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九年级物理 第15章 探究电路 必考点解析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 第15章 探究电路 必考点解析试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8-29 14:09: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探究电路必考点解析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下列所描述的现象中,不能够说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的是(  )
A.在扫地的时候看到尘土到处飞扬 B.酒香不怕巷子深
C.花气袭人知骤暧 D.炒菜时闻到了菜的香味
2、用电器甲和乙,其电流与其两端电压关系如图所示,其中直线表示用电器甲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电器甲电阻不变,大小为0.1Ω
B.用电器乙电阻随着电流增大而变大,最大值为10Ω
C.如果把这两个用电器并联接在4V的电源上,干路中的电流是0.4A
D.如果把这两个用电器串联接在6.5V的电源上,电路中的电流是0.25A
3、做中餐时,由于靠近餐桌的三孔插座不够用,小华的爸爸决定将如图所示电火锅的三脚插头上的一个长脚掰断,插在两孔插座上使用,小华赶忙阻止。你认为小华阻止爸爸的原因是(  )
A.会造成家庭电路中的电流过大,空气开关跳闸
B.会使两孔插座短路
C.不能将电火锅的金属外壳和大地相连
D.电火锅可以工作,没有安全隐患
4、关于安全用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试电笔时,手应触碰笔尾金属体
B.有人触电时,用手把触电人直接拉开
C.空气开关跳闸,说明电路中出现短路
D.在家庭电路中,冰箱和电视是串联的
5、在如图电路中,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灯泡变亮,电压表示数变小 B.灯泡变亮,电压表示数变大
C.灯泡变暗,电压表示数变小 D.灯泡变亮,电压表示数不变
6、如图所示,我们应该从柘城武校失火事件中得到启示,电动自行车在楼道中充电时电源线短路能引发火灾。下列做法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
A.电动车充电线绝缘皮破损后仍可继续使用
B.电线着火时应迅速泼水浇灭火焰
C.保险丝烧断后,可用铜丝临时代替
D.发生电火灾时应立即切断电源
7、关于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这段导体的电阻就越小
B.导体的电阻越大,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就越高
C.导体的电阻越大,对流过导体电流的阻碍作用就越强
D.导体的电阻与加在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通过的电流成反比
8、关于图中的电阻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电阻箱是一种变阻器 B.阻值可调范围为0~10000Ω
C.最小分度值为1Ω D.电阻箱读数是622Ω
9、关于导体的电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B.根据可知,当电阻两端的电压为零时,电阻也为零
C.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
D.导体容易导电说明它对电流没有任何阻碍作用
10、电阻甲和乙的电流随电压变化规律如图所示。若将它们串联接入电源电压恒为 6 V 的电路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阻甲和乙两端的电压可能都等于 3 V
B.电阻甲和乙两端的电压之比可能等于 1∶2
C.电阻乙两端的电压 定大于甲两端的电压
D.电阻乙两端的电压 定小于甲两端的电压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如图所示,将一根铅笔芯通过两个夹子A和B接入电路中,当把右端的夹子B向右移时,发现小灯泡变暗。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
2、2021 年 3 月中旬,蒙古国再次遭遇强沙尘暴天气,导致 16 万头牲畜死亡,小阳认为沙尘暴的形成是一种扩散现象,你认为他的说法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你判断的依据是______ 。
3、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当闭合开关后两只电压表的指针偏转均如图乙所示,则R1两端的电压是_______V,R1与R2的电阻之比为________。
4、5秒内通过某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为3库,通过它的电流为________安。该导体电阻为20欧,它两端的电压为________伏。若通过导体的电流变为0.3安,则其电阻为________欧。
5、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灯泡L1的电阻R1=10Ω,灯泡L2的电阻R2=20Ω,电压表的示数为2V,则电源电压为______V。(不考虑温度对灯泡电阻的影响)
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8分,共计40分)
1、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6V且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电压表V1示数为4V,电流表示数为0.4A,求:
