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课件(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课件(共3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26 20:12:3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37张PPT)
古代诗歌五首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幽州台:即燕国时期燕昭王所建的黄金台。修建黄金台用于招纳贤才,因燕昭王将黄金置于其上而得名,其师郭隗为例,成为当时燕昭王用黄金台招纳而来的第一位贤才。
作者介绍及背景
陈子昂 (661-702),字伯玉,射洪人。他是唐诗革新的先驱者。诗的代表作为《感遇》38首,旨在抨击时弊,抒写情怀。他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解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敢言,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所重视,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在幽州台上)我向历史长河的前端和后面望看去,也看不到像燕昭王那样的贤君。
时间:俯仰古今,时间绵长。
前--后;古人--来者。两用“不见”相连,
    表现自己的孤独寂寞。
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和孤独之感
1、怀才不遇
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独寂寞,悲从中来,怅然泪下。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空间:宇宙寥阔与绵长(悠悠),突出个人却渺小与短暂
更何况生不逢时,于是伤感无限,涕泪交横。
2、孤独
3、生之短促
前三句写诗人登高时的心理活动,最后一句才写外部表情。
主旨:诗人用时间与空间衬托出苦闷痛苦的心情,创造出了空旷苍茫、慷慨悲凉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和孤独之感 。
结构特点:全诗的语句长短参错
望 岳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自称少陵野老。(因为杜甫曾经居于长安城南少陵这个地方。)杜甫则被后世尊为“诗圣”.他的诗反映了人民的疾苦,谴责了统治阶级的残暴,揭示了尖锐的社会矛盾,历来被誉为“诗史”。有《杜工部集》
《春望》(被安史之乱叛军所俘,带回长安)
“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
安乱时期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安史之乱平息)
《蜀相 》 《春夜喜雨》 《江畔独步寻花 》
成都时期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的诗歌分类:
青年时期 《望岳》(25岁,现存最早的杜诗)
老年时期 《登高》《 登岳阳楼》 《江南逢李龟年》
整体把握: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做作品。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到衮州(今属山东省)去省亲—其父杜闲当时任衮州司马。此后大约三四年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首联: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泰山到底是什么样呢?请看,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
“齐鲁青未了”对描写泰山有何作用?
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以距离之远衬托泰山之高峻、连绵。
(写远望泰山的整体形象)
颔联: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写近望神奇秀丽的景色 和遮天蔽日的形象)
“钟”字:拟人,“聚集”表现了泰山的神奇秀丽;
“割”字“分割”写出了泰山山势高峻的形象。
大自然(钟爱泰山)把所有的神奇和秀美都集中在泰山,泰山如刀一样把照临的阳光切断,山的南北两面形成明暗截然不同的两部分。
颈联: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写细望泰山的景物、诗人感受 )
夸张。写出了诗人心情激荡和眼界开阔,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心情激荡;看山鸟回旋归山,使人眼眶欲裂。
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写诗人心底的愿望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请说说你的理解。
不仅写出了泰山的雄伟,也直抒胸臆☆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哲理: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终要登山泰山顶峰,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远望
近望
细望
愿望

2. 全诗围绕题目中的 字为线索。
1.看看作者是在怎样望泰山的?
