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1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B)(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阴影部分表示7月7日,非阴影部分表示7月8日,每条经线之间的间隔相等,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此时,A点的区时是( )
A.7月8日12时 B.7月7日24时 C.7月8日6时 D.7月8日16时
2.此时,北京时间是( )
A.7月8日15时 B.7月8日14时 C.7月8日20时 D.7月8日18时
3.有关A、B、C三点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点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B.三点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相同
C.三点角速度相同,线速度B点大于C点 D.三点线速度相同,角速度A点大于B点
【答案】1.C
2.B
3.C
【解析】1.根据材料,非阴影部分为7月8日,可知90° W 即西六区为0:00,A点位于零时区,与西六区 相差6个小时,且在西六区的东边。根据“东 加西减”原则,A的区时应为7月8日6:00,故 正确答案为C。 故选 C。
2.北京时间为东八区的区时。根据上题可判断, 东八区与西六区相差14个小时,且位于西六区 东边。根据“东加西减”原则,北京时间应为 7月8日14:00。故正确答案为B。 故选B。
3.根据所学知识,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处除南北两 极外,均为15°/h,但线速度变化规律为由赤 道向南北两极递减。故排除A、B、D。 故选 C。
【点睛】本题考查区时计算和地球自转速度,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进行分析作答。
(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表示我国北方的一条河流,图中阴影部分代表泥沙淤积而成的沙岛。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4.该沙岛最后将与河的哪岸连接在一起( )
A.M岸 B.N岸
C.沙岛将保持原来的位置不变 D.不能确定
5.地球上由低纬度向高纬度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偏移的方向均是( )
A.向东 B.向西 C.向南 D.向北
【答案】4.B
5.A
【分析】4.在我国,河流流向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所以泥沙将沉积在N岸,该沙岛最后将与河的N岸连接在一起。B正确,故选B。
5.地球上由低纬度向高纬度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但都是向东偏移。A正确,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地转偏向力的作用。记住北右南左的偏转规律即可解题。
(2020·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校(北校区)高一课时练习)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各点,与B点地方时不相同的有几个( )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7.随地球自转,图中C转至D点需要( )
A.24小时 B.23小时 C.2小时 D.1小时
【答案】6.B
7.D
【分析】本题考查地球自转的基本特点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6.同一经线地方时相同,不同经线地方时不同。据图可知,与B点同经线的点为D点和F点,不同经线上的是A、C、E三点,故选B。
7.地球自转角速度特点是除南北两极点外全球各地均相等,均是15°/小时。据图可知,随地球自转,图中C转至D点经线转过15°角度,则需要1小时。故选D。
【点睛】地球自转的特点是:角速度约为15°/小时,线速度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某半球以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图中箭头代表地球自转方向,阴影部分为黑夜。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8.该日为北半球的(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9.G、K两点的昼长分别是( )
A.6小时 24小时 B.12小时 0小时 C.18小时 24小时 D.15小时 12小时
【答案】8.D
9.C
【分析】8.由图可知,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说明该半球为南半球,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说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为冬至日。D正确,ABC错误;故选D。
9.由图可知,G点所在纬线圈的昼弧跨经度270°,根据每隔经度15°,时间相差1小时,推算出G点昼长为18小时;K点位于南极圈上,出现极昼现象,昼长为24小时,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昼夜长短的计算:1、可以利用一个地区昼弧所跨的经度范围来计算,方法是在日照图上某条纬度与晨昏线有两上交点,两点之间在昼半球的部分即是白昼的时间;2、可以利用已知的日出和日落时间来求算,方法是:白昼长=2×(12-日出时间)或白昼长=2×(日落时间-12)。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示意地球公转轨道和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0.图中四个位置,地球公转速度最慢的是( )
A.a位置 B.b位置 C.c位置 D.d位置
11.2020年4月4日我国清明节时,地球最靠近图中的( )
A.a位置 B.b位置 C.c位置 D.d位置
【答案】10.A
11.D
