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浙江卷历史试题(PDF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浙江卷历史试题(PDF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8-27 08:03:46

文档简介

2023届高三开学摸底联考浙江卷
8.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在确立近代天皇制的同时,迅速走上扩张军备、发动侵略战争的军国主义
道路。从19世纪70年代中期起,特别是9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不断对外发动侵略战争。下
历史试卷
列项中,与日本损害中国利益有关的是
①参与鸦片战争
②日俄战争
注意事项:
③强迫北洋政府接受“二十一条”
④“九一八事变”爆发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9.上海机器织布局在淮系官僚龚寿图接办后,出台的第一个措施就是把以前投资的“老股”股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
金一律七折计价,并限期加价,逾期不办者则旧股票作废。这一要求虽经调解暂时缓和,但不
上无效
久织布局又告亏空,龚寿图还是力图将损失转嫁给股东。商人们不得不认为:“中国尚无商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律,亦无商法,专制之下,各股东无如之何。”这一现象
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100分
A.加剧了外国资本的大量输入
B.加速了中国的法治建设
C.改变了国人守旧的经商观念
D.迟滞了经济近代化进程
10.光绪五年(1879),直隶突降暴雨,义赈人士严作霖、经元善等人携款前来直隶赈灾。光绪三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
十三年(1907),永定河水灾发生,直隶总督袁世凯也传谕天津商会劝募赈款,散放急赈,“以
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补官款之不及”。光绪末年,义赈甚至成为官赈的仿照对象,与官赈形成体制内的合作。据
1.有学者认为:“它在中国古代也叫‘封建制度’。但这个‘封建’与我们用于社会发展史称‘中
此推知,晚清
世纪’为‘封建’不是一个含义,而是‘封诸侯,建藩卫’的简称。”该学者所说的“它”是指
A.政府丧失地方治理主导地位
B.直隶地区社会矛盾持续激化
A.“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B.“同姓不婚,娶于异姓
C.自然灾害频繁加剧财政危机
D.传统社会救济体系加速转型
C.“受(授)民受(授)疆土”
D.“公门有公,卿门有卿
11.读图阅史。下图所示系1926年6月16日,醒狮牌室素肥料公司广告(左)和1927年6月29
2.“故古者圣人之所以济事成功,垂名于后世者,无他故异物焉,曰:唯能以尚同为政者也。”作
日,上海华生电器制造厂广告(右)。结合所学,下列项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者毕生致力于探索社会治理。他是
A.墨子
B.商鞅
C.庄子
D.孔子
3,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经过考古工作
者的不懈努力,目前已知活字印刷术的最早使用是在
A.西汉
B.唐代
C.北宋
D.元代

4.历代职官制度的演进,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表所列四朝职官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总督、都察院、盛京将军

嫌接层款侯列已香形头
丞相、太常、博士
格行洋大笑
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
当耳照描粉返台血

