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练习]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4.古代诗词四首(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课时练习]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4.古代诗词四首(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26 15:57: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古代诗词四首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
下列选项中,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东临碣石(jié) 水何澹澹(dàn)
B. 山岛竦峙(sǒng) 秋风萧瑟(sè)
C. 子规啼(dí) 杜鹃(juān)
D. 风正一帆悬(xuán) 枯藤老树昏鸦(téng)
下列下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东临碣(jié)石,以观沧海。 (《观沧海》曹操)
B. 杨花落尽子规啼(tì)。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C.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lǜ)水前。 (《次北固山下》王湾)
D. 断肠(cháng)人在天涯(yá)。 (《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观沧海》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关怀、寄以慰藉的名作。
C. 《次北固山下》的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D. 《天净沙 秋思》中“天净沙”是其词牌名,“秋思”是题目,作者马致远,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B.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C.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D.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下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山岛竦峙 竦峙:耸立。 (《观沧海》曹操)
B. 闻道龙标过五溪 道:道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C. 乡书何处达 达:到达。 (《次北固山下》王湾)
D. 断肠人在天涯 天涯:指远离家乡的地方。(《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B.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C. 枯藤/老树/昏鸦 D.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为一联,计四联。第二、四、六、八句押韵。
B. 《观沧海》是《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作者曹操,字翼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C.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七言律诗。
D. 《天净沙 秋思》是一首乐府诗,作者马致远,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观沧海》是一首乐府诗,作者是曹操,他是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B. 《次北固山下》题目中的“次”是“第二次”的意思,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律诗。
C.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题目中的“龙标”和诗句中的“龙标”都是指唐朝的县名。
D. 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和唐代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都是表达思乡之情的名作。
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完成问题。下面对这首诗歌的品读有误的一项是( )
A.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龙标”指王昌龄,“闻道”表示惊诧,“龙标过五溪”,可见王昌龄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
B. “左迁”是贬官的意思,古时以右为尊,所以把贬官叫“左迁”。
C. 诗人寄愁心与明月,是将自己对友人的同情怀念带给友人,以慰藉朋友破碎的心。
D. “随风直到夜郎西”,王昌龄迁往古夜郎国,可见是个浪漫的好地方,作者也心驰神往。
对《次北固山下》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客路”“行舟”,与尾联“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B. 颔联采用了衬托的手法,描绘了洪水浩瀚、轻风和顺的传神景象。
C. 尾联诗人感叹家书无处通达,借大雁北飞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清。
D. 诗人触景生情,借波澜壮阔的景色表达壮志未酬的情怀。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 山岛竦峙
(2)幸甚至哉
(3)闻道龙标过五溪
(4)客路青山外
三、默写(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
按要求默写诗句。
(1)《观沧海》中展示曹操博大胸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对远方朋友的忧虑关切之情。、
(3)《天净沙·秋思》中表现天涯游子漂泊无依的愁苦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的交替,蕴含自然理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要求默写。
(1)《观沧海》中展现海岛勃勃生机的诗 , ;展现大海的壮丽景象和诗人博大胸怀的诗句是: , ; , 。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明月以抒发思念家乡、怀念朋友的感情的名句是: , 。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即景抒情又蕴含自然理趣的两句诗是: , ;描写涨潮时水面宽阔的句子是: , ;表达乡愁的句子是: ? 。
(4)崔颢在《黄鹤楼》中写道:“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而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也有两句与此意境相似的句子: , 。
四、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读曹操的《观沧海》做题。
(1) 诗中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________________”写的是动景,“________________”写的是静景。
(2) 诗中的两个“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请根据你的阅读感受,说说本诗的情感基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啼”应读“tí”。
2.【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字音。要做好本题,就要认真阅读选项中每一个加点字的读音,特别是字形相似,而读音不同的字。要做好这类题目,就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留心,多积累一些特殊字的读法。
【解答】
ACD正确。
B.有误,“杨花落尽子规啼”中的“啼”意思是“叫”应读作“tí”。
