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1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C)(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所示照片是我国某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图中a星为北极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这些有规律的弧线的形成,说明了( )
A.太阳运动 B.地球自转 C.地球公转 D.月球公转
2.摄影师拍摄a星的仰角为28°,据此推断摄影师拍摄的地点位于( )
A.长白山区 B.黄土高原 C.江南丘陵 D.山东丘陵
【答案】1.B
2.C
【分析】1.根据材料信息,下图所示照片是我国某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可知受地球自转的影响,夜晚看到众多恒星围绕北极星旋转,每颗恒星在照片上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呈现出有规律的弧线,B正确;此图为摄影师在地球上拍摄,地球的运动主要包括地球自转和公转,这些有规律的弧线的形成与太阳运动和月球公转无关,AD错误;地球公转的周期为一年,并不会导致几个小时发生这样的变化,且地球公转主要形成昼夜变化、太阳高度及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划分等详细,C错误。故选B。
2.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在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北极星高度角(仰角)等于当地的所在的纬度,摄影师拍摄a星的仰角为28°,则该地的纬度为28°N,与江南丘陵地区的纬度差不多,C正确;长白山区纬度约为45°N,A错误;黄土高原的纬度约为36°N,B错误;山东丘陵的纬度约为37°N,D错误。故选C。
【点睛】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为23时56分4秒,主要用于科学研究,昼夜更替的周期为24小时,主要用于生产和生活;地球自转的速度分为角速度和线速度,角速度除了南北两极点外,全球各地都相等,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照相机位置保持不动,利用长时间曝光技术拍摄的恒星持续移动的轨迹叫星轨,星轨相片即星轨图。下图为我国某天文台观测站拍摄团队拍摄的星轨图。据此完成下面四题。
3.图中恒星看起来似乎都围绕某颗星体做圆周运动,该星体为( )
A.织女星 B.北极星 C.金星 D.天狼星
4.图中恒星看起来都围绕某颗星体做圆周运动的原因是( )
A.地球不停地公转 B.恒星运动速度很快
C.地球不停地自转 D.该星体吸引恒星绕其转动
5.图中恒星围绕某颗星体做圆周运动的方向是( )
A.逆时针 B.顺时针 C.自西向东 D.自南向北
6.某恒星在拍摄日21:10位于图中a位置,那么,第二天该恒星处于同一位置的时间最可能是( )
A.21:14 B.21:06 C.21:10 D.22:08
【答案】3.B
4.C
5.A
6.B
【分析】3.由材料信息可知,该星轨图拍摄地点位于北半球。由于地球在自转过程中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所以导致北半球星轨大致以北极星为中心呈圆形,因此图中恒星绕转的星体为北极星。B正确,A、C、D错,故本题选B项。
4.综合上题可知,图中恒星看起来都围绕某颗星体做圆周运动的原因是地球不停地自转,C正确;地球不停地公转和恒星运动速度很快都是事实,但不会造成恒星围绕某颗星体做圆周运动,A、B错;北极星是一颗普通恒星,其质量没有大到吸引众多恒星绕其转动形成天体系统的程度,D错。故本题选C项。
5.图中恒星围绕北极星做圆周运动是地球自转的反映。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导致星辰视运动东升西落,所以,在北半球面对北极星(向北仰视)观察夜空中恒星视运动时呈逆时针方向,A正确,B、C、D错,故本题选A项。
6.恒星连续两次出现在某地夜空中相同位置的时间间隔为恒星日,其时间长度为23小时56分4秒,所以第二天该恒星处于同一位置的时间比前一天要提前3分56秒,据此计算出第二天该恒星处于星空同一位置的精确时间是21时6分4秒,比较四个选项,B正确。故本题选B项。
【点睛】星轨其实是地球自转的反映。地球相对背景恒星以整圆形式旋转,旋转一周时间大约为23小时56分钟4秒,这个周期也被称为恒星日。靠近两极的恒星会产生最小的圆,而靠近地球赤道的恒星则会产生最大的圆。恒星,就像白日里的太阳一样,每夜每晚从夜空东边移动到西边。每颗恒星每小时大约向西移动15度。
(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某学校校园东西长600米,南北宽1000米,校内有孔子像距北门500米,距西门300米。校训牌位于孔子像的西北方。完成下面小题。
7.下图中与上述信息相符的是( )
A.A B.B C.C D.D
8.学校门口早上和傍晚都有老师在校门外值班接送学生。某日,王老师背向校门站立,影子在他正前方。此时,王老师( )
A.早上在东门迎学生进校 B.早上在西门迎学生进校
C.傍晚在北门送学生离校 D.傍晚在南门送学生离校
【答案】7.D
8.B
【分析】7.由题中“校园东西长600米,南北宽1000米,校内有孔子像距北门500米,距西门300米”可知,校园南北宽,东西窄,孔子像应在校园正中,从图中一个大门的名称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可以推断另外三个方向,AC都是东西宽,南北窄,AC错误。校训牌位于孔子像的西北方,B图位于东北方,B错误,D正确。故选D。
