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九年级物理 第14章 了解电路 专题测评试卷(含答案详解)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 第14章 了解电路 专题测评试卷(含答案详解)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8-29 14:09: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了解电路专题测评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扩散现象受温度影响 B.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歇的做无规则运动
C.花香四溢属于扩散现象 D.热水中加入冷水变成温水属于扩散现象
2、在如图所示的各电路中,开关S闭合后,小灯泡L1、L2都能发光的是(  )
A. B.
C. D.
3、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6V,闭合开关,电压表示数为3.5V,则( )
A.L1两端电压为2.5V B.L1两端电压为3.5V
C.电压表测L1两端电压 D.L2两端电压为2.5V
4、下列电学基础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的实质是质子发生了转移;导体因为得失电子而容易导电
B.电路中的电流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同
C.电源的作用就是给电路两端提供电压
D.家庭中使用的电热水器的发热体用的是超导材料
5、如图,闭合开关,灯泡不亮,在闭合开关且不拆开导线的情况下,将M接电源“+”极,N依次试触E、F、G接线柱,发现电压表示数第一次为零,后两次次接近3V,若故障只有一个,则可能是( )
A.滑动变阻器断路 B.灯泡断路 C.开关断路 D.灯泡短路
6、有A、B、C三个轻质小球,其中A球带负电。现将A分别与B、C靠近,它们相互作用的情况如图1甲、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B球一定带负电 B.B球可能不带电
C.C球一定带正电 D.C球可能不带电
7、下列关于电压、电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电压表“0~15V”、“0~3V” 量程分别测量同一电路中某电阻两端电压,示数分别为2V、2.2V,则该电阻两端电压为2.2V
B.电路分析中,应该将电流表视为一个阻值很大的电阻
C.电压表、电流表均不能直接接在电源的正负极之间
D.电流看不见,我们通常用水流来比作电流,这种科学思维方法被称作归纳法
8、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用甲,乙两只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表测的是L2的电流 B.乙表测的是L2的电流
C.甲表与灯L1并联了 D.甲表测的是干路中的电流
9、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A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B时,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如图甲所示;用玻璃棒A靠近(不接触)不带电的验电的金属球B时,验电器的金属箔也张开,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丝绸与玻璃棒相比,玻璃棒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要强
B.图甲中,金属箔张开是因为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C.图甲中,玻璃棒A上的一部分电子转移到金属箔上
D.图乙中,金属箔上的一部分电子转移到金属球B上
10、关于静电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带电体接触验电器时,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是由于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B.两个轻质泡沫球靠近时能相互吸引,则它们一定带异种电荷
C.运输汽油的油罐车通常在地上拖一根铁链,为了防止静电危害
D.毛皮摩擦橡胶棒,橡胶棒得到电子带上了正电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某同学在使用电流表测量通过某一灯泡的电流的实验中,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到如图所示的位置,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_____。
2、用电压表测量电压时,电压表的两个接线柱接入电路的情形如图甲所示,此时电压表的指针如图乙所示。则本次测量过程中电压表所用量程是____________V,所用量程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_V,电压表的示数是___________V。
3、加油站加油时经常能闻到一股汽油味,这是___________现象;加油时车主应尽量避免整理拍打身上的化纤类衣物或反复整理头发,因为摩擦可能产生___________,产生电火花引发着火。
4、小明观察到街道上的路灯晚上一起亮,早晨一起灭,其中一盏灯因故障而熄灭,其他路灯依然发光,由此可以断定路灯的连接方式为______(选填“串联”或“并联”)。
5、如图是部分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电子束缚能力强弱的排序图,梳子与图中的______摩擦最容易起电,且它们摩擦后梳子带______电,将梳子接触原来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其金属箔片会______。
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8分,共计40分)
1、如图所示电路,当开关S闭合时,电压表V的示数为3.8V,电压表V1的示数为2.0V,电流表A的示数为0.2A.求:
(1)灯L1两端的电压是多少?
(2)通过灯L2的电流是多少?
2、如图所示,闭合开关后安培表、、的示数分别为、、。问:
(1)、、分别测谁的电流?
(2)灯、的电流之比是多少?
3、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当只闭合开关S1时,灯L1和L2都发光,电流表A示数为0.16A;当只闭合开关S2和S3时,灯L1和L2都发光,电流表A示数为0.58A。试完成下列问题:
(1)当开关S1闭合时,通过灯泡的L2的电流是多大?
(2)当只闭合开关S2和S3时,若通过灯L1的电流是0.3A,则通过灯L2的电流是多大?