【分析】10.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地球自转方向。图示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那么,公转方向也是顺时针,因此,该地球公转图属于南极上空俯视图,地球公转到a位置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北半球夏至日,在四个位置中距离远日点最近,故公转速度最慢。A正确。故排除B、C、D三项,本题A项正确。
11.4月4日我国清明节时,在二分二至中,地球公转位置最接近春分日(3月21日前后)。按地球公转顺时针方向,可推知图中d位置为春分日,b位置为秋分日,D正确,A、B、C三项不符合题目要求,故本题选D项。
【点睛】地球在过近日点时,公转的速度快;地球在过远日点时,公转的速度慢。地球于每年1月初经过近日点,7月初经过远日点,因此,从1月初到当年7月初,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逐渐加大,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减慢;从7月初到来年1月初,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逐渐缩小,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在暗室里,将一盏打开的电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如下图),然后转动地球仪。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2.该模拟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有( )
①昼和夜 ②四季更替 ③昼夜交替 ④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上题演示的地理现象的成因是( )
①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 ②地球不停地绕地轴自转
③地球不停地绕太阳公转 ④黄赤交角的存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12.C
13.A
【分析】12.在同一时间里,电灯只能照亮地球仪的一半,向着电灯的一半是白昼,背着电灯的一半是黑夜,因此该模拟实验能够演示昼夜现象,①正确;转动地球仪后,可以发现昼夜不断地交替,即能够模拟地球上的昼夜交替现象,③正确;四季更替是地球绕太阳公转的结果,②错;太阳直射点的南北回归运动是地球公转和存在黄赤交角造成的,④错。综合上述分析,①③正确,故本题选C。
13.如果地球是一个自身发光或透明的球体,就不可能产生昼与夜现象,①正确;正因为地球不停地绕地轴自转,才产生了以24小时为周期的昼夜交替现象,②正确;地球不停地绕太阳公转和黄赤交角的存在,与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的形成无关,假设地球不公转或黄赤交角不存在,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依然存在,③④错。故选A。
【点睛】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且不透明的球体,同一瞬间阳光只能照亮半个球,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白昼,没有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黑夜,所以地球有昼夜现象。我们每天都在经历昼夜交替,这是由于地球在不停自转导致的,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小时)。如果地球只有公转,没有自转,昼夜交替还会存在,不过那时的1天就等于如今的1年。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南半球昼长夜短的时间是( )
A.B-C-D B.C-D-E C.A-B-C D.D-E-F
15.极昼现象从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的时期是( )
A.A-B B.B-C C.C-D D.D-E
【答案】14.B
15.A
【分析】14.根据图中直射点位置判断,图中A、B、C、D、E、F分别表示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春分日和夏至日。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半球昼长夜短,则直射点在南半球,图中显示,直射点在南半球的时间为C之后,经过D,E之前,即图中C-D-E期间,选项B符合题意;B-C-D期间中,B-C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南半球昼短夜长,选项A不符合题意;A-B-C期间,太阳直射北半球,南半球昼短夜长,选项C不符合题意;D-E-F期间,E-F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南半球昼短夜长,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5.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时,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即图中A-B-C期间,在此期间,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则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的范围扩大,反之则缩小,图中显示,在A-B-C期间,A-B段太阳直射点北移,B-C段太阳直射点南移,因此极昼现象从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的时期是A-B段,选项A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CD。故选A。
【点睛】春分日(3.21)和秋分日(9.23):全球昼夜平分;春分日(3.21)至秋分日(9.23):北半球昼长于夜,南半球夜长于昼;全球越向北昼越长,北极附近有极昼现象,南极附近有极夜现象;秋分日(9.23)至春分日(3.21):南半球昼长于夜,北半球夜长于昼;全球越向北昼越短,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北极附近出现极夜现象。
