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共3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26 20:11: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竹里馆
王维
新课导入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王维】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王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有“诗佛”之称。
走近作者
王维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存诗400余首。
【代表作】诗作《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写作背景
《竹里馆》当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正如他自己所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因而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弹着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怀。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
品诗句
幽深的竹林。
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①拟人,②把天上的明月当作心心相印的知己,③表现出诗人新颖而独特的想象力。
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独坐幽篁,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来相映照。
这里指“幽篁”。
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
以弹琴长啸,反衬
月夜竹林的幽静
以明月的光影,反衬
深林的昏暗
反衬
诗中写诗人在幽深的竹林中享受着安宁与自在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悠然自得的心境。
主旨探究
1、《竹里馆》中表现诗人安闲自得的生活的句子是:
, 。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2、王维《竹里馆》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表现诗人淡泊情怀的句子是:
, 。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3、王维《竹里馆》中写月夜竹林的幽静,
以“ ”来反衬。
弹琴复长啸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又号“谪仙人”。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汉族,出生于西域碎叶城,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昌隆县,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世存诗文千余篇。他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他以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反映现实,描写山川,抒发壮志,吟咏豪情,因而成为光照古今的伟大诗人。
作者简介
李白不仅文采斐然,其剑术亦是十分高明。李白的诗,裴旻的剑术,张旭的草书合称唐朝“三绝”。虽然“三绝”中没有李白的剑术,但其剑术之高却仅位于裴旻之下,居唐朝第二。他“十五好剑术”,“剑术自通达”。造诣非同一般。
李白是个集诗人、神仙家、驴友、纵横家、游侠、剑客为一身的伟大天才。民间流传,高力士曾为他脱靴,杨贵妃曾为他捧砚,杨国忠曾为他磨墨,唐玄宗曾御手调羹喂李白醒酒汤。
诗仙背后的故事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开元二十三年(735)李白游洛阳时所作。描写在夜深人静之时,闻笛声而引起思乡之情。
春夜洛城闻笛(现在河南洛阳)
时间:“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
地点: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
诗题探索
谁家玉笛暗飞声,
不知谁家的玉笛吹出悠扬的笛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整个洛阳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就在今夜,听到哀伤的《折杨柳》曲调,
何人不起故园情。
谁不会萌发思念故乡的深情。
谁家玉笛(精美的笛)暗飞声,
不知谁家的玉笛吹出悠扬的笛声,
诗歌首句中的“暗”字有何妙处? 
一个“暗”字,①写出了平静夜晚,嘹亮笛声传来的突然;②照应了“谁家”,让人产生无限遐想。不知何人所吹,从何而来,所以说是暗中飞出
散入春风满洛城。
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整个洛阳城。
赏析“散入春风满洛城”中“散”“满”字的妙处。
借景抒情
“散”是①均匀、遍布。②写出了笛声随着春风传到各处。③为“满洛城”的“满”字相照应。
“满”:①夸张。②写出了笛声的悠远绵长,③表达了诗人思乡之情深远。
此夜曲中闻折柳,
就在今夜,听到哀伤的《折杨柳》曲调,
“柳”和“留”是谐音,古人往往用“折柳”送别,有挽留、不舍之意,在这首诗里“折柳”应是一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本诗的关键。
你是否同意“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之说?为什么?
何人不起故园情。主旨句
谁不会萌发思念故乡的深情。
(从诗的末句)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思乡之情深远。
五、当堂检测
1.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
2.触发诗人故园之恋的句子是:
3.关于本诗的“关键”,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玉笛 B.春风
C.折柳 D.此夜
C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
此夜曲中闻折柳
逢入京使
岑参
岑参
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荆州江陵(现湖北江陵)人。安史乱后回朝,大历(766~779)年间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岑参与高适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
此诗作于公元749年,这是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此时诗人34岁,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岑参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他忽地迎面碰见一个老相识。立马而谈,知道对方要返京述职,顿时想到请他捎封家信回长安去。此诗就描写了这一情景。 作者赴安西途中,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创作背景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未干。
回头向东望自己的故乡,路途遥远迷漫;满面泪水沾湿了衣袖,涕泪依然擦不干。
“故园东望路漫漫”,写的是眼前的实际感受。诗人已经离开家多日,正行进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望东边的家乡长安城当然是漫漫长路,思念之情不免涌上心头。
“双袖龙钟泪不干”:①夸张②表达思念亲人之情,③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铺垫。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途中与你在马上邂逅,想要写封信却没有笔与纸;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逢:点题
①通过写诗人远赴边塞偶遇返京使者,托他传语,
②表达思念亲人之情和开阔豪迈的胸襟。
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晚春
韩愈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谥号“文”,故称“韩文公”。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
“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①拟人,将花草树木赋予了人的思维、人的情感和人的动作行为,②写出了那些花草树木有留春惜时的特点。③表达了诗人珍惜春天、珍惜时光,同时也蕴含应抓住时机之意。
春天不久就将归去,花草树木想方设法挽留春天,争奇斗艳,人间万紫千红。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①拟人,赋予了“杨花榆荚”以鲜活的生命力,积极向上的思想激情,②表达了诗人珍惜春天、珍惜时光,同时也蕴含应抓住时机之意。
就连那本来没有任何姿色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好像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
诵诗歌
读读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