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核心素养
1.熟记“凿、罕、倜傥”等字、词的读音;熟记“捷、霄”等字的字形;理解“渊博、鉴赏、人迹罕至”等词语的含义。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确记叙的顺序和写作手法,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重点)
3.学习具体生动地写景状物的方法,品味本文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重点)
4.学习鲁迅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追求知识的精神。(素养)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二课时
一、内容解析
1.看课文开头,作者是怎样介绍百草园的?
点拨:同学们,可以在阅读后,在课本上勾画。
明确: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教师提问:在此作者紧扣哪两个字?
学生:乐园
教师追问:
同学们说一说:作者说“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中的“似乎确凿” 两个词用在一句话中是否矛盾 为什么
学生:不矛盾。
明确:“似乎”表示不确定,“确凿”表示十分肯定。不确定是因为“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印象已经淡薄了。之所以肯定,是因为追忆儿时的生活,又都历历在目。
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百草园是“乐园”表现为:(1)有趣的景物(2段);(2)有趣的故事——美女蛇故事(3-6段);(3)有趣的活动——雪地捕鸟(7-8段)。
有趣的动植物
(1)作者描写了百草园中的哪些景物?
明确: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鸣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木莲藤、覆盆子等。
(2)作者描写了百草园中的这么多景物,用了一个怎样的句式把它们连缀起来
明确: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
(3)“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分别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分别从哪些角度、什么顺序描写这些景物的?(出示课件)
(4)“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中,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前两个“不必说”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明确: “单是”后面的内容是强调的重点。前两个“不必说”不仅突出了“单是”下边的内容,还表现了鲁迅一一历数儿时趣味时的欣喜,表现出儿童所特有的一种情趣。
(5)师生讨论:这一段有哪些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明确:①抓住事物特点,符合儿童心理。
石井栏“光滑”,表明长年累月地抚摸,写出少年鲁迅多次好奇地摸。“直窜”写出鸟儿的机灵、轻捷和儿童羡慕不已的心理。
②多角度写景,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齐备。
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皆有;桑椹、菜花在春末,蝉鸣在盛夏,蟋蟀到秋后才叫,与后文的冬季合成四季图,构思极精巧。
③融情入景,景中有人,表现出儿童好奇、好知、热爱大自然的性格特点。
④写景有序,层次井然,条理分明,活泼多姿。
神奇的传说
说一说:第4段中“美女蛇”的故事是不是闲笔?可以删去吗?
明确:不是闲笔,不能删去,“美女蛇”的故事看似“闲笔”,实则独具匠心。这个故事符合儿童的好奇心,深深地吸引着“我”,引起了“我”的担忧、幻想,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从而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因此,写“美女蛇”的故事,实际上突出了百草园是一个充满无限情趣的乐园。从记叙顺序看属于插叙。
教师追问:这么有趣的百草园冬天是什么样的?继续读课文,说说作者写了百草园中的哪些活动。
雪地捕鸟的乐趣
课文展示: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1)品读下面语段中红色的字,思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出示课件)
明确:准确、生动、真切地写出了捕鸟的全过程,使读者如临其境,同时也从捕鸟活动中表现出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情,不点乐源,却乐在其中。
(2)想一想:作者写冬天的捕鸟活动有何意义?
明确:前面写了春、夏、秋的景物,这里再单写冬天的捕鸟活动,正好构成一幅百草园四季图。
小结:写百草园,始终围绕着一个“乐”字——乐于观察百草园的景物,乐于听美女蛇的故事,乐于捕鸟活动,表现了童年的鲁迅好奇心强,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特点。
3.作者在百草园中留下了很多难忘的回忆,当他要离开的时候又是怎样的心情呢?
语句展示: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教师追问:怎么理解上面语段三个“也许……”句?
学生回答:写出了“我”对被送到私塾读书的原因的猜测,表现了“我”告别百草园时既无奈又无限依恋的情感。
教师提问:说一说:这一段中“Ade”一词如何理解?
学生:德文中的“再见”有两种表示方法:
一种是“wiedersehen”,一般用于较正式的场合;一种是“Ade”,多用于儿童之间的告别
教师补充:Ade表现了此时此刻的眷恋、惜别之情,符合“我”的年龄特征,这是“再见、别了”之类的词所不能比拟的。
4.默读课文,找出文中对三味书屋的描写,说说作者在三味书屋中又有哪些难忘的经历。
(1)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了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2)从文中找出描写三味书屋环境的句子,说说三味书屋的环境是怎样的。
教师:同学们阅读课本后,可以在课本上勾画。
明确: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扁和鹿行礼。
(3)对于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有人认为在作者看来是枯燥乏味的,有人认为也不乏情趣,你同意哪种看法?试从文中找出能证明你观点的句子,略作分析。
●我认为是有趣的
①“怪哉”是怎么回事?②折蜡梅花;寻蝉蜕;捉苍蝇喂蚂蚁;③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 ④用荆川纸蒙在小说的绣像上描画等。
●我认为是枯燥的
①礼仪繁琐、教学方法单调;②不许乱问、不许做与学习无关的事;③个性得不到发展……
5.请你结合原文说说三味书屋的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
点拨:我们可以在书上寻找描写三味书屋老师的语句,勾画出来,然后分析归纳。
教师追问:我们从哪些事例可以看出来?
点拨:同学们,可以从课本中寻找这样描写老师的语句,勾画出来,然后回答。
预设1:由“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可以看出先生很少体罚学生,说明先生是一个和蔼、严而不厉的老师。
预设2:由“我”问“怪哉”虫看出他的方正、质朴,由远近的人都送孩子到他的私塾来读书,可见他是学识渊博的人。
预设3:去后园玩,去的多了不可以,一同回来也不行,可以看出先生是一个对孩子教育有方的人。(开始对“我”严厉,后来好多了)
预设4:由不断增加教学内容可以看出先生是一个教学认真的老师。
6.“我”又是一个怎样的学生?
点拨:可以从课本中寻找这样描写老师的语句,勾画出来,然后回答。
预设1:“我”是一个好奇心强的学生,由“我”问“怪哉”虫的事件和拔何首乌根可以看出来。
预设2:“我”是一个努力认真的学生,从老师对“我”的态度由原来的严厉到变好可以看出。
预设3:“我”是一个贪玩的学生,从“我”在后园中折蜡梅、寻蝉蜕等可以看出。
预设4:“我”是一个有天赋才情的孩子,由“我”会描绣像可见。
7.“我”对老师持什么态度?请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
教师: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样的句子,表达作者对老先生怎样的情感?
语句展示: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学生:对先生读书入神时的描写,表现出作者对先生的赞赏、尊敬,即使批评也是寓于幽默之中。
教师追问:说一说:如果你刚上学,老师就让你学像文中学生所读的内容,你会感兴趣吗?为什么?你又会对教育部门提哪些建议呢?
(师生讨论)
预设:不感兴趣,因为所读的内容很深,脱离儿童的实际,建议有关教育部门在确定教学内容时应从儿童实际出发,考虑儿童的接受能力、兴趣爱好等。否则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8刚才我们分析了三味书屋的具体情况,那么作者对三味书屋又有怎样的感情?
点拨:结合文中内容来分析,可以对三味书屋的人事物分析。(PPT)
二、合作探究
1.“三味书屋”的生活与“百草园”的生活有哪些相同和不同?“我”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
教师:阅读文章后,填写下列表格,注意语言的简洁。(PPT)
2.你能看出这两部分有哪些关系吗?
明确:(1)两部分是对比关系,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陈腐的生活相对比,一个是多么适合儿童心理,表现了儿童的广泛的生活乐趣,一个是多么妨碍儿童身心的发展,表现了儿童对它的厌恶。
(2)两部分是衬托关系,用自由欢乐的百草园生活来衬托枯燥无味的三味书屋生活,以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和损害。
(3)两部分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贯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
3.这课我们已经学习完了,下面请你们概括归纳一下主题。
明确:文章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生活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快乐的心理。
三、本课小结(PPT)
四、教师寄语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儿时生活的一段美好回忆。这段生活经历对鲁迅先生的人生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我们要像鲁迅先生一样,保持儿童纯真活泼的天性,要有求知的欲望和进取心。今天,时代变了,我们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也变了,我们的思想行为也应当为之一变。我们要从小努力学习,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把自己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五、随堂练习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①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②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③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④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⑤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⑥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⑦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1.选文描写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
百草园春、夏、秋三季的景色 突出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2.这段文字共有七句话,找出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 A )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 ①||②③④⑤⑥⑦ C. ①||②③④⑤||⑥⑦ D. ①②③④⑤||⑥⑦
3.按要求赏析下面的语句。
(1)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加横线的词语有何表达效果 )
用“短短的”修饰“泥墙根一带”,极言范围之小;“单是”“就”强调突出“泥墙根一带”的“无限趣味”,从而表明百草园中的趣味到处都是。
(2)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何作用 )
拟人。从听觉的角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油蛉、蟋蟀叫声的悦耳动听,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3)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飞)向云霄里去了。(“窜”字能否改为括号内的“飞”字 )
不能。“窜”字突出了云雀速度快、轻捷、灵敏的特点,还写出了儿童特有的羡慕心理。用“飞”字则无法产生这种效果。
4.“我”在泥墙根一带动手做了哪四件趣事 哪件事最能体现“我”的好奇心?