8.王老师背向校门站立,影子在他正前方,说明老师与太阳方向刚好相反;太阳东升西落,早上在老师应在西门迎学生进校,A错误,B正确;傍晚应在东门送学生离校,CD错误;故选B。
【点睛】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各地太阳从东北升起,在西北落下(极昼极夜区除外)。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各地太阳从东南升起,在西南落下(极昼极夜区除外)。太阳直射赤道,太阳从正东升起,在正西落下(极点除外)。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载着三名航天员的神舟十二号飞船顺利发射升空。6小时后,飞船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与已经在轨的天宫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对接,创造了我国载人航天历史上最快载人对接记录。下图示意我国四大航天发射基地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与文昌相比,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优势是( )
A.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可节省燃料 B.降水少,晴天多,发射窗口期长
C.空中及海上交通都很方便,便于运输 D.大风和扬沙天气少,利于卫星发射
10.在神舟十二号飞船自主交会对接时,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
A.伦敦正值夜幕沉沉 B.悉尼昼长夜短
C.北京太阳位于西南 D.上海日影最长
【答案】9.B
10.C
【分析】9.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海上交通更方便;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位于我国西北,降水少,晴天多,发射窗口期长,风沙天气较多,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
10.依据材料,神舟十二号飞船自主交会对接时为2021年6月17日15时22分,为东八区区时,此时伦敦中时区为6月17日7时22分,伦敦已经日出,A错误;南半球悉尼为冬半年,昼短夜长,B错误;北京时间15时22分,太阳位于西南方,C正确;北京时间15时22分,此时上海太阳高度不是最小值,日影最长不对,D错误。所以选C。
【点睛】卫星发射基地选址条件:①天气状况:晴天多、阴雨天少,风速小,温度低,有利于发射和跟踪;② 纬度 :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和成本;③ 地形 :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跟踪观测;④海陆位置:大陆内部气象条件好,隐蔽性强,人烟稀少,安全性强;海上人类活动少,安全性强;⑤交通条件:内外交通便利,有利于大宗物资运输;⑥安全因素:出于国防安全考虑,有的建在山区、沙漠地区,有的在人烟稀少处。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长津湖战役中,创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全歼美军一个整团的纪录,迫使美军王牌部队经历了有史以来“路程最长的退却”。长津湖战役前夕志愿军侦察兵在某地对当地地理纬度进行测定,方法如下图所示。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1.已测知当地的经度为126°E,要想知道该地的地理坐标,还需要测出( )
A.北极星的仰角 B.树的高度 C.当地的海拔 D.北极星到地平面的距离
12.侦察兵面前小路的延伸方向是( )
A.南北向转为东西向 B.西北-东南走向转为东北-西南走向
C.东西走向转为南北走向 D.东北-西南走向转为东南-西北走向
【答案】11.A
12.B
【解析】11.地理坐标包括经度和纬度,该地的经度位置题干已经明确说明,因此需确定当地的纬度位置。北极星的仰角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故选A。
12.北极星所在的方向为当地的正北方向,由此可判断处图中的东、西、南、北方向,根据图中小路的延伸可知,观测者面向的小路方向,由西北-东南走向转为东北-西南走向,故选B。
【点睛】北极星的仰角与当地的地理纬度相等,如赤道处北极星的仰角为0°,40°N处北极星的仰角为40°,北极点处北极星的仰角为90°,即是表明北极星在当地的上中天,南半球看不见北极星,北极星位于地平面以下。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一年中某段时间晨线与昏线交点的运动轨迹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晨线与昏线交点的纬度位置取决于( )
A.该日太阳直射点位置 B.该日昼夜长短 C.该地太阳高度 D.该地正午日影长短
14.当交点位于①点时,北京时间为( )
A.12时 B.3时或者15时 C.15时 D.0时或者12时
15.当交点从②移向④期间,下列现象可确定的是( )
A.北半球各地白昼变短 B.衡水的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增大
C.南半球各地白昼变长 D.衡水的昼夜长短差异不断增大
【答案】13.A
14.B
15.D
【分析】13.晨昏线的交点即为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最低纬度,该交点的纬度与直射点的纬度互余,因此晨线与昏线交点的纬度位置取决于该日太阳直射点位置,A正确; 该日昼夜长短、该地太阳高度、该地正午日影长短都不能决定晨线与昏线交点的纬度位置,B、C、D错误。故选A。
