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上册 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 课件(3份打包下载)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上册 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 课件(3份打包下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8-26 18:16:20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第4章第1节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Fe和O2
C和O2
现象
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无色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的固体
燃烧的条件
概念: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燃烧
燃烧的条件
1.物质具有可燃性;
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3.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三者缺一不可。
燃烧条件
燃烧的条件
该物质的着火点
着火点: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是物质本身的属性。
物质 白磷 红磷 木材 木炭 无烟煤
着火点(oC) 40 240 250~330 320~370 700~750
常见物质的着火点
燃烧的条件
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碳+氧气 二氧化碳(氧气充足)
碳+氧气 一氧化碳(氧气不充足)
名称
定义
举例
完全燃烧
当氧气充足时,可燃物完全燃烧,燃烧得快,放出的热量多
不完全燃烧
当氧气不充足时,可燃物不完全燃烧,燃烧得慢,放出的热量少
点燃
点燃
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条件:足够多的氧气;
燃料和氧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意义:有利于节约能源,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同时还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一氧化碳+氧气 二氧化碳
现象: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烧杯内壁上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一氧化碳可燃性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点燃
向试管中的血液通入CO气体,不久血液的颜色由 深红色 变成 鲜红色。
一氧化碳跟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丧失输氧功能,导致人体缺氧。
一氧化碳毒性
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另外,除火药外,可燃性的气体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遇火也会发生爆炸。如H2、CO、CH4等。
爆炸的概念
如果急速的燃烧发生在有限的空间内,短时间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就会引起爆炸。
注意:并非所有的爆炸都是化学变化,如气球爆炸、自行车轮胎爆炸等,都属于物理变化。
燃烧引起的爆炸现象
爆炸的条件
思考:
火药平摊在铁板上,点燃能否发生爆炸?为什么?
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
产生急速的燃烧;
在有限的空间内。
燃烧引起的爆炸现象
氧化反应、燃烧、爆炸的关系
氧化反应
燃烧引起的爆炸现象
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
概念:
人们把容易导致爆炸的空气中可燃性气体的体积分数范围称为该气体的爆炸极限。
可燃气体的浓度低到不能发生爆炸的限度,称为爆炸下限;可燃气体的浓度高到不能发生爆炸的限度,称为爆炸上限。
燃烧引起的爆炸现象
气 体 爆炸极限(体积分数)
H2 4%~75%
CH4 5%~15%
CO 12.5%~74%
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
燃烧引起的爆炸现象
1.用嘴对着燃烧的蜡烛用力吹气,结果蜡烛熄灭了。
(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2.向燃烧的蜡烛上浇水,结果蜡烛熄灭了。
(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隔绝氧气)
3.在点燃的蜡烛上方倒扣一只烧杯,由于蜡烛燃烧不断地消耗氧气,当氧气量不足时,蜡烛熄灭。
(隔绝氧气)
灭火实例
防火与灭火
4.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蜡烛熄灭。
(隔绝氧气)
5.剪去蜡烛的烛芯,或在蜡烛的下面截取其中的一大段,蜡烛很快熄灭。
(清除掉可燃物或使燃烧物与其他可燃物隔离)
灭火实例
防火与灭火
燃烧的条件
1.物质具有可燃性
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3.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灭火的原理
缺一不可
只需其一
灭火的原理
防火与灭火
1.将可燃物撤离燃烧区,
与火源隔离
2.可燃物与空气隔离
3.将燃烧物的温度降低到
着火点以下。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易燃物:指的是那些易燃的气体或液体,容易燃烧、自燃或遇水可以燃烧的固体,以及一些可以引起气体物质燃烧的物质等。如磷、酒精、汽油、液化气、氢气、面粉、棉絮……
易爆物:指的是那些受热或受到撞击时容易发生爆炸的物质。如硝酸铵、烟花爆竹、黑火药……
防火与灭火
几种常见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
防火与灭火
干粉灭火器:
扑灭一般火灾和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火灾。
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火灾。没有液体残留。
CO2灭火器:
几种常见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
防火与灭火
泡沫灭火器:
扑灭木材、棉布及可燃油等引起火灾。
几种常见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
防火与灭火
着火部位
请告知:
详细地址
火源种类
燃烧状况
火场自救的方法
防火与灭火
房屋灭火时的注意事项
火场自救的方法
防火与灭火
火场自救的方法
防火与灭火
火场自救的方法
防火与灭火
火场自救的方法
防火与灭火(共16张PPT)
第4章第2节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质量守恒定律
蜡烛充分燃烧,最后就只有
一点蜡油,蜡烛消失了?