翻砖找蜈蚣,按斑蝥,拔何首乌根,摘覆盆子。 拔何首乌根
5.请仿照本段的写法,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写一段话。
示例:不必说翠绿的山峦,苍劲的松柏,浮动的白云,湛蓝的天空;也不必说画眉在婉转地歌唱,白头翁在喳喳地嬉戏,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单是山间的那条窄窄的小溪,就有无限乐趣。
6.结合全文,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采取了由近及远、由低到高、从动到静、先夏后冬的顺序,对百草园的景物作了有层次的描述。
B.“百草园”部分是本文阅读重点,作者主要对百草园的景物及与之有关的生动有趣的园中生活、神话传说等进行描述,突出了“百草园是我童年的乐园”这一主题。
C.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写百草园整体,用“单是……就……”写局部“泥墙根一带”。“不必说”由低到高写静态事物,“也不必说”由高到低写动态事物。
D.写百草园的冬天,先以无味作陪衬,而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写捕鸟不是直接写,而是写园中不适宜拍雪人、塑雪罗汉,语言简练,却把儿童爱玩的心理写出来了。
【解析】本文采取了由远及近、由高到低、从静到动、先夏后冬的顺序,对百草园的景物做了有层次的描述。
六、作业布置
鲁迅童年的趣味在这篇文章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经历,写一篇有关童年的文章。
板书设计:
三味书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检测
(满分:75分 时间:45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44分)
1.阅读语段,回答问题。(8分)
百草园虽然是一个人的足迹很少到达的荒园,里面确凿( )长了不少野草。然而,此地的风景对于孩子来说却是很相宜的。碧绿的菜哇,紫红的桑shèn( ),yōng( )肿的何首乌根,攒( )成珊瑚珠似的覆盆子,地下的蝉蜕( ),轻倢的云雀,长吟的蟋shuài( )……种种景致怎能不让孩子喜欢呢?
(1)请在语段中的括号内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
(2)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2分)
______改为______ ______改为______
(3)请用一个恰当的成语来代替语段中画横线的部分:________________。(1分)
(4)请解释语段中“相宜”一词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三味书屋是晚清绍兴府城内著名的私塾,下面对匾上“三味书屋”书法的欣赏,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采用隶书,字字端庄、方正典雅。
B.采用行楷,笔画流畅、潇洒多姿。
C.采用楷书,字形方扁、有折无转。
D.采用草书,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3.解释词语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请看下面哪一项没做到这一点( )(2分)
A.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机关:诡计)
B.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方正:正派,严谨)
C.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确凿:确实)
D.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宿儒:守旧的读书人)
4.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天空阴沉,大街上冷冷清清,连超市门口也人声鼎沸。
B.大课间,我绕操场跑了3圈就大汗淋漓了。
C.目前,我省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但仍需保持清醒头脑,零增长不表示就可以高枕而卧了。
D.李太白常在酒后作诗,落笔迅捷,挥洒淋漓。
5.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1)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
(2)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3)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
(4)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
A.排比 拟人 夸张 比喻 B.排比 对比 比喻 拟人
C.排比 拟人 比喻 比喻 D.比喻 对比 拟人 排比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百草园的生活虽然自由快乐,但三味书屋的生活却枯燥无味。
B.为了更好地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我班有近90%左右的同学课前查了字典。
C.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
D.能否主动学习,是提高效率的关键。
7.下列文字空白处标点填写正确的一项是( )(2分)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A.“ ” , , , , , B.“ ” , …… , , ,
C.“ ‘ ’ …… ” , , D.“ ‘ ’ …… ” , , ,
8.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在泥墙的南端,即与鲁迅家后门墙角接壤处,有块刻有“梁界”两字的界碑。
②大园在南,西边有一堵长达四十四米的泥墙,作为与西邻梁家后园的分界线。
③百草园在浙江绍兴的鲁迅故居后面,有小园、大园之分。
④这块界碑和这堵被鲁迅称为“有无限趣味”的“短短的泥墙”至今仍留存如故。
⑤小园在北,向西北角突出,面积约为大园的四分之一。
A.①③②⑤④ B.③⑤②①④ C.②①③⑤④ D.③②①⑤④
9.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说“我就只读书”,你觉得迅哥儿在三味书屋可能会读什么书( )(2分)
A 《朝花夕拾》 B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C 《尚书》 D 《命若琴弦》
10.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于1926年写的一篇描写童年生活的回忆性散文,此文原名叫《旧事重提》。
B.“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中,“伏”与“福”谐音, “鹿”与“禄”谐音,这寓意“福禄”得兼。古人经常给动物形象赋予特殊的吉祥含义。
C.“对课”就是“对对子”。对对子时,上下联要字数相等,结构相同,平仄相合,音调和谐。比如上联是“独角兽”,下联对“比目鱼”就十分绝妙,因为“独”与“比”虽不是数字,但都含有数字之意。
D.“同窗”的意思是同在一个窗下念书的人,是旧时对同学的称呼。
11.某校研学活动带领学生参观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请你根据下列情境完成任务。(10分)
(1)你发现“百草园”里存在乱丢垃圾、乱折花木等现象。假如让你拟写一则宣传标语劝告这种不文明的行为,你会怎么写?(2分)
(2)假如你是导游,请你根据课本中“三味书屋”的图片写几句解说词。(3分)
(3)宇文好同学参观三味书屋时情不自禁地拟了一句下联,请你结合课文内容补充上联。(2分)
上联:百草园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三味书屋,习字绘画读课文,别有情趣
(4)参观结束后,你班召开了班会,就三味书屋的文化布置,寿镜吾先生要求同学们每人上交一幅书法作品,请你帮迅哥儿做个选择,并说明理由。(3分)
12.默写。(6分)
鲁迅在成年之后远离故乡,辗转多地。愈是远离家乡,愈是思念孩时的玩伴,正如李白在《峨眉山月歌》中 , ;远离家乡千里之外,多么希望自己能与故人相逢,无论是春花灿烂之日,还是秋风萧瑟之际,就如杜甫在《江南逢李龟年》中 , ;颠沛流离期间,故乡同样饱受战乱之苦,每思及此,或许或让鲁迅想到岑参在《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 , 。
二、阅读理解(31分)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衍太太 ( https: / / baike. / doc / 24452680-25292328.html" \t "https: / / baike. / doc / _blank )现在是早已经做了祖母 ( https: / / baike. / doc / 6524897-24822139.html" \t "https: / / baike. / doc / _blank ),也许竟做了曾祖母了;那时却还年轻,只有一个儿子比我大三四岁。她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却好的,无论闹出什么乱子来,也决不去告诉各人的父母,因此我们就最愿意在她家里或她家的四近玩。
举一个例说罢,冬天,水缸里结了薄冰的时候,我们大清早起一看见,便吃冰。有一回给沈四太太看到了,大声说道:"莫吃呀,要肚子疼的呢!"这声音又给我母亲听到了,跑出来我们都挨了一顿骂,并且有大半天不准玩。我们推论祸首,认定是沈四太太,于是提起她就不用尊称了,给她另外起了一个绰号,叫作"肚子疼"。
衍太太却决不如此。假如她看见我们吃冰,一定和蔼地笑着说,"好,再吃一块。我记着,看谁吃的多。"
但我对于她也有不满足的地方。一回是很早的时候了,我还很小,偶然走进她家去,她正在和她的男人看书。我走近去,她便将书塞在我的眼前道,"你看,你知道这是什么 "我看那书上画着房屋,有两个人光着身子仿佛在打架,但又不很像。正迟疑间,他们便大笑起来了。这使我很不高兴,似乎受了一个极大的侮辱,不到那里去大约有十多天。一回是我已经十多岁了,和几个孩子比赛打旋子,看谁旋得多。她就从旁计着数,说道,"好,八十二个了!再旋一个,八十三!好,八十四!……"但正在旋着的阿祥,忽然跌倒了,阿祥的婶母 ( https: / / baike. / doc / 569006-602338.html" \t "https: / / baike. / doc / _blank )也恰恰走进来。她便接着说道,"你看,不是跌了么 不听我的话。我叫你不要旋,不要旋……"
虽然如此,孩子们总还喜欢到她那里去。假如头上碰得肿了一大块的时候,去寻母亲去罢,好的是骂一通,再给擦一点药;坏的是没有药擦,还添几个栗凿和一通骂。衍太太却决不埋怨,立刻给你用烧酒调了水粉,搽在疙瘩上,说这不但止痛,将来还没有瘢痕。
父亲故去之后,我也还常到她家里去,不过已不是和孩子们玩耍了,却是和衍太太或她的男人谈闲天。我其实觉得很有许多东西要买,看的和吃的,只是没有钱。有一天谈到这里,她便说道,"母亲的钱,你拿来用就是了,还不就是你的么 "我说母亲没有钱,她就说可以拿首饰去变卖;我说没有首饰,她却道,"也许你没有留心。到大厨的抽屉里,角角落落去寻去,总可以寻出一点珠子这类东西……。"
这些话我听去似乎很异样,便又不到她那里去了,但有时又真想去打开大厨,细细地寻一寻。大约此后不到一月,就听到一种流言,说我已经偷了家里的东西去变卖了,这实在使我觉得有如掉在冷水里。流言的来源,我是明白的,倘是现在,只要有地方发表,我总要骂出流言家的狐狸尾巴来,但那时太年轻,一遇流言,便连自己也仿佛觉得真是犯了罪,怕遇见人们的眼睛,怕受到母亲的爱抚。
——节选自《琐记》
【材料二】
父亲的喘气颇长久,连我也听得很吃力,然而谁也不能帮助他。我有时竟至于电光一闪似的想道:"还是快一点喘完了罢……。"立刻觉得这思想就不该,就是犯了罪;但同时又觉得这思想实在是正当的,我很爱我的父亲。便是现在,也还是这样想。
早晨,住在一门里的衍太太进来了。她是一个精通礼节 ( https: / / baike. / doc / 5958885-6171831.html" \t "https: / / baike. / doc / _blank )的妇人,说我们不应该空等着。于是给他换衣服;又将纸锭和一种什么《高王经》烧成灰,用纸包了给他捏在拳头里……。
"叫呀,你父亲要断气了。快叫呀!"衍太太说。
"父亲!父亲!"我就叫起来。
"大声!他听不见。还不快叫 !"