《望岳》
1、杜甫的《望岳》一诗中写远望中泰山的气势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的《望岳》一诗中写近望所见泰山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形象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杜甫的《望岳》一诗中写细望之景,突出傍晚云气升腾,飞鸟归林之景的句子
是:
—————————————————————
4、杜甫的《望岳》一诗中写作者展望未来,表现诗人的壮志与抱负的句子是:
—————————————————————
5、杜甫的《望岳》一诗中富有人生哲理的句子是:
—————————————————————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又叫灵鹫峰,位于浙江杭州灵隐寺前。高168米。有“东南第一山”,“武林第一峰”等多种称呼,为西湖八大景之一。飞来峰无石不奇,无树不古,无洞不幽,秀丽绝伦。飞来峰的厅岩怪石,如蛟龙,如奔象,如卧虎,如惊猿。山上老树古藤,盘根错节;岩骨暴露,锋棱如峭。
走近作者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大政治家,当过宰相,在神宗皇帝支持下实行改革,历史
上叫做“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又是文学家,诗和散文都写得很好。他十分注重修辞,据说,他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经过几十次修改才选定“绿”字,千百年来传为美谈。“ 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临川先生文集》。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飞来峰顶耸立着千寻的高塔,听说塔上鸡叫时能看见朝阳升起。
夸张。首句紧扣诗题下笔,点明了地点,并用“千寻”二字言其高。
第二句紧承首句,通过具体的描写,进一步突出飞来山上“千寻塔”之高。
“日”是帝王的象征。
“鸡鸣日升”的灿烂的图景也是诗人美好前程的象征。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不怕浮云遮住远望的双眼,只因为身体站在山的最高峰。
浮云:①实写:云彩
②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对于作者)。
③比喻:困难(对于读者)
“不畏”一词表现出诗人对保守势力的蔑视,不畏艰难,对前途充满信心的思想感情。
人生哲理:
达到一定高度后,就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被假象迷惑
“最高层”暗喻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
游山西村
【陆游】(1125—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代表作】《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游山西村》等。
走近作者
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在此之前,陆游曾任隆兴府通判,因为极力支持张浚北伐,被投降派劾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罢官闲居,住在山阴(今浙江绍兴)镜湖的三山乡。诗人心中当然愤愤不平,相比诈伪的官场而言,家乡纯朴的生活自然会让诗人产生无限的欣慰之情,诗题中“山西村”,指三山乡西边的村落。诗中记叙了当地的风俗,饶有兴味。
社会环境描写,写自己游村突然来到农家,主人盛情留客,渲染出农家丰收后的欢乐气氛,为下面的出游、写景、抒情做了有力的铺垫。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细读感悟
腊月所酿的酒,称为“腊酒”。
指菜肴丰足。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又浑,在丰收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
“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
“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又复现的境界,用来说明只要不畏惧,困境中也会蕴含着希望。
(村子外面)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活学活用:
有人评价说这首诗除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句,其他诗句都是多余的,没有写的价值,请谈谈你的看法。
这种评价是不对的。因为诗的原意是写山西村山环水绕的景色的,喻意是后人的感悟。全诗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一句都对表达作者游览山西村的愉悦心情有作用。
对偶,写了热闹的乡俗民事(之前写景),表现了对乡土民俗的赞美(抒情),也表达了诗人喜爱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进入村子
写诗人的愿望.诗人盼望着以后能够有时间趁月夜出游,随时拄着手杖敲门拜访,恋恋不舍之情溢于言表.一个热爱农村,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趁着月明来闲游。
没有固定的时间,即随时。
能随时拄杖,轻扣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
这首诗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农村风光图,赞美农村风光和淳朴的民俗,表达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课堂小结
己亥杂诗
龚自珍
(1792--1841) 清思想家、文学家。
所作诗文,极力提倡“更法”、“改图”,深刻揭露清王朝统治的腐朽,反映社会阶级矛盾的日益尖锐,洋溢着受国热情。
《明良论》、《病梅馆记》等文,和《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等诗篇,皆为其代表作。散文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诗尤瑰丽奇肆,有“龚派”之称。著有《龚自珍全集》。
请描述诗歌前两句所展现的情景。这首诗前两句是怎样写“离愁”的?
我满怀惆怅地离开京城,夕阳西下,更增无边的离愁别绪,我举起马鞭向东一指,走向天涯(故乡)。
用“浩荡”表现“离愁”的广阔无边,用“白日斜”的特定情境烘托“离愁”。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
你认为这首诗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
这两句话以“落红”和“春泥”为喻,表达了作者虽辞官离京,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诗语言生动形象,内容蕴涵哲理,格调昂扬向上。
对国家民族的那份执著的忠忱。
不甘于沉沦,为国家民族贡献力量。
主题意义
牺牲自己,培养后人的无私奉献精神
“落红”的形象,就成了
崇高献身精神的象征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思考以下问题
诗中哪句表现了诗人犹豫孤独和悲壮豪迈复杂心情交织一起?
诗中哪句表现了虽辞官,但仍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诗词?
诗中写了几种心境?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离别忧伤;2、回归的愉快;3、积极的人生态度
古代诗人描写落花
一种是怨啼鸟,怪东风,叹年华,面对落花嘘唏感叹。“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林黛玉;
另一种把落花作为自然景物来描写,其中不少昂扬向上的精神。“花落春仍在”“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