1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晨线与昏线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或12时。当交点位于①点时,75°E的时刻为0时或12时,北京时间为120°E的地方时,所以北京时间为3时或者15时,B正确,A、D错误,C不全面。故选B。
15.当交点从②移向④期间,即极昼、极夜范围从极点扩展到极圈,可能是从春分到夏至,也可能是从秋分到冬至。当交点从②移向④期间,直射点有可能向北运动、也有可能向南运动,因此北半球或南半球各地白昼变化情况不确定,A、C错误;当交点从②移向④期间,直射点移动方向不确定,因此衡水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也不确定,B错误;春秋两分时,衡水的昼夜长短差异最小,两至时,衡水的昼夜长短差异最大,当交点从②移向④期间,可能是从春分到夏至,也可能是从秋分到冬至,则衡水的昼夜长短差异不断增大,D正确。故选D。
【点睛】晨线与昏线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或12时,如果该交点出现极昼现象,该交点的地方时为0时,如果该交点出现极夜现象,该交点的地方时为12时。当交点位于②点时,为春、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位于④点时,为冬、夏至日,出现极昼极夜现象,故此期间除赤道外各纬度的昼夜长短差异在增大。
二、综合题
16.(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下图为世界主要航天发射场及发射平台分布图。
(1)指出世界各国航天发射场纬度分布的共同特征。
(2)说明海上发射场及发射平台建在赤道地区的原因。
(3)世界各国大多采取向东发射的方式将卫星送入轨道,说出其主要目的。
【答案】(1)多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
(2)赤道地区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最大;航天器在发射过程中可获得较大的初始速度,节省燃料。
(3)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向东发射,顺地球自转方向,利于节省燃料。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点状事物分布特征的描述、地球自转线速度分布规律及应用等相关知识。考查内容较为基础,需要加强对课本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迁移运用。
【详解】(1)读图可知,世界各国航天发射场多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
(2)注意结合赤道地区线速度的大小进行说明。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赤道地区地球的自转线速度最大,发射平台搭建在赤道地区,航天器在发射时可获得较大的初始速度,从而节省燃料。
(3)由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所以火箭向东发射,和地球自转方向一致,便于节省燃料,提高发射成功率。
【点睛】
17.(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9年11月29日,李老师从福州(119°E,26°N)出发,前往新疆乌鲁木齐进行为期1个月的支教。李老师乘坐火车经过48小时,12月1日到达乌鲁木齐(88°E,44°N)时,太阳刚刚从地平线升起,而此时福州的学生已经在阳光明媚的教室上第二节课。
材料二 李老师在给乌鲁木齐的学生讲到《地球的运动》时,展示了“清华大学的日晷景观图及示意图”(下图)。本校地理小组在课外活动时制作了简易的赤道式日晷,如下图所示,用硬纸板折叠一个角度α后分别充当晷面与底座,用细杆垂直穿过晷面中心当作晷针,在晷面上画好全天12个时辰。
材料三 经过为期1个月的支教,李老师于12月30日启程返回福州。下表为“二分二至日前后两地正午太阳高度”。
春分日 夏至日 秋分日 冬至日
福州 64° 87° 64° 41°
乌鲁木齐 46° 69° 46° 23°
(1)请你说出12月1日乌鲁木齐与福州日出时间差异并解释其产生原因。
(2)简述将制作好的日晷正确放置时的要求。
(3)说出李老师支教期间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共同特点,并分析原因。
【答案】(1)差异:乌鲁木齐比福州日出时间晚。原因:乌鲁木齐位于福州以西,越往西日出时间越晚;乌鲁木齐比福州纬度高,此时为冬季黑夜时间更长,日出更晚。
(2)日晷的晷针为南北方向,上端指向北极星(或正北方向)(必答);放置的地面要水平,阳光照射无遮挡。
(3)特点:两地正午太阳高度都是先减小后增大;冬至日前后达最小值。原因:两地均位于北回归线以北,12月1日至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两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冬至日直射南回归线,两地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小;之后太阳直射点北移,两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
【分析】本大题以清华大学的日晷景观图及示意图为材料,涉及昼夜长短的变化、方位、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
