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同步精品练习)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1.1地球的自转(能力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同步精品练习)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1.1地球的自转(能力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8-27 11:12:46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1 1.1 地球的自转(B)(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以某极点为中心的地球经纬网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以遥远的同一恒星为参考点,则③地转一周的时间是( )
A.23时54分6秒 B.24时
C.23时48分46秒 D.23时56分4秒
3.下图为几位同学绘制的②到④方向沿地表做水平运动物体的运动情况,实线是其偏转方向,虚线为初始行进方向,正确的图示是( )
A. B. C. D.
4.(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是北半球某河流的横剖面图,根据河床形态判断该河流的流向应是( )
A.自北向南流 B.自南向北流 C.自东向西流 D.自西向东流
5.(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面两幅图分别是两条大河的河口图。两图中河口的小岛因泥沙不断沉积而扩大,最终将分别与河流的哪岸相连( )
A.甲、丙 B.乙、丙 C.乙、丁 D.甲、丁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太阳系(局部)示意图,图中①②③为距离太阳最近的大天体,椭圆为天体的运行轨道。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属于卫星的天体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7.与①、②天体相比,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 )
A.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B.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充足的水汽
C.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 D.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
8.天体②的地表最高温度远高于地球,其主要影响因素可能有( )
①天体的公转周期长 ②天体的自转周期长 ③与太阳的距离较近 ④天体外围的大气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中学生小李参加国际夏令营活动时,随身带了一部全球通手机,但未改手机上的时间和日期,仍显示的是北京时间。小李乘飞机到达目的地时,当地报时为11时,而手机上的时间为8时。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9.小李到达地点的经度可能为( )
A.l60°W B.160°E C.80°W D.150°E
10.小李到达目的地时,埃及开罗(东二区)的区时为( )
A.2时 B.6时 C.8时 D.16时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示意地球昼半球(非阴影部分)与夜半球(阴影部分)。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1.图中A、B、C三地的地方时相比( )
A.A地最早 B.B地早于C地 C.C地最晚 D.B地与C地相同
12.A地与B地地方时相差( )
A.1小时 B.2小时 C.0.5小时 D.3小时
13.造成A、B两地地方时差异的原因包括( )
①地球的公转 ②地球的自转 ③纬度的差异 ④经度的差异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若图中是地球,则甲、乙、丙、丁四人看到的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快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5.若某人在乙处观察,此人所见的经纬网为下图中的( )
A. B. C. D.
二、综合题
16.(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中心点为极点的示意图,回答问题。
(1)该图表示_______半球的示意图。
(2)若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则甲地的时间为_______时;北京时间是_______时。
(3)若阴影部分表示7月6日,那么非阴影部分表示_______,北京为_______月_______日_______时。
17.(2021·河北·衡水市第十四中学高三阶段练习)2021年6月17日上午9时2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运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将搭乘着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三名航天员顺利送入太空。下图为我国四大航天发射基地分布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所处的位置,试说明该卫星发射中心附近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其对航天发射的影响。
(2)海南文昌是继酒泉、西昌、太原后的我国第四个航天发射基地。试分析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的区位优势。
18.(2021·河南·原阳县第三高级中学高二阶段练习)读下图,图中阴影表示黑夜,完成下列各题。
(1)乙在甲的____方向,丙在乙的____方向。’
(2)甲地位于___(东、西)半球,__(高、低、中)纬度,___(热量带)。
(3)请写出丁点的地理坐标___;甲的昼长为________小时。
(4)结合图示信息,请说出此时北京时间为____月___日__点。
(5)如果从甲沿图中的弧线飞行到乙地,是不是最短航线?为什么?________
19.(2020·广西·象州县中学高一阶段练习)读昼夜半球图,回答问题:
(1)此时G地为________点钟,和它同时刻的是________地。
(2)此时B地为________点钟,A地为________点钟,C地为________点钟,D地为________点钟。
20.(2020·江苏·南京市中华中学高二阶段练习)下左图为西半球(160°E—20°W)侧视图,若西半球和夜半球完全吻合,完成下列问题。
(1)此时太阳直射___,晨线的经线是______
(2)将该图利用右图转换为昼夜各半的侧视图,标注经度________。
(3)B点的经度是______,若此时太阳直射点南移,则正处于________季。
(4)此时,图中A点的地方时是_____时,C点的昼长是_________小时,北京时间是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1 1.1 地球的自转(B)(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以某极点为中心的地球经纬网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以遥远的同一恒星为参考点,则③地转一周的时间是( )
A.23时54分6秒 B.24时
C.23时48分46秒 D.23时56分4秒
3.下图为几位同学绘制的②到④方向沿地表做水平运动物体的运动情况,实线是其偏转方向,虚线为初始行进方向,正确的图示是( )