"父亲!!!父亲!!!"
他已经平静下去的脸,忽然紧张了,将眼微微一睁,仿佛有一些苦痛。
"叫呀!快叫呀!"她催促说。
"父亲!!!"
"什么呢 ……不要嚷。……不……。"他低低地说,又较急地喘着气,好一会,这才复了原状,平静下去了。
"父亲!!!"我还叫他,一直到他咽了气。
我现在还听到那时的自己的这声音,每听到时,就觉得这却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
十月七日。
——节选自《父亲的病》
【材料三】
他(指鲁迅)在序文中说道:“渐渐悟的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那时城里还有樊开舟包越湖这些医生,比较平实一点,如照鲁迅的分类,总还可以归在无意的一类,但在当时却请教了有意的骗子,这真是不幸的事,虽然对于后人警戒的力量是很大的。
——节选自周作人《鲁迅小说里的人物》
【材料四】
我常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然而委实不容易。目前是这么离奇,心里是这么芜杂 ( https: / / baike. / doc / 4970187-5192700.html" \t "https: / / baike. / doc / _blank )。一个人做到只剩了回忆的时候,生涯大概总要算是无聊了罢,但有时竟会连回忆也没有。
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 ( https: / / baike. / doc / 5337474-5572913.html" \t "https: / / baike. / doc / _blank )、香瓜 ( https: / / baike. / doc / 5337275-5572714.html" \t "https: / / baike. / doc / _blank )。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留存。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
——节选自《朝花夕拾·小引》
有人说,鲁迅擅长把悲喜、冷热、抑扬、反正这些对应的艺术因素和感彩统一在一个画面里面,融合在单纯洗练的行文中,从而产生双重的艺术折射能力。确实,善用反语是鲁迅作品的一大特色。请联系【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谈谈你的理解。(3分)
2.一个是活泼可爱、尽情玩耍的孩童,这是儿时的“小鲁迅”;一个是理性思考、忧国忧民的战士,这是成年的“大鲁迅”。请分析下列句子的叙事视角,以及人物当时的内心感受。(4分)
(1)我们推论祸首,认定是沈四太太,于是提起她就不用尊称了,给她另外起了一个绰号,叫作"肚子疼"。
(2)我现在还听到那时的自己的这声音,每听到时,就觉得这却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
3.回忆过去,审视现时,回忆性叙事散文和随笔体散文并存于一本书中,让《朝花夕拾》同时具有了两个不同的艺术世界。请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谈谈你的理解。(5分)
(二)课外阅读(19分)
童年钟声
①童年,是人生乐章中最动听的音符,生命画卷中最美丽的风景。童年那悠扬的钟声,一缕缕铭刻在灵魂深处和生命履历中……
②我们村的学校在村北边,后边就是一片树林子,密密匝匝地长满榆树、柳树、杨树和各种灌木。春天,清晨的空气格外清爽,树林里异常幽静、舒适。树叶正由鹅黄变得碧绿,阳光透过那稀稀疏疏的树叶,在地上映出凌乱的光斑。林中的鸟儿活跃起来,“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清风摇动满树的绿叶在鼓掌。流水潺潺,鸟啼声清脆悦耳,一只只蝴蝶在灌木丛中盘旋嬉闹,一群蜻蜓好像飞机特技表演队,在空中滑翔俯冲。活泼机灵的小鸟,在刚换上春装的大树上蹦来跳去,比赛似的歌唱。林中幽静曲折的小路上,响起学生的脚步声和读书声。孩子们摇头晃脑,抑扬顿挫,诵读得如痴如醉。那清脆的读书声,爽朗的鸟鸣声,潺潺的溪水声,合奏出优美和谐的音乐。
③当年村里小学的设施非常简陋,用不起木制的课桌,就用土坯垒上几排土台子,凳子也是从各家捎来的,可大家读书、学习十分卖力。同学们半闭着眼,摇头晃脑地朗读课文。墙西南角竖着一根又粗又高的竹竿当旗杆。每当重要的节日,都要升五星红旗,同学们穿着五花八门的衣服,在五星红旗下庄重地行注目礼。清风下轻轻地飘动着的红旗,是那么鲜艳动人。最让人难以忘怀的就是钟声了。起初是铁铸的钟,后来换成一截炮弹壳,用一根粗钢筋勾着挂在树上,敲起来“当当”响,声音清脆而有余音。清晨,孩子们听见钟声立刻背起书包跑出家门,追逐着,嬉闹着,笑声一路铺撒到校园。学校没有体育设施,孩子们自力更生,玩弹玻璃球、打陀螺、跳高、跳绳……同样玩得兴奋、痛快!
