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2.1《长征胜利万岁》(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2.1《长征胜利万岁》(共2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26 19:30: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情景导入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长征胜利万岁》
杨成武
语言建构与运用
审美鉴赏与创造
思维发展与提升
文化传承与理解
通过对这篇文章的综合探究,理解老一辈革命家的革命情怀,总结他们对战争的思考,体悟他们不同的革命情怀。
掌握回忆录文体的特征和写作特点。
梳理叙述思路,学习文章塑造的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目标
01
04
02
03
学习体味自强不息的长征精神,在审美鉴赏中,探究回忆录写人叙事的艺术特色。
知人论世
01
作者简介
生平:杨成武(1914—2004),福建省长汀县人。1929年参加革命,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7岁当上团政委。后任红1军团第1师政治委员,指挥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创建新中国立下了不朽功勋。
成就:在长征中,率部抢渡乌江,飞夺泸定桥,突破天险腊子口,屡建奇功。1983年6月,当选为政协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代表作品:《杨成武军事文选》《忆长征》《反攻进攻曲》《战华北》《新的使命》《回忆录》。
开国上将杨成武
长征路上
02
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从课文中寻找具体长征细节。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长征路上
第三段:经过万水千山,经过一年多的长途跋涉,经过无数次残酷的战斗,忍受了一切物质生活上的困难,不少同志流了血,许多战友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第十一段:马鸿逵、马宏宾的骑兵一直尾追我们!
第十二段:经过甘南急行数百里的红军部队,减员不少,给养困难,又初到天气寒冷的西北地区,极需休整。
第二十段:原团参谋长现二大队大队长李英华同志也壮烈牺牲了。
长征路上
第二十二段:虽然那天天降大雪,我们仍穿着单衣。
第三十九段:从瑞金算起……最多的走了二万五千里,这确实是一次远征,一次名副其实的、前所未有的长征!
第四十二段:二万五千里中……我们完成的空前伟大的远征,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
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
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
长征路上
资料拓展
在漫漫征途中,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用顽强意志征服了人类生存极限。红军将士上演了世界军事史上威武雄壮的战争活剧,创造了气吞山河的人间奇迹。(习近平主席讲话)
长征途中,英雄的红军,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鏖战独树镇,勇克包座,转战乌蒙山,击退上百万穷凶极恶的追兵阻敌,征服空气稀薄的冰山雪岭,穿越渺无人烟的沼泽草地,纵横十余省,长驱二万五千里。(习近平主席讲话)
用一个词概括一下长征过程,长征路上有哪些难事?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艰苦卓绝的长征路
自然环境的恶劣
物质资源的匮乏
敌人的围追堵截
长征路途的遥远
长征精神
03
长征为何能取得胜利?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文章,回答这个问题。
思考探究
艰苦卓绝的长征路中,一群有理想、有信念的红军将士团结一心,齐心协力的精神品质一切行动听指挥的工作作风,共同战胜了艰难险阻。
战士们在一旁手里握着枪,眼睛紧盯着川里,从他们的神情可以看出,此刻谁都心里痒痒的,恨不得一下扑过去,将敌人彻底消灭。但是,这次是联合行动,必须听从统一指挥。
经过万水千山,经过一年多的长途跋涉,经过无数次残酷的战斗,忍受了一切物质生活上的困难,不少同志流了血,许多战友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长征为何能取得胜利?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文章,回答这个问题。
思考探究
有共产党的领导,领导干部身先士卒、率先垂范
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机关,它的干部,它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谁怀疑我们领导革命战争的能力,谁就会陷进机会主义的泥坑里去……
度过了长途跋涉、征战万里的艰苦岁月。你们——党的领导人,不知疲倦地操劳着,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了党的事业,为了红军的胜利,全都消瘦了,花去了多少心血啊!你们在这艰苦卓绝的斗争中。运筹帷幄,把我们从一个胜利引向一个新的胜利,是多么不易啊!要说辛苦,你们最辛苦了!想到这里,我的心情和同志们一样,十分激动。(心理描写)
长征为何能取得胜利?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文章,回答这个问题。
思考探究
红军的精神家园,理想家园,代表革命政权,是人民的政府
啊,原来这里挂的是区苏维埃政府的牌子。
苏维埃!多么亲切的名字啊!见了她,像见到久别重逢的亲人。
长征为何能取得胜利?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文章,回答这个问题。
思考探究
有老百姓的拥护,军民同心
当地老百姓恨之入骨……乡邻全都拍手称快,……抬着猪、羊来慰问红军,红军的威信更加高了。
在陕甘根据地人民的热烈欢送下……
长征为何能取得胜利?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文章,回答这个问题。
思考探究
艰苦卓绝的长征路中,有一群有理想、有信念的红军将士团结一心,齐心协力的精神品质一切行动听指挥的工作作风,共同战胜了艰难险阻。
有共产党的领导、领导干部身先士卒、率先垂范。
有老百姓的拥护,军民同心。
红军的精神家园,理想家园,苏维埃代表革命政权,是人民的政府
长征取得胜利,留给人们哪些长征精神
思考探究
习近平总书记说:
长征,这一惊天动地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巍峨丰碑。
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
长征取得胜利,留给人们哪些长征精神
思考探究
1,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
2、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
3、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
4、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5,坚定革命理想和信念,坚信革命必然胜利的精神
6,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
长征胜利有什么样伟大的意义,用文中的话回答。
思考探究
(1)红军长征胜利创造了历史。是一次远征,一次名副其实的、前所未有的长征!
