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鹭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铿锵、清澄、长喙”等词语。
2.品读语言,感受作者“对比、夸张、拟人化”的写法。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这句话的意思,体会作者对白鹭的无比喜爱之情。
3.在想象补白的基础上,感受文字言简意丰的诗意之美,并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
品读语言,感受作者“对比、夸张、拟人化”的写法。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这句话的意思,体会作者对白鹭的无比喜爱之情。在想象补白的基础上,感受文字言简意丰的诗意之美。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图片导入,听读激趣
1.说说你对白鹭的了解。
2.(出示白鹭图)看图描述画面,导入课题。
3.师范读课文。
4.说说听完后的感受。
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学习任务。
(1)通读课文,圈画标注不理解的字词。
(2)组内展示朗读,讨论交流不理解的字词。
2.小组汇报。
(1)朗读展示,师生点评。
(2)汇报重点讨论的词语。(引导学生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解决难理解的词语)重点交流:铿锵、蓑毛、嗜好、镜匣、清澄、长喙等。
相机提醒“匣”的笔顺。
3.在作者眼里,白鹭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概括性的句子。
4.相机出示: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5.理解“精巧”“韵”的含义。
6.明白文章首尾呼应的结构特点,初步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板块三 品读课文,感受“精巧”
1.让我们跟随作者的笔触,看一看,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白鹭的精巧呢
出示学习任务:
(1)默读课文第1至5自然段,圈画出体现“精巧”的词句,并在旁边批注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把自己的感受放到片段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全班交流。
预设1: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引导学生理解“适宜”的含义)
预设2: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出示白鹤、朱鹭、苍鹭图,对比体会,感受白鹭的柔和、小巧、不突兀的寻常之美)
预设3: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1)说说白鹭的颜色是怎么搭配的。
(2)理解“一忽”的含义。引导学生从夸张的写法中感受作者的喜爱之情,并有感情地朗读。
(3)师提示:“是啊,白鹭的色素、身段如此精巧,只有用诗一般精巧的语言才最适合描写它。于是,作者说——”(引读第5自然段)
(4)反复朗读成诵。
3.师小结:白鹭真是一首精巧的诗啊!
板块四 品味文字,感受“韵味”
1.白鹭那韵在骨子里的诗意在哪呢 让我们继续品味文字,继续感受。
出示学习任务:
(1)默读课文第6至第8自然段,选择你最喜欢的那一段仔细品味,想象画面。
(2)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白鹭 在你觉得值得细细体会的语句上圈画批注。
2.交流展示。
片段一: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1)理解,交流感受。
(2)短短的文字,却有无限的韵味,这段话中哪些词」特别妙
(3)在作者眼里.白鹭像是一个个悠然自得的渔翁啊!它在怎样的环境里,如何悠闲地钓鱼的 想象画面说一说,进一步感受拟人写法的妙处和文章的恬静之美。
(4)给这幅画取个名。
(5)作者用线条勾勒的方法展现了如诗一般美好的意境,再一起美美地读一读。
片段二: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1)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只怎样的白鹭 (悠然)
(2)人们说白鹭是在望哨,作者觉得呢 你赞同吗
(3)你眼中的白鹭在干什么呢 想象白鹭看似不安稳,却又十分悠然的样子,说一段话:白鹭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
它是一个“姑娘”,正 ,你瞧它, ;
它是一位“妈妈”,正 ,你瞧它, ;
它是一个“小伙子”,正 ,你瞧它, ;
……
(4)白鹭不仅给了作者,也给了我们无尽的遐想。那悠然的形象深深印在了我们心里,我们给这幅画取个什么名字呢
(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片段三: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1)想象一下,那是一个怎样的黄昏,乡间的人们在干什么 白鹭飞过的乡间即景又是怎样的呢
出示:黄昏时分——
(2)这是一只只( )的鸟儿 你会给这个画面取什么名字呢 (优雅低翔)
(3)理解“清澄”的含义。你会想到哪些事物呢 (冰、雪、水)这就是“清澄”的形象化。作者见到黄昏中低飞的白鹭,觉得那也是“清澄”的形象化了,这翩然若仙的白鹭给娴静的乡居生活增添了几分生趣、几分诗意。(生有感情地朗读)
3.多美的画面呀,可有人还感到美中不足,因为白鹭不会唱歌。作者怎么看 你怎么看
4.小结。铿锵的歌声无法与之相配,那么一段舒缓的乐曲呢 (播放音乐)白鹭浑身上下透着精巧,一举一动都散发着悠然恬淡的诗意。它实在是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诗。郭沫若先生深受感染,因此写下了这样一篇如诗如画的美文。让我们和着乐曲再读课文,感受这份悠然诗意。
板块五 拓展阅读,学会发现
1.古往今来,白鹭受到了许多诗人、作家的偏爱。(出示写白鹭的诗,生诵读)
2.读着这些诗词,我们可以发现如诗一般美好的白鹭就在我们身边,一直就在我们的身边。诗人们总有一颗敏感的心,因而寻常事物也就有了无穷诗意。正如伟大的艺术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课后,希望同学们也能多多亲近生活、感受生活,发现那寻常事物中触动你心灵的美的东西,并写下你自己的独特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