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乡愁 类文阅读
余光中的《乡愁》中说乡愁是“浅浅的海峡”;席慕蓉说乡愁是“没有年轮的树”;我说乡愁是一条长长的小路,路也漫漫,情也漫漫;乡愁是一杯浓浓的酒,辛辣而醇香,别有一番滋味。
乡愁诗人与运河
①清明时节的大运河水,总在黏稠住人的沉沉思绪。
②有位老人就在这个时节,走在常州郊外一条纤细的小路上。小路的尽头有老人魂牵梦萦的大运河,还有老人梦萦魂想的亲人。50多年前玩耍时走过的乡间小路,没想到今天又重走。一百米的小路啊,老人一走就走白了头发。
③老人是教书的,在中山大学教国语。像是大运河里滴下的一滴水,就这么久久地挂在那儿,永不干涸。
④老人是来凭吊的,凭吊埋在大运河边的十几位娘家亲人。坟茔上的土是新的,墓碑上的字是鲜红的,老人恭恭敬敬奉上香,献上花,恭恭敬敬朝着坟茔鞠躬,拜谒已故的长辈。
⑤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⑥老人是余光中。
⑦外婆是运河边上的人,妈妈是运河边上的人,妻子也是运河边上的人,余光中也就把自己当作是运河边上的常州人。在没有大运河的台湾岛上,余光中怎么能够不惦念这条与亲人的血脉连在一起的河流呢?余光中拜谒完先人,就脱了像标着地球经纬度的横一道线竖一道线的厚实衣服,与青年诗人一起走在运河大堤上,他生怕厚实的衣服会阻碍自己的心脏与大运河一起搏动。大运河,在一老一少两位诗人的面前湍流不息,闪闪发亮。
⑧这运河的流向是朝着哪面?余光中问。青年诗人回说:运河是向东流的,前面是湖,湖的前面是海。余光中接着说:海的前面是岛啊。
⑨一句话说得只有他自己能够听见,有谁知思乡的痛楚呢?有谁知人生路途留下的那些情感灰烬会时时复燃呢?
⑩不见到运河是惆怅,见到了运河还是惆怅。面对运河,余光中对同住过一个村庄、同喝过一条运河水、同样以诗歌的形式抒发心灵之声的青年诗人说:就像小时候在运河边捉迷藏啊,有的小伙伴躲到茅草丛中,有的躲到竹林里,等我睁开眼,小伙伴们却是不见了,等我真的来找时已经物是人非了。一辈子的颠沛流离,运河里凝结的乡愁成了余光中挥之不去的情结。那时的余光中只有19岁,正是长血脉长思想的时候,他在运河边汲取了血液和营养。
今天的余光中终于实实在在地站在了充盈神韵的运河边,他不是一个外来者。凭借浑黄而睿智的大运河水,他在审视自己的命运,他在接近自己的灵魂------在运河边的老屋里,他掀开井盖看着清冽冽的井水,说这井水扩大一万倍就是一汪日月潭啊!他摸着老屋的墙,一阵尘埃在指间随风而落,说这如何盖得住50多年的乡愁啊!他端起运河水泡出的茶,不忙喝,只是深情地闻着,说我闻到了这熟悉的血统气味啊!他凝望着横跨运河两岸的洽盛桥,久久不忍离去,说这座桥要是横跨在······余光中说到这里便不再说,声音开始哽咽了。
曾有人问及余光中如何看待祖国统一问题,他知道窗外就是大运河,说:我相信,泱泱中华文化总会发挥它的震撼力和向心力,不要为了五十年的政治,抛弃了五千年的文化。
回到台湾,会思念大运河吗?