(1)电阻R1的阻值大小;
(2)电阻R2的阻值大小;
2、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滑动变阻器滑片P从a端移动到b端,两电表示数变化关系如图所示。求:
(1)滑动变阻器R2的阻值范围;
(2)电源电压和R1的阻值。
3、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定值电阻为,电源两端电压恒为3V。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示数为2V。
(1)画出等效电路图;
(2)求出电路中的电流大小;
(3)求接入电路的阻值。
4、如图所示,电阻R2=5Ω,电源电压保持6V不变,当开关S闭合时,电压表的示数为1.5V,求:
(1)电阻R1的阻值;
(2)电阻R2的电功率。
5、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已知R1=20Ω,R2=30Ω,当S闭合后,电流表示数为0.3A,请计算:
(1)电源电压;
(2)通过R2的电流。
四、实验探究(3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15分)
1、小龙在实验室用如图所示的电路进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器材:电源、开关、导线若干,滑动变阻器铭牌上有“20Ω 1A”字样,四个定值电阻的阻值分别为5Ω、10Ω、15Ω、20Ω。相关操作步骤如下:
(1)连接完电路,小龙将电源电压调节为3V,把滑片移到阻值最大端后闭合开关;
(2)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小龙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测出定值电阻R两端的电压和对应的电流如下表所示。老师检查后,给他指出某次数据不是真实的实验数据,不真实的数据是第______次;
实验次数 1 2 3 4
电压U/V 0.5 1.0 1.5 2.0
电流I/A 0.1 0.2 0.3 0.4
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当导体的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______(选填“正比”或“反比”);
(3)在进行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时,小龙先将5Ω的定值电阻接入电路,闭合开关适当移动滑片后,记录电流表的示数为0.2A。再用10Ω的定值电阻替换5Ω的定值电阻接入电路,闭合开关后电压表示数将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他需将滑片P向______(选填“右“或“左”)移动,使电压表的示数U0=______V,再记录下电流表的示数;小龙继续用15Ω的定值电阻替换10Ω的定值电阻,闭合开关后调节滑动变阻器,发现电压表示数始终不能调节为U0。为了用四个定值电阻都能顺利完成探究,小龙想到了如下调整方案,你认为可行的是______(多选,填写字母番号);
A.如果只调整电压表的示数,则应控制电压表示数U0的范围为1.5V~3V
B.如果只更换滑动变阻器,则更换的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不小于40Ω
C.如果只调节电源电压,则电源电压调节的范围是1V~2V
(4)小龙完成上述实验后,将如图所示电路中的电源电压调节为6V不变,再将定值电阻换接为电阻箱R0(阻值只能在0≤R0≤100Ω范围内进行调节),其它器材及连接情况均不变(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20Ω,电压表量程0~3V,电流表量程0~0.6A)。若闭合开关后,在移动滑片P的过程中,电流表示数均能调节到0.2A。在确保电路安全的情况下,在调节电阻箱及移动滑片P的过程中,电阻箱R0的阻值调节范围为______Ω,滑动变阻器两端的最大电压为______V。
2、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时,昊天同学作出了如下猜想:导体的电阻可能与①导体的长度有关;②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③导体的材料有关。实验室提供4根电阻丝,其规格、材料如图表所示:
编号 材料 长度/m 横截面积/mm2
A 镍铬合金 0.5 0.5
B 镍铬合金 1.0 0.5
C 镍铬合金 0.5 1.0
D 锰铜合金 0.5 0.5
(1)昊天首先选择将A、B两根导线接入电路,是为了验证猜想_______;(填猜想序号)
(2)为了验证上述猜想②,应该选用编号_______两根电阻丝分别接入电路进行实验;
(3)昊天选择导线A和D接入实验电路中,来验证猜想_______;
(4)当昊天将导线B接入电路时,记下当时电流表的示数,由于疏忽忘记了及时切断电源,几分钟后当想起断开开关时,发现电流表的读数居然变_______(“大”或“小”)了,且导线B的温度有升高,这说明导体的电阻还与_______有关。
3、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提供的器材如下:电源电压恒为4.5V,五个定值电阻R1(5Ω)、R2(10Ω)、R3(15Ω)、R4(20Ω)、R5(25Ω),标有“50Ω 1A”的滑动变阻器R、电压表(可用量程:0-3V、0-15V)、电流表(0-0.6A)、开关各1只,导线若干。
(1)小明先将定值电阻R1接入电路,闭合开关S,发现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若电路故障只出现在定值电阻R1和滑动变阻器R上,则电路故障可能是______。
