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导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导学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8-27 10:46: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上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一、课程标准要求
1.通过了解九一八事变、“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认识日本侵华的罪行及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的艰苦历程,了解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2.了解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历史时间、人物、现象等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和结果。(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3.认识和感悟抗战精神,继承革命传统,培养优良作风。(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二、要点梳理
1.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
(1)原因:日本既定的侵华政策;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日本;中国内战给了日本以可乘之机。
(2)经过:_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____________附近一段铁路,反诬中国军队破坏,以此为借口突袭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_________。
(3)结果:日军相继占领了____________。1932年,日本扶植清朝末代皇帝__________,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日本侵略者在东北实施残酷的________。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东北各族民众与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组织抗日义勇军;中共派_____________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1936年初,东北各抗日部队改编为由__________领导的__________________。
(4)影响:_____________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_________,揭开了________________。
2.一二·九运动(1935年12月8日)
(1)背景:华北危机
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动__________________,妄图使___________脱离中国版图。国民政府对日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政策,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2)概况:_______年_____月______日,在_______________的领导下,__________举行了抗日救亡示威游行。他们高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意义: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到来。
3.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
(1)原因:根本原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直接原因: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蒋介石坚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政策。
(2)概况:________年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在_______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的)。这就是震惊中外的______________(或双十二事变)。
(3)结果:中国共产党从_____________________出发,派____________到西安参加谈判,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4)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①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___________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②十年内战基本结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真题训练
1.“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这首如泣如诉、悲愤激越的《松花江上》折射的时代背景是(  )
A.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沦陷 B.华北事变,华北形势危急
C.八一三事变,淞沪会战爆发 D.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
2.“三五年十月,新旅团旗扬,十二个小儿童,勇赴国难,离别爹娘……”这曲《新旅赞歌》讴歌了淮安的一群小学生于1935年奔赴全国进行爱国救亡宣传的感人事迹。这群小学生“离别爹娘”的时代背景是(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C.日本侵略不断加剧,民族危机严重 D.大小军阀混战,割据纷争
3.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世界各国人民奋起反抗。下列历史事件中,最早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是(  )
A.九一八事变 B.德军突袭波兰
C.德国入侵苏联 D.珍珠港事件
4.“我们被爆炸声惊起,紧接着炮火纷飞横空而过,向北大营驻军地点发射。天一亮,我和几个同学走到沈阳城西大门发现是日军侵占了沈阳。”这段回忆揭示的是(  )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5.“东北沦亡,时逾五载,国权凌夷、疆土日蹙……等,涕泣进谏屡遭重斥。……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材料反映了(  )
A.北伐战争的影响 B.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
C.百团大战发起的背景 D.蒋介石挑起内战的目的
6.如表为不同报刊对西安事变的报道。据此可知(  )
报刊 标题内容
《大公报》 张学良竟率部叛变,蒋委员长被留西安
《西北文化报》 争取中华民族生存,张扬昨发动对蒋兵谏
《东京日日新闻》 中央、张学良正面冲突,张学良最后的劝告,交涉断绝,中央武力讨伐迈进
A.张杨“兵谏”得到全国认可 B.日本的报道更为可信
C.西安事变成为扭转时局关键 D.报道叙述受立场影响
7.1931年9月18日日本陆军总部收到关东军的一封紧急电报:“晚上10点钟,暴戾的中国军队在北大营西侧,破坏南满铁路袭击守备队,双方正冲突……冲突完全是由一些偶然因素引起的。”对该电报分析正确的是(  )
A.为研究事变爆发的原因提供了充分可信的史料
B.反映了九一八事变发生的偶然性
C.信息完全捏造,不符合真实的历史
D.掩盖了日本蓄谋已久的目的和手段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政府现在既以此案诉之国联行政会,以待公理之解决,故以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避免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告诫,务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
——摘编自国民政府《告全国民众书》
材料二 张学良说他因“彷徨无策”而结交共产党,因为当时共产党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主张“实攻我心”,“不只对良个人,并已撼动大部分东北将士,至少已渗入少壮者之心。”
材料三 西安事变发生后,国民党内掌握实权的亲日派何应钦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主张讨伐“张杨”,企图置蒋介石于死地。而国民党内亲英美派则竭力主张和平解决。中国共产党估计事变发展有两种可能前途:或者爆发内战……或者和平解决……中共以民族大义为重,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
材料一提到的“此案”指什么事?此案发生后,蒋介石和国民政府采取了什么对策?
(2)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分析材料二中张学良“彷徨无策”的原因是什么?为了逼蒋抗日,张学良决定怎样做?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西安事变最终结果如何?这样的结果有什么意义?
答案:
二、要点梳理
1.(2)1931;9;18;柳条湖;沈阳城
(3)①东北三省;溥仪;殖民统治②杨靖宇;中国共产党;东北抗日联军
(4)九一八事变;起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2.(1)华北自治运动;华北五省;不抵抗的妥协
(2)1935;12;9;中国共产党;北平学生;“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3)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
3.(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攘外必先安内
(2)1936;12;12;张学良;杨虎城;西安;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西安事变
(3)全民族的利益;周恩来
(4)联合抗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三、真题训练
1.A 2.C 3.A 4.A 5.B 6.D 7.D
8.(1)此案:九一八事变。对策:实行不抵抗政策。
(2)原因:日本加紧侵略中国,蒋介石继续坚持内战,对日不抵抗。全国人民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做法:决定实行“兵谏”,逼蒋抗日。
(3)结果: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意义: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