夏至日(6.22)至冬至日(12.22):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大部分地区白昼缩短,南半球大部分地区白昼增长。冬至日(12.22)至夏至日(6.22):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大部分地区白昼增长,南半球大部分地区白昼缩短。夏至日(6.22):北半球昼长达到最长,南半球夜长达到最长,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冬至日(12.22):南半球昼长达到最长,北半球夜长达到最长,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
二、综合题
16.(2020·广西·象州县中学高一阶段练习)读昼夜半球图,回答问题:
(1)此时G地为________点钟,和它同时刻的是________地。
(2)此时B地为________点钟,A地为________点钟,C地为________点钟,D地为________点钟。
【答案】 12 E、F 6 4 8 8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光照图的判读。
【详解】(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EFG所在经线被太阳直射,地方时为12时。
(2)根据图示自转方向,ABC所在为晨线,B为晨线与赤道交点,为6时,A地比B地经度向西差30°,时间相差2小时,所以A地的地方时为6时-2时=4时,C地比A地经度向东差30°,所以C地的地方时为6时+2时=8时,D地和C地在同一条经线上,其地方时相同,也是8时。
【点睛】
17.(2020·甘肃·定西市英才高级中学高一阶段练习)读下图(阴影部分为黑夜),完成下列各题。
(1)该图是以____为中心的示意图。
(2)图中代表的日期是____前后。
(3)M、N、A三点的角速度比较____,线速度比较:____(由大到小排序),线速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
(4)弧MPN为____线,其中弧MP为____线。
(5)P点所在经线此时是____时。
【答案】 南 12月22日 M=N=A M=N>A 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晨昏线 晨线 24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光照图的判读。
【详解】(1)图中的地球自转方向是顺时针,该图是以南极为中心的示意图。
(2)图中南极圈及以南地区出现了极昼,代表的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
(3)地球的角速度除开两极点外都是相等的。故M、N、A三点的角速度比较:M=N=A,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图中MN都在赤道上,故M=N>A。
(4)弧MPN为昼夜分界线,故为晨昏线,其中弧MP为沿地球自转方向由夜进入昼的界线,为晨线。
(5)P点所在经线为夜半球的中央经线,此时是0时或24时。
【点睛】
18.(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下面的太阳光照图,回答问题。
(1)该图为北半球_________(节气)的太阳光照图,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对应的日期是_______;此日距_______点较近,地球的公转速度较_______。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_______。
(3)此时A点正值_______(日出或日落)。A点随地球自转,连续两次看到日出的时间间隔是_______小时。
(4)B点此时的太阳高度为_______。此日,A、B、C三地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排列是_______。
(5)B地处于五带中的_______带,此时我国正值_______季。
(6)图中D点此刻的地方时是_______时。
(7)C点的昼长是_______小时。
【答案】 夏至 北极圈内都是极昼现象 6月22日 远日点 慢 北回归线(23°26'N) 日出 24小时 0° A>B>C 热 夏 12时 24小时
【解析】本题考查光照图的判读,考查地球运动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难度一般。
【详解】(1)由图可知,此时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对应的日期是6月22日;此时与远日点较近,地球公转的速度较慢。
(2)此日太阳直射的纬度是北回归线(23°26'N)。
(3)A位于晨线上,此时为日出。A点随地球自转,连续两次看到日出的时间间隔是24小时。
(4)B点位于晨线,此时太阳高度为0。与直射纬线距离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故A、B、C三地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排列是A>B>C。
(5)B地处于五带中的热带,此时我国正值夏季。
(6)D位于昼的中央经线上,即为正午12时。
(7)C点此时出现极昼,昼长是24小时。
【点睛】
19.(2022·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第一中学高一阶段练习)下图是“我国华北地区二分二至日的太阳东升西落示意图”,根据图中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用箭头画出太阳东升西落的方向。
(2)图中表示夏至日正午太阳的是____,表示春分和秋分日正午太阳的是____,表示冬至日正午太阳的是____。
(3)图中代表日出地点的字母是____,判断理由是____;代表日落地点的字母是____,判断理由是____。
(4)图中以球心为观察者,字母A、B、C、D分别表示的方向是:A____,B____,C____,D____。
(5)如果太阳位于M处,则人的影子朝向____,太阳位于D处时,人的影子朝向____。
(6)夏季日出时,太阳位于____,人的影子朝向____。秋分日时日出的太阳位于____,人的影子朝向____;日落时的太阳位于____,人的影子朝向____。