(2)排除电路故障后闭合开关,调节滑片P,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5V时,电流表的示数应为______A;若保持滑片P位置不变,断开开关,用定值电阻R2替换R1,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示数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2.5V,应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滑片P才能达到实验要求;
(3)分别用定值电阻R2、R3、R4、R5依次替换R1,重复实验.根据实验所得的五组数据绘制出I-R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4)请你再写出一个利用此实验中的器材还能完成的实验探究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A
【详解】
A.尘土飞扬是由于尘埃小颗粒在空气中运动形成的,属于机械运动,不属于分子的热运动,故A符合题意;
BCD.人们闻到的酒香、花气、菜香味分别是酒精分子、花香分子和油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能够证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D
【详解】
A.如图可知,根据公式可得甲的电阻
故A错误;
B.如图可知,当用电器乙两端的电压为1.5V、2.5V、4V、4.5V、5V时,对应的电流分别是0.05A、0.1A、0.25A、0.35A、0.5A;根据公式的变形公式可求出乙对应电阻分别为30Ω、25Ω、16Ω、12.9Ω、10Ω。所以用电器乙的电阻随电流的增大而减小,最大电阻不是10Ω。故B错误;
C.如果把这两个用电器并联接在4V的电源上,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电压与电源电压相同;由图可知,当电压为4V时,用电器甲的电流I甲=0.4A,用电器乙的电流I乙=0.25A,根据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可知干路电流
故C错误;
D.如果把这两个用电器串联接在6.5V的电源上,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等于电源电压;如图可知,当电流为0.25A时,用电器甲两端电压为U甲=2.5V,用电器乙两端电压为U乙=4V,电源电压刚好为6.5V。故D正确。
故选D。
3、C
【详解】
三脚插头的长脚与电器的金属外壳相连,插头插入插座后,可以将电火锅外壳的电导入大地,减少人意外触电的风险,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A
【详解】
A.使用测电笔时,人手不能接触笔尖,但必须接触笔尾金属体,故A正确;
B.当发现有人触电时,应该立即采取的措施是:迅速切断电源或用绝缘体挑开电线,不能用手拉开电线和触电的人,这样自己也会触电,故B错误;
C.空气开关跳闸,说明电路中电流太大,可能是发生短路,也可能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故C错误;
D.在家庭电路中,每个用电器都是并联在电路中,这样可以互不影响,故D错误。
故选A。
5、A
【详解】
如图所示,灯泡与滑动变阻器是串联的,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当滑片P向左移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的电阻变小,根据欧姆定律,电压一定时,电路中总电阻变小,电路中的电流变大,灯泡变亮。由串联电路分压的规律,滑动变阻器两端分得的电压变小,所以电压表示数变小,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6、D
【详解】
A.电动车充电线绝缘皮破损后,不能继续使用,因为有可能会漏电,人接触会发生触电事故,甚至引发火灾,故A不符合题意;
B.水可以导电,电线着火时,不能用水浇灭火焰,否则会发生触电事故,故B不符合题意;
C.保险丝一般是使用电阻率大、熔点低的铅锑合金制成,当电流很大的时候,它可以自动断开电源,铜这材料的熔点较高,不容易熔断,在电流过大时,不能自动断开电源,不能起到保险的效果,因此不可以使用铜丝临时代替,故C不符合题意;
D.发生电火灾时应立即切断电源,那么可断开电,再去灭火,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7、C
【详解】
AD.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只与导体的材料、长短、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和流经导体的电流无关,故AD错误;
B.由U=IR可知,电流一定时,导体的电阻越大,导体两端的电压就越高,故B错误;
C.电阻的定义就是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导体的电阻越大,对流过导体电流的阻碍作用就越强,故C正确。
故选C。
8、B
【详解】
A.可以通过调节旋钮从而改变电阻,故电阻箱是一种变阻器,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电阻箱只能调节整数位,不能涉及小数,阻值可调范围为0~9999Ω,故B错误,B符合题意;
C.最小的是×1,代表个位上的数,最小的每一格是1Ω,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此时电阻箱千位上为零,百位数为6,十位数为2,个位数为2,故读数为622Ω,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A
【详解】
A.由欧姆定律可知,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故A正确;
