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古代日本 课件(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古代日本 课件(2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8-27 10:50: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第11课 古代日本
兴起
一、6世纪前的日本
发展
1-2世纪,有100多个小国
5世纪,大和政权实现统一
1.背景
一、6世纪前的日本
大和该如何管理如此庞大的国家呢?
2.大和政权组织
部民地位近似奴隶
性质:奴隶制国家
“田 部”
“海 部”
材料一:“7世纪的时候,日本处在奴隶社会,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不断剥削奴隶和部民,权势很大。地方贵族反抗中央皇室,政局十分混乱,地方上势力最大的是苏我氏。”
材料二:公元627—650年,中国正值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由于政治清明,文化昌盛,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材料三: 6世纪下半叶,大和国内出现统治危机,掌权的圣德太子(574-622)制定了一系列法令来提高天皇的权威,并且派遣众多使节出使中国,全面学习中国先进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这次改革在历史上被称为“推古改革”,它为之后的“大化改新”准备了条件。
阅读上面的材料以及教材内容,说出大化改新的背景都有哪些?
二、大化改新
1.背景
①国内:社会矛盾尖锐(根本因素)
②国际:中国隋唐的制度影响着日本;朝鲜的新罗国兴起(催化因素)。
③日本派遣遣唐使,全面学习中国,进行“推古改革”,为大化改新准备了条件。
乙巳之变
皇极天皇
中大兄皇子
中臣镰足
苏我入鹿
大化改新前,苏我氏等大贵族控制政权。645年6月12日,由中大兄皇子、中臣镰足等人谋划实施了暗杀权臣苏我入鹿的宫廷政变。最终结果是权倾朝野的苏我氏宗家灭亡。自此,皇室夺回政权。中大兄皇子等拥立轻太子为孝德天皇(36代天皇)。
飞鸟时代大和皇族中改革派发动的一场宫廷政变
孝德天皇
中臣镰足
背景(内):大和皇族中的改革派发动官廷政变,孝德天皇即位
二、大化改新
阅读教材P53的内容,完成下列表格的填写。
开始
领导
内容
政治
经济
646年
孝德天皇
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奴隶社会
公元 646年
大化改新
大化改新·意义:
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封建社会
二、大化改新
中国唐朝制度
日本大化改新
政治 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集权)、科举制等;地方沿用秦汉以来的郡县制,由中央派人管理
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人治理
经济 实行租庸调制
实行班田收授法,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实行租庸调制,统一赋税
中国隋唐制度与日本大化改新内容对比
结合表格内容对大化改新进行评价
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隋唐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通过这一系列改革,解决了土地国有、部民制和中央集权制问题,打击了旧贵族在经济、政治上的顽固势力,有利于封建生产关系的形成,达到了改革的目的。形成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唐都长安
奈良平城京
开元通宝
和同开珎
日本大化改新深受中国隋唐文化的影响,你还知道中国先进文化对日本产生深刻影响的哪些事例?你怎样看待日本民族对待外来先进文化的态度?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一个国家或民族要善于学习他人的先进文化,要积极改革创新;文化交流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主要动力之一。
三、武士和武士集团
1.背景
大化改新百余年后,日本社会经济制度又一次发生重大变化,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班田制逐渐被庄园制取代。
大化改新百余年后,日本社会经济制度又一次发生重大变化,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班田制逐渐被庄园制取代。
三、武士和武士集团
2.武士的形成
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
代。
三、武士和武士集团
2.武士的形成
一起来整理出武士形成的过程。
目 的
组成成员
性 质
特 点
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
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
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
小的武士集团追随、服从一个更强大的首领,组成大的武士集团。武士集团有时代表庄园利益与地方政府对抗,有时也响应朝廷号召去征战。
三、武士和武士集团
3.幕府统治
时间:12世纪晚期
建立者:源赖朝
源氏首领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
特点: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
日本由此进入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1)镰仓幕府的建立
三、武士和武士集团
幕府与天皇的关系: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
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实际上天皇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国家大权基本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
(2)特点
三、武士和武士集团
“当生与死逼迫你选择时,唯干脆利落地选择死。”“我讨厌考虑那些所谓的是非、正邪。不顾一切的尽心侍奉,无论什么事情都首先考虑主君就可以了。”
——山本常朝《叶隐》
(3)武士道
武士效忠的对象:武士效忠的是他的主公,而不是国家。武士道的实质就是以最大的勇敢和牺牲精神做主人的忠实奴仆。
三、武士和武士集团
“武士道精神以不惜命的觉悟为根本,为实现个人于集体、团体的价值,尽可能的发挥自己的能力,强调‘毫不留念的死,毫不顾忌的死,毫不犹豫的死’。武士道精神是武士的道德规范,最典型的行为是切腹”。
(3)武士道
武士道精神:绝对服从主公,重言诺,轻生命,勇于战斗的精神。
三、武士和武士集团
①积极影响:为理想而不屈奋斗的精神,是武士道精神的扩展。
(3)武士道
武士道精神有什么影响?
为篮球魅力所征服的少年,通过不懈努力,最终打进全国大赛
在“天人”控制幕府时期,仍然坚持并贯彻自己“武士道”的坂田银时
三、武士和武士集团
②消极影响:经历了畸变,盲目效忠,成为帝国主义侵略扩张的工具。
(3)武士道
武士道精神有什么影响?
ke
1世纪-2世纪
大化改新
646年
出现上百个国家
(与中国通使关系)
5世纪
大和政权
统一日本
12世纪末
幕府统治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