怎么不呢?在台湾,只要我不走,我就是一滴运河水,这滴水,会蒸发成漫岛的甘露,所有思乡的人只要轻轻伸出舌头,两千五百岁运河的甘霖就会流入心田的。
“青山遮不住的,正是两岸共同的文化之根。”唐朝王勃有诗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论走多远,我们都有勇气有信心,因为两岸共同的文化之根是台湾与祖国总有一种永恒不变的亲情与紧密的情感纽带。
余光中的江河深处
余光中先生走得有些遗憾。他曾说:“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听两侧,安魂曲起自长江,黄河,两管永生的音乐”。今天,诗人溘然长逝于海岛,长江黄河若有知,应会为他歌一曲。
少年时读《白玉苦瓜》,其实难知愁滋味。只觉这位“雪线上了头顶”的老头俏皮而浪漫。他爱回溯青春的悸动:所谓妻,曾是新娘;所谓新娘,曾是女友;所谓女友,曾非常害羞。他啊,纯真依旧。是啊,不纯真,怎能有诗心;不纯真,何来长江水、海棠红、梨花白与腊梅香的灼热与透彻。
他也曾曲折。他是浪迹天涯的游子,曾跨越历史的海峡,也曾在文学江湖上出游。早年台湾的诗歌论战、乡土文学论战,余光中的作品都曾被认为远离现实、高度西化、无视读者,就连他自己也反思:“少年时代,笔尖所染,不是希顿克灵的余波,便是泰晤士的河水。所酿也无非一八四二年的葡萄酒。”然而,1842年的葡萄酒,经过历史的发酵,最终变成了“在杏花春雨的江南,在江南的杏花村,借问酒家何处,何处有我的母亲”,变成了长江水沸腾而成的烧酒。
江流宛转,终究不离其源。青山遮不住的,正是两岸共同的文化之根。“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从玄武湖到日月潭,从川江到淡水河,历史的大江大河在余光中笔下奔腾恣肆,也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激荡。“烧我成灰,我的汉魂唐魄仍然萦绕着那一片后土。那无穷无尽的故国,四海漂泊的龙族叫她做大陆,壮士登高叫她做九州,英雄落难叫她做江湖”,文学的力量怎不叫人动容;“秦哪秦哪,番邦叫我们;秦哪秦哪,黄河清过了几次 秦哪秦哪,哈雷回头了几回 ”血脉的力量怎么不让人涕下 没有余光中,会有王鼎钧的《关山夺路》吗 会激发齐邦媛写下《巨流河》吗 余光中,对于一个中国的叙事,是一束强光。
余光中的江河深处,不仅有历史的两岸,更有两岸的未来。“在我少年的盆地嘉陵江依旧。日夜在奔流,回声隐隐。犹如四声沉稳的川话。四十年后仍流在我齿唇”,60多年来他乡音无改,而为了守护共同的文化之根,他战斗到最后一刻。今年,台湾当局“12年国教课程纲领”引发争议,台湾课审大会普通高中分组委员欲将文言文选文由20篇降为10篇,余老先生站在保卫文言文的第一线,他郑重地在“国语文是我们的屋宇”的声明上联署。
“家”的古汉字顶上就是屋宇,“乡”的一笔写下来总如故乡水,让人心蜿蜒伤感。其实很早以前,余光中就不再写乡愁诗,他要写还乡诗。青春作伴好还乡,然而,“四十年后,所有的镜子,都不再认得我了”。海峡风急天高,守护共同的根脉,让游子归来,让诗人还乡,我辈仍需努力。
《乡愁四韵》,台湾诗界泰斗、文化名流、知名学者——余光中先生的诗歌名篇。全诗采用直抒型的抒情方式。作为一位生在大陆,成名于港台的著名诗人,亲情、乡情、爱国之情成为他诗歌创作的主要方向。严沧浪曾说过:“诗有别材,非关理也;诗有别趣,非关书也”。
乡愁四韵
余光中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愁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生活是多么广阔
何其芳
生活是多么广阔,
生活是海洋。
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
去参加歌咏队,去演戏,
去建设铁路,去做飞行师,
去坐在实验室里,去写诗,
去高山上滑雪,去驾一只船颠簸在波涛上,
去北极探险,去热带搜集植物,
去带一个帐篷在星光下露宿。
去过极寻常的日子,
去在平凡的事物中睁大你的眼睛,
去以自己的火点燃旁人的火,
去以心发现心。
生活是多么广阔。
生活是多么芬芳。
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
(1941年于延安)
【我读我思】第二、三节里,诗人为什么使用一连串的排比句?