A. B. C. D.
【答案】1.C
2.D
3.A
【分析】1.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图中①②③④四个点纬度由低到高依次是③④①②,所以线速度最大的为③,故选C。
2.以遥远的同一恒星为参考点,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一个恒星日,23时56分4秒,则③地转一周的时间是23时56分4秒,故选D。
3.根据自西向东,东经度增加,西经度减小,可以判断图示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逆时针,应为北极为中心的俯视图,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向右偏,②到④移动方向为自北向南,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偏向西方,图示A正确。故选A。
【点睛】判断图示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解答该题关键,根据自西向东,东经度增加,西经度减小,图示由0度经线向东转向东经45度,可以判断该图为北极为中心的俯视图。
4.(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是北半球某河流的横剖面图,根据河床形态判断该河流的流向应是( )
A.自北向南流 B.自南向北流 C.自东向西流 D.自西向东流
【答案】A
【详解】河岸为东西岸,因此河流为南北流向,C、D错误。河流侵蚀岸陡、堆积岸缓,图中东岸缓、西岸陡,因此东岸为堆积岸,西岸为侵蚀岸;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北半球自北向南流动的河流流水偏向西岸,则西岸为侵蚀岸、东岸为堆积岸,A正确、B错误。故选A。
【点睛】水平运动物体运动方向的偏转规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不偏转。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可以采用左右手定向的方法来确定运动物体的偏向:.即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使掌心朝上,四指大拇指自然平展,使四指指向与物体水平运动方向一致,则大拇指的指向即为运动物体的偏向。如图:
5.(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面两幅图分别是两条大河的河口图。两图中河口的小岛因泥沙不断沉积而扩大,最终将分别与河流的哪岸相连( )
A.甲、丙 B.乙、丙 C.乙、丁 D.甲、丁
【答案】D
【详解】根据纬度的变化可判断出,左图中的河流位于南半球,上右图中的河流位于北半球。按照地转偏向力的规律,南半球向左偏,即左岸侵蚀、右岸沉积,结合河流流向可判断,左图中泥沙在甲岸沉积;北半球向右偏,即右岸侵蚀、左岸沉积,结合河流流向可判断,右图中泥沙在丁岸沉积。最终小岛将分别与河流的甲、丁岸相连,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太阳系(局部)示意图,图中①②③为距离太阳最近的大天体,椭圆为天体的运行轨道。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属于卫星的天体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7.与①、②天体相比,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 )
A.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B.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充足的水汽
C.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 D.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
8.天体②的地表最高温度远高于地球,其主要影响因素可能有( )
①天体的公转周期长 ②天体的自转周期长 ③与太阳的距离较近 ④天体外围的大气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6.D
7.A
8.B
【分析】6.读图分析,图中①②③围绕太阳公转,属于行星;④围绕行星公转,属于卫星。故选D。
7.图中①②③为距离太阳最近的大天体,可知①表示水星,②表示金星,③表示地球;地球与水星和金星相比,有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A正确;太阳辐射的强度适中,有充足的水汽,B错误;三个天体都有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C错误;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不是形成生命的基本条件,D错误。故选A。
8.②为金星,地表温度远高于地球的原因包括与太阳的距离较近,获得的太阳辐射更多,③正确;天气的自转周期长,白天时间长,积累的热量多,②正确;金星的公转周期比地球短,①错误;金星外围的大气层比地球厚,④错误。综上分析,②③正确,故选B。
【点睛】“四看法”判定生命的存在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中学生小李参加国际夏令营活动时,随身带了一部全球通手机,但未改手机上的时间和日期,仍显示的是北京时间。小李乘飞机到达目的地时,当地报时为11时,而手机上的时间为8时。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9.小李到达地点的经度可能为( )
A.l60°W B.160°E C.80°W D.150°E
10.小李到达目的地时,埃及开罗(东二区)的区时为( )
A.2时 B.6时 C.8时 D.16时
【答案】9.B
10.A
【分析】9.小李到达目的地时,手机上显示的北京时间为8时,当地的区时为11时,由此可推算出小李到达地点位于东十一区(东八区与东十一区相差3个小时,东加西减),该时区的经度范围为157.5°E—172.5°E,B符合题意。故选B。