BCD.导体的电阻是导体的一种性质,可以由公式计算求出,但电阻的大小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中的电流无关,导体导电性与导体是否有电阻无关,导体容易导电并不能说明它没有电阻。故BCD错误。
故选A。
10、D
【详解】
A.因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而由图中可知,当电阻甲、乙两端电压均为3V时,流过两电阻的电流不相等,故可知电阻甲和乙两端的电压不可能都等于3V,故A错误;
B.由题意可知,甲、乙两端电压小于6V,由图中可知,当流过两电阻的电流相同时,电阻甲两端电压始终大于电阻乙两端电压,可知电阻甲两端电压和电阻乙两端电压不可能等于1∶2,故B错误;
CD.因甲、乙两端电压小于6V,由图中可知,当流过两电阻的电流相同时,电阻乙两端电压始终小于电阻甲两端电压,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
1、见解析
【详解】
当把右端的夹子B向右移时,铅笔芯接入电路中的长度变长,说明灯泡的亮暗可能与接入的铅笔芯的长度有关,所以可以提出问题:灯泡的亮度跟接入的铅笔芯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2、不正确 沙尘不是分子(分子肉眼看不见)
【详解】
[1][2]他的说法不正确,原因是:扩散现象是组成物质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分子的运动是肉眼看不到的;沙尘暴是大量的沙土颗粒在做机械运动,沙土颗粒有大量的沙土分子组成,沙土颗粒的运动不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故沙尘暴的形成不是扩散现象。
3、6 4∶1
【详解】
[1]由电路图可知,R1、R2串联,电压表V2测电源两端的电压,电压表V1测R2两端的电压。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且两只电压表指针的偏转角度相同,所以,电压表V2的量程为0~15V,分度值为0.5V,则电源电压U=7.5V,电压表V1的量程为0~3V,分度值为0.1V,则R2两端的电压U2=1.5V,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得,R1两端的电压
U1=U-U2=7.5V-1.5V=6V
[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R1和R2的阻值之比
4、0.6 12 20
【详解】
[1]通过它的电流为
[2]该导体电阻为20欧,它两端的电压为
[3]电阻是导体本身的性质,其大小是否接入电路,电流的大小、电压的大小无关,故若通过导体的电流变为0.3安,其电阻仍然为20Ω。
5、6
【详解】
由电路图可知,灯泡L1、L2串联,电压表测量L1两端电压;因串联电路处处电流相等,所以电路电流
因串联电路中的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所以电源电压
三、计算题
1、(1)10Ω;(2)5Ω
【详解】
解:(1)由图可知,两电阻串联,电压表V1测电阻R1两端的电压,电压表V2测电阻R2两端的电压,电阻R1的阻值为
(2)电压表V2的示数为
U2=U-U1=6V-4V=2V
电阻R2的阻值为
答:(1)电阻R1的阻值为10Ω;
(2)电阻R2的阻值为5Ω。
2、(1)0~20Ω;(2)6V,10Ω
【详解】
解:(1)由电路图知道,滑片在a端时,滑动变阻器阻值全部接入电路,此时电路电流最小;由U﹣I图象知道,此时电路电流IA=0.2 A,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U滑=4V,由知道,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
当滑片在b端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0,所以滑动变阻器R2的阻值范围是0~20Ω。
(2)当滑片在b端时只有R1接入电路,此时电路电流最大;由U﹣I图象知道,电路中最大电流为0.6A,电源电压
U=0.6A×R1·····①
当滑片在a端时,电源电压
U=0.2A×(R1+20Ω)······②
联立①②可得
U=6V
R1=10Ω
答:(1)滑动变阻器R2的阻值范围是0~20Ω;
(2)电源电压为6V,电阻R1为10Ω。
3、(1);(2);(3)
【详解】
解:(1)如图按照电流顺序先画电源、开关、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RP后用导线依次连接,最后将电压表并联在定值电阻两端,故如下图所示:
(2)电路中的电流大小
(3)滑动变阻器的电压为
接入电路的阻值
答:(1)见解析;
(2)电路中的电流大小;
(3)接入电路的阻值。
4、(1)10Ω;(2)0.45W
【详解】
解:(1)由电路图可知,两电阻串联,电压表测R2两端的电压,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所以电路中的电流
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R1两端的电压
则电阻R1的阻值
(2)电阻R2的电功率
答:(1)电阻R1的阻值是10Ω;
(2)电阻R2的电功率是0.45W。
5、(1)6V;(2)0.2A
【详解】
解: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并联,电流表测通过R1的电流。
(1)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故由欧姆定律可得,电源的电压为
U=U2=U1=I1R1=0.3A×20Ω=6V
(2)由欧姆定律可得,通过R2的电流为
答:(1)电源电压为6V;
(2)通过R2的电流为0.2A。
四、实验探究