本题需要从经纬度的差异进行分析作答;该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相比于福州而言,乌鲁木齐的纬度更高,昼长更短,夜长更长,日出时间更晚;其次,越往西日出时间越晚,乌鲁木齐和福州两地经度差异较大,乌鲁木齐位置更靠西,日出时间更晚。所以乌鲁木齐比福州日出时间晚。
(2)
据材料二读图可知,放置日晷时,日晷的底座平放在地平面,日晷的晷针为南北方向,上端指向北极星(或正北方向);日晷是利用影子来计时的,所以一定要放在阳光无遮挡的地方。
(3)
据题意可知,李老师支教时间为11月29日到12月30日,两地都位于北回归线以北,12月1日至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太阳直射点逐渐远离乌鲁木齐和福州,所以此时段乌鲁木齐和福州的正午太阳高度都是先减小到冬至日达最小;冬至日后到12月30日,太阳直射点北移,逐渐靠近乌鲁木齐和福州,因此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所以两地正午太阳高度都是先减小后增大。
【点睛】
18.(2018·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所示的日期是________月________日。
(2)图中A点的时刻为____________,D点的昼长为____________。
(3)图中A、B、C、D四点中,太阳高度小于0°的是____________,等于0°的是________。
(4)图中A、B、C、D四点中,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自转角速度的大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中A、B、C、D四点中,此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昼长由短到长的顺序是________。
【答案】 12 22 12时 12小时 D C D>A>C>B 相等 A>D>B>C C【分析】北极圈有极夜现象,此图所示的日期是12月22日。晨线与赤道交点是6点,结合等份,A点的时刻为12时。夜半球太阳高度小于0°,晨昏线上等于0°,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两侧递减。
【详解】(1)北极圈有极夜现象,此图所示的日期是12月22日。
(2)图中晨线与赤道交点是6点,结合等份,A点的时刻为12时,D点位于赤道上,昼长为12时。
(3)图中A、B、C、D四点中,太阳高度小于0°的是D,位于夜半球。等于0°的是C,位于晨线上。
(4)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图中A、B、C、D四点中,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D>A>C>B,除极点外,各地自转角速度的大小相等。
(5)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两侧递减,图中A、B、C、D四点中,此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D>B>C。图中昼长由北向南减小,昼长由短到长的顺序是C19.(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如图(阴影表示夜半球),完成下列各题。
(1)N点的经度是________,A地日出地方时为________。
(2)此时与北京日期相同的地区范围是________。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最大的纬度范围是________。
(3)若一架飞机由A地飞到B地,则其最短飞行航线为________(用字母表示,如X→Y→Z),其航行的方向为________。
(4)若一架飞机沿着最短航线,匀速、等高飞行,从A地飞到B地,则单位时间飞过的纬度差下列选项符合的是________。
A.持续变大B.先变大,后变小C.持续变小D.先变小,后变大
(5)试描述从5月1日到9月1日,A点的昼夜状况及变化________。
【答案】 15°E 9点 165°W向东至180°经线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 A→M→B 先向东北,再向正东(M点),后向东南 D 始终昼长夜短;昼先变长,后变短;夜先变短,后变长。
【分析】本题考查光照图的判读、最短航线的确定、日期的界定、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相关知识。难度较大,需要加强对课本基本原理的掌握,调动和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作答。
【详解】(1)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东经减小,西经增大。结合图中经度信息可知,N点经度为15°E;结合前面分析可知,东经增大的方向即为自转的方向,所以地球自转呈逆时针,A点位于晨线上,正值日出,N位于白昼中央经线上,地方时为12点,所以A点地方时为9点。
(2)15°E地方时为12点,120°E的地方时为19点,即北京时间为19点,此时0点所在经线为165°W,与北京日期相同的地区范围是165°W向东至180°经线。该日北极圈刚好出现极夜现象,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所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最大。
(3)AB位于晨昏线上,晨昏线为大圆,最短飞行航线为大圆上的劣弧,即为A→M→B;其航行方向为先向东北,再向正东(M点),后向东南。
(4)读图可知,飞机在A→M→B间沿大圆(最短航线)飞行时,是先向东北飞,再向正东飞,后向东南飞。在由A飞向M时 ,随着纬度的升高,飞行方向越接近与纬线平行,所以,单位时间内飞过的纬度差变小;在M点时达到最小;飞机由M地飞向B地时,飞过的纬度差变大,故选D。