【答案】(1)绘图如下:
(2) 甲 乙 丙
(3) D、E、N D、E、N位于地平面上,时间在正午之前 C、F、M C、F、M位于地平面上,时间在正午之后
(4) 北 南 西 东
(5) 东北 正西
(6) 东北 西南 正东 正西 正西 正东
【分析】本大题以我国华北地区二分二至日的太阳东升西落示意图为材料,设置六道小题,涉及太阳视运动、日出日落方位及日影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1)
根据图中日出、日落的时间信息,可以判断太阳东升西落的方向,上午箭头向上,下午箭头向下。绘图如下:
(2)
该地位于华北地区,甲的正午太阳最高,所以是夏至日的正午太阳,丙最低,是冬至日的正午太阳,乙位于中间位置,是二分日的正午太阳。
(3)
根据图中日出、日落的时间信息,可以判断出日出和日落的大致方向,太阳位于正午之前的地平面上肯定是日出,即D、E、N代表日出地点;位于正午之后的地平面上是日落,即C、F、M代表日落地点。
(4)
图中甲乙丙代表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方位,即正南方向,AB分布表示正北和正南。CD指示二分日的日出日落方位,分别表示正西和正东方位。
(5)
太阳位于M处,此日为冬至日日落方位,即西南方位,人的影子与太阳的方位相反,据此可以判断人的影子朝向东北方向。太阳位于D处时,即日出正东方位,人的影子朝向正西。
(6)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半球,日出东北方向,日落西北方向;二分日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冬至日日出东南,日落西南。人的影子与太阳的方位相反,据此可以判断方向。
20.(2022·江苏·泰州中学高一阶段练习)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登封观星台位于河南省登封县约(113°E,34°N),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天文台建筑。观星台上有两间小屋,小屋之间有一横梁,台下正北方有一“长堤”(见下图),每天正午,横梁的影子会投在“长堤”上,利用它可以了解四季变化。
(1)右图中,当地球由乙处向甲处运动期间,太阳直射__________半球,河南登封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横梁在“长堤”上的正午投影逐日向__________(填写方向)移动。
(2)横梁在“长堤”上的正午投影距离观星台最近之日,北半球的节气为__________日,该日地球位于图中公转轨道上的__________处。
(3)每日横梁在“长堤”上离观星台最近的投影出现时间比北京时间12:00__________(早或晚),原因是__________。
【答案】(1) 南 昼渐长、夜渐短 南
(2) 夏至 丁
(3) 晚 登封位于东经120度以西,地方时比东经120度的地方时晚(强调东西关系)。
【分析】本题以登封观星台以及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为材料,涉及地球公转以及自转的地理意义等知识点,考查了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1)
读图乙靠近近日点,则乙为冬至日,甲为春分日,丁为夏至日,丙为秋分日。当地球由乙处向甲处运动期间,也就是从冬至向春分的时段,太阳直射在南半球,从南回归线向北、向赤道移动,河南登封昼渐长、夜渐短,由于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增大,影子会不断缩短,故横梁在"长堤"上的正午投影逐日向南移动。
(2)
横梁在长堤"上的正午投影距离观星台最近之日,也就是该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时间,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故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时间为北半球的夏至日,该日地球位于图中公转轨道上的丁处。
(3)
由于登封位于120°E以西,地方时比120°E的地方时晚,故每日横梁在长堤"上离观星台最近的投影出现时间比北京时间12∶00晚。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1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B)(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阴影部分表示7月7日,非阴影部分表示7月8日,每条经线之间的间隔相等,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此时,A点的区时是( )
A.7月8日12时 B.7月7日24时 C.7月8日6时 D.7月8日16时
2.此时,北京时间是( )
A.7月8日15时 B.7月8日14时 C.7月8日20时 D.7月8日18时
3.有关A、B、C三点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点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B.三点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相同
C.三点角速度相同,线速度B点大于C点 D.三点线速度相同,角速度A点大于B点
(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表示我国北方的一条河流,图中阴影部分代表泥沙淤积而成的沙岛。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4.该沙岛最后将与河的哪岸连接在一起( )
A.M岸 B.N岸
C.沙岛将保持原来的位置不变 D.不能确定
5.地球上由低纬度向高纬度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偏移的方向均是( )
A.向东 B.向西 C.向南 D.向北
(2020·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校(北校区)高一课时练习)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各点,与B点地方时不相同的有几个( )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7.随地球自转,图中C转至D点需要( )