1、1 正比 变大 左 1 ABC 10~15Ω 4
【详解】
(2)[1][2]第一次数据是编造的,因为当电流为0.1A时,电源电压为3V,则总电阻为
定值电阻的阻值为
则此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
而滑动变阻器的最大值只有20Ω,故第一次实验是编造的;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电压与电流之比是一个定值,故结论是当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3)[3][4][5][6]根据串联分压,电阻变大,电阻两端的电压变大,故用10Ω的定值电阻替换5Ω的定值电阻接入电路,电压表示数变大;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需要控制电压不变,而此时电压表的示数变大,故他需将滑片P向左移动,让滑动变阻器接入的阻值变大,分担更多的电压;当电阻为5Ω时,电流为0.2A,说明电阻两端的电压为
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一定要控制电压不变,故更换10Ω的电阻后,也需要电阻两端的电压变为1V;为了使4个电阻都完成实验可以采取下列方式
A.如果只调整电压表的示数,则应控制电压表示数U0的范围为1.5V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也为1.5V,那么电阻和滑动变阻器接入阻值之比为
当定值电阻为20Ω时,滑动变阻器也可以为20Ω,可以完成实验,当控制电压表示数U0的范围为3V时,不需要滑动变阻器即可完成实验,故A符合题意;
B.如果只更换滑动变阻器,根据电阻之比等于电压之比,滑动变阻器和定值电阻的比值是一个定值,该定值为
由于定值电阻最大为20Ω,故也需要一个更大的滑动变阻器,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
整理可得
故B符合题意;
C.如果只调节电源电压,将电源电压调节为1V,可以直接实验,不需要使用滑动变阻器,若将电源调节为2V,则滑动变阻器需要分担1V的电压,即定值电阻与滑动变阻器的电压之比为,那么电阻之比也为,当定值电阻为20Ω,滑动变阻器也为20Ω,刚好完成实验,故C符合题意。
故选ABC。
(4)[7][8]电阻箱R0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并联在定值电阻两端,若闭合开关后,在移动滑片P的过程中,电流表示数均能调节到0.2A,说明此时的总电阻能够达到
滑动变阻器的最大值为20Ω,故电阻箱的最小值为
当电阻箱的阻值变大时,电压表的示数变大,根据电压表的量程可知,电压表的最大示数为3V,而电源电压为6V,那么滑动变阻器分担的电压为
若闭合开关后,在移动滑片P的过程中,电流表示数均能调节到0.2A,则此时总电阻为30Ω,根据串联分压,电压之比即为电阻之比,那么此时电阻箱的阻值为
故电阻箱能够调节的范围为10~15Ω;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最大为20Ω,此时电阻箱的阻值最小,最小值为10Ω,且此时的电流为0.2A,则滑动变阻器两端的最大电压为
2、① A、C ③ 小 温度
【详解】
(1)[1]昊天首先选择将A、B两根导线接入电路,A和B的材料、横截面积相同,长度不同,所以是为了探究电阻与长度的关系,即是为了验证猜想①。
(2)[2]为了验证上述猜想②,需要控制导体的材料、长度相同,横截面积不同,故应该选用编号A和C两根电阻丝分别接入电路进行实验。
(3)[3]昊天选择导线A和D接入实验电路中,A和D的长度、横截面积相同,材料不同,所以是为了探究电阻与材料的关系,即是为了验证猜想③。
(4)[4]由于疏忽忘记了及时切断电源,电阻通电后会产生热量,几分钟后,电阻产生的热量变多,电阻的温度升高,由于金属导线温度升高,电阻变大,所以可以观察到电流表的示数变小。
[5]发现电流表的读数变小了,根据欧姆定律知道,在电源电压不变时,电流变小,说明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大,即导体的电阻值变大,这说明导体的电阻还与温度有关。
3、定值电阻R1断路 0.5 大于 右 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或伏安法测电阻)
【详解】
(1)[1]若电流表无示数,说明电路可能断路;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说明电压表与电源连通,则与电压表并联的支路以外的电路是完好的,与电压表并联的电路断路了,则电路故障可能是R1断路。
(2)[2][3][4]调节滑片P,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5V时,则通过R1的电流
即电流表的示数应为0.5A;根据串联分压原理可知,将定值电阻由5Ω改接成10Ω的电阻,电阻增大,其分得的电压增大,发现电压表示数大于2.5V;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实验中应控制电压不变,即应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可知应增大滑动变阻器分得的电压,由分压原理,应增大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所以滑片应向右端移动,使电压表的示数不变。
(3)[5]由图知,电阻两端的电压始终保持
U=IR=0.1A×25V=0.5A×5Ω=2.5V
故得出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4)[6]此实验中的器材分析可知,器材还可以完成“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或“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