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高一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共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华师大版高一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共4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东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09-23 15:03: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0张PPT。第5课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镐京洛邑 东 周春 秋 战 国 公元前770年
~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475年
~公元前221年由于鲁国孔子的编年史《春秋》一书而闻名天下。《春秋》记事从公元前722年开始,至公元前481年结束。历史上通常将周平正东迁至公元前476年之间的历史时期称之为“春秋”时代,这段时间基本上和《春秋》一书记事所跨时间差不多。由于各诸侯国连年发生战争而得名。通常将公元前475年至秦始皇统一中国之间的时间称之为“战国”时代。这三幅图反映怎样的社会现象?战乱不断,社会动荡;
政治体制转型 春秋时代社会剧烈变动,《诗经·十月》用这样八个字——“高岸为谷,深谷为陵”,来形容这个时代翻天覆地的变化。西周时代等级森严的“封建”秩序,早已荡然无存。《左传》昭公三十二年(公元前510年),史墨对赵简子说“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的形势时,特别强调“《诗》曰‘高岸为谷,深谷为陵’”,以期加深语气。经济领域——深刻变革铁制农具犁耕技术农业经济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生产力土地买卖土地私有自耕农、新型地主战争频繁兼并统一手工业、商业发达政治领域变革奖励农耕军功竞相占地攻城略地农业追逐利益、实力竞争的新局面。 政治领域——变法改革经济变革列国纷争各国改革打击奴隶主贵族 重用人才耕战并重 发展经济 壮大军事富国强兵战国达到高潮管仲改革李悝变法
商鞅变法春秋开始出现中央集权大一统战国的铁农具:耙、镰、锄、锸“孔子的学生冉伯牛名耕、司马耕字子牛,晋国有力士名牛子耕.
——樊树志《国史概要》两千多年来都江堰滋润了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沃野千里,世号陆海”的天府之国。郑国渠是战国时期由水工郑国主持修建的又一大型水利工程。郑国渠沟通了泾水和北洛水,灌溉面积达四万多倾;关中地区因此而成为沃土。郑国渠遗址①灌溉作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②防洪作用——保护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思想领域——百家争鸣背景:社会转型内容*意义中国乃至世界古代史上学术思想最灿烂的一页我国后世学术思想的源头 美国学者伯恩斯和拉尔夫合编的《世界文明史》中讲到:“由于一些无法解释的原因——或许仅仅由于巧合——在古代世界的三个相隔很远的地区,在大约同一时候都开展着高度的哲学活动。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区别。”他们还指出,“中国的思想家对自然科学和玄学都没有多少兴趣,他们提供讨论的哲学是社会的、政治的和伦理的。从规劝和改良的语气来看,这种哲学无疑反映了一个屡起冲突、政治混乱的时期……哲学家们在晚周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 出于对现实的不满,更加流露出对“大同之世”的怀念,于是,复古与怀旧成为一股思潮。 * 士起源 很早,经过长期的演变,到了西周已经形成一个庞大的阶层,属于贵族的最底层,有一些田地,能文能武。春秋战国时期,“士”发生了分化,既无田也无职,成为传授知识的教师,或主持仪式赞礼的人,于是“士”就成为知识分子的统称。 孔子孟子荀子仁、礼、义韩非子老子仁政、民贵君轻、人性本善熔礼、法于一炉人性本恶肯定社会变革
提倡“法治”
君主集权制 等“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事物恒变、矛盾对立转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在世不得志;汉以后逐渐成为正统;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 积极:适应时代需要,受到当政者欢迎;促成统一完成。消极:专制独断、严刑峻法,容易激化矛盾。 有利于缓解各种社会矛盾;对中国哲学影响深远。*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言行记录在《论语》一书中。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半部《论语》治天下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3000孔子弟子为全世界诵读了部分《论语》经典名句。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统治阶级——为政以德,实行德治,爱惜民力,反对苛政(民本)仁——儒家思想的核心;最高的道德准则“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礼狭义——周礼,即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等级名分制度广义——总的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实践方法克己复礼——克制自己,才能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礼的规范正名——按周礼把已经混乱的社会秩序矫正过来,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仁和礼的关系仁是良好的道德,礼是社会的规范;仁是内在的自觉,礼是外在的约束。
