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散步》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散步》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26 20:14: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 《散步》同步检测
(满分:60分 时间:45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注音和字形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分歧( qí ) 委曲( qū ) 鱼塘( táng ) 熬 ( áo ) 过
B. 拆散( chāi ) 散步( sàn ) 温馨( xīn ) 嫩 ( nèng )
C. 粼粼( lín ) 蹲下来( dūn ) 毕竟( jìn ) 水波( bō )
D. 稳当( wěn ) 责任( zé ) 习惯( guàn ) 铺着( pū)
2.下列加点字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
照相师一再告诉我,要尽量放自然些。
B.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
这篇文章从头到尾他都仔细看过了。
C.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
她对这里的生活还不习惯。
D.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始终不明白他这话是什么意思。
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母亲”“妻子”是名词。
B.“瘦”“胖”用的是本义。
C.“自然”是多义词,这里是“理所当然”的意思。
D.“整个世界”中“世界”用的是本义。
4.请结合语境,选用本文中的词语完成下面的填空。(6分)
盼望着,盼望着,春天终于到了。已经70岁的奶奶又________了一个________。周日,我们一家人为去公园还是动物园产生了________。我说,我要去动物园里喂天鹅,还可以欣赏________的湖面,多美呀;奶奶却想去公园看老年人打太极拳,可以一边看,一边学。爸爸说,我们分成两伙,我和你奶奶去公园,你和妈妈去动物园,这样________。我和奶奶都________地点了点头。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阳光明媚的午后,漫步于美丽的西子湖畔,那水波粼粼的画面美得如梦似幻。
B.2021年央视一套新春晚会向全国电视观众奉献了一场视觉盛宴,尤其令人赞叹的是它使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各得其所。
C.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非常严峻的形势下,大家与提出“尽量不要出行”建议的钟南山院士没有任何分歧。
D.他自信地跨上演讲台,发表的演说旁征博引,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6.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时候,什么苍松啊、翠柏啊、碧梧啊、修竹啊……都挽不住游人。
B.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C.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D.“到底去不去呀 我的小祖宗!”妈妈使劲敲着我的房门,“人家来电话催好几趟了,你倒是给人家一个回话呀!”
7.下列句子使用了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2分)
A.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好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B.山这边,梯田里的庄稼,像绿海里卷来的一道道浪头。
C.像这样的事情还很多。
D.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型犯罪手段,公民个体也应该具有一定的信息安全防范。
B.漫步于风光旖旎的半山公园,皎洁的月光和悠扬的歌声从远处传来。
C.母亲信服地点点头,她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D.杨绛先生将全部稿费和版税,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设立了“好读书”奖学金。
9.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为自己的父母尽一份孝心吧!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________,________;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本上一个鲜红的“优”。在爱的天平上,它们是等值的。
A.也许是蔚蓝色天空的一朵白云,也许是汪洋大海的一叶扁舟
B.也许是汪洋大海的一叶扁舟,也许是蔚蓝色天空的一朵白云
C.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
D.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
10.学完本课后,班委会在班内做了一项课堂调查,得出了如下数据:(7分)
全班人数 每年父母为孩子过生日的学生数 知道父母生日的学生数
54 48 12
(1)上表的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2)每年父母为你过生日时,你的心里都在想些什么?(2分)
假如今天是爸爸或妈妈的生日,请你编写一条短信发给他(或她),为他(或她)献上生日的祝福。(50字以内)(3分)
二、阅读理解(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选段,完成下面小题。(12分)
【甲】
秋天的怀念(节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乙】
散步(节选)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和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的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去世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1.甲文的对话中,母亲的心理有何变化,请简析。(3分)
2.甲文加点的“再也”一词蕴含深情,请简析。(2分)
