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8-26 19:17: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第二章 声现象
2.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 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重点)
2. 了解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了解回声的应用(难点)
预习检测
1.橡皮筋嗡嗡作响时,橡皮筋在振动;说话时候声带在振动,大量观察、分析表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
2.声音的传播是以波的形式进行的,我们把它叫做 。
振动
声波
新课导入
想一想:贝多芬是如何听到声音的呢?
知识点1
声音的产生
拨动橡皮筋时,观察橡皮筋会有什么变化;说话时用手摸颈前喉头部分。观察物体发出声音时的共同特征。
随着橡皮筋以及喉头的振动而出现声音
实验与探究
蝈蝈能够发声是因为蝈蝈的翼膜能够高速振动发出声音
唱片机能够发出声音正是因为指针跟唱片的凹槽接触振动发出声音
通过观察发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
小练笔
手指拨动琴弦,发出悦耳的声音,发生的物体是( )
A.手指 B.琴弦
C.弦柱 D.空气
B
知识点2
声音的传播
我们的耳朵听到声音时,往往离发声物体还有一段距离
想一想:声音是靠振动产生,那么它是如何传播的呢?
实验与探究
观察实验,闹钟在真空罩内逐渐抽掉空气,声音会有什么变化?
实验过程:当真空罩中的空气逐渐被抽出,闹钟声音越来越小,最后几乎听不见;反之,当空气被逐渐注入,闹钟声音越来越大。
实验结果与分析:声音在空气中能够传播,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跟水波一样,声音也是以波纹的形式传播的,我们把这种形式叫做声波。
声波从声源处传出,逐渐向远处扩散,呈现出“喇叭形状”的波纹。
想一想:声音除了能在空气中传播,还能在其他物体中传播吗?
隔墙能够听到声音
鱼听到岸上的声音
声音也能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实验表明: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我们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介质既可以是气体,也可以是固体、液体。真空不能传声。
介质(声音可以传播)
固体
液体
气体
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小练笔
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听到声音逐渐变小,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罩内,听到声音又逐渐变大,这个现象说明( )
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空气阻断了声音的传播
D.玻璃罩阻断了声音的传播
A
知识点3
声速
为什么我们先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呢?
因为光的速度比声音的速度快
声音在不同种类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也不一样,同时还受温度的影响,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声音在固体的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慢。
介质(声音可以传播)
固体:传播速度最快
液体:传播速度次之
气体
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介质 介质
空气(0℃) 331 海水(25℃) 1531
空气(15℃) 340 冰 3230
空气(25℃) 346 铜(棒) 3750
软木 500 大理石 3810
煤油(25℃) 1324 铝(棒) 5000
水(常温) 1500 铁(棒) 5200
常见介质中的声速
北京天坛三音石
声音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就会被反射,反射回来的声音就是回声。北京天坛的三音石就是利用了声音的这一个特性,据说拍一下手掌能听到三次响声。音乐厅也是利用了这一特性,使得音乐听起来更加响亮。
维也纳金色大厅
拓展延伸
传声筒
传声筒亦称"传话筒",是一种古老的具有实用性和娱乐性的工具,由中国人最先发明。是电话机最初的原型,曾为人们之间的交流和娱乐立下汗马功劳,传声筒制作简单,两个圆形纸盒,一根棉线,两支小木棒即可轻松制作而成。
传声筒原理: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小练笔
在一根很长的自来水管一端敲一下,另一端的人会听到三次敲击声,请判断传来的三次响声的介质按照先后依次是( )
A.铁管、水、空气 B.水、空气、铁管
C.空气、水、铁管 D.水、铁管、空气
A
归纳总结
1.实验表明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前传播,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有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传播最慢,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真空中不能传声,15℃时空气中声速为340m/s。
3.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随堂练习
1.号称天下第一鼓的山西威风锣鼓队正在表演。当队员用手按住正在发生的鼓面时,鼓声就消失了,其主要原因是( )
A.手不能传播声音 B.手吸收了声波
C.手使鼓面停止了振动 D.手把声音发射回去了
声音的产生
C
声音的传播
2.《梦溪笔谈》中有这样的叙述: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 )
A.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到人耳
B.马蹄踏在地面上时,使土地振动而发生
C.睡在地上能感觉地面的振动
D.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
D
声速
3. 老师在教室里讲课,听不到回声,原因是( )
A.教室的窗户开着不能反射回声
B.教室的墙壁把声音全部吸收了
C.教室的四周墙都比较近,将反射回来的声音与原声混在了一起区分不出来
D.教室的墙壁修建得不能发射声音,也就听不到回声
C
1.用手拨动绷紧的橡皮筋,我们听到了声音,同时观察到橡皮筋变“胖”变“虚”了,这是因为橡皮筋在振动。请你举出其他的例子说明发声体在振动,在你所举的例子中,请说明是哪个物体振动发出声音的。
解析: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有些振动我们肉眼看不出来,可采用转换法,转换为其他物体的振动,从而判断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答案:在桌面上放一些泡沫塑料颗粒,当用手敲桌子时,就可以看到泡沫塑料颗粒在振动,说明发声的桌子在振动,并带动泡沫塑料颗粒振动。(只要能说明发声体在振动就可以)
动手动脑学物理
2.阅读课本中的声速表,你能获得关于声速的哪些信息?
解析:空气在0 ℃时,声速为331 m/s,在15 ℃时声速为340 m/s,所以温度越高,声音传播速度越大。
答案:(1)同种物质,温度越高,声音传播速度越大;(2)绝大多数固体传声比液体快,液体传声比气体快。
3.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人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你会听到几次敲打的声音?试一试,并说出其中的道理。
答案:两次敲打声。因铁管和空气传声的速度不同,铁管传声速度比空气大,则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由铁管传来的,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由空气传来的。
4.在室内讲话比旷野里响亮,这是为什么?
解析:在室内说话,原声和回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而在旷野中,无回声产生,声音向四周传播。
答案:当障碍物离得太近时,声波很快被反射回来,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此时人们分辨不出原声和回声,但是会觉得声音更响亮,所以在室内讲话比旷野里响亮。
5.向前传播的声音遇到障碍物能反射回来。一个同学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约1.5 s后听到回声,那么该同学距山崖大约是多少米?
答案:该同学距山崖大约是255 m。
解析: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 m/s,声音传到山崖后反射回来的总时间为1.5 s,声音传到山崖所需时间为 ,则s=vt=340 m/s×0.75 s=255 m。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