户部使司、通判、转运使
①两幅广告反映出民族企业的市场营销意识②两家企业崇洋媚外色彩浓厚
A.①③②④
B.②④③①
C.③①2④
D.②③④①
③两则广告传递了实业救国的理念
④此时己初步形成系统完善的国家工业体系
5.唐代卢纶在《塞下曲》中描写到:“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诗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反映出
12.五四运动后,蔡元培在《社会主义史序》一文中写道:“从表面上来看,虽然在中国实行马克
A.对外交往密切
B.市镇经济繁荣
C.社会风气开放
D.民族关系融洽
思主义可能有违理论原文,但这并不要紧,因为马克思主义并非是一个呆板的模型,我们只
6.古代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交往,首先是周边的国家,其次是亚洲地区的其他国家,而后扩展到欧
需要遵守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原则与根本宗旨就是了。”可见,蔡元培的观点
洲、非洲。下列对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认知,不正确的是
.有助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B.加速了无产阶级政党的诞生
A.中国的对外交通在两汉时期初步形成
B.对外贸易发展由陆路为主到海路为主
C.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D.引领了民主科学的思想潮流
C.清朝政府始终厉行海禁禁止官民出海
D.中国四大发明不断向外传播惠及世界
13.陈寅格曾写道:“铁骑飞空京洛收,会盟赞普散边愁。十年一觉长安梦,不识何人是楚囚。”
7.顾炎武在《郡县论》中阐述了“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具体内容:“尊令长之秩,而予之以生
该诗纪念的历史事件是
财治人之权,罢监司之任,设世官之奖,行辟属之法。”顾炎武这一主张的目的在于
A.北伐战争
B.抗日战争
A.恢复分封制度
B.提高地方权力
C.精简地方机构
D.完善选官程序
C.西安事变
D.红军长征
开学摸底联考浙江卷历史试卷第1页(共8页)》
开学摸底联考浙江卷历史试卷第2页(共8页)》2023届高三开学摸底联考浙江卷
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1.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封诸侯,建藩卫”可知,材料中的“它”是指商西周时期的分封制,而“受(授)民受(授)疆土”是分封
制的体现,故C项正确。“父死子继,兄终弟及”是商代的王位继承方式,故排除A项:“同姓不婚,娶于异姓”是西周宗法制的内容,故
排除B项:“公门有公,卿门有卿”是指先秦时期的人才选拔标准,故排除D项。
2.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尚同”“作者毕生致力于探索社会治理”,再结合墨子的思想主张,可知他是墨子,故A项正确。商
鞅是法家的代表人物,故排除B项:庄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主张无为而治,故排除C项:孔子是儒家代表人物,以“仁”为核心思想,
故排除D项。
3.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目前已知活字印刷术的最早使用是在北宋时期,平民毕异发明的,故C项正确。
4.D【解析】①中“总督、都察院、盛京将军”是明清时期创立的,②“丞相、太常、博士”的博士是在汉代设置的,③中“中书省、尚
书省、门下省”是三省制,这一制度创立于隋唐时期,④“户部使司、通判、转运使”的通判和转运使是北宋时期创立的,据此按时序排
列正确的是②③④①.故D项正确。
5.D【解析】材料中诗作的大概意思是,在野外天幕下设下劳军盛宴,边疆兄弟民族都来祝贺我军凯旋。喝醉酒后还要和者金
甲跳舞,欢腾的擂鼓声震动了周围的山川。据此,该诗反映的是当时民族关系的信息,故D项正确。其他选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信
息,故排除A、B、C三项。
6.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政府始终厉行海禁禁止官民出海”不符合相关史实,清朝的海禁政策是严格限制对外经
济文化交流,不能说“禁止”,故选C项。中国的对外交通在两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之后初步形成,A项表述正确,不选:中国古代对
外贸易发展由陆路为主到海路为主,故B项表述正确,不选:中国四大发明不断向外传播,对世界其他地区产生了积极影响,故D项
表述正确,不选。
7.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下,地方权力比较大,故顾炎武这一主张的
目的在于提高地方权力,故B项正确。其他选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排除A、C、D三项。
8.D【解析】根据题干的时间限定是“19世纪70年代中期起,特别是90年代中期以后”,而鸦片战争发生在19世纪四十年代,
故①错误,不选:日俄战争发生于1904年,符合题干要求,故②选:强迫北洋政府接受“二十一条”是在1915年,故③选;“九一八事
变”爆发在1931年,故④选,故②③④正确,故D项正确
9.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淮系官僚龚寿图在接管上海机器织布局之后,将“以前投资的·老股'股金一律七折计价”,并
在企业亏空之时“力图将损失转嫁给股东”,这不利于激发国人投资实业的热情,迟滞了经济近代化进程,故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
是洋务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官商矛盾,与外国资本的输入没有直接关系,故排除A项:在此时期,中国专注于学习西方器物尚未
开展民主法治等方面的制度改革,故排除B项:材料是对洋务企业官督商办的较为落后管理方式的批判,并未改变国人守旧的经商观
念,故排除C项
10.D【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从义赈人士携款赈灾.到地方高官传谕商会劝募赈款,再到义赈甚至成为官赈的仿照对象
与官赈形成体制内的合作,晚清传统社会救济体系加速转型,故D项正确。仅从清末赈灾一事不能体现政府丧失地方治理主导地
位,故排除A项:“社会矛盾持续激化”从材料看不出来,故排除B项:材料侧重表明晚清传统社会牧济体系的转型,并非自然灾害与
财政危机的内在关联,故排除C项
11.A【解析】根据两幅广告内容的相关信息可知,这两则广告产生于20世纪二十年代的时代背景下,反映出民族企业的市场
营销意识,以及实业救国的理念,故①③正确,故A项正确。崇洋媚外色彩浓厚从材料看不出来,故②错误,近代中国民族企业多分
布于沿海沿江等大城市和面粉、纺织等轻工业行业,重工业基础极其薄弱,未能形成系统完善的国家工业体系,故④错误
12.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蔡元培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并非是一个呆板的模型,我们只需要遵守马克思
主义的核心原则与根本宗旨就是了”,有助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故A项正确。工人阶级力量日益壮大、早期共产党组织的成立、马
克思主义不断传播等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故B项错误:C项表述中,“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之说与材料及
史实均不相符,排除:新文化运动树立了民主、科学两大旗帜,批判了尊孔复古的逆流,促进了民众思想解放,排除D项。
13.C【解析】根据诗歌中的“十年一觉长安梦”可知其是与西安有关的诗词,故C项正确。其他选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
B、D三项。
14.D【解析】根据美国对中国重返联合国的态度变化情况可知,美国在国际事务中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干涉别国内政、不
承认“一个中国“原则,这些都严重阻碍中美外交正常化进程,故D项正确。仅据美国对中国重返联合国的态度变化不能得出联合国
的机构职能日益丧失,故排除A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顺应历史潮流,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外交关系的基本准则,故排除B项。材
料未体现美苏两极格局遣受严重冲击,故排除C项。
15.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从1978年开始,农村改革经历了“经营管理体制”、“市场机制体制”、“产业化和市场化经营”
以及“税费和产权改革”,据此可知,农村改革呈现出市场化改革方向,故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公有制经济地
位的内在关联,故排除A项:农业现代化是农村改革的发展目标之一,还没有最终完成,故排除C项:缩小城乡差距从表格中看不出
来,故排除D项。
16.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在米提林城邦背叛了雅典帝国的背景下,“公民大会当即决定惩罚米提林”,然而随着人民情
绪的转变“当即作出了完全相反的决定”,据此可知古代雅典直接民主存在弊端,故选D项。材料强调的是古代雅典直接民主的弊
端,不是城邦至上理念,故排除A项;仅据材料信息不能得出战时同盟关系脆弱,故排除B项:公民大会地位突出不符合材料的主旨,
开学摸底联考浙江卷历史答案第1页(共3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