④那时村里和学校都没钱,学校就组织“勤工俭学”。春天,让我们排着队去山冈沟底捋刺槐树叶,秋天去田野翻地捡地瓜、花生。更有趣的是去山上挖山蝎子。那时山上蝎子多,搬动大的石头块,就会发现有蝎子高扬尾刺与你对视,或直往石缝里钻。我们就迅速用筷子夹起来,放进准备好的玻璃瓶中。一只二分钱,抓上半天就能卖几毛钱。
⑤刚从童年的学校毕业,人生的学校就在岁月急促的钟声中开学啦……
⑥中年、青年人都已远离了童年,少了那份纯真,多了几分责任。面对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我们在现实生活的磨练中变得更加成熟与智慧,童心、童趣却越来越淡,儿时那些最简单的辨别是非、美丑的标准也逐渐变得模糊。我们不遗余力地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同时,会顿悟:曾经给我们带来无限快乐的那份纯真和简单,原来是最稀缺、最珍贵的东西。
⑦童年是一盘永恒的录像带,是一幅永不褪色的风景画。它既是人生的独版,又是绝版。如果人生能重来,谁都渴望再经历一次纯粹金色的童年。童年那余音袅袅的钟声,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依然回荡在耳畔和心田。
1.联系全文来看,本文以“童年钟声”为题有何作用 (3分)
2.第③段主要描述了哪些童年生活趣事 请简要概括。(4分)
3.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一系列的动词,有何表达效果 (2分)
4.结合语境,谈谈你对第⑥段画波浪线的句子的理解。(4分)
5.第②段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第二段在写景手法上有哪些相同之处 有同学认为本段与主题关联不大,应该删除,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案与部分解析
一、
(1)záo 椹 臃 cuán tuì 蟀 (2)哇— 畦; 倢— 捷 (3)人迹罕至
(4)合适,符合
2.B
3.D 解析:“宿儒”指书念的很多的老学者。
4.A
5.C 解析:此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A项,运用了四个结构相同的短语,构成排比;B项,把“油蛉”“蟋蟀”当作人来写;C项,把木莲的果实比作“莲房”;D项,把“覆盆子”比作“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6.C 解析:A项,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将“虽然”移到“百草园”前面;B项,语意矛盾,“近”和“左右”应删去一个;D项,两面对一面,可删去“能否”。
7.C
8.B 解析:阅读这五句话,可知第③句是总领句,应放在开头;第⑤句中的“小园在北”和第②句中的“大园在南”分别与第③句中的“有小园、大园之分”相对应,所以第②句应放在第⑤句后;第①句中的“在泥墙的南端”对应第②句中的“泥墙”,应放在第②句后;第④句中的“这块界碑”承接第①句中的“有块刻有‘梁界’两字的界碑”,所以第④句应放在第①句后。故选B。
9.C
10.A
11.(1)示例:这是一方美丽的净土,需要您用心呵护。
(2)示例:各位旅客,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当年鲁迅先生所在的书塾——“三味书屋”。书屋中间挂的就是“三味书屋”的大匾,匾下面画着一只很大的梅花鹿,再往前便是鲁迅先生当年读书写字的桌子了。
(3)赏景捕鸟听故事 其乐无穷
(4)选A,这句话的意思是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要求学生能够及时复习和巩固,是学生应当掌握的一中学习方法,适合放在三味书屋。
B项不合适,因为这幅作品是《夜上受降城闻笛》,其主题是思乡,不适合三味书屋。
选C,这句话的意思是军队可以更换主帅,平民百姓不可以改变自己的志向。要求学生要有远大的志向,适合挂在三味书屋。
选D,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习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思考不学习就会感到迷惑。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思结合,适合放在三味书屋。
12.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二、
(一)
1.材料一中,“假如她看见我们吃冰,一定和蔼地笑着说”中的“和蔼”一词,表面上是赞扬衍太太的体贴和善解人意,实则褒词贬用,写出了衍太太的心机,她并非真正对我们好,只是她自私自利、爱推卸责任的形象。
2.(1)儿童视角(小鲁迅的叙事视角),写出了童年鲁迅的天真,表达了小鲁迅当时对沈四太太的愤恨之情。
(2)成年视角(大鲁迅的叙事视角),写出了大鲁迅回忆儿时父亲临死前的场景的愧疚,表达了作者的自责与愧疚之情。
3.童年的回忆是鲁迅早年的生命体验,隐藏着一个对大自然充满了新奇感和具有活泼自由天性的儿童世界的无限期盼,文章的潜在主题是作者对于童年永逝、快乐不再的人身感叹。就像鲁迅在《朝花夕拾·小引》中所言“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留存。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与此同时,作者对过去生活进行了理性的审视,在回忆的同时完成了审视的功能,让鲁迅能够对过去的点滴进行或犀利或庄重的洞察,儿时父亲的医生,却是庸医,但成年鲁迅再去评判,变成了“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不仅仅是批判当时庸医有名无实、只贪金钱的讽刺,更是对民众精神深处的“劣根性”进行了批判。
(二)
1.题目“童年钟声”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作者抒发情感的重要依托。作者借“钟声”抒发了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之情。
2.读书,升国旗,听钟声上学,玩各种游戏等。
3.运用一系列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孩子们上学路上的欢乐,渲染了钟声给人带来的美好感受。
4.无限快乐的、纯真而简单的童年生活,才是我们最应该追求的美好幸福的生活;我们应该多一些童真、童趣,这样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5.相同之处:都调动了多种感官,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特征鲜明,情景交融;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景物特征,蕴含着作者的喜爱之情。 不能删除。本段描写了村子春日早晨的美好景象,突出了作者童年生活的美好,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又为下文作者抒发对童年的怀念之情作铺垫。
D
C
B
A
知识卡片
反语又称“反说”“反辞”等,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彩的修辞手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52张PPT)
到
从
百草园
三味书屋
鲁迅
三味书屋是绍兴城内新台门寿怀鉴先生寓所内的一间房子,用作书塾,在鲁迅家附近,鲁迅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核
心
素
养
1.熟记“凿、罕、倜傥”等字、词的读音;熟记“捷、霄”等字的字形;理解“渊博、鉴赏、人迹罕至”等词语的含义。
3.学习具体生动地写景状物的方法,品味本文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确记叙的顺序和写作手法,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4.学习鲁迅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追求知识的精神。
核心素养
第二课时
1.看课文开头,作者是怎样介绍百草园的?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内容解析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
不矛盾。“似乎”表示不确定,“确凿”表示十分肯定。不确定是因为“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印象已经淡薄了。之所以肯定,是因为
追忆儿时的生活,又都历历在目。
说一说:作者说“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中的“似乎确凿” 两个词用在一句话中是否矛盾 为什么
2.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三个方面:
有趣的动植物(第2段);
神奇的传说(第3-6段);
雪地捕鸟的乐趣(第7、8段)
百草园
“我”的乐园
总写
分写
2.作者描写了百草园中的这么多景物,用了一个怎样的句式把它们连缀起来
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鸣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木莲藤、覆盆子等。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
有趣的动植物
1.作者描写了百草园中的哪些景物?
3.“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分别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分别从哪些角度、什么顺序描写这些景物的?
菜畦
石井栏
皂荚树
桑椹
鸣蝉
黄蜂
叫天子
静态
动态
低
高
﹙ ﹚
﹙ ﹚
﹙ ﹚
(碧绿的)
(光滑的)
(高大的)
(紫红的)
(肥胖的)
(轻捷的)
长吟
伏
窜
高
低
不必说
也不必说
视觉
听觉
百草园的菜畦
百草园的石井栏
紫红的桑椹
百草园的皂荚树
单是……
就有……
油蛉
蟋蟀
蜈蚣
斑蝥
何首乌藤
木莲藤
木莲果
何首乌根
覆盆子
低唱
弹琴
声音
翻开
按住
喷
动作
缠络
像莲房
拥肿
拔
像小球
又酸又甜
形状
摘
动物
植物
味道
拍
轻捷的叫天子
肥胖的黄蜂
鸣蝉在树叶里长吟
斑 蝥
覆盆子
像人形的何首乌根
木莲藤
4.“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中,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前两个“不必说”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单是”后面的内容是强调的重点。前两个“不必说”不仅突出了“单是”下边的内容,还表现了鲁迅一一历数儿时趣味时的欣喜,表现出儿童所特有的一种情趣。
(1)抓住事物特点,符合儿童心理。
石井栏“光滑”,表明长年累月地抚摸,写出少年鲁迅多次好奇地摸。“直窜”写出鸟儿的机灵、轻捷和儿童羡慕不已的心理。
(2)多角度写景,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齐备。
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皆有;桑椹、菜花在春末,蝉鸣在盛夏,蟋蟀到秋后才叫,与后文的冬季合成四季图,构思极精巧。
(3)融情入景,景中有人,表现出儿童好奇、好知、热爱大自然的性格特点。
(4)写景有序,层次井然,条理分明,活泼多姿。
讨论:这一段有哪些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说一说:第4段中“美女蛇”的故事是不是闲笔?可以删去吗?
不是闲笔,不能删去,“美女蛇”的故事看似“闲笔”,实则独具匠心。这个故事符合儿童的好奇心,深深地吸引着“我”,引起了“我”的担忧、幻想,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从而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因此,写“美女蛇”的故事,实际上突出了百草园是一个充满无限情趣的乐园。从记叙顺序看属于插叙。
神奇的传说
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雪地捕鸟的乐趣
这么有趣的百草园冬天是什么样的?继续读课文,说说作者写了百草园中的哪些活动?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1.品读红色的字,思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准确、生动、真切地写出了捕鸟的全过程,使读者如临其境,同时也从捕鸟活动中表现出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情,不点乐源,却乐在其中。
2.想一想:作者写冬天的捕鸟活动有何意义?
前面写了春、夏、秋的景物,这里再单写冬天的捕鸟活动,正好构成一幅百草园四季图。
小结
写百草园,始终围绕着一个“乐”字——乐于观察百草园的景物,乐于听美女蛇的故事,乐于捕鸟活动,表现了童年的鲁迅好奇心强,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特点。
作者在百草园中留下了很多难忘的回忆,当他要离开的时候又是怎样的心情呢?
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拟人
怎么理解三个“也许……”句?