A.24小时 B.23小时 C.2小时 D.1小时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某半球以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图中箭头代表地球自转方向,阴影部分为黑夜。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8.该日为北半球的(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9.G、K两点的昼长分别是( )
A.6小时 24小时 B.12小时 0小时 C.18小时 24小时 D.15小时 12小时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示意地球公转轨道和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0.图中四个位置,地球公转速度最慢的是( )
A.a位置 B.b位置 C.c位置 D.d位置
11.2020年4月4日我国清明节时,地球最靠近图中的( )
A.a位置 B.b位置 C.c位置 D.d位置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在暗室里,将一盏打开的电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如下图),然后转动地球仪。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2.该模拟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有( )
①昼和夜 ②四季更替 ③昼夜交替 ④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上题演示的地理现象的成因是( )
①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 ②地球不停地绕地轴自转
③地球不停地绕太阳公转 ④黄赤交角的存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南半球昼长夜短的时间是( )
A.B-C-D B.C-D-E C.A-B-C D.D-E-F
15.极昼现象从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的时期是( )
A.A-B B.B-C C.C-D D.D-E
二、综合题
16.(2020·广西·象州县中学高一阶段练习)读昼夜半球图,回答问题:
(1)此时G地为________点钟,和它同时刻的是________地。
(2)此时B地为________点钟,A地为________点钟,C地为________点钟,D地为________点钟。
17.(2020·甘肃·定西市英才高级中学高一阶段练习)读下图(阴影部分为黑夜),完成下列各题。
(1)该图是以____为中心的示意图。
(2)图中代表的日期是____前后。
(3)M、N、A三点的角速度比较____,线速度比较:____(由大到小排序),线速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
(4)弧MPN为____线,其中弧MP为____线。
(5)P点所在经线此时是____时。
18.(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下面的太阳光照图,回答问题。
(1)该图为北半球_________(节气)的太阳光照图,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对应的日期是_______;此日距_______点较近,地球的公转速度较_______。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_______。
(3)此时A点正值_______(日出或日落)。A点随地球自转,连续两次看到日出的时间间隔是_______小时。
(4)B点此时的太阳高度为_______。此日,A、B、C三地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排列是_______。
(5)B地处于五带中的_______带,此时我国正值_______季。
(6)图中D点此刻的地方时是_______时。
(7)C点的昼长是_______小时。
19.(2022·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第一中学高一阶段练习)下图是“我国华北地区二分二至日的太阳东升西落示意图”,根据图中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用箭头画出太阳东升西落的方向。
(2)图中表示夏至日正午太阳的是____,表示春分和秋分日正午太阳的是____,表示冬至日正午太阳的是____。
(3)图中代表日出地点的字母是____,判断理由是____;代表日落地点的字母是____,判断理由是____。
(4)图中以球心为观察者,字母A、B、C、D分别表示的方向是:A____,B____,C____,D____。
(5)如果太阳位于M处,则人的影子朝向____,太阳位于D处时,人的影子朝向____。
(6)夏季日出时,太阳位于____,人的影子朝向____。秋分日时日出的太阳位于____,人的影子朝向____;日落时的太阳位于____,人的影子朝向____。
20.(2022·江苏·泰州中学高一阶段练习)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登封观星台位于河南省登封县约(113°E,34°N),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天文台建筑。观星台上有两间小屋,小屋之间有一横梁,台下正北方有一“长堤”(见下图),每天正午,横梁的影子会投在“长堤”上,利用它可以了解四季变化。
(1)右图中,当地球由乙处向甲处运动期间,太阳直射__________半球,河南登封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横梁在“长堤”上的正午投影逐日向__________(填写方向)移动。
(2)横梁在“长堤”上的正午投影距离观星台最近之日,北半球的节气为__________日,该日地球位于图中公转轨道上的__________处。
(3)每日横梁在“长堤”上离观星台最近的投影出现时间比北京时间12:00__________(早或晚),原因是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