只有具备了仁的内在品德,才能自觉地遵守礼制。反过来,只有礼制的规范,人们才能追求仁的境界。人而不仁,如礼何?义——判断所有事物的价值标准符合礼的规范和仁的精神就是“义”君子应重义轻利孟子的简介孟子,名轲,战国中期邹国人,他曾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子思,自认为是儒家学派的正宗。一生以教书为主,也曾游说于各诸侯国。晚年著书立说,他的言论被整理成《孟子》一书。冯友兰认为孟子是儒家的理想主义代表。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善恶之心,人皆有之;
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伦理观:
主张“性本善”仁、义、礼、智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上》孟子曰:“省刑罚、薄税敛”。仁政:反对苛政民本:
提出“民贵君轻” 仁者无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下》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荀子的简介荀子,名况,战国晚期赵国人。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有两位有名的学生:一位是杰出的学者韩非子,一位是秦始皇的丞相李斯。当代哲学家冯友兰认为荀子是儒家的现实主义代表。“以善至者待之以礼;以不善至者待之以刑 性本恶,明礼义而化之治之经,礼与刑,君子以修百姓宁,明德慎罚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荀子》 政治:
主张“仁义” ,
“君舟民水”哲学:“天行有常”、
“制天命而用之”等唯物思想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人主之大物,非法则术也”、“势重者,人主之爪牙也”“、抱法处势则治”、术更“不可一无”帛书《道德经》(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與,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各种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互相依存 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三种主要观点:儒家——推崇“人治”, “德治”,即治国时
偏重人的作用,实行仁政。
法家——提倡“法治”,主张用法令来统一
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
中央集权国家。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
意志强加给社会,顺应时势和民心。位于山东省曲阜市南门内,是祭祀孔子的庙宇。初建于公元前478年,以孔子的故居为庙,以皇宫的规格而建,是我国三大古建筑群之一,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曲阜孔庙是祭祀孔子的本庙,是分布在中国、朝鲜、日本、越南、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美国等国家2000多座孔子庙的先河和范本。【曲阜孔庙】 孔庙 孔林 孔府 2004年11月21日,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汉城挂牌。截至2006年3月,已有54所孔子学院在30个国家和地区启动建设,预计未来几年将达到100所以上。 在2004年曲阜孔庙第一次实现官方祭孔、2005年全球30多个城市共同举行全球联合祭孔之后,今天的祭孔大典已经由原来的一项文化旅游活动发展成为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加强两岸文化交流、推动祖国和平统一的“国之大典”。 西方出版的“100个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
中,排名第五的是孔子,美国人还尊孔子为世界
十大思想家之首。 在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哲学节在中国”活动中,“谁是最伟大的哲学家” 调查结果公布,排名第一位的是柏拉图,孔子紧跟其后排在第二位。 如果说中国文化是一种智谋型文化,那么,……儒家智慧是最深刻的一页,道家智慧是最聪明的一页。
——冷金成著《读史有智慧》 深化提高
1、儒家思想的合理部分:
教育理论:有教无类、学思结合、因材施教等
伦理道德:孝、仁义、诚信等(社会主义荣辱观)
维护社会稳定:仁、德治、民本思想等(取消农业税)
维护国家统一:大一统思想(统一祖国)
个人修养: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八坚持、反对)
2、现实意义
当代中国领导人倡导的“以德治国”、“以民为本”、“和谐社会”的思想,是儒学在当代中国政治理念中的新体现。
西周、东周的社会变革列国纷争
改革内政土地私有、竞相占地奖励农耕、追逐利益礼崩乐坏
百家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