写出了“我”对被送到私塾读书的原因的猜测,表现了“我”告别百草园时既无奈又无限依恋的情感。
请同学们默读第9自然段,感受作者的情感。
德文中的“再见”有两种表示方法:
一种是“wiedersehen”,一般用于较正式的场合;一种是“Ade”,多用于儿童之间的告别
Ade表现了此时此刻的眷恋、惜别之情,符合“我”的年龄特征,这是“再见、别了”之类的词所不能比拟的。
说一说:这一段中“Ade”一词如何理解?
默读课文,找出文中对三味书屋的描写,说说作者在三味书屋中又有哪些难忘的经历。
三味书屋门前的小河……
三味书屋门前……
1.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了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10)
(11)
(12-16)
(17-20)
(21-23)
(24)
书屋内的陈设
对先生的印象
询问怪哉虫
后园寻趣
师生读书
做戏、画画
2.从文中找出描写三味书屋环境的句子,说说三味书屋的环境是怎样的。
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扁和鹿行礼。
这是鲁迅上学的私塾
“鹿”,禄的谐音,暗含
“学也,禄在其中。” ——孔子。
“梅”暗含:梅花香自苦寒来
宝剑锋从磨砺出
观点一:我认为是有趣的
①“怪哉”是怎么回事?
②折蜡梅花;寻蝉蜕;捉苍蝇喂蚂蚁;
③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
④用荆川纸蒙在小说的绣像上描画等。
对于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有人认为在作者看来是枯燥乏味的,有人认为也不乏情趣,你同意哪种看法?试从文中找出能证明你观点的句子,略作分析。
观点二:我认为是枯燥的
①礼仪繁琐、教学方法单调;
②不许乱问、不许做与学习无关的事;
③个性得不到发展……
3.请你结合原文说说三味书屋的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
从哪些事例可以看出来?
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外貌
品质
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
由“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可以看出先生很少体罚学生,说明先生是一个和蔼、严而不厉的老师。
由“我”问“怪哉”虫看出他的方正、质朴,由远近的人都送孩子到他的私塾来读书,可见他是学识渊博的人。
去后园玩,去的多了不可以,一同回来也不行,可以看出先生是一个对孩子教育有方的人。(开始对“我”严厉,后来好
多了)
由不断增加教学内容可以看出先生是一个教学
认真的老师。
寿镜吾老先生自二十岁考取秀才后,不再参加考试,远离仕途,自甘淡泊,子承父业坐馆教书达六十年之久。他谙熟四书五经,博学正直,具有反清爱国思想。
在封建社会中他还是比较开明的,
为人方正、质朴,对学生和蔼,对童年
的鲁迅十分关心。他是鲁迅的启蒙老师,
鲁迅对他一直很恭敬。鲁迅成年后,
师生之间常有书信往来,鲁迅每次回家
也都前去看望先生。
4.“我”又是一个怎样的学生?
“我”是一个好奇心强的学生,由“我”问“怪哉”虫的事件和拔何首乌根可以看出来。
“我”是一个努力认真的学生,从老师对“我”的态度由原来的严厉到变好可以看出。
“我”是一个贪玩的学生,从“我”在后园中折蜡梅、寻蝉蜕等可以看出。
“我”是一个有天赋才情的孩子,由“我”会描绣像可见。
5.“我”对老师持什么态度?请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
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
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
对老先生充满着恭敬、敬佩。
说明先生比较开明,他对学生是严而不厉,甚至是严而可亲。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对先生读书入神时的描写,表现出作者对先生的赞赏、尊敬,即使批评也是寓于幽默之中。
示例:
不感兴趣,因为所读的内容很深,脱离儿童的实际,建议有关教育部门在确定教学内容时应从儿童实际出发,考虑儿童的接受能力、兴趣爱好等。否则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说一说:如果你刚上学,老师就让你学像文中学生所读的内容,你会感兴趣吗?为什么?你又会对教育部门提哪些建议呢?
三味书屋
教书先生:
方正、质朴、博学、严而可亲可敬
学习内容:
书屋环境:
清新淡雅,感到新鲜
脱离实际、单调枯燥
读书生活:
有趣、寻找读书外的乐趣
求知中不乏乐趣
6.刚才我们分析了三味书屋的具体情况,那么作者对三味书屋又有怎样的感情?
1.“三味书屋”的生活与“百草园”的生活有哪些相同和不同?“我”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
百草园 三味书屋 “我”的变化
相同点 充满趣味,有快乐的童年回忆 伴随着成长的过程,逐渐适应有限制的生活。
不同点 无拘无束, 随意而充实 有趣味但也枯燥、有限制 随意而充实的童年生活是宝贵的财富,而生活的种种限制也是成长要付出的代价。
合作探究
(1)两部分是对比关系,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陈腐的生活相对比,一个是多么适合儿童心理,表现了儿童的广泛的生活乐趣,一个是多么妨碍儿童身心的发展,表现了儿童对它的厌恶。
(2)两部分是衬托关系,用自由欢乐的百草园生活来衬托枯燥无味的三味书屋生活,以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和损害。
(3)两部分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贯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
2.你能看出这两部分有哪些关系吗?
概括主题
文章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生活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快乐的心理。
百草园
空间顺序
(1-8)
(10-24)
(9)
枯燥无味的书塾
三味书屋
自由快乐的乐园
景物有声有色,充满乐趣。
内容:枯燥
美女蛇的故事,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情趣。
雪地捕鸟,带来无穷乐趣。
形式:单调
环境:压抑
对比
本课小结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儿时生活的一段美好回忆。这段生活经历对鲁迅先生的人生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我们要像鲁迅先生一样,保持儿童纯真活泼的天性,要有求知的欲望和进取心。今天,时代变了,我们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也变了,我们的思想行为也应当为之一变。我们要从小努力学习,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把自己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教师寄语
童年啊!
是梦中的真,
是真中的梦,
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
——冰心
随堂练习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①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②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③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④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⑤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⑥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⑦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1.选文描写的主要内容是 ,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
百草园春、夏、秋三季的景色 突出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2.这段文字共有七句话,找出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 A )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 ①||②③④⑤⑥⑦
C. ①||②③④⑤||⑥⑦ D. ①②③④⑤||⑥⑦
3.按要求赏析下面的语句。
(1)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加横线的词语有何表达效果 )
用“短短的”修饰“泥墙根一带”,极言范围之小;“单是”“就”强调突出“泥墙根一带”的“无限趣味”,从而表明百草园中的趣味到处都是。
(2)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何作用 )
拟人。从听觉的角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油蛉、蟋蟀叫声的悦耳动听,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3)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飞)向云霄里去了。(加横线的“窜”字能否改为括号内的“飞”字 )
不能。“窜”字突出了云雀速度快、轻捷、灵敏的特点,还写出了儿童特有的羡慕心理。用“飞”字则无法产生这种效果。
4.“我”在泥墙根一带动手做了哪四件趣事 哪件事最能体现“我”的好奇心?