铁钉生锈后变粗,铁钉质量增加了。
化学反应过程中质量如何变化
提出问题
质量守恒定律
作出猜想
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反应物的质量总和



质量守恒定律
制订实验方案
方案一: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
和氢氧化铜。
方案二: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
化碳。
氢氧化钠+硫酸铜 氢氧化铜+硫酸钠
质量守恒定律
方案一: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实验装置 问题 探究与讨论
①实验现象是什么 ①液体颜色由蓝色逐渐变成无色,
同时生成蓝色沉淀
②反应完成后,天平是否平衡?说明什么 ②平衡,说明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碳酸钙+稀盐酸 氯化钙+二氧化碳+水
质量守恒定律
方案二:石灰石(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
实验装置 问题 探究与讨论
①两者混合后实验现象是什么 ①有气泡产生,大理石逐渐消失
②反应完成后,天平是否平衡 ②不平衡
③如何解释以上现象 ③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逸出,导致反应后的总质量比反应前总质量小
石灰石
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
注意:
通过以上实验可知,用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来验证
质量守恒定律时,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验证。
如果反应过程有外界物质交换,不能证明结论的正确性。
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
水的电解:
守恒原因: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改变。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那么由相同原子构成的反应物与生成物在质量上有什么内在联系呢?
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分子
新分子
聚集
原子
新物质
分裂
重新组合
化学反应的实质:
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的原子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从分子和原子观点来看: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原子数目
原子质量
原子种类
微观
物质的总质量
元素质量
元素种类
六不变
物质的种类
分子的种类
改变
宏观
分子个数可能发生改变
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前后
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质量守恒定律
讨论:下列事实是否违背质量守恒定律?
纸在空气中燃烧后化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纸的质量小。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固体的质量变小。
蜡烛燃烧后消失。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质量守恒定律
纸在空气中燃烧时氧气参与了反应,同时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排放到空气中,使得燃烧后灰烬的质量变小。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固体的质量变小,是因为生成的氧气排放到空气中。
蜡烛燃烧时,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都排放到空气中,所以蜡烛消失了。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质量守恒定律
以上这些都没有违背质量守恒定律,只是反应中
有气体参与或生成了!
尝试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下列问题:
1.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细铁丝的质量大。
2.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剩余的固体质量减少了。
因为细铁丝与氧气的质量和才等于生成的四氧化三铁的质量,所以生成物比细铁丝的质量大。
因为剩余的固体与生成的氧气质量和才等于反应前的质量,而氧气是气体跑掉了,所以剩余的固体质量减少了。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质量守恒定律(共23张PPT)
第4章第3节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应用
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表示的意义:
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
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质量比)。
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粒子个数关系。
(粒子个数比)(化学计量数之比)
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
读法:
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
1个碳原子和1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
例如:C + O2 CO2
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点燃
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
二是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各种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必须相同。
一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
书写原则
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
H2
O2
+
点燃
H2O
H原子个数:
2
2
O原子个数:
2
1
4
3
原子总个数:
书写原则
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
H2+ O2 H2O
2
×
书写原则
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
H2+ O2 H2O
2
2

书写原则
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
以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的反应为例:
P
O2
+
P2O5
