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散步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0分)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近两年,“打虎上无禁区,拍蝇下无死角”的反腐举措,极大地促进了老百姓对未来的期许、对国家的自信
B. 通过学校教育弘扬传统文化,对于奠定和谐社会基础,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C. 阳光小学“打造阳光课堂,实施阳光教育”的系列活动深得全社会和各级领导的肯定与好评
D. 思维对于作文审题来说无比重要,运用正确思维方法审清材料是能否打开作文视野之窗很关键的一步
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五四”演讲赛场上,选手们信心十足,夸夸其谈,精彩的表现令观众由衷地赞叹。
B. 当代中学生无时无刻都要拥有自己的远大志向,敢于向困难挑战。
C. 多么宁静的世界哟,万籁俱寂,没有百鸟啾啾,没有树叶沙沙……
D. 在“语文主题阅读”活动中,同学们煞费心机地汲取着知识的营养。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铺开(pū) 分歧(zhī) 流淌 两全其美
B. 桑树(sānɡ) 散步(sàn) 取诀 各得其所
C. 温馨(xīn) 霎时(chà) 领袖 委曲求全
D. 煎熬(áo) 蹲下(dūn) 滋润 水波粼粼
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散步(sǎn) 很 累(lèi) 信 服(fú) 脚 踝(huái)
B. 嫩芽(lèn) 铺着(pū) 煎 熬(áo) 水 泡(pào)
C. 分 歧(qí) 还小(huán) 拆散(chāi) 蹲下(dūn)
D. 霎时(shà) 鱼 塘(táng) 稳当(wěn) 粼粼(lín)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的母亲又______过了一个严冬。
②母亲______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③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______地铺着。
A. 熬 无奈 随意 B. 度 无奈 随便 C. 熬 信服 随意 D. 度 信服 随便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2.0分)
文学常识
《散步》是一篇优美的___________(体裁),作者___________。作者选取祖孙三代一家人在田野里散步这个生活侧面,表现了中华民族___________这一优良传统。
根据所列出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相信并佩服。 ( )
(2)忍受,艰苦支持。 ( )
(3)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 ( )
(4)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 )
在下列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1)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 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 的父亲。
(2)那里有 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 的鱼塘。
(3)我的母亲 高大, 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 很胖, 幼小,自然也很轻。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60.0分)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1)
“我”的母亲要走大路的原因是 ;
“我”的儿子要走小路的原因是 。
(2)
“早已习惯”与“还习惯”、“强壮”与“高大”能否互换 为什么
(3)
“我决定委屈儿子了”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4)
如何理解“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中的“责任的重大”
本文中人物的性格在散步中都展示了出来,请你认真阅读课文后完成下面的表格。
人物 性格特点
“我”
母亲
妻子 温柔贤惠
儿子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的辨析和修改,掌握常见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前后矛盾、表意不明、语义赘余等。注意仔细阅读原句,凭语感找出病因,看语句是否通顺,前后是否搭配,语序是否合理等,然后修改。如果凭语感找不出来,可以压缩句子主干,看成分是否残缺、搭配是否得当。本题考查学生病句的辨析,注意把握常见类型及修改方法,平时在语言表达中,要注意病句的发生。
【解答】
A.动宾搭配不当,“促进”和“期许”不当,可以把“促进”改为“提高”。故A有语病。
B.正确;
C.“全社会和各级领导”成分赘余,应去掉“和各级领导”。故C有语病。
D.一面与两面不呼应,应去掉“能否”。故D有语病。
故选B。
2.【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同时注意成语的敬谦色彩、使用范围、特定对象等等。
【解答】
A.夸夸其谈:指浮夸空泛地大发议论,形容说话、写文章时浮夸不切实际。此句形容演讲比赛的选手们,属于褒贬不当。
B.无时无刻:指时时刻刻、随时的意思。此句形容“要拥有远大志向”,不合语境。
C.万籁俱寂:形容四周非常寂静,没有一点声音。使用正确。
D.煞费心机:指为达到某个目的费尽心思。此句形容“汲取着知识的营养”,属于褒贬不当。
故选C。
3.【答案】D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理解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本题注音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辨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写汉字题要注意形近字、同音字辨析。此类题关键是平时的积累,积累生字词,要注意字词的音形义。
【解答】
A.有误,“分歧”的“歧”应读作“qí”。故A错误。
B.有误,“取诀”应写作“取决”。故B错误。
C.有误,“霎时”的“霎”应读作“shà”。故C错误。
D.正确。
故选D。
4.【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和辨析能力。这类题除平时的积累外,需注意容易混淆的形似字、同音字和多音字的读音,尤其是声调和前后鼻音。
【解答】
A项“散”读音应为“sàn”。故A注音错误。
B项“嫩”读音应为“nèn”。故B注音错误。
C项“还”读音应为“hái”。故C注音错误。
D注音正确。
故选D。
5.【答案】C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彩,还要注意具体的语境,如有关联词还要掌握关联词的固定搭配等。本题考查近义词的使用。难点是先要理解句子的内容,再对进行近义词的辨析,结合语境进行解答。本题考查的是根据句意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
【解答】
①从“严冬“一词分析,应用“熬”。②从语境看,母亲认为“我出去多走走的建议对身体好,所以应用”信服”。③“随意“:随着自己的意愿。“随便”:不加限制,不受拘束。这里应用“随意”,把“新绿”拟人化。故C恰当。
ABD不恰当。
故选C。
6.【答案】散文 莫怀戚 尊老爱幼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的识记。文学常识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散步》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体裁),作者莫怀戚。作者选取祖孙三代一家人在田野里散步这个生活侧面,表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这一优良传统。
7.【答案】(1)信服 (2)熬 (3)分歧 (4)委屈
【解析】略
8.【答案】(1)强壮 高大 (2)金色 水波粼粼 (3)虽然 然而 虽然 毕竟
【解析】略
9.【答案】【小题1】
大路好走 小路有意思
【小题2】
不能互换。“早已习惯”表明母亲早已养成听从儿子的习惯,“还习惯”表明儿子还不会违背父亲的意见。“强壮”是从母亲的角度看的,“高大”是从儿子的角度说的。
【小题3】
因为“我”伴同儿子的时间还长,母亲已是风烛残年,“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此时应更多地照顾母亲。
【小题4】
人到中年的“我”是家庭的支柱,母亲听“我”的,儿子听“我”的,妻子听“我”的。现在祖孙发生了分歧,等“我”决定。处理好了,全家高高兴兴;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家庭的和谐,于是“我”感到责任重大。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抓住关键的句子或段落去概括。仔细阅读文章,抓住“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即可得出答案。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重点词语的能力。先明确不能改,再分析理由,答题思路是:原词什么意思,有什么表达效果,换后会变成怎样。文中“早已习惯”一词是用来形容母亲的,表明母亲早已养成听从儿子的习惯;“还习惯”是用来形容儿子的,表明儿子还不会违背父亲的意见。“强壮”是从母亲的角度看的,“高大”是从儿子的角度说的。 所以二者不能互换。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抓住关键的句子或段落去概括。仔细阅读文章,抓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句子的理解能力。需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去分析。结合文章分析,人到中年的“我”是家庭的支柱,母亲听“我”的,儿子听“我”的,妻子听“我”的。现在祖孙发生了分歧,等“我”决定。处理好了,全家高高兴兴;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家庭的和谐,于是“我”感到责任重大。
10.【答案】“我”:孝顺善良,关爱母亲 母亲:慈爱亲切,善解人意,爱护小辈 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
【解析】略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