翻砖找蜈蚣,按斑蝥,拔何首乌根,摘覆盆子。 拔何首乌根
5.请仿照本段的写法,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写一段话。
示例:不必说翠绿的山峦,苍劲的松柏,浮动的白云,湛蓝的天空;也不必说画眉在婉转地歌唱,白头翁在喳喳地嬉戏,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单是山间的那条窄窄的小溪,就有无限乐趣。
A.本文采取了由近及远、由低到高、从动到静、先夏后冬的顺序,对百草园的景物作了有层次的描述。
B.“百草园”部分是本文阅读重点,作者主要对百草园的景物及与之有关的生动有趣的园中生活、神话传说等进行描述,突出了“百草园是我童年的乐园”这一主题。
C.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写百草园整体,用“单是……就……”写局部“泥墙根一带”。“不必说”由低到高写静态事物,“也不必说”由高到低写动态事物。
D.写百草园的冬天,先以无味作陪衬,而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写捕鸟不是直接写,而是写园中不适宜拍雪人、塑雪罗汉,语言简练,却把儿童爱玩的心理写出来了。
A
【解析】本文采取了由远及近、由高到低、从静到动、先夏后冬的顺序,对百草园的景物做了有层次的描述。
6.结合全文,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鲁迅童年的趣味在这篇文章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经历,写一篇有关童年的文章。
作业布置
陈设及行礼、提问受斥
读书生活
小园中玩耍
偷偷画画
有趣的景色
迷人的传说
捕鸟的乐趣
百草园
三味书屋
汲取知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美好的回忆成长的乐园
自由快乐
板书设计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准确行动的语言,训练细致观察,抓住特征进行描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朗读、描述、背诵中进行自主探究合作能力训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学习重点:学习准确生动的语言。
学习难点:体会指导中融入的作者对自然的热爱。感受旧式教育束缚儿童身心发展得封闭性和落后性。
学法指导:
1.首先默读课文,做到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一气读完全文,以保证阅读感知的完整性和一定的阅读速度。
2.二读课文,在阅读中把握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关注标题、开头、结尾及文段中的关键语句。
3.三读课文,按照课后思考探究题(一)要求进行批注,读完后同桌进行讨论。
【课前导学】
一、新知认知
【关于作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他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代表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等。
【关于《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一本家喻户晓的散文集,是一本我们必读的文集。虽然《朝花夕拾》不是为少年儿童写的,但写了许多关乎少年儿童的事,读起来兴趣盎然。这本书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中不同生活经历和体验的文字。全书由《小引》《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后记》12部组成,原名“旧事重提”。“朝”表示早年时期,“夕”表示晚年时期。题目的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来捡,这里指鲁迅先生在晩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
【背景资料】
本文写于1926年9月18日,作者当时在厦门。他在《朝花夕拾·小引》中说道:“后五篇(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等)却在厦门大学的图书馆的楼上,已经被学者们挤出集团之后了。”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鲁迅只能借回忆旧时的美好事物,来获得一丝安慰,排解一些苦闷。
【文题解说】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小园子;“三味书屋”,作者童年时期读书的地方。标题中是用“从……到……”的格式表明文章主要以空间的变换为顺序来组织材料的,写的是“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个地点的故事。
二、预习任务
1.查阅资料弄清作者及其散文集《朝花夕拾》。
2.自主阅读课文,扫清生字词障碍。
3.速读课文,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及中间的过渡段,划上记号。写出自己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总体上的感受。
4.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用自己的话概述百草园为什么是“我的乐园”。
②课文是从一个孩子的角度来描绘景物的,我们不难看出童年时代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由哪些地方能体现出来?
③文中的过渡段起什么作用?
④“我”是否知道被送到书塾去的原因?从哪里可以看出?
⑤鲁迅先生儿时在三味书屋学习七年,文中描写了读书生活中的哪些乐趣?
三、预习检测
1.本文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______(体裁),选自_________ 。作者鲁迅,原名______,是我国现代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__,他写的小说集有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散文集有___________。
2.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确凿( ) 脑髓( ) 觅食( ) 倜傥( )
菜qí( ) dǐng( )沸 收liǎn( ) yuān( )博
3.解释下列词语意思,并用其中三个词语写一段话。
确凿: 轻捷: 绅士:
人迹罕至:
人声鼎沸:
4.写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5.有人说百草园是“乐园”,三味书屋是“苦屋”,你赞同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6.“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对课”就是拟对联。请根据课文内容拟写出下联。
上联:百草园里赏景捕鸟听故事其乐无穷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选择题。
(1)文章在写百草园时插入了美女蛇的故事,选出下面分析正确的一项:( )
A.这个故事是长妈妈讲的,目的是使鲁迅懂得做人之险。
B.这个故事是长妈妈讲的,它表明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C.这个故事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感,也给这个儿童乐园增添了情趣。
D.这是一个迷信故事,鲁迅有力地批判了长妈妈的迷信思想。
(2)“三味书屋”的先生是一位学问渊博的老者,文中鲁迅对他的看法是:( )
A.他挫伤了学生的求知欲,鲁迅很讨厌他。
B.他对鲁迅很严厉,鲁迅认为这束缚了儿童的身心发展,所以对他很不满。
C.他没有多少真才实学,只是常读些令学生难懂的文章,鲁迅觉得他很可笑。
D.他很博学,对学生又有一些开明的思想,鲁迅对他很恭敬。
【课中导读】
一、整体感知
听朗读录音,并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这个题目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明确:
2.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各是哪里?哪一个自然段是中间的过渡段?据此分段并概括层意。(文中标记)
二、赏析“百草园”
1.读第1段,回答:段的中心句是什么?
明确:
2.“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确实我的乐园。”一句,“似乎”“确凿”语意是否矛盾?为什么?
明确:
3.从后文中我们得知百草园其实是一个荒园,那为什么在作者心中这是他的乐园呢?
明确:
4.第二自然段中作者描写了百草园中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明确:
5.这么多的景物,作者是如何把它们巧妙地联系在一起的?其中你能发现是按怎样的顺序来描绘的吗?
明确:(1)从句式上看:
(2)从描写的对象和顺序看:
(3)从描写的景物出现的季节看:
6.作者又用了哪些方法把这些景物写得具体、生动、活泼多姿的?
明确:A、既抓住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
(1)①“肥胖的黄蜂”体态比别的昆虫肥大
体现了儿童特别的感觉。
②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既表现出叫天子的___________,又表现出儿童的___________的心情。
(2)在众多的植物中,作者为什么着重写何首乌?
明确:
B、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融情入景。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用了____的修辞手法,将蟋蟀、油蛉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动物们也好像在百草园中开音乐会,体现了作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用了_____的修辞手法。将覆盆子比作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生动形象地写出覆盆子_________的状态,体现了作者对它的______之情。
C、调动多种感官把景物写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视觉:
听觉:
触觉:
味觉:
7.课文是从一个孩子的角度来描绘百草园景物的,我们不难看出童年时代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由哪些地方能体现出来?
明确:
8.读3-6段“美女蛇的传说”,回答问题:
a.过渡段:
b.六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c.故事的教训:
9.写美女蛇的故事,属于何种叙述顺序?有什么作用?
明确:
10.读7-8段,回答:作者如何写冬景?用了什么手法,有怎样的作用?
明确:
11.作者写冬天的百草园,着重描写了捕鸟,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运用了哪些动词?有什么作用?
明确:
三、当堂练笔
雪地捕鸟这段文字总共不到70个字,连用9个表达动作的词,把雪地捕鸟的系列活动生动而有层次地表现出来了。每句话都写得实实在在,没有可有可无的字句,试写一个游戏,表现系列动作,注意用词准确,不超过100字。
四、巩固检查
1.作者写了百草园中的14种动植物,它们分别是:
明确:
2.泥墙根一带的趣事有:(每件事的概括限七字以内)
明确:
3.请你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造一个句子。
示例:不必说翠绿的青山,苍劲的松柏,浮动的白云,湛蓝的天空;也不必说夜莺在婉转地歌唱,麻雀在喳喳地嬉戏,美丽的蝴蝶在风中舞动。单是一株不起眼的小草就足以令人心旷神怡,它是那么嫩绿,那么坚强,迎着凛冽的寒风昂然挺立。
五、赏析“三味书屋”
1.用一句话归纳这一部分的内容。
明确:
2.文中是如何过渡到第二个场景---三味书屋的?(如何过渡的?)
明确:从内容上:
从结构上:
3.从文中找出写三味书屋环境的句子,说说三味书屋的环境是怎样的。
点拨:第10段、第17段的描写。
4.作者对三味书屋的生活选取了几个片段?用简洁的话概述。
明确:
5.阅读第10-16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你觉得作者笔下的这位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外貌:
性格:
6.作者对先生是怎样的态度?
明确:
●补充资料:
寿镜吾老先生自二十岁考取秀才后,不再参加考试,远离仕途,自甘淡泊,子承父业坐馆教书达六十年之久。他谙熟四书五经,博学正直,具有反清爱国思想。
在封建社会中他还是比较开明的,为人方正、质朴,对学生和蔼,对童年的鲁迅十分关心。他是鲁迅的启蒙老师,鲁迅对他一直很恭敬。鲁迅成年后,师生之间常有书信往来,鲁迅每次回家
也都前去看望先生。
7.童年鲁迅对本文所提到的私塾教育是什么态度?
明确:
8.三味书屋有没有我们感兴趣的事?试举例说明。
明确:
9.作者为什么要写学生贪玩逃学的情节?
明确:
10.作者对三味书屋的感受是什么
明确:
六、小结
学习环境:
学习生活:
教学方法:
教书先生:
思想感情:
七、深入探究
1.文章写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作者都体会到了快乐,请比较它们的异同。
明确:
2.把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思考,讨论: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3.你能看出这两部分有哪些关系吗?
明确:
八、课下作业
鲁迅童年的趣味在这篇文章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经历写一篇有关的童年的文章。
【课后导练】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1.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段文字的内容。
2.找出这段景物描写由整体到局部的过渡句。
3.这段文字从多角度对百草园进行了描写,请你分别按提示各找一个例句。
写视觉的:
写听觉的:
写味觉的:
4.下面两句话中加点的字能否改为括号内的字?为什么?
