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季节变化是怎样形成的?
地球公转,究竟是什么样的?
地球,我爱你!
下晓地理
上知天文
第一章 地球与地图
地球的运动(第二课时)
The topography of the world
教学目标
1、地球公转的特点(旋转轴、方向、周期)
2、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定义: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活动一:探究地球公转的基本特点
(1)旋转中心:
(2)方向:
(3)周期:
太阳
自西向东
一年
(4)地球在公转时,你发现了地轴有什么特点?
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永远指向北极星。
地轴倾斜的结果究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赤道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冬至
无太阳直射
一次太阳直射
两次太阳直射
一次太阳直射
无太阳直射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结合生活体验,思考交流下列问题:
(1)一年中什么季节中午太阳升得高一些?什么季节比较低?
(2)一年中什么季节白昼时间较长?什么季节较短?
(3)一年中我国中午太阳升得高、白昼时间长的季节是什么季节?此时,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是什么季节?
活动二:探究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
演示教学
节气 (日期) 春分 (3.20或21) 夏至 (6.21或22) 秋分 (9.22或23) 冬至
(12.22或23)
太阳直射点
赤道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观察:说出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夏至日
冬至日
春分日和秋分日
昼夜长短的变化
归纳昼夜长短随季节的变化规律
春分
3·21
昼夜平分
昼夜平分
秋分
9·23
夏至
6·22
昼最长
夜最长
冬至
12·22
昼长夜短
昼长夜短
昼短夜长
昼短夜长
昼渐长
夜渐短
夜渐长
昼渐短
以北半球为例
南半球呢?
观察: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与地球受热状况
分组讨论 课堂提问
热带景观
温带景观
寒带景观
四季的变化
以北半球为例
夏至日前后一段时间,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较多,形成夏季(包含6、7、8月)
春、秋分日前后一段时间,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比夏季少,比冬季多,分别形成春季(包含3、4、5月)和秋季(9、10、11月)。
冬至日前后一段时间,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较少,形成冬季(包含12、1、2月)
地球的公转 倾斜 太阳 直射点位置 日期 节气 正午太阳 高度 昼夜长短 形成
季节
赤道 3月21日前后 春分 居中 昼夜等长
北回归线 6月22日前后 夏至 最高 昼长夜短
赤道 9月23日前后 秋分 居中 昼夜等长
南回归线 12月22日前后 冬至 最低 昼短夜长
居中
居中
多
少
春
秋
夏
冬
获得热量多少
以北半球中纬度为例
合作总结
学生总结,教师补充
1.测量自家小区的楼间距。
2.寻找资料,记录北面楼在大约二分二至时的采光情况。
3.得出结论,整理太阳高度对生活的影响。
做一做
如果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不倾斜而是竖直的,地球表面的各地有无四季变化呢?
地球公转轨道面
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垂直
太阳将永远直射赤道,地球上将没有四季的变化。
四季变化
太阳直射点 南北移动
昼夜长短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地轴倾斜
同一时间不同纬度获得热量不同
五带划分
同一地点不同时间获得热量不同
板书设计
地球
公转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一年
怎么样,地球公转我学得还可以吧
棒极了!我们一起来检测学习成果吧!
谈谈你的收获
1.下列现象中,主要由地球公转产生的是( )
A.太阳每天东升西落
B.北京的玲玲给美国纽约的姨妈打电话:“姨妈,晚上好!”
姨妈则说:“玲玲,早上好!”
C.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D.赤道上的人们“坐地日行八万里”
2. 下列关于地球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地球自东向西自转 B.地球自东向西公转
C.地球公转周期为一年 D.地球自转周期为一年
C
C
课堂练习
新知探究
无论地球怎么公转,她都是目前我们人类在宇宙中唯一的家园
保护地球,人人有责!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谢谢欣赏,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