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燃烧
牛奶变酸
钢铁生锈
导入新知
同学们能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质的变化吗?
千姿百态的物质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变化着。
怎样观察实验
观察反应物的颜色、状态,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是否需要加热或其他条件)。
发生的现象(有无沉淀、气体生成,是否有发光、发热或颜色变化等现象发生)。
观察生成物的颜色、状态。
反应前
反应中
反应后
探究新知
探究点一 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情景展示1]
观察以下两个实验,并完成表格。
4
探究新知
[情景展示2]
继续观察下面实验,并填写表格。
5
探究新知
1.硫酸铜溶液
(蓝色透明液体)
2.氢氧化钠溶液
(无色透明液体)
3.硫酸铜溶液中加入
氢氧化钠溶液
实验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有无其他物质生成
液态的水 液态的水 无
块状的胆矾 粉末状的胆矾 无
观察实验,填写表格
液态水先变为气态水蒸气,
遇到冷的玻璃片又变为液态
小水滴
大块蓝色固体变为
粉末状蓝色固体
实验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有无其他物质生成
蓝色的硫酸铜溶液等 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等 有
颗粒状石灰石(或大理石)等 二氧化碳气体等 有
观察实验,填写表格
产生蓝色沉淀
产生气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水的沸腾
胆矾的研碎
水结成冰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
(1)定义: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2)特征:物质 状态 、 形状 、 大小 的改变
瓷器破碎
胆矾与氢氧化钠反应
石灰石与盐酸反应
金属生锈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化学变化 (又叫做 化学反应 )
(1)定义: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2)特征: 颜色改变、产生气体、生成沉淀、发光、 能量的改变( 吸热、放热)等
物质燃烧
1、是否伴随上述这些现象的都是化学变化?
判断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依据是
有无新物质生成
2、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体现物质的什么变化?
{总结关系} 化学变化中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中,一定没有化学变化。
想一想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定义 没有新物质产生 有新物质产生
特征 形状、大小、状态 发光、放热、变色、
放出气体、产生沉淀
判断依据 有无新物质生成
联系 在化学变化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但在物理变化中一定不发生化学变化
1.化学性质 物质在 化学变化 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如:物质的 可燃性、助燃性、还原性、氧化性、稳定性、毒性、酸性、碱性 等。
2.物理性质 物质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 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
如:物质的 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 沸点、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吸附性、是否易升华或挥发 等 。
能 感知、测知、计算得知 。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性质和变化的区别
性质 是物质 本身特有的属性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化学性质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而 变化 描述的是 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了的过程。
叙述物质的 性质 往往用 “能”、“难”、“易”、“会”、“就”、“可” 等表示能力或属性的用语。
叙述物质的 变化 往往用 “已经”、“了” 、等过去时或 “在” 等现在时等表示时态的用语。
例: 性质 变化
汽油可燃烧 汽油在燃烧
汽油易挥发 汽油挥发了
分别取一集气瓶氧气和一集气瓶二氧化碳气体,仔细观察它们的颜色和状态,闻一闻气味。取一根小木条在空气中点燃,分别慢慢地放入盛有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中,观察小木条燃烧情况的变化。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
颜色 状态 气味 能否支持木条燃烧 能否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
氧气
物质的性质
性质
用途
决定
体现
变化
体现
决定
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可制作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灭火
二氧化碳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
如: 乙醇可作燃料、石墨可作铅笔芯等
物质
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性质
化学性质
课堂小结
B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石蜡熔化 B. 酒精燃烧
C. 玻璃破碎 D. 车胎爆炸
课堂检测
2.下列对一氧化碳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常温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B. 极难溶于水
C. 相同状况下,密度比空气略小
D. 具有可燃性
B
课堂检测
3.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
A. 氢气用来填充探空气球 B. 铜用来制导线
C. 铁用来制炊具 D. 汽油用来作燃料
D
课堂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