游断流现象。 措施:节约用水,推广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适当提高水价;全流域统一分配水量,合理调度;跨流域调水等。 材料四:通过视频展示黄河的凌汛危害。采取措施视频展示措施:科学检测,及时爆破。 小结:黄河危害的治理措施。 认真找完,给人上黑板在图上指出说找的位置并说出名称(5分钟)(形式多样、拖拽地名、指图说地名、选词填空等) 再次欣赏自己的作品 根据材料说出危害有哪些方面并提出治理措施,弄清楚黄河凌汛发生的地区 省区和地形区结合前面所学知识 第3题找前面的“中国外流区与内河流区”图 画完后,记住黄河的形状 提醒学生:借鉴长江的一些贡献进行分析是否可行? 分析凌汛的发生原因 找出省区和地形区为后面的灾害分析铺垫基础2.单元教学,前后知识联系 了解黄河概况,学会阅读水系图的的一般方法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知识迁移能力,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 运用地图和相关材料说出黄河危害和治理措施,运用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以及地理实践力
课堂小结 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黄河概况 黄河的水文特征 黄河的功劳 黄河的病因及处方 能说出两方面的课堂知识+1分,美增加一方面+1分,一次类推 适当提醒 学生自己整理思路,利用“布鲁姆认知层次”。
附:黄河各河段水文特征和形成原因评价细目表1
评价结果 上游河源段 上游峡谷段 上游沉积段 中游 下游
优秀+3 能流利清晰说出特征水量、清澈和形成原因冰雪融水,人类活动少等 能流利清晰说出特征水量、水能利用和形成原因。河流汇入、落差大等 能流利清晰说出特征流速、水量及冬季凌汛和形成原因。 成因:流经,半干旱区蒸发强;河流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等 能流利清晰说出特征水量、含沙情况和形成原因。流经半湿润区,夏季降水多且暴雨集中;流域面积较大,支流众多,黄土疏松,植被稀少,泥沙入河等 能流利清晰说出特征水量、水流速度、地上河、凌汛和形成原因。下游平坦,流速减慢,泥沙堆积,人工筑堤束水;地上悬河。地表支流难汇入,凌汛的形成,用水量大,蒸发大等
良好+2 能清晰说出特征水量、和形成原因冰雪融水,人类活动少等任何一方面的原因 能清晰说出特征水量、水能利用和形成原因。河流汇入、落差大等其中一方面 能清晰说出特征流速、水量及冬季凌汛(其中两项)和形成原因。流经,半干旱区蒸发强;河流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等其中一方面 能清晰说出特征水量、含沙情况和形成原因。流经半湿润区,夏季降水多且暴雨集中;流域面积较大,支流众多,黄土疏松,植被稀少,泥沙入河等(其中两项) 能清晰说出特征水量、水流速度、地上河、凌汛(其中两项)和形成原因。下游平坦,流速减慢,泥沙堆积,人工筑堤束水;地上悬河。地表支流难汇入,凌汛的形成,用水量大,蒸发大等(其中两项)
及格+1 你在组员合作下说出特征水量大小或者形成原因冰雪融水,人类活动少等任何一方面 能在组员合作下说出特征水量、水能利用(其中之一)和形成原因。河流汇入、落差大等其中一方面 能在组员合作下说出特征流速、水量及冬季凌汛(其中之一)和形成原因。流经,半干旱区蒸发强;河流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等其中一方面 能在组员合作下说出特征水量、含沙情况(其中之一)和形成原因。流经半湿润区,夏季降水多且暴雨集中;流域面积较大,支流众多,黄土疏松,植被稀少,泥沙入河等(其中一项) 能清晰说出特征水量、水流速度、地上河、凌汛(其中一项)和形成原因。下游平坦,流速减慢,泥沙堆积,人工筑堤束水;地上悬河。地表支流难汇入,凌汛的形成,用水量大,蒸发大等(其中一项)
附:黄河的利用评价细目表2
优秀+3 良好+2 合格+1
水能 能够清晰举例说出水电站的名称三个及以上和分析水能丰富的原因 能够举例说出水电站的名称两个及以上和分析水能丰富的原因 能够举例说出水电站的名称一个及以上和分析水能丰富的原因之一
灌溉 能够详细举例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的灌溉以及人民的生活和生产用水等 能够举例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其中之一)的灌溉以及人民的生活和生产用水(其中之一)等 能够举例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其中之一)的灌溉或者人民的生活和生产用水(其中之一)等
旅游 能够详细流利例举被利用的黄河旅游资源三处及以上 能够流利例举被利用的黄河旅游资源两处 能够例举被利用的黄河旅游资源一处
6.板书设计
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第三课时)
作业设计
主题活动所有小组都需要完成调查报告
2019年10月17日2019行走人民日报大型融媒体报道”在黄河源头正式启动。采访组一路向东,开启为期一个多月的“黄河之行”,看发展、写变化、展成就。据图文材料,回答 (1)~(2)题。
(1)采访组在“行走黄河”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在媒体报道中的是( D )
A.黄河中游冬春季节易发生凌汛灾害
B.桃花峪至利津段水流平稳,航运发达
C.黄河下游水土流失严重,含沙量大
D.宁夏平原通过引黄灌溉发展种植业
(2)据采访组报道,黄土高原上甲地区某县依靠“红色苹果、绿色生态、黄色瀑
布”,三措并举发展特色经济,已脱贫致富走上小康路。下列发展措施中,遵循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是( C )
土地全部退耕,发展苹果种植
B.陡坡发展粮食种植,防治水土流失
C.修建防护林,改善生态环境
D.利用黄色瀑布发展淡水渔业
3.读黄河干流沿河剖面图及各河段干流长度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脉,注入 渤 海。
(2)据图判断,上游与中游的分界地点位于 河口 ,中游与下游的分界地点位于 桃花峪 。
(3)黄河上游水能资源丰富,主要原因是①地势落差大;②水量较大。黄河发源地附近草地退化,荒漠 化严重,需要加强 生态环境 建设。
(4)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其泥沙主要来源于 中游 河段。(上游、中游、下游)。
(5)黄河下游有“地上河”之称,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① 含沙量大(或中游带来大量泥沙) ;②水流缓慢,泥沙淤积严重。
试卷第35页,共3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