3.乙文叙事中的景物描写,别有用意,试分析。(3分)
4.甲乙两文感情基调有何不同?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4分)
(二)阅读短文,完成后面小题(18分)
捞月亮的母亲
石兵
①彼时我还只有二十出头,心性跳脱,常常只背着简单的行囊漫无目的地四处游荡。那天天黑之后,我来到川藏交界处的偏僻山村。在那座贫瘠大山的一处平整山坡上,我支起帐篷,准备在野外过夜,就在似睡非睡之际,我听到远处传来了寒寒率率的声音。
②我吃了一惊,以为是有野兽出没,顿时睡意全无,连忙小心地坐起身来,慢慢拉开帐篷一角,仔细寻找声音的来源。很快,顺着声响传来的方向,我看到一个提着水桶的女人领着一个脏兮兮的小男孩,披着漫山的月光从山下走来。
③我屏住呼吸,这时已经接近午夜,居然还有人来山上汲水,种种灵异传说让我不寒而栗。可是,母子俩似乎根本没有注意到山路旁边突兀而出的帐篷,女人一手提着水桶,一手牵着男孩,两人一言不发,不疾不徐地走着。
④好奇心最终让我战胜了恐惧,我走出帐篷,小心翼翼地循着他们的背影走去。走了大约半个小时,远远地,我看到母子俩停下了脚步,那里居然有一口水井。女人将水桶拴上绳子,放入井中,嘴里开始喃喃地说:“只有这个时候,井里的月亮才最大最圆,狗儿莫急,娘给你捞一个上来,回家以后放在你的床前。”女人的乡音十分绵软,不像山里女子所固有的泼辣。
⑤ “娘,月亮落在水里,是不是就被洗干净了,不像在天上那样模糊着让人看不清楚了?”儿子稚嫩的声音充满着期待。
⑥女人顿了一顿,说:“狗儿说得对,月亮被水洗了以后,可好看了,就像狗儿的眼睛一样好看。”
⑦听了母亲的话,小男孩笑了起来,奶声奶气的笑声顿时让幽黑沉默的大山有了勃勃生机。
⑧母亲用力地从井中提出水桶,然后弓着腰提起水桶,另一只手牵着小男孩,吃力地踏上了归途。走上十几步,瘦弱的母亲就要休息一下,停下的时候,还摸了摸小男孩的头。随后,母亲又看了看天上与桶里的月亮,神情中竟有掩不住的忧伤。
⑨我不再犹豫,快步从低凹处走了出来,来到他们的面前。在寂静的午夜,这对母子竟对我这个不速之客没有丝毫不安与恐惧。
⑩我说:“大嫂,我来帮你提水吧。”
女人没回答我,自顾自地说:“你是刚才路边帐篷里的游客吧,这山上很凉,收了帐篷跟我们到家里休息吧。本想下山时再叫醒你的,没想到你跟着我们上了山。”
我顿时恍然,原来,她早就发现路边的帐篷和我了,也许只是早已司空见惯,所以没有刻意多看几眼罢了。
走近以后,我才发现,小男孩的眼睛似乎有些问题。女人对我说:“狗儿眼上有病,长了白疮,我正在攒钱给他治。听说这病不难治,但是耗不起时间,要早治。这不,白天我上了一天工,给人纺丝线,晚上才能照管家里的田地。刚刚散了工,想起家里没水,才在这个时候上山,好在狗儿眼不好上不了学,不用担心明天他要早起。”
我默默地提起水桶,慢慢地跟着母子俩下了山。
这个小村落只有三四十户人家,同样的贫穷让女人无法得到他人的帮助,可女人跟我说起这些时却一如既往的平静。她说,乡邻们已经帮了她很多,不能再麻烦人家了。
在家里,女人熟练地烧水给我喝,然后铺床,哄儿子睡觉,一切都像外面森严的大山一般井然有序。
我躺在外间屋的床上,听到了母子俩在睡前的交谈。
母亲说:“狗儿知道吗?你的眼睛跟天上的月亮一样好看,娘就是这条命不要了,也要把月亮从水里捞上来,让你看清楚你想看的一切。”
或许是怕打扰,母子俩说话的声音很轻很轻,我却早已听得泪流满面难以自抑。
第二天一早,我匆匆结束了旅行,回到城市,用最快的时间联系好医院,然后找朋友开车来到大山接这母子俩去医治眼患。面对他们的道谢,我竟羞愧得无地自容。
时过境迁,那位捞月亮的母亲或许并不知道,她捞起的并非只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美好愿望,更有一个旁观之人的迷途之心。只有我自己知道,当时的自己正因为一场懵懂爱情的破碎而选择了放逐与放纵,却忽略了这世间还有那么多更加珍贵的事物,譬如四处寻找我去向的焦虑父母,譬如被青春之雾迷失视线的纯真心灵,譬如这世间那么多的悲凉与温暖、伤痛与希望……
1.本文主要写了与“我”有关的四件事,请从“我”的角度概括出其他三件事。(3分)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③“我”跟着母子俩去她家住宿,了解了她家的情况。
④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说说第①段在全文中的作用。(5分)
3.第⑧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
4.联系全文,请简要分析第 段“我”“泪流满面难以自抑”的原因。(4分)
5.小说标题为“捞月亮的母亲”,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捞月亮”的理解。(3分)
参考答案
一、
1.D
2.C
3.D
4.熬过 严冬 分歧 水波粼粼 各得其所 信服
5.B
6.C
7.B
8.C
9.D
10.(1) 示例:说明孩子对父母关心得太少。(言之有理即可)
(2) 示例:感觉自己是世上最幸福的人等。(言之有理即可)
(3)示例:爸爸(或妈妈):在今天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让我为辛勤的您送上最诚挚的祝福:生日快乐!
二、
(一)
1.母亲担忧我见到落叶而伤心“挡在窗前”,又央求我去看菊花,得知我同意后喜出望外,后又因为不小心讲出“踩”“跑”之类的字眼又害怕触动我伤感的情绪。
2.“再也”表现了对母亲去世的伤心痛苦和不能理解母亲的愧疚之情。
3.文中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表现了春天的美丽和蓬勃的生机,传达出万物复苏的生命感慨,衬托了一家人散步的快乐心情和幸福感觉。
4.《秋天的怀念》深沉、沉痛、怀念、伤感和悔恨等;《散步》清新、明朗、愉悦、亲切、舒缓、从容和温馨等。
(二)
1.①“我”来到川藏交界处的山村,遇到母子俩; ②“我”跟随着母子俩,看见他们捞月亮; ④“我”深受触动,回城后接母子俩医治眼患。
2.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点明了“我”当时的心情;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起下文;为下文写“我”遇见母子俩捞月亮(母亲无钱为儿子医治眼病)的情节作铺垫(伏笔);与结尾“捞起迷途之心”的内容相呼应(与文末“我”的转变形成对比)
3.动作描写、外貌(神态)描写,生动细致地写出了母亲的辛劳、坚强及对儿子的疼爱。
4.母亲不惜自己的命也要为儿子治好病的那番话震撼了“我”;母亲辛勤劳动,拼命攒钱为儿子治眼病的行为打动了“我”;母亲的善良、真诚、淳朴及对“我”的热情招待感动了“我”;母亲为儿子捞月亮的举动唤醒了“我”,让“我”懂得要珍惜人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
5.“捞月亮”既指母亲给儿子捞起映在水中的月亮,给了儿子生活的希望与期待;也指母亲努力攒钱为儿子治眼病,表达了母亲对未来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愿望;还指母亲的言行捞起了“我”的迷途之心,拯救了“我”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