左边写反应物化学式,
右边写生成物化学式,
式子两边用一条短线连接。
1.写: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
2.配: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配平,即在化学式前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反应前后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相等。
5O2
4P
+
2P2O5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
3.标:
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物的状态。
点燃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5O2
4P
+
2P2O5
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
左反右生一横线
配平以后加一线
等号上下注条件
箭号标气或沉淀
KClO3 KCl+ O2
2KClO3 2KCl+ 3O2
2KClO3 2KCl+ 3O2
2KClO3 2KCl+ 3O2
MnO2
MnO2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可归纳为:(以加热氯酸钾为例)
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
小结
(1)反应条件只有一个写在等号的上方;若需两个或多个条件,则分开写在等号上下方。
(2)点燃≠加热(△)
点燃≠燃烧(不能写燃烧)
高温≠加热(△)
(3)只有生成物中有气体时(反应物中没有气体),在 气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标注“↑”。
(4)在溶液中的反应,只有生成物中有难溶的固体物质
时(反应物无不溶性固体),在固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标注“ ↓”。
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
化学方程式书写完之后为使式子两边的每一种元素的原子的总数相等,就需要配平,即在式子两边的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
(1)观察法
配平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点 燃
3
2
Fe + O2 Fe3O4
点 燃
Fe + O2 Fe3O4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
(2)最小公倍数法
P + O2 P2O5
找出关键元素(是O)。反应前后该(氧)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10,最小公倍数除以化学式中该原子的个数,把得到的数字写到化学式前面。在O2前面配上计量数5,在P2O5前面配上计量数2,再配平其他原子。前后磷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4,在P前面配上计量数4 。
P + 5O2 2P2O5
4P + 5O2 2P2O5
反应前后原子数最多的原子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
(3)奇数配偶法
H2S + O2 SO2 + H2O
偶数
偶数
奇数
×2
偶数
点 燃
2H2S + 3O2 2SO2 + 2H2O
点燃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
Na2CO3 + Ca(OH)2 CaCO3 + NaOH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遇到原子团:一般作为整体考虑。
2
Na2CO3 + HCl NaCl + H2O + CO2
H2CO3
2
2
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四种类型
(1)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求生成物的质量。
(2)已知生成物的质量求反应物的质量。
(3)已知一种反应物的质量求另一种反应物的质量。
(4)已知一种生成物的质量求另一种生成物的质量。
依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方法
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各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是这类计算的关键。因此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认真审题,分析题目涉及到什么反应,已知物是什么,待求物是什么。
(2)正确书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这是正确解题的前提),因此在计算之前必须检查化学方程式是否正确。
(3)正确计算出反应中已知物质和待求物质的质量比。
(这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4)进行准确、熟练的数学运算(这是解题正确的保证)。
(5)要有完整的解题步骤和规范的书写格式。
依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3)找相关量,即列出跟计算相关的量;
(4)建立比例关系;
3.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步骤
(1)设未知数;
(2)写出化学方程式;
(5)计算并作答。
依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4.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注意事项
(1)所有代入化学方程式计算的量必须是纯净物的质量,如果是不纯物,则需要转换。
纯物质的质量=不纯物质的质量×纯度=
不纯物质的质量×(1-杂质的质量分数)
(2)气体、液体的体积,要换算成气体、液体的质量。
气体质量(g)= 气体体积(L)×密度(g/L)
液体质量(g)= 液体体积(mL)×密度(g/mL)
依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3)若题目中只给出一种物质的质量,则另一种物质的用量往往用“足量”“适量”“过量”“完全反应”或“恰好完全反应”等来描述。如果同时知道两种反应物的质量,需要考虑过量问题。
(4)注意已知质量的单位;设未知数的时候要设某物质的质量为x,而不能设某物质的质量为x克;整个化学计算过程要带单位,最后求出的x的值后写上单位。(无说明则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依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5.在进行化学方程式计算时常会出现以下一些错误
(1)不认真审题,答非所问。
(2)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写错。
(3)化学方程式写错或没配平。
(4)相对分子质量计算错误,导致质量比错误。
(5)同一种物质不用相同的单位或单位不统一。
(6)张冠李戴,物质的质量代错。
(7)把不纯物当做纯净物。
(8)把物质的体积直接代入化学方程式。
依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