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珍珠鸟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
目
录
一:多角度读教材
二:依学情定目标
三:据目标设过程
四:描线索立板书
01
多角度读教材
《珍珠鸟》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冯骥才以细腻亲切的语言写出了珍珠鸟由怕人到信赖人的情感变化过程,这同时也是文章叙事的线索。正如作者所说,“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其感受在笔尖自然流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是点睛之笔,简洁明了,相互呼应又发人深省,尤其值得品味学习。而课文的插图让人与鸟的相亲相爱之情跃然纸上,帮助学生品读文本,体会信赖所创造出的美好境界。
根据本课的“阅读提示”,借作业本的题目展开教学,既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又为思维发展提供了支架。
02
依学情定目标
课文生动细腻,富有情趣。以五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能读懂内容,但以学生的学习能力层次来看,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可能只仅仅停留在“人与鸟的关系”上,而作者借珍珠鸟要表达的是“无论”动物与人,人与人之间,只要相互信赖,就能和谐相处。
依据学生的学习实际,设定教学目标。
1.借助前置学习单,自主认读“蔓”“睑”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待”。
2.默读课文,借助作业本题目,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梳理珍珠鸟和“我”之间的情感变化;通过反复品读,从而领悟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懂得爱护动物、善待生命。(重难点)
3.联读《可爱的小鸟》,比较两篇文本发现异同处,学习作者的写作特色。联系生活,写一写你与大自然中的某一事物的和谐美好的生活故事。
教学目标
03
据目标设过程
板块一:瞧,这小小的鸟儿
板块二:品,这流淌的情谊
板块三:悟,这美好的境界
板块四:绘,这和美的生活
板块一:瞧,这小小的鸟儿
交流前置性学习单
1.结合作业本第一题,解决字词难点
2.交流“珍珠鸟”名片,初步感受珍珠鸟的可爱形象。
3.梳理学生的问题。
板块一:瞧,这小小的鸟儿
交流前置性学习单
1.结合作业本第一题,解决字词难点
2.交流“珍珠鸟”名片,初步感受珍珠鸟的可爱形象。
3.梳理学生的问题。
板块二:品,这流淌的情谊
1.借助导图,理变化
2.全班交流,说发现
3.品读句子,品情谊
板块二:品,这流淌的情谊
学习活动:
(1)默读课文,给小珍珠鸟的活动地点排序。
(2)根据地点变化,勾画相关语句,梳理“我”的表现和小珍珠鸟的变化。
板块二:品,这流淌的情谊
1.借助导图,理变化
2.全班交流,说发现
3.品读句子,品情谊
板块三:悟,这美好的境界
1.引入相关文本,展开对比阅读
(1)默读作业本中的《可爱的小鸟》,完成第四题第一小题。
(2)借助表格,发现两篇文章的异同。
2.推进对主题的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处美好的境界。
3.品鉴首尾的表达手法
(1)呈现问题,引发思考:比较两篇文章,虽然主题相同,但是结局不同,开篇与结尾更是不尽相同,你更喜欢哪一种,说说理由。
(2)呈现名家评论,加深理解。
板块三:悟,这美好的境界
1.引入相关文本,展开对比阅读
(1)默读作业本中的《可爱的小鸟》,完成第四题第一小题。
(2)借助表格,发现两篇文章的异同。
2.推进对主题的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处美好的境界。
3.品鉴首尾的表达手法
(1)呈现问题,引发思考:比较两篇文章,虽然主题相同,但是结局不同,开篇与结尾更是不尽相同,你更喜欢哪一种,说说理由。
(2)呈现名家评论,加深理解。
板块三:悟,这美好的境界
1.引入相关文本,展开对比阅读
(1)默读作业本中的《可爱的小鸟》,完成第四题第一小题。
(2)借助表格,发现两篇文章的异同。
2.推进对主题的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处美好的境界。
3.品鉴首尾的表达手法
(1)呈现问题,引发思考:比较两篇文章,虽然主题相同,但是结局不同,开篇与结尾更是不尽相同,你更喜欢哪一种,说说理由。
(2)呈现名家评论,加深理解。
板块四:绘,这和美的生活
1.再现中心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2.联系生活小练笔:
作者是一位懂得关爱、宽容、尊重小动物的人,他和珍珠鸟彼此信赖,创造了生活的美好。在你的生活中,你与大自然中的某种事物也能和谐美好的相处,请你动一动笔把这和美的生活小故事记录下来。
04
描线索立板书
4* 珍珠鸟
信赖
珍珠鸟 “我” 创造美好境界
爱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