(5)从5月1日到9月1日,太阳直射北半球,且太阳直射点先向北移,后向南移。A点始终昼长夜短,但昼先变长,后变短,夜先变短,后变长。
【点睛】
20.(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面两图中,左图是“地球公转轨道上二分二至位置示意图”,右图是“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地球运动到左图中标注的位置时,对应的节气分别是:A____、D____。
(2)左图中地球公转运动从A到B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右图的移动过程是____(字母表示);此期间北半球的极昼范围变____(大或者小),西宁的正午太阳高度变____(大或者小),白昼变____(长或者短)。
(3)地球公转运动从A到C的天数是186天,从C到A的天数是179天,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春分;冬至
(2)d;大;大;长
(3)公转从A到C经过远日点,公转速度较慢;从C到A经过近日点,公转速度较快
【分析】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详解】(1)据左图地球所在位置和地轴特点可知,A为春分日B为夏至日C为秋分日D为冬至日。
(2)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左图中地球公转运动从A到B期间,即从春分日到夏至日期间,太阳直射点应从直射赤道到直射北回归线,即d移动过程;此期间直射点北移,因此北半球的极昼范围变大,西宁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大(大或者小),白昼变长。
(3)地球绕日公转1月初经过近日点附近,速度最快,7月初经过远日点附近,速度最慢。据图可知,地球公转运动从A到C,经过远日点,公转速度较慢,时间长,天数是186天,从C到A经过近日点,公转速度较快,时间短,天数是179天。
【点睛】太阳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约在每年6月22日(夏至)到达北回归线、9月23日(春分)到达赤道、12月22日(冬至)到达南回归线、次年3月21日(春分)回到赤道,6月22日(夏至)再回到北回归线。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1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C)(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所示照片是我国某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图中a星为北极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这些有规律的弧线的形成,说明了( )
A.太阳运动 B.地球自转 C.地球公转 D.月球公转
2.摄影师拍摄a星的仰角为28°,据此推断摄影师拍摄的地点位于( )
A.长白山区 B.黄土高原 C.江南丘陵 D.山东丘陵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照相机位置保持不动,利用长时间曝光技术拍摄的恒星持续移动的轨迹叫星轨,星轨相片即星轨图。下图为我国某天文台观测站拍摄团队拍摄的星轨图。据此完成下面四题。
3.图中恒星看起来似乎都围绕某颗星体做圆周运动,该星体为( )
A.织女星 B.北极星 C.金星 D.天狼星
4.图中恒星看起来都围绕某颗星体做圆周运动的原因是( )
A.地球不停地公转 B.恒星运动速度很快
C.地球不停地自转 D.该星体吸引恒星绕其转动
5.图中恒星围绕某颗星体做圆周运动的方向是( )
A.逆时针 B.顺时针 C.自西向东 D.自南向北
6.某恒星在拍摄日21:10位于图中a位置,那么,第二天该恒星处于同一位置的时间最可能是( )
A.21:14 B.21:06 C.21:10 D.22:08
(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某学校校园东西长600米,南北宽1000米,校内有孔子像距北门500米,距西门300米。校训牌位于孔子像的西北方。完成下面小题。
7.下图中与上述信息相符的是( )
A.A B.B C.C D.D
8.学校门口早上和傍晚都有老师在校门外值班接送学生。某日,王老师背向校门站立,影子在他正前方。此时,王老师( )
A.早上在东门迎学生进校 B.早上在西门迎学生进校
C.傍晚在北门送学生离校 D.傍晚在南门送学生离校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载着三名航天员的神舟十二号飞船顺利发射升空。6小时后,飞船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与已经在轨的天宫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对接,创造了我国载人航天历史上最快载人对接记录。下图示意我国四大航天发射基地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与文昌相比,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优势是( )
A.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可节省燃料 B.降水少,晴天多,发射窗口期长
C.空中及海上交通都很方便,便于运输 D.大风和扬沙天气少,利于卫星发射
10.在神舟十二号飞船自主交会对接时,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
A.伦敦正值夜幕沉沉 B.悉尼昼长夜短