4、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不变。(解答下列三个问题时,请先画出等效电路图)
(1)当闭合开关S3,断开开关S1、S2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电源电压为多少伏?
(2)当断开开关S1、S3,闭合开关S2时,电压表的示数为4V,则灯泡L1两端的电压为多少伏?
(3)当闭合开关S1、S3,断开开关S2时,电流表A、A1的示数分别为0.6A和0.4A,则通过灯泡L2的电流为多少安?
5、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S,已知电源电压为4.5V,L1两端的电压为2V,则:
(1)电压表示数为多少?
(2)L2两端的电压为多少?
四、实验探究(3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15分)
1、小文选用两节新电池,两个小灯泡,一个电压表。用如图甲所示电路来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
(1)用电压表分别测出A与B、B与C、A与C两点间的电压为UAB、UBC、UAC得到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分析实验数据,你可得到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是______(用公式表示);
实验次数 UAB/V UBC/V UAC/V
1 0.8 2.2 3.0
2 1.0 2.0 3.0
3 1.2 1.8 3.0
(2)某次测量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则此时灯L1两端的电压为______V;
(3)小文在测量了灯L1两端的电压后,断开开关,然后将电压表的B端不动,A端松开,接到C接线柱上,测量L2两端的电压,这一做法存在的问题是______;
(4)小文发现同桌小凤按照甲图连接的实物图丙是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此时闭合开关电压表示数为______V。
2、在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的实验中:
(1)若在某次测量时,按甲图连好电路闭合开关前,发现电流表指针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应该 ___________;排除问题后闭合开关,发现指针又偏向图乙位置,其原因是 ___________;
位置 IA/A IB/A IC/A
电流 0.16 0.16 0.32
(2)纠正(1)中错误后,分别测出A、B、C三处的电流值,如上表所示。由此得出结论: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且各支路的电流相等。这个实验在设计方案上还存在的不足之处是 ___________(写出一条);
(3)小军连接了如图丙的实物连接图,此时,电流表测的是 ______(“L1”、“L2”、“干路”)的电流。
3、图甲是皮皮同学设计的实验电路图。
(1)他在测量C点干路电流时连接的实物图如图乙所示,其中有一根导线连接错误,请用“×”在错误导线上标出,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在图中画出正确的连线;(______)
(2)皮皮同学在测量中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如图丙所示,原因是 ___________;
(3)壮壮和皮皮同学进行多次实验,从而得到了三组数据,如表所示,壮壮同学发现皮皮记录的数据中的 ___________是错误的,原因是皮皮在读数时 ___________;
A点电流IA/A B点电流IB/A C点电流IC/A
0.12 0.12 0.24
0.14 0.14 0.28
0.16 0.80 0.32
(4)皮皮和壮壮的实验设计有一不足之处,你认为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D
【详解】
A.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得越剧烈,扩散得越快,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扩散现象是两种不同的物质彼此进入对方的过程,说明分子在不停得做无规则运动,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闻到花香是气味分子在运动,属于扩散现象,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热水中加入冷水变成温水,是热量的传递,与分子的运动无关,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2、B
【详解】
A.图中没有电源,闭合开关,两灯泡都不发光,故A不符合题意;
B.开关闭合后,两个灯泡并联,都能发光,故B符合题意;
C.开关闭合后,发生电源短路,两个灯泡都不亮,故C不符合题意;
D.开关闭合后,L1被短路,L1不发光,只有L2发光,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A
【详解】
由电路图知,L1、L2串联,电压表单独与L2并联,故电压表测量L2两端的电压,即L2两端电压为3.5V,根据串联电路电压规律知,L1两端电压为
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4、C
【详解】
A.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发生了转移;导体因为存在大量的自由电荷而导电,故A错误;
B.电路中的电流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故B错误;
