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第十三章 内能
人教版
第十三章 素养提升
1.(教材P2上图)春暖花开时节,四溢的花香引来了长喙天蛾。
如图所示,长喙天蛾振动翅膀悬停空中用吸管吸食花蜜。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花香四溢是因为花香分子之间存在作用力
②春暖花香更浓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③长喙天蛾悬停空中是因为受平衡力作用
④长喙天蛾悬停空中是因为空气对它的作用力向下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B
2.(教材P4图)如图所示,将两个铅柱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个铅柱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这主要是因为( )
A.铅柱之间发生了扩散现象
B.铅柱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C.铅柱分子之间没有斥力
D.受到大气压的作用
B
3.(教材P6T4改)把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下面,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使弹簧测力计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和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分别是( )
A.变小,因为水对玻璃板有浮力
B.变大,因为水和玻璃板间表现为引力
C.变小,因为水和玻璃板间表现为斥力
D.不变,因为水和玻璃板间引力和斥力大小相等
B
4.(教材P13上图)海边昼夜温差变化比沙漠中小,
适于居住,这主要是因为( )
A.海水的密度比砂石的小
B.海水的比热容比砂石大
C.海水的内能比砂石多
D.海水吸收的热量比砂石少
5.(教材P15T2改)相同质量的铝和铜,升高到相同的温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铝吸收的热量多 B.铜吸收的热量多
C.铜和铝吸收的热量相同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B
D
6.(教材P13下图)如图所示装置,用铁夹将温度传感器、两个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两试管装有质量相同的不同种液体,温度传感器的探头部分与试管内的液体良好接触,传感器通过数据采集线与计算机相连接,在计算机上得到的实验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比热容比大 B.同时加热相同时间,甲吸收热量多
C.甲、乙升高相同的温度,甲吸收热量多 D.乙吸热升温比甲慢
D
7.(教材P5下图)如图所示是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质在三种状态下的内部结构,可以说物质是由大量的_______________构成的。你认为A、B、C三幅图中,所处状态为固态的是 ____(填“A”“B”或“C”)。
分子 、原子
B
8.(教材P3下图)小明为了研究液体的扩散现象,先在量筒里装一半清水,再在水下面注入硫酸铜溶液。如图所示是小明观察到的溶液在“实验开始时”、“静放10日后”、“静放30日后”所呈现的现象(未按时间顺序排列)。
(1)小明没有把硫酸铜倒在水的上面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____是静放30日所呈现的现象。
(3)上述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硫酸铜溶液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
甲
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9.(教材P3上图)如图所示是利用空气和二氧化氮演示扩散现象的实验。此实验装置中下面放二氧化氮的目的是防止____对实验造成影响。抽走玻璃板后,过一段时间,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气体分子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力
两种气体混合在一起
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10.(教材P8下图)如图所示,小宇在公园玩滑滑梯。在下滑过程中,小宇的______能转化为____能,机械能 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这是因为下滑过程中部分机械能转化为____能。
重力势
动
减小
内
11.(教材P9下图)如图所示,在烧瓶内装入少量的水,并滴入几滴酒精。
塞进塞子后,用气筒往瓶内打气,当瓶内气体把塞子弹出时,
看到瓶口有白雾出现。以上操作和实验现象中:
(1)请说出“当瓶内气体把塞子弹出时”
这个过程的能量转化情况: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实验中哪个现象能够证明气体对外做功后温度降低?___________。
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瓶口出现白雾
12.(教材P9上图)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内放一小团硝化棉,把活塞迅速压下去,用50 N的力迅速下压,使活塞下移0.2 m。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2)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过程中推力对活塞做功为____J。
硝化棉燃烧
活塞对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达到硝化棉的着火点,硝化棉就燃烧了
10
13.(教材P11图)如图1所示,用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玻璃杯、
温度计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
(1)烧杯中加入的水和煤油除初温相同外,还应保证_____ 相同。
(2)实验中物质吸热的多少是通过__________ 来反映的。
质量
加热时间
(3)图2是初温均为40 ℃的水和煤油同时开始加热升温到80 ℃的温度—时间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填字母代号)。
A.图1中两相同的玻璃杯中装的水和煤油的体积相同
B.前2 min,煤油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吸收的热量
C.两种液体升高了相同的温度,吸收了相同的热量
D.如图烧杯中水的质量是100 g,
则水从40 ℃升温到80 ℃时吸收的热量是1.68×104 J
(4)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
根据图象数据计算出煤油的比热容是____________J/(kg·℃)。
D
2.1×103
重难点及中考热点题型题组训练
1.(贵港中考)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刮风时灰尘在空中飞舞
B.打开酒精瓶盖可以嗅到酒精气味
C.夏日的“荷城”贵港,荷花飘香
D.在一杯热水中加盐,过一段时间整杯水都变咸了
2.(娄底中考)学习了分子动理论之后,小明总结了很多生活中与分子动
理论有关的现象,下列总结中不正确的是( )
A.“花气袭人知骤暖”说明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
B.人造木板黏结剂中的甲醛扩散到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
C.用透明胶带揭下纸上写错的字,是因为胶带与纸之间有相互的斥力
D.“破镜不能重圆”是分子间的距离太大,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
A
C
3.(多选)下面划横线物体的内能逐渐减小的是( )
A.热水倒入茶杯 B.水蒸气冲开水瓶塞子
C.用锯条锯木头 D.煮熟的鸡蛋放入冷水中
4.(枣庄中考)下列各图所列举的事例中,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BD
C
5.(烟台中考)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B.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
C.物体温度降低,内能一定减少
D.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6.(郴州中考)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相同的热量后,
甲升高的温度高于乙升高的温度。由此 可知( )
A.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B.降低相同的温度,质量相等的甲液体放出的热量比乙液体放出的热量多
C.甲、乙两种液体相比较,乙液体更适合作冷却剂
D.甲物质的熔点高于乙物质的熔点
C
C
7.根据表中的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一些物质的比热容[J/(kg·℃)]
A.阳光照射下,干泥土比湿泥土升温慢
B.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所以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大
C.同种物质状态改变,比热容不变
D.质量相同的铝块和铜块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块吸收的热量多
水 4.2×103 干泥土 0.84×103 沙石 0.92×103
冰 2.1×103 铜 0.39×103 铝 0.88×103
D
8.(云南中考改)太阳能是21世纪重点开发利用的能源之一,如今太阳能热水器已走进了千家万户。如图所示,某家庭太阳能热水器接收太阳能总有效面积为2 m2,1 m2面积上1 h接收到的太阳能平均为2.52×106 J,若阳光照射该热水器5 h,可以使质量为80 kg的水温度升高30 ℃,求:[c水=4.2×103 J/(kg·℃)]
(1)水吸收的热量。
(2)该热水器对太阳能的利用率(热水器中水吸收的热量与吸收的太阳能的比值。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3)太阳能热水器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