(1)肥胖的黄蜂伏(停)在菜花上。
(2)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飞)向云霄里去了。
5.文中对拔何首乌根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试从“我”的心理和百草园对“我”的影响两方面加以回答。
6.从本段文字中,我们可以学到哪些写景的方法?写出两条即可。
7.作者如此有兴致的描写百草园,有什么用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准确行动的语言,训练细致观察,抓住特征进行描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朗读、描述、背诵中进行自主探究合作能力训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学习重点:学习准确生动的语言。
学习难点:体会指导中融入的作者对自然的热爱。感受旧式教育束缚儿童身心发展得封闭性和落后性。
学法指导:
1.首先默读课文,做到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一气读完全文,以保证阅读感知的完整性和一定的阅读速度。
2.二读课文,在阅读中把握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关注标题、开头、结尾及文段中的关键语句。
3.三读课文,按照课后思考探究题(一)要求进行批注,读完后同桌进行讨论。
【课前导学】
一、新知认知
【关于作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他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代表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等。
【关于《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一本家喻户晓的散文集,是一本我们必读的文集。虽然《朝花夕拾》不是为少年儿童写的,但写了许多关乎少年儿童的事,读起来兴趣盎然。这本书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中不同生活经历和体验的文字。全书由《小引》《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后记》12部组成,原名“旧事重提”。“朝”表示早年时期,“夕”表示晚年时期。题目的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来捡,这里指鲁迅先生在晩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
【背景资料】
本文写于1926年9月18日,作者当时在厦门。他在《朝花夕拾·小引》中说道:“后五篇(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等)却在厦门大学的图书馆的楼上,已经被学者们挤出集团之后了。”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鲁迅只能借回忆旧时的美好事物,来获得一丝安慰,排解一些苦闷。
【文题解说】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小园子;“三味书屋”,作者童年时期读书的地方。标题中是用“从……到……”的格式表明文章主要以空间的变换为顺序来组织材料的,写的是“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个地点的故事。
二、预习任务
1.查阅资料弄清作者及其散文集《朝花夕拾》。
2.自主阅读课文,扫清生字词障碍。
3.速读课文,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及中间的过渡段,划上记号。写出自己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总体上的感受。
4.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用自己的话概述百草园为什么是“我的乐园”。
②课文是从一个孩子的角度来描绘景物的,我们不难看出童年时代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由哪些地方能体现出来?
③文中的过渡段起什么作用?
④“我”是否知道被送到书塾去的原因?从哪里可以看出?
⑤鲁迅先生儿时在三味书屋学习七年,文中描写了读书生活中的哪些乐趣?
三、预习检测
1.本文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______(体裁),选自_________ 。作者鲁迅,原名______,是我国现代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__,他写的小说集有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散文集有___________。
答案:叙事散文 《朝花夕拾》 周树人 文学家 思想家 革命家 《呐喊》 《彷徨》 《故事新编》 《朝花夕拾》
2.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确凿( ) 脑髓( ) 觅食( ) 倜傥( )
菜qí( ) dǐng( )沸 收liǎn( ) yuān( )博
3.解释下列词语意思,并用其中三个词语写一段话。
确凿: 轻捷: 绅士:
人迹罕至:
人声鼎沸:
4.写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5.有人说百草园是“乐园”,三味书屋是“苦屋”,你赞同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6.“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对课”就是拟对联。请根据课文内容拟写出下联。
上联:百草园里赏景捕鸟听故事其乐无穷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选择题。
(1)文章在写百草园时插入了美女蛇的故事,选出下面分析正确的一项:( C )
A.这个故事是长妈妈讲的,目的是使鲁迅懂得做人之险。
B.这个故事是长妈妈讲的,它表明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C.这个故事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感,也给这个儿童乐园增添了情趣。
D.这是一个迷信故事,鲁迅有力地批判了长妈妈的迷信思想。
(2)“三味书屋”的先生是一位学问渊博的老者,文中鲁迅对他的看法是:( D )
A.他挫伤了学生的求知欲,鲁迅很讨厌他。
B.他对鲁迅很严厉,鲁迅认为这束缚了儿童的身心发展,所以对他很不满。
C.他没有多少真才实学,只是常读些令学生难懂的文章,鲁迅觉得他很可笑。
D.他很博学,对学生又有一些开明的思想,鲁迅对他很恭敬。
【课中导读】
一、整体感知
听朗读录音,并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这个题目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明确:表明了记叙的是作者的一段经历(从……到……),点明了写作的两个场景,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先写了百草园,再写了三味书屋。
2.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各是哪里?哪一个自然段是中间的过渡段?据此分段并概括层意。
明确:第一部分(1—9段):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
第九自然段是过渡段:告别百草园去书塾读书。
第二部分(10段—结束):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
二、赏析“百草园”
1.读第1段,回答:段的中心句是什么?
明确: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2.“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确实我的乐园。”一句,“似乎”“确凿”语意是否矛盾?为什么?
明确:不矛盾。因为“连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所以对百草园的印象有些模糊,故用“似乎”表示不确定,然而追忆童年生活,种种景象历历在目,故用“确凿”表肯定语气。
3.从后文中我们得知百草园其实是一个荒园,那为什么在作者心中这是他的乐园呢?
明确:百草园是“乐园”表现为:(1)有趣的景物(2段);(2)有趣的故事——美女蛇故事(3-6段);(3)有趣的活动——雪地捕鸟(7-8段)。
4.第二自然段中作者描写了百草园中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明确:景物:有静态的事物,如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有动态的景物,如鸣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等。
5.这么多的景物,作者是如何把它们巧妙地联系在一起的?其中你能发现是按怎样的顺序来描绘的吗?
明确:(1)从句式上看:
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
①叙写的范围:前两个分句是从整体上写,“单是”是从局部写。
②作者重在强调:“单是”后面的内容。
“单是”这一点已经趣味无穷了,那么园中的乐趣就比比皆是了。这样写,突出了百草园的无穷乐趣。
即“以一概全”
(2)从描写的对象和顺序看:
“不必说”后面主要描写的是植物(静物);“也不必说”后面描写的是动物;“单是”后面先写动物,后写植物。
从低到高 给人清新辽阔的感觉
从高到低 使人感到人迹罕至的百草园充满生机
动物又分有声和无声,植物分可吃与不可吃,使人感到百草园确实生机盎然、乐趣无穷。
(3)从描写的景物出现的季节看:
春末:桑葚、菜花;盛夏:蝉鸣;秋天:蟋蟀叫。
这三个季节的景物与下文写到的冬天的百草园合起来成为完整的四季图,可见作者构思的精巧。
小结:我们在写景物的时候,一定要按照顺序,并且可以多种顺序配合使用,使写景不仅有序,而且活泼多姿。
6.作者又用了哪些方法把这些景物写得具体、生动、活泼多姿的?
明确:A、既抓住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
(1)①“肥胖的黄蜂”体态比别的昆虫肥大
体现了儿童特别的感觉。
②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既表现出叫天子的轻快灵活,又表现出儿童的羡慕向往的心情。
(2)在众多的植物中,作者为什么着重写何首乌?
一是为了增添百草园的神奇色彩;二是为了表现儿童特有的心理和情趣。
B、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融情入景。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蟋蟀、油蛉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动物们也好像在百草园中开音乐会,体现了作者的愉悦心情与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
“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覆盆子比作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生动形象地写出覆盆子小巧精致的状态,体现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C、调动多种感官把景物写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视觉:菜畦是碧绿的 桑葚是紫红 皂荚树是高大的 黄蜂是肥胖的 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听觉:鸣蝉长吟 油蛉低唱 蟋蟀弹琴
触觉:石井栏光滑
味觉:覆盆子又酸又甜
形、声、色、味俱全
小结:可见,只要细心观察事物的颜色、大小、形状、状态等,并准确描绘,再调动多种感官用心体会,加上恰到好处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就会语到情生,妙不可言了。
7.课文是从一个孩子的角度来描绘百草园景物的,我们不难看出童年时代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由哪些地方能体现出来?
明确:从“他”用手按住斑蝥的的脊梁,看烟雾从后窍喷出的神态到接连不断地拔起何首乌的动作,我们可以看到童年的“我”是个贪玩、淘气,逗人喜爱的孩子。
8.读3-6段“美女蛇的传说”,回答问题:
a.过渡段:“长的草……赤练蛇”
b.六要素
时间:先前
地点:古庙里
人物:读书人、老和尚、美女蛇
起因:读书人晚上听到一个美女叫他
经过:老和尚识破了秘密,帮助读书人治美女蛇
结果:美女蛇被老和尚治死了
c.故事的教训:使作者觉得“做人之险”。
9.写美女蛇的故事,属于何种叙述顺序?有什么作用?
明确:插叙。美女蛇的故事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10.读7-8段,回答:作者如何写冬景?用了什么手法,有怎样的作用?