故选B。
3.【答案】D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解答】
ABC正确;
D.“元曲四大家”不包括王实甫,应为郑光祖。
故选D。
4.【答案】B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划分朗读节奏的能力。解答此题,可先揣摩句子意思,再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则“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有一定停顿。
【解答】
B项中“残夜”“旧年”不能读破,分别是一个意义单位。正确的朗读节奏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ACD正确。
故选B。
5.【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意思的理解与判断。解答此题,要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彩的变化,并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解答】
ACD正确。
B.有误,“闻道龙标过五溪”意思是“听说你路过五溪”,道:听说。
故选B。
6.【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节奏的分析判断的能力。诗歌节奏的划分应根据诗歌的内容来判断。一般来说,在四言即诗经中一般都为二二的划分;五言有时是二三的一种停顿;二三一般会进一步划分为二二一的节奏;五言中也有单音节字词的停顿,其节奏划分就是二一二的结构;七言的划分就更多的是词组的划分,常见的是二二三的读法和停顿;七言中也有一些单音节的字词划分,呈现形式为二二一二的结构。
【解答】
D.本句意思:我将自己对你的一片情思寄与明月,希望这千里共有的明月光带着我的思念,随你同到那偏远之地,聊慰你孤寂的身影。正确的朗读节奏划分应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故D不正确。
ABC正确。
故选D。
7.【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和律诗体裁的把握和分析能力。用心读名家名篇,对其作品中的作者、人物、主题、主要情节要了解掌握。了解教材有关作品涉及的文学常识等,并注意分门别类地加以区别识记。对于律诗体裁特点,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善于归类总结并熟记于心。
【解答】
A. 正确。
B.曹操,字孟德。故B不正确。
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七言绝句。故C不正确。
D.《天净沙 秋思》是一首小令。故D不正确。
故选A。
8.【答案】D
【解析】
【试题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家作品及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关键在于熟悉作品内容,熟记文学文化常识,抓住各选项表述的要点判断正误即可。
【解答】
A项,曹操是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B项,“次”是“停宿”的意思;
C项,题目中的“龙标”是指唐朝的县名,诗句中的“龙标”指王昌龄;
D项,正确。
故选D。
9.【答案】D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的能力。解答此题,应先通读全文,理清文意;然后细读相关词句,品味分析文本的内容、主题、情感、写法等;最后根据题目要求,与题中的各个选项逐一地对照、分析、甄别、判断、选择即可。
【解答】
本题中,D.从“左迁”可看出作者是被贬官,因此“是个浪漫的好地方,作者也心驰神往”,理解不正确。故D错误。
ABC正确。
故选D。
10.【答案】D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诗意,在此基础上,结合整首诗歌,联系写作背景,理解诗句所表达的内容及人物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内容,根据选项逐一分析。
【解答】
ABC正确;
D.本诗情景交融,情感真切,尾联在前三联描绘的壮丽景色基础上,集中表达了作者飘泊羁旅的思乡之情,而非D项所提及的“借波澜壮阔的景色表达壮志未酬的情怀”,所以D错误。
故选D。
11.【答案】(1)耸立 (2)达到极点 (3)指王昌龄 (4)旅人前行的路
【解析】略
12.【答案】(1)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2)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3)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4)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解析】此题考查古诗文的背诵、理解与默写能力。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记忆、积累的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此题中要注意“郎”“涯”“残”的书写。
13.【答案】(1)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2)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3)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4)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解析】略
14.【答案】【小题1】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小题2】
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诗人的想象之景(或主观感受),体现了诗人的博大胸怀(或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小题3】苍凉慷慨,悲壮激昂。
【解析】【试题解析】
1.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及写景方式的能力。分析诗歌的写景方式注意从顺序、着眼点和艺术手法的角度进行分析。描写景色要选取典型景色,要抓住景色特征来描写,通过描形绘色拟声写景,写景顺序注意高低、俯仰、远近等,着眼点注意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人的感觉等多角度写景;艺术手法注意是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对比、衬托、白描、细节描写等等表现手法和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式。还可以把景物凡在特设的环境中去描摹。总之,写景艺术可以直接绘景,也可以间接描写景色。答题时结合诗句具体的分析。题干已提示写景方式,动静结合,结合具体诗句来判断即可。
2. 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此类考查学生炼字的题,分析时可以从以下几步入手:①理解该字在句中的意思;②看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③看该字的运用起了什么作用。然后在结合着诗歌的具体语境进行理解。“若”是好像的意思。“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运用作者的想象,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前面的描写,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据此概括作答。
3. 此题考查学生判断诗歌情感基调的能力。感情基调即为诗人在写诗的时候心中的所触所感,一般要通过景物来表现出来,而读者再读诗歌时也会产生一个从心底而来的共鸣。诗歌常见的感情基调:欢快、忧愁、寂寞、伤感、恬淡、闲适、激愤、思念、激昂、消沉等。结合具体诗句判断即可。《观沧海》从开始写观沧海所看到的萧瑟秋景,联想到最后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抒发了作者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苍凉慷慨,激昂悲壮,一种豪情壮志还有一种英雄暮年的无奈。据此理解概括作答。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