C.电源是给电路提供电压的装置,即电源的作用就是给电路两端提供电压,故C正确;
D.家庭中使用的电热水器的发热体用的不是超导材料,因为超导材料不能产生热量,故D错误。
故选C。
5、B
【详解】
N试触E,发现电压表示数为零,说明电路E点到电源负极存在断路;N试触F点时、电压表示数接近3V,说明电压表与开关组成了通路,即F点到电源负极电路正常;N试触G点时、电压表示数也接近3V,说明电源电压接近3V;由以上分析可知故障出现在E、F之间,若故障只有一个,则可能是灯泡断路,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B
【详解】
由题意知,A小球带负电,A靠近B时,相互吸引,则B可能带正电,因为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也可能不带电,因为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A靠近C时,相互排斥,则C带负电,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7、A
【详解】
A.用电压表测导体两端的电压时要选择合适的量程,被测电压未超过3V时要选用“0~3V”量程,因此该电阻两端的电压为2.2V,故A正确;
B.电路分析中,应该将电压表视为一个阻值很大的电阻,电流表视为导线,故B错误;
C.电流表不能直接接在电源两端,因为它内阻特别小,直接接在电源正负极之间会使电路中电流过大而烧毁电流表或电源,电压表可以直接接在电源的正负极之间,这时测电源电压,故C错误;
D.为了将无形的电流形象化,我们通常将电流类比于水流,这种科学思维方法被称作类比法,故D错误。
故选A。
8、A
【详解】
如图,两个灯泡并联,甲电流表和L2串联,测量通过L2的电流;乙电流表串联在干路,测量干路电流,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9、D
【详解】
A.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是因为玻璃棒在摩擦过程中失去电了,丝绸得到电子,那么玻璃棒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比丝绸的弱,故A错误;
BC.带正电的玻璃棒与验电器的金属球B接触时,金属箔上的电子受到A的吸引而向A移动,于是金属箔带上了同种电荷,而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于是金属箔张开了一定角度,故BC错误;
D.图乙中,带正电的A靠近B,B因为受到A的吸引,于是电子集中在B靠近A的那端,于是金属箔上的一部分电子会向金属球B转移,故D正确。
故选D。
10、C
【详解】
A.用带电体接触验电器时,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是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A错误;
B.两个轻质泡沫球靠近时能相互吸引,它们可能带异种电荷,也可能一个带电,一个不带电,故B错误;
C.运输汽油的油罐车通常在地上拖一根铁链,是为了把油和桶摩擦产生的静电导入大地,这样能够防止静电带来的危害,故C正确;
D.毛皮摩擦橡胶棒,橡胶棒得到电子带上了负电,故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
1、电流表量程选小了
【详解】
由图可知,电流表指针偏转到右端无刻度的位置,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电流表量程选小了。
2、0~3 0.1 0.6
【详解】
[1][2][3]导线分别接在电压表的“-”和“3”接线柱上。因此本次测量过程中,电压表所用的量程是0~3V。相邻两刻度间最小的测量值是0.1V,所以所用量程的分度值是0.1V,电压表的示数为0.6V。
3、扩散 静电
【详解】
[1]加油时能闻到汽油的气味,是因为汽油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发生了扩散现象。
[2]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加油时如果拍打身上的化纤类衣物或反复整理头发,可能摩擦产生静电,产生电火花引发着火。
4、并联
【详解】
街上的路灯同时发光同时熄灭,如果看到其中一盏灯因故障而熄灭,但其它路灯依然发光,可以断定路灯的连接方式是并联,因为并联电路有多条路径,各用电器之间互不影响。
5、毛皮 负 张开
【详解】
[1][2]由图可知,梳子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最强,它应该和原子核对核外电子束缚能力最弱的摩擦最容易起电,因此梳子与毛皮摩擦最容易起电。且束缚能力强的得到电子带负电,束缚能力弱的失去电子带正电,因此摩擦后梳子带负电。
[3]梳子接触原来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会把一部分电子转移到验电器上,使验电器带上负电,由于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带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张开。
三、计算题
1、(1)1.8V;(2)0.2A
【详解】
解:(1)由电路图知,两灯泡L1、L2串联,电压表V测电源电压,电压表V1测灯泡L2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则可知,电源电压为3.8V,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L1两端的电压
U1=U﹣U2=3.8V﹣2.0V=1.8V
(2)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因此通过L2的电流
I2=I=0.2A
答:(1)L1两端的电压是1.8V;
(2)通过L2的电流是0.2A。