10.小李到达目的地时,东八区区时(北京时间)为8时,开罗所在的东二区位于东八区西侧,区时晚6个小时,故开罗的区时为2时,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区时:时区每差1个区,区时相差1小时,东早(多)西晚(少),过日界线日期要先加或减一天。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示意地球昼半球(非阴影部分)与夜半球(阴影部分)。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1.图中A、B、C三地的地方时相比( )
A.A地最早 B.B地早于C地 C.C地最晚 D.B地与C地相同
12.A地与B地地方时相差( )
A.1小时 B.2小时 C.0.5小时 D.3小时
13.造成A、B两地地方时差异的原因包括( )
①地球的公转 ②地球的自转 ③纬度的差异 ④经度的差异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11.D
12.B
13.D
【分析】11.三地相比,A地位置最靠西,地方时最晚,A错误;B地与C地位于同一条经线上,经度相同则地方时相同,D正确、B错误;C地位于A地东侧,地方时早于A地,C错误。故选D。
12.根据图中经线的分布可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间隔为30°。经度相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A地与B地经度相差30°,因此地方时相差2小时,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3.A、B两地纬度大致相同,但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B点先看到日出,因此地方时早于A地,②正确;两地经度相同,那么二者地方时相同,正因为A、B两地经度相差30°,才产生了2小时的地方时差异,④正确;地球的公转和纬度的差异对地方时没有影响,①③错。故选D。
【点睛】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角速度是15°每小时,那么太阳向西运动的速度也是15°每小时,由于每个地方都以太阳的位置来确定时间,这样就产生了地方时,实际上是因为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地球自转的速度是15°每小时,那么经度差每相差15°,地方时也就相差一小时,经度差1°,地方时差就是4分钟,这就计算地方时的依据。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若图中是地球,则甲、乙、丙、丁四人看到的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快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5.若某人在乙处观察,此人所见的经纬网为下图中的( )
A. B. C. D.
【答案】14.C
15.A
【分析】14.由所学知识可知,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读图可知,丙位于赤道附近,纬度最低,自转线速度最快,C正确。甲、乙、丁纬度较高,自转线速度较慢,ABD错误。故选C。
15.由所学知识可知,乙处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上空,可看到北半球的大部分和南半球的一小部分,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A正确。B 能看到全部,B错误。CD分别是北半球和南半球的俯视图,CD错误。故选A。
【点睛】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自转方向:侧视图中自西向东,俯视图中北逆南顺。
二、综合题
16.(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中心点为极点的示意图,回答问题。
(1)该图表示_______半球的示意图。
(2)若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则甲地的时间为_______时;北京时间是_______时。
(3)若阴影部分表示7月6日,那么非阴影部分表示_______,北京为_______月_______日_______时。
【答案】 北 9 14 7月7日 7 7 8时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俯视图的判读,光照图上时间的计算,日界线的判读等。难度较低,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即可解答。
【详解】(1)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东经度数值逐渐增大,西经度数值逐渐减小;根据图示经度数值特征判断,图示地球自转方向呈逆时针,该图为北半球俯视图。
(2)图示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则空白部分表示白昼,中心极点为北极点,则自转方向呈逆时针,则甲地位于45°E。图示90°E所在经线平分昼半球,地方时为12时,则甲地地方时为9时;北京时间(东八区)是东经120°的地方时,按照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北京时间是14时。
(3)图示阴影部分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则0°经线为顺着自转方向由6日进入7日的交界线,为7日0时,甲地位于0°的交界线所在经线的东侧45°,地方时早3个小时,即为7日3时;北京位于东八区(即120°E的地方时),比该地早5个小时,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北京为7日8时。
17.(2021·河北·衡水市第十四中学高三阶段练习)2021年6月17日上午9时2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运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将搭乘着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三名航天员顺利送入太空。下图为我国四大航天发射基地分布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所处的位置,试说明该卫星发射中心附近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其对航天发射的影响。