答案:诗人使用一连串排比句,以丰富的想象,具体地描绘了“广阔的生活”。诗人强调生活实践,那些实践活动对年轻人的身心发展都是有益处的,也是很适合他们的理想和志趣的。同时诗人认为,生活中不一定都是吸引人的东西,也有平凡和寻常。但是,只要有热情,有理想,积极工作,并且发扬互助友爱、使千百万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同样会感到它是很有意义的;而且也只有这样才算是真正懂得了生活的意义。
《乡愁》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下面的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
五月的鲜花
光未然
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
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
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
他们曾顽强地抗战不歇。
如今的东北已沦亡了四年,
我们天天在痛苦中煎熬!
失掉自由也失掉了饭碗,
屈辱地忍受那无情的皮鞭!
敌人的铁蹄越过了长城,
中原大地依然歌舞升平;
“亲善”!“睦邻”!啊!卑污的投降!
忘掉了国家更忘掉了我们!
再也忍不住满腔的愤怒,
我们期待着这一声怒吼;
吼声惊起这不幸的一群,
被压迫者一齐挥动拳头。
答案;对祖国的感伤,对侵略者的愤怒之情。
月是乡村明
许进生
月是乡村的风景。
你说。
真的,乡村的月很白很圆,就像一个醇厚的梦。你小小的陋室如积水空明,屋外的树枝投影入户,犹如随波交横的藻荇。你我临窗望月,思接千载,心驰八荒,许多吟咏明月的诗词曲赋都涌上心头。天籁之音如风,是响在天际还是在耳畔难辨分明。悠悠时空,绵绵岁月,因为一轮明月当空,仿佛就是窗外山水的凝固和浓缩。
夜的深处,田野朦胧,村舍隐约,山影幢幢,水光溶溶,萤火点点……好一幅深幽空阔安详静穆的水墨画卷。
那月儿就是戳盖在这幅画卷上的新亮印章。
多美的夜啊!我陶醉在月营造的境界,就要融入画中了,成为一团色彩,竟忘了自己来的使命。
月华柔和清凉,沁透我的肌肤,流入我的血脉,溢我满心的芬芳。
你说:如果没有月,夜能这么怡适?如果没有月,夜能这么富有灵性?月是美的,但没有寂静山水映衬,清辉就会黯然失色;没有淡远的夜空做背景,皎洁就难凸现。月和乡村浑然一体。
说这话的时候我看见你周身泛动月晕。
我知道都市的霓虹彩灯中难寻月的面容,都市的喧嚣嘈杂声里难觅这般诗意的夜。我也知道月孤寂清寒不会有辉煌,因为月的光泽源自太阳的照耀,这是常识。
但你说,世上万物都是自然的造化,都有自己存在的空间和运行的轨道,得其所就和谐,和谐就能焕发自身蕴蓄的美;而错位了,乱序了,本色就会湮灭,就只能显露丑陋。月何必要争辉煌,月的神韵风采就在“静”中涵纳和舒放。选择就是放弃,有所得就有所失,月与人不都如此吗?
你是离不开这小小的陋室了,这偏远的乡村的水和空气把你滋养得明净玉洁,像月一样。
我觉悟到,我的到来是一个美丽的错误。我烦躁的心被月光澄清了,就理解你了。人重要的是认识自己。我把月光收藏在心里,也把对你的祝福挂在心上。今晚,我又一次念起你:窗外的月依旧那样皎好吗?你守着那方土地,耕耘播种,已是桃李满天下了,常常让我心生羡慕。
普天之下,月儿无数,可莹清明洁的月就数乡村了。
月是乡村的魂魄啊!
【我读我思】文章三、四两段,作者动用了 觉和 觉描写月下美景。
答案:听 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