2、(1)见详解;(2)5:2
【详解】
解:(1)电流表在电路中看作导线,这是三个灯的并联电路,在干路上测通过三个灯的总电流,测通过和的电流总和,测通过的电流。
(2)由并联电路电流规律知通过灯的电流为
通过灯的电流为
所以灯、的电流之比为
答:(1)测通过三个灯的总电流,测通过和的电流总和,测通过的电流;
(2)灯、的电流之比是5:2。
3、(1)0.16A;(2)0.28A
【详解】
解:(1)当只闭合开关S1时,灯L1和L2串联,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已知电流表A示数为0.16A,因为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所以通过灯泡的L2的电流也是0.16A。
(2)当只闭合开关S2和S3时,灯L1和L2并联,电流表测量干路电流,已知干路的电流
I=0.58A
通过灯L1的电流
I1=0.3A
根据干路电流等于支路电流之和可得,通过灯L2的电流
I2=I-I1=0.58A-0.3A=0.28A
答:(1)当开关S1闭合时,通过灯泡的L2的电流是0.16A;
(2)当只闭合开关S2和S3时,若通过灯L1的电流是0.3A,则通过灯L2的电流是0.28A。
4、(1)6V;(2)2V;(3)0.2A
【详解】
解:(1)当闭合开关S3,断开开关S1、S2时,电路为L2的简单电路,电压表测电源电压,等效电路如图所示:
由图乙知,电压表使用大量程,示数为6V,即电源电压
(2)当断开开关S1、S3,闭合开关S2时,L1与L2串联,电压表测L2两端电压,等效电路如图所示:
电压表的示数为4V,即此时L2两端电压
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可得,L1两端的电压
(3)当闭合开关S1、S3,断开开关S2时,两灯并联,电流表A测干路电流,A1测L1支路电流,等效电路图如图所示:
根据并联电路电流规律可得,通过灯泡L2的电流
答:(1)电源电压为6V;
(2)当断开开关S1、S3,闭合开关S2时,灯泡L1两端的电压为2V;
(3)当闭合开关S1、S3,断开开关S2时,通过灯泡L2的电流为0.2A。
5、(1)2V;(2)2.5V
【详解】
解:(1)由电路图可知,灯泡L1、L2串联,电压表测量L1两端的电压,则电压表示数为2V。
(2)根据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可得
L2两端的电压为
U2=U﹣U1=4.5V﹣2V=2.5V
答:(1)电压表示数为2V。
(2)L2两端的电压为2.5V。
四、实验探究
1、UAC=UAB+UBC 1.2 电压表正负接线柱接反 错误 3
【详解】
(1)[1]由电路图知道,AB两点间的电压为L1两端的电压,CD两点间的电压为L2两端的电压,AD两点间的电压为电路两端的总电压,分析表中的数据知道,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串联电阻两端的电压之和,即
UAC=UAB+UBC
(2)[2]由图乙知道,电压表选用0~3V量程,分度值为0.1V,电压表的示数为1.2V。
(3)[3]测量了灯L1两端的电压后,如果将电压表的B端不动,A端松开,接到C接线柱上,测量L2的电压,由图知道,这样电流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了,即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4)[4][5]小文发现同桌小凤按照甲图连接的实物图丙是错误的,因为此时闭合开关,电压表与L1串联,再与L2并联,相当于电压表测电源两端的电压,故其示数为电源电压3V。
2、将电流表指针调零 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选用的灯泡规格相同 干路
【详解】
(1)[1]若在某次测量时,按甲图连好电路闭合开关前,发现电流表指针位置如图乙所示,说明事先没有将电流表指针校零,即没有将指针调到0刻度线处,应该将电流表指针调零。
[2]排除问题后闭合开关,发现指针又偏向图乙位置,即在测量过程中,电流表的指针反向偏转,说明电流从电流表的负接线柱流入,正接线柱流出,其原因是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2)[3]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的电流之和,而各支路的电流不一定相等,则实验中得出: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的电流相等,是因为两支路选用的灯泡规格相同,导致了结论具有偶然性。
(3)[4]如图丙的实物连接图中,两灯并联,而电流表串联在干路中,所以电流表测的是干路的电流。
3、 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0.80 按0~3A量程读数 换用两个不同规格小灯泡再次进行实验
【详解】
(1)[1]原电路中,电流表与灯L1串联了,电流表测通过L1的电流;要测量C点电流,即干路电流时,电流应串联在干路上,将连接电流表负接线柱与灯L2左接线柱间的连线去掉,将电流表“0.6”接线柱与灯L2左接线柱连接起来,改正后如下图所示:
(2)[2]测量中电流表的指针反向偏转,说明电流从电流表负接线柱流入了,即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3)[3][4]B处电流表测量支路的电流,应该小于干路的电流,但第三次实验中B处的电流大于C处的电流,所以错误的数据为0.80A,错误的原因是电流表接0~0.6A的量程,却按0~3A量程读数了。
(4)[5]皮皮和壮壮的实验中,通过支路的电流都相等,根据欧姆定律和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知,是因为选用的灯的规格相同,所选用的样本太特殊,为得到具有普遍性的结论,换用两个不同规格小灯泡再次进行实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