(2)海南文昌是继酒泉、西昌、太原后的我国第四个航天发射基地。试分析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的区位优势。
【答案】(1)地势平坦,气候干燥,晴天多,大气能见度高;地处西北地区,多大风和扬沙等天气。影响:晴天多、能见度高,便于卫星的发射和跟踪;大风和扬沙天气多,不利于卫星发射,并危害航天发射设备等。
(2)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可提高火箭运载能力和节省能源;海运便利廉价,有利于运输大型火箭;三面临海,安全性高,有利于火箭残骸安全坠落。
【分析】本题考查航天发射场选址的区位条件,可从纬度、气候、地形、交通、安全条件等方面分析。
(1)
从图中看,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位于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气候干燥,晴天多,大气能见度高,有利于卫星发射和跟踪。因气候干旱,大风和风沙天气多,对航天发射具有一定的危害性。
(2)
航天发射场的区位优势可从纬度、运输条件和安全性等方面来作答。从图中看,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纬度低,地球的自转线速度大,可节省能源。位于沿海地区,有利于运输大型火箭。海域面积广,人口稀少,安全性高,有利于火箭残骸安全坠落。
【点睛】航天发射场可从以下几方面分析作答:1.纬度条件:纬度低,线速度大,航天器的初始速度大,节省燃料,降低发射成本;2.气候条件:气候干燥,降水少,多晴朗天气,空气能见度高;3.地形条件:开阔平坦,相对周围地区地势较高;4.交通条件:交通便利,便于一起和设备的运输;5.安全条件:人口稀少,以保证安全;6.国防安全,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18.(2021·河南·原阳县第三高级中学高二阶段练习)读下图,图中阴影表示黑夜,完成下列各题。
(1)乙在甲的____方向,丙在乙的____方向。’
(2)甲地位于___(东、西)半球,__(高、低、中)纬度,___(热量带)。
(3)请写出丁点的地理坐标___;甲的昼长为________小时。
(4)结合图示信息,请说出此时北京时间为____月___日__点。
(5)如果从甲沿图中的弧线飞行到乙地,是不是最短航线?为什么?________
【答案】 西北 正东 东 低 热带 23°26′N,150°E 12 6 22 8 是最短航线。甲乙都位于晨昏圈上,晨昏圈是地球上的大圆,图中甲乙之间的弧线是过这两点的大圆的劣弧段,因此距离最短。
【分析】本题以光照图为载体,考查地球地图知识、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地球运动的意义等知识点,重点考查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综合思维学科素养。
【详解】(1)从图中可知,甲位于(0°,90°E),乙位于45°N,60°E多,因此乙位于甲的西北方。丙位于(45°N,150°E),因此丙在乙的正东方。
(2)甲(0°,90°E)位于20°W向东至160°E的东半球,属于低纬度的热带地区。
(3)丁位于北回归线与150°E相交处。甲是晨线与赤道的交点,赤道上昼长12小时。
(4)图中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因此为夏至日,根据甲地(0°,90°E)为6时,可以求出北京时间为6月22日8时。
(5)图中甲乙位于晨线上,晨昏圈是地球上的大圆,图中甲乙之间的弧线是过这两点的大圆的劣弧段,因此是最短航线。
【点睛】
19.(2020·广西·象州县中学高一阶段练习)读昼夜半球图,回答问题:
(1)此时G地为________点钟,和它同时刻的是________地。
(2)此时B地为________点钟,A地为________点钟,C地为________点钟,D地为________点钟。
【答案】 12 E、F 6 4 8 8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光照图的判读。
【详解】(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EFG所在经线被太阳直射,地方时为12时。
(2)根据图示自转方向,ABC所在为晨线,B为晨线与赤道交点,为6时,A地比B地经度向西差30°,时间相差2小时,所以A地的地方时为6时-2时=4时,C地比A地经度向东差30°,所以C地的地方时为6时+2时=8时,D地和C地在同一条经线上,其地方时相同,也是8时。
【点睛】
20.(2020·江苏·南京市中华中学高二阶段练习)下左图为西半球(160°E—20°W)侧视图,若西半球和夜半球完全吻合,完成下列问题。
(1)此时太阳直射___,晨线的经线是______
(2)将该图利用右图转换为昼夜各半的侧视图,标注经度________。
(3)B点的经度是______,若此时太阳直射点南移,则正处于________季。
(4)此时,图中A点的地方时是_____时,C点的昼长是_________小时,北京时间是_______。
【答案】 (0°,70°E) 20°W 110°W 秋 18 12 15:20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光照图的判读。
【详解】(1)西半球和夜半球完全吻合,说明太阳直射赤道和东半球的中央经线(70°E),70°E为12时,则20°W为6时,即晨线的经度为20°W。
(2)昼夜半球各半说明图中最中间的经线是晨线或昏线。根据图示太阳光线可以判断,最中间的为晨线,即20°W。如下图所示:
(3)B点所在经线为西半球中央经线,经度为110°W。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则北半球正处于秋季。
(4)A点位于昏线上,地方时为18时,此时全球昼夜平分,C点昼长为12小时,北京时间可通过A点(160°E)为18时,计算出120°E的地方时为15是20分。
【点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