C.北京太阳位于西南 D.上海日影最长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长津湖战役中,创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全歼美军一个整团的纪录,迫使美军王牌部队经历了有史以来“路程最长的退却”。长津湖战役前夕志愿军侦察兵在某地对当地地理纬度进行测定,方法如下图所示。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1.已测知当地的经度为126°E,要想知道该地的地理坐标,还需要测出( )
A.北极星的仰角 B.树的高度 C.当地的海拔 D.北极星到地平面的距离
12.侦察兵面前小路的延伸方向是( )
A.南北向转为东西向 B.西北-东南走向转为东北-西南走向
C.东西走向转为南北走向 D.东北-西南走向转为东南-西北走向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一年中某段时间晨线与昏线交点的运动轨迹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晨线与昏线交点的纬度位置取决于( )
A.该日太阳直射点位置 B.该日昼夜长短 C.该地太阳高度 D.该地正午日影长短
14.当交点位于①点时,北京时间为( )
A.12时 B.3时或者15时 C.15时 D.0时或者12时
15.当交点从②移向④期间,下列现象可确定的是( )
A.北半球各地白昼变短 B.衡水的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增大
C.南半球各地白昼变长 D.衡水的昼夜长短差异不断增大
二、综合题
16.(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下图为世界主要航天发射场及发射平台分布图。
(1)指出世界各国航天发射场纬度分布的共同特征。
(2)说明海上发射场及发射平台建在赤道地区的原因。
(3)世界各国大多采取向东发射的方式将卫星送入轨道,说出其主要目的。
17.(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9年11月29日,李老师从福州(119°E,26°N)出发,前往新疆乌鲁木齐进行为期1个月的支教。李老师乘坐火车经过48小时,12月1日到达乌鲁木齐(88°E,44°N)时,太阳刚刚从地平线升起,而此时福州的学生已经在阳光明媚的教室上第二节课。
材料二 李老师在给乌鲁木齐的学生讲到《地球的运动》时,展示了“清华大学的日晷景观图及示意图”(下图)。本校地理小组在课外活动时制作了简易的赤道式日晷,如下图所示,用硬纸板折叠一个角度α后分别充当晷面与底座,用细杆垂直穿过晷面中心当作晷针,在晷面上画好全天12个时辰。
材料三 经过为期1个月的支教,李老师于12月30日启程返回福州。下表为“二分二至日前后两地正午太阳高度”。
春分日 夏至日 秋分日 冬至日
福州 64° 87° 64° 41°
乌鲁木齐 46° 69° 46° 23°
(1)请你说出12月1日乌鲁木齐与福州日出时间差异并解释其产生原因。
(2)简述将制作好的日晷正确放置时的要求。
(3)说出李老师支教期间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共同特点,并分析原因。
18.(2018·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所示的日期是________月________日。
(2)图中A点的时刻为____________,D点的昼长为____________。
(3)图中A、B、C、D四点中,太阳高度小于0°的是____________,等于0°的是________。
(4)图中A、B、C、D四点中,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自转角速度的大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中A、B、C、D四点中,此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昼长由短到长的顺序是________。
19.(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如图(阴影表示夜半球),完成下列各题。
(1)N点的经度是________,A地日出地方时为________。
(2)此时与北京日期相同的地区范围是________。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最大的纬度范围是________。
(3)若一架飞机由A地飞到B地,则其最短飞行航线为________(用字母表示,如X→Y→Z),其航行的方向为________。
(4)若一架飞机沿着最短航线,匀速、等高飞行,从A地飞到B地,则单位时间飞过的纬度差下列选项符合的是________。
A.持续变大B.先变大,后变小C.持续变小D.先变小,后变大
(5)试描述从5月1日到9月1日,A点的昼夜状况及变化________。
20.(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面两图中,左图是“地球公转轨道上二分二至位置示意图”,右图是“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地球运动到左图中标注的位置时,对应的节气分别是:A____、D____。
(2)左图中地球公转运动从A到B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右图的移动过程是____(字母表示);此期间北半球的极昼范围变____(大或者小),西宁的正午太阳高度变____(大或者小),白昼变____(长或者短)。
(3)地球公转运动从A到C的天数是186天,从C到A的天数是179天,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