(2)长征是宣言书。长征的胜利宣告了红军战略转移取得了成功。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
(3)长征是宣传队。它向11个省内大约1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
(4)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11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
(5)长征的胜利证明了共产党的领导能力。只有跟着共产党中国革命才能取得成功。
长征胜利有什么样伟大的意义,用文中的话回答。
思考探究
长征又是宣言书 红军胜利
长征又是宣传队 革命思想
长征又是播种机 革命种子
长征胜利有什么样伟大的当代意义
思考探究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还有许多“雪山” “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就要继续发扬长征精神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精神,不拍任何艰难险阻,敢于胜利的精神。
——习主席讲话
写作技巧
04
精读课文第一部分,指战员抵达吴起镇的心情是怎样的?文章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
思考探究
场面描写:如红四团到达吴起镇后指战员“欢叫着冲着跑了下去”,描写了欢乐热烈的场面。
动作描写:如红四团到达吴起镇后指战员“欢叫”“冲”“跑”;“我们互相祝贺,互诉衷肠”。
心理描写:如“我们都很高兴”,“怎么能不兴奋,不激动呢?”,直接写出了战士们的情感和心情。
环境描写:天气晴朗,阳光灿烂,天空是蓝盈盈的,优美的自然环境营造了队伍进入小镇的欢乐祥和的氛围。
场面描写
场面描写就是对一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
它往往是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述方法的综合运用,是自然景色、社会环境、人物活动等描写对象的集中表现。常见的有劳动场面、战斗场面、运动场面以及各种会议场面等。场面描写要表现出一种特定的气氛,单一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是不够的,要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手段,以及映衬、象征等多种手法,这样才能使场面变成一幅生动而充满感染力的图画。
环境描写与场面描写的不同
1、感彩不同。
场面描写更加客观,很少参杂作者的感情,只是对于场景的客观描述,往往承上启下。但是环境描写与作者的感彩脱离不了干系。
2、对象不同。
场面描写是描写某个地点所有任务的整体状态。比如将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人物活动杂糅在一起。
环境描写的对象是人所在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比如某个历史时期的街道、美丽的自然风光、某个房间的室内陈列。环境描写围绕具体的环境。
3、作用不同。
场面描写围绕人物。所以具有突出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
而环境描写作用是为表达中心思想做铺垫、给人代入感、渲染文章气氛、描写特定景物。
环境描写与场面描写的不同
作者回忆全军干部大会,为什么要插入和小平同志的对话?
1.增添了故事的波澜,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回忆录内容的真实性;
2.表现了邓小平同志平易近人、关心同志的可贵品质;也表现了作者服从命令的军人品质。
3.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们党和军队领导人优良的工作作风和闪光的人格魅力,以及红军队伍上下平等、相互尊重、团结友爱的精神风貌。
依体学文
定义:回忆录,是追记本人或他人过去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一种文体。具体说,回忆录可以指关于一系列事件的记录,通常由参加者所写而不像历史那样拘于形式和完备,;也可以指一种自传体描述,其口吻常闲而亲切,注意的焦点、通常在作者所知的人物、事件或时代上,回忆录讲求真实、广泛、突出。
回忆录
①精于剪裁,详略得当,注重实录。( 保证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和严谨性)
②用小题材来反映大道理。
标题(可直接叫《××回忆录》;也可写成常规的记叙文标题,如《我在山东十六年》;还可采用双标题形式,如《难忘的岁月—在抗美援朝的日子里》。)
开头①交代写作缘起。②直接交代背景。
主体回忆录一般以时空变换、人物行动、物品等为线索进行叙述和描写。
结尾总结型、评论型、展望型自然收束。
文体特征
写作特点
谢谢观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