明确:作者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然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以没有雪的无味来衬托下雪带来的乐趣。
欲扬先抑
写捕鸟先不直接写,而是写园中不适宜拍雪人、塑雪罗汉,侧面写出儿童爱玩的心理。
11.作者写冬天的百草园,着重描写了捕鸟,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运用了哪些动词?有什么作用?
明确:先写捕鸟的时间、条件、方法,然后写捕鸟的收获、经验教训。
运用的动词有“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准确、生动、真切地写出捕鸟的全过程,使读者如临其境,同时也从捕鸟活动中表现出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情,不点乐园,却乐在其中。
三、当堂练笔
雪地捕鸟这段文字总共不到70个字,连用9个表达动作的词,把雪地捕鸟的系列活动生动而有层次地表现出来了。每句话都写得实实在在,没有可有可无的字句,试写一个游戏,表现系列动作,注意用词准确,不超过100字。
示例:他弯着腰,篮球在他的前后不停地拍着,两眼滴溜溜地转动,寻找“突围”的机会。突然他加快了脚步,一会儿左拐,一会儿右拐,冲过了两层防线,来到篮下,一个虎跳,转身投篮,篮球在空中划过一道美丽的弧线后,不偏不倚地落在筐内。
小结:写百草园,始终围绕着一个“乐”字——乐于观察百草园的景物,乐于听美女蛇的故事,乐于捕鸟活动,表现了童年的鲁迅好奇心强,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特点。
四、巩固检查
1.作者写了百草园中的14种动植物,它们分别是:
明确:皂荚树、桑椹、菜花、何首乌、木莲、覆盆子、草丛、蝉、黄蜂、叫天子、蛉、蟋蟀、蜈蚣、斑蝥
2.泥墙根一带的趣事有:(每件事的概括限七字以内)
明确:听蟋蟀、油蛉弹唱、翻砖找蜈蚣、按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
3.请你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造一个句子。
示例一:不必说翠绿的青山,苍劲的松柏,浮动的白云,湛蓝的天空;也不必说夜莺在婉转地歌唱,麻雀在喳喳地嬉戏,美丽的蝴蝶在风中舞动。单是一株不起眼的小草就足以令人心旷神怡,它是那么嫩绿,那么坚强,迎着凛冽的寒风昂然挺立。
示例二:不必说那整个乐段,技艺高深,炉火纯青,一气呵成。也不必说那一个个音符清晰可辨,灵动活泼,如同一颗颗珍珠掉在白磁盘上发出清脆的声响。单是那最后一个结尾音,就已是曲高和寡,壮丽如山河,浩瀚如江海,好似生命中的一切都要终结了一样。
五、赏析“三味书屋”
1.用一句话归纳这一部分的内容。
明确:对三味书屋的美好生活的回忆。
2.文中是如何过渡到第二个场景---三味书屋的?(如何过渡的?)
明确:从内容上:写“我”告别欢乐的百草园生活,将要去读书塾的心理活动。
三个也许,写出“我”的疑问、猜测、无奈。
二个“Ade”,突出“我”与园中动植物的依恋之情。
从结构上:既总结上文,又巧妙地引出下文。自然收束了前文对百草园的记叙和描写,不露斧凿地将文章引入对私塾生活的描写,完成了空间转换。
3.从文中找出写三味书屋环境的句子,说说三味书屋的环境是怎样的。
点拨:第10段、第17段的描写。
4.作者对三味书屋的生活选取了几个片段?用简洁的话概述。
明确:a.问“怪哉”虫——这是不可以的
b.学习生活,正午习字,晚上对课
c.逃课到小院子去被先生批评
d.师生一起朗读的情景
e.课上的意外收获——画的进步不小
5.阅读第10-16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你觉得作者笔下的这位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外貌:高而瘦的老人、 须发花白、 戴着大眼镜。
性格:方正、 质朴、 博学、 严厉、 开明。
6.作者对先生是怎样的态度?
明确:对他的态度很恭敬(外貌、待人态度、听说?)
●补充资料:
寿镜吾老先生自二十岁考取秀才后,不再参加考试,远离仕途,自甘淡泊,子承父业坐馆教书达六十年之久。他谙熟四书五经,博学正直,具有反清爱国思想。
在封建社会中他还是比较开明的,为人方正、质朴,对学生和蔼,对童年的鲁迅十分关心。他是鲁迅的启蒙老师,鲁迅对他一直很恭敬。鲁迅成年后,师生之间常有书信往来,鲁迅每次回家
也都前去看望先生。
7.童年鲁迅对本文所提到的私塾教育是什么态度?
明确:从先生来说,一是知识渊博,但拒绝回答“怪哉”一类的问题;二是教学认真,不断增加教学内容,读书很投入,但不太束缚也基本上不体罚学生,通常总不过是瞪瞪眼睛而已。从学生来说,一是敬慕老师的渊博,喜欢提问,愿意了解新知;二是一有机会便跑出去玩,寻找读书以外的乐趣;三是趁老师读书入神,在座位上做各种游戏、画画儿等。从这几个片段不难看出,当时的私塾教育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严厉,孩子们还是有相当多的自由的。
8.三味书屋有没有我们感兴趣的事?试举例说明。
明确:“怪哉”是怎么回事?
折蜡梅花;寻蝉蜕;捉苍蝇喂蚂蚁;
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
用荆川纸蒙在小说绣像上画画等。
9.作者为什么要写学生贪玩逃学的情节?
明确:游戏是孩子的本性,总是要表现出来的,但在课堂上贪玩甚至逃学,一般来说是不允许的。但课文旨在从侧面表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陈旧,学生对此不感兴趣。
10.作者对三味书屋的感受是什么
明确:与百草园的自由快乐相比,三味书屋显然是太受约束,且令人深感枯燥。但也应看到,孩子们也能跟随先生有板有眼的学习,并不抵触,况且也有游戏的乐趣。
六、小结
学习环境:呆板(黑油竹门,匾,画)
学习生活:单调枯燥:(正面描写)教学内容单调难明,只读书,习字,对课,古书难明。
教学方法:死板,发问遭禁止,要打戒尺,罚跪。
教书先生:方正、质朴、博学、严格中有和蔼、开明的一面——好学、追求探索知识。
思想感情:封建教育束缚了儿童的身心发展。
七、深入探究
1.文章写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作者都体会到了快乐,请比较它们的异同。
明确:三味书屋的快乐与百草园的快乐之“同”:
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对草木虫鸟的独特感受,对欢乐的追求。
三味书屋的快乐与百草园的快乐之“异:
百草园:
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大自然,百草园的快乐源于自然,有朴素的天然之趣。
三味书屋:
严肃庄重的学堂,三味书屋的快乐源于对老师的敬慕,知识的渴求;源于读书之余的乐趣;源于课堂上的自得其乐。
2.把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思考,讨论: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1)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2)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3.你能看出这两部分有哪些关系吗?
明确:(1)两部分是对比关系,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陈腐的生活相对比,一个是多么适合儿童心理,表现了儿童的广泛的生活乐趣,一个是多么妨碍儿童身心的发展,表现了儿童对它的厌恶。
(2)两部分是衬托关系,用自由欢乐的百草园生活来衬托枯燥无味的三味书屋生活,以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和损害。
(3)两部分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贯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
八、课下作业
鲁迅童年的趣味在这篇文章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经历写一篇有关的童年的文章。
【课后导练】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1.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段文字的内容。
写百草园的快乐生活。
2.找出这段景物描写由整体到局部的过渡句。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3.这段文字从多角度对百草园进行了描写,请你分别按提示各找一个例句。
写视觉的: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向云霄里去了。
写听觉的: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写味觉的:又酸又甜。
4.下面两句话中加点的字能否改为括号内的字?为什么?
(1)肥胖的黄蜂伏(停)在菜花上。
不能。“伏”字准确地表现出黄蜂因肥胖而趴在菜花上的情态,而“停”字就无法表现这种情态。
(2)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飞)向云霄里去了。
不能。“窜”字写出了叫天子飞的速度很快,又来得突然,而“飞”字则无法表达出这种意思。
5.文中对拔何首乌根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试从“我”的心理和百草园对“我”的影响两方面加以回答。
表现出“我”好奇的心理,想找一块像人的何首乌;又表现出百草园,既富有神秘感又富有吸引力。
6.从本段文字中,我们可以学到哪些写景的方法?写出两条即可。
①既抓住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
②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
③融情入景,景中有人。
④层次井然,条理分明。
7.作者如此有兴致的描写百草园,有什么用意?
表达对自由,率真,充满乐趣的童年的怀念,也与下文封建教育制度的束缚进行对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