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23届新高三摸底联考历史(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2023届新高三摸底联考历史(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8-27 08:07:20

文档简介

2023届新高三摸底联考
4.宋太宗时,“国家开贡举之门,广搜罗之路”,允许工商杂类中的“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应
举。宋真宗曾对知贡举杨砺说:“贡举重任,当务选擢寒俊,精求实艺,以副朕心。”由此使一
历史试题
些勤奋读书的寒门子弟进入仕途。上述现象
本试题卷共8页,20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A.表明选拔人才标准较公正

注意事项:
B.将会增加北宋的财政负担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
C.利于巩固和扩大统治基础
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D.要求及时改革考试的内容

2.选择题的作答: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
5.墟,是我国南方农村进行贸易、时聚时散的场所。下表是清代广东潮州府墟市数目增长表。
O
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康熙时墟市数
乾降时墟市数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
潮阳县
5
17
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揭阳县
5
26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海澄县
5
10
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惠来县
11
符合题目要求的。
饶平县
3
19
1.考古材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大埔县

材料
结论
这反映出,当时潮州府
山东三里河遗址一个大型窖穴中,发现有1
当时已存在严重贫富分化现象
立方米左右的栗粒
A.村镇商业日趋活跃
B.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
C.抑商政策逐渐弱化
D.农业的多种经营兴盛
B
河北藁城台西遗址出土商朝漆器
漆器出现时间不早于商朝
6.下表所示为晚清时期外交使节制度的概况(部分)。
湖南长沙楚墓出土春秋中晚期凹字形铁锸4

春秋中晚期冶铁业有一定发展
件,铁削、码子、环形器共20件
时间
过程
1866年英国人赫德回欧洲休假,清政府派斌椿代表团随赫德同往
湖南长沙子弹库楚墓出土一幅战国中晚期
丝帛是战国中晚期的主要书写材料
的楚帛书
清政府正式派美国人蒲安臣充当“办理各国中外交涉事务大臣”,清政府派礼部郎中孙
1867年

家谷等为“办理中外交涉事务大臣
2.汉代社祭在每年春二月秋八月上旬的戊日进行,是乡村全体成员必须参加的祭祀活动。在社
清政府谕旨候补侍郎郭嵩焘出使英国,创立了中国第一个驻外使馆,到1894年,清政

祭中,表达的是一种集体性的虔诚和公共的愿望,主要目的是为里社祈福。据此可知,汉代的
1875年
府向外派使的国家有12个
社祭活动
A.是儒学进一步世俗化的产物
1876年
总理衙门制定了第一个《出使章程》,确定了外交官的驻使年限、权限等

B.利于增强乡里成员的凝聚力
据此可知,晚清使节制度的建立
C.重点突出了宗族伦理的内容
A.严重受制于西方列强的政治干预
B.使清政府摆脱了天朝上国传统观念
D.约束着广大民众的生产生活
C.有利于中国观察和了解外部世界
D.表明清政府寻求建立平等外交关系
3.这是某碑文内容(部分):“大蕃圣神赞普可黎可足与大唐文武孝德皇帝(唐穆宗尊号)和叶社
7.在严复看来,竞争的基本准则有两个:其一,竞争必须是以正途进行实力、智力和能力的角逐
棕制
稷如一统,立大和盟约,兹述舅甥二主结约始末及此盟约节目,勒石以铭…彼此虽有怨隙
这已规定于“优胜劣败之公例”中,胜者,必须是优者。其二,竞争只肯定最大的且最有效的
问聘之礼,从未间断,且有延续也,如此近厚姻亲,甥舅意念如一,再结盟誓。”上述盟约内容
付出,只要比对手付出更多的努力,就能在竞争中获胜。严复的上述主张
A.是文成公主入藏的见证
B.消除了唐蕃之间的纷争
A.直接批评了中国儒释道传统观念
B.从体用关系角度论证竞争的残酷性
C.延续了唐朝的盛世局面
D.符合唐蕃社会发展需要
C.强调开启民智在竞争中的重要性
D.意在激发民众挽救民族危亡的热情
高三大联考·历史第1页(共8页)
高三大联考·历史第2页(共8页】参考答案及解析
历史
2023届新高三摸底联考
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一、选择题
的纠纷基本结束,这适应了唐蕃社会的发展需要,D
1.C【解析】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楚墓出土春秋
项正确:A项“文成公主入藏”发生在唐朝前期,排除:
中晚期凹字形铁锸4件,铁削、码子、环形器共20件”
B项“消除了”说法太绝对,排除:此次会盟发生在唐
可知,春秋中晚期的冶铁业应当有一定的发展,C项
朝后期,故C项错在“盛世”。
正确。A项山东三里河遗址发现1立方米的粟粒,能4.C【解析】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允许工商杂类
说明当时农业得到发展,但不能得出严重贫富分化,
中的·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应举”“由此使一些勤
排除:B项河北藁城台西遗址出现商朝漆器,能说明
奋读书的寒门子弟进入仕途”可知,材料信息描述的
商朝手工业的发展,不能说明商朝以前没有漆器(我
是宋代科举制放宽条件限制,注重选拔寒门子弟进人
国新石器时代就能制作漆器),排除:D项长沙楚墓出
仕途,这有利于巩固和扩大统治基础,C项正确。A、
土一幅战国中晚期楚帛书,不能因此说丝帛是当时的
B、D三项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主要书写材料,排除。
5.A【解析】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墟,是我国南方
2.B【解析】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乡村全体成员
农村进行贸易、时聚时散的场所”和表格中“墟”数据
必须参加”“表达的是一种集体性的虔诚和公共的愿
变化可知,清代潮州府墟的数量整体呈增加趋势,这
望,主要目的是为里社祈福”可知,材料描述的是,汉
反映出潮州府村镇商业日趋活跃,A项正确。B项
代社祭活动能使人们产生共同的心理体验和情感,加
“工商业市镇”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说法与所学知
强邻里的团结和凝聚力,故B项正确:材料中的社祭
识不符,排除:材料信息未涉及农业的经营方式,D项
活动与儒学世俗化无必然联系,排除A项:据材料信
排除。
息无法看出宗族伦理是否属于社祭活动重点内容,排
6.C【解析】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清政府派斌椿
除C项:据材料信息无法看出社祭活动对民众生产生
代表团随赫德同往”“清政府派礼部郎中孙家谷等为
活的消极影响,D项排除。
·办理中外交涉事务大臣’”“清政府向外派使的国家
3.D【解析】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大蕃圣神赞普
有12个”“制定了第一个《出使章程》”等可知,材料
可黎可足与大唐文武孝德皇帝(唐穆宗尊号)和叶社
中使节制度的建立,有助于晚清政府了解外部世界,
稷如一统”“甥舅意念如一,再结盟誓”可知,材料中
C项正确:A项说法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甲午中日
盟约发生在9世纪中期,此次会盟后唐朝与吐蕃之间:
战争前清政府没有摆脱天朝上国观念,B项排除:D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