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1 1.1 地球的自转(C)(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18·全国·高三课时练习)北京时间2019年9月23日21时看到织女星正好位于天顶,此时该地刚刚日落。如图为此时北极星和织女星的位置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可能位于( )
A.北京 B.黑龙江 C.新疆 D.西藏
2.该学生于9月25日在同样的位置再次观测到织女星位于天顶,此时北京时间为( )
A.21时整 B.21时3分56秒 C.20时56分4秒 D.20时52分8秒
3.(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在北半球,将手表表面放平,使时针正对太阳,则时针与表面数字“12”之间的夹角的平分线所指方向就是南方(如图1),中午12点后,按逆时针沿时针与“12”之间的夹角的平分线所指方向为南方。某日上午7时,正在罗布泊(41°N,90°E)野外考察的学生将手表的时针对准了刚刚升起的太阳(如图2)。据此完成问题。
该学生所在地的正南方应该是图2中的( )
A.S1 B.S2 C.S3 D.S4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据悉:从2021年开始浙江省要重点推进宁波国际商业航天发射中心项目,右图为我国已建和在建的航天基地,根据材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宁波与已建成的四大航天基地相比,描述正确的是( )
A.与西昌相比,产业协作条件好,科技人才多
B.与文昌相比,发射时,可以节省更多燃料
C.与酒泉相比,多晴朗天气,“发射窗口”好
D.与太原相比,线速度更大,发射安全性更好
5.关于已建成的四大航天基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除文昌外,其他三大基地都位于我国西部地区 B.四大基地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
C.夏季气温最高的是酒泉 D.年降水量最少的是西昌
(2021·全国·高三课时练习)下表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了四地的白晏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面小题。
甲地 乙地 丙地 丁地
白昼长 5:30 9:09 11:25 13:56
6.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7.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 )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我国第三个南极科考站昆仑站(80°25′S,77°06′E),于2009年1月27日已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A地区胜利建成。读图回答。
8.在昆仑站进行天文观测的优势是( )
A.纬度高,气温低 B.全天候,观测广
C.极夜期长,空气稀薄 D.极昼期长,海拔较高
9.根据图和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昆仑站在长城站的西南方向 B.此时昆仑站可见美丽的极光
C.三个科考站的地球自转速度相同 D.中山站至昆仑站的直线距离约为1200千米
10.这里被学者称为“不可接近之极”,最主要原因是( )
A.多暴风雪 B.极寒烈风 C.降水稀少 D.日照强烈
(2018·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图为我国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野外宿营时,同学们把照相机固定,对淮北极星附近的星空,长时间曝光,得到的北极星附近星辰运动轨迹的照片。据此完成下题。
11.图像最能反映(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流星运动 D.恒星运动
12.某一遥远的恒星A在该日23时位于图中的“☆”位置,那么,第二天该恒星处于星空同样位置最接近的时间是( )
A.23时 B.22时56分4秒 C.23时4分4秒 D.21时52分
(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图,虚线MHN表示晨昏线,非阴影部分为1月6日,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F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 )
A.0时 B.4时 C.8时 D.10时
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该图为北半球 ②N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
③弧MH为晨线 ④E点所在经线为180°经线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5.E点与北京都处于1月6日的时间约有( )
A.6小时 B.7小时 C.16小时 D.20小时
二、综合题
16.(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是一幅以极地为中心的地球自转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此图表示______(节气)的光照情况,判断依据是________。
(2)A、B、C三点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______,图上各点角速度变化规律。______
(3)A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C点的日出时间是______点钟。B点的日出时间是______点钟。
(4)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__________,A点所在时区是________。
(5)由H地向A地发射炮弹,炮弹将落在A地偏________方向。
(6)0时所在经线为________,与北京处于同一天的日期占全球的范围是________。
17.(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太阳光照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A点与D点区时相差________小时,说明原因。
(2)B点总是比E点的地方时早________小时,说明原因。
(3)地球表面C点有一物体沿CD方向向D点运动,其方向将向________(南或北)偏移。说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4)图中E点随地球自转昼夜交替一次的时间是________小时,说明其长短适宜,对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有利影响。
18.(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送往太空。天问奔火,迈出了我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一切顺利的话,“天问一号”将在太空中飞行大约7个月后到达火星附近,通过“刹车”完成火星捕获,进入环火星轨道,并择机开展着陆、巡视等任务,进行火星科学探测。
材料二卫星发射窗口是允许运载火箭发射的时间范围,其宽窄受发射地的气象气候条件影响。文昌发射基地的发射窗口很窄。
材料三我国四大航天基地示意图、海南岛地形及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示意图
(1)图中①地是我国第四个航天发射基地。分析①地在航天发射方面的突出优势。
(2)从气象气候条件方面分析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窗口窄的原因。
(3)厄瓜多尔将在下图A、B两地中选择一处筹建新卫星发射基地,你认为哪处更合适?请说明选择在该地建立基地的优势条件。
19.(2019·全国·高三课时练习)图为地球日照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在图中圆外短线上标出地球自转方向。
(2)该图为北半球____(节气)的太阳光照图。
(3)A与B相比,自转线速度较大的是____,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的是___ ,该日白昼时间较长的是____。
(4)该日,地球位于图乙中的___位置。此时,地球的公转速度较____(快、慢)。
(5)A地的地方时为___点;当地球运行到③位置时,西安的昼夜状况是___;当地球运行到②位置时,全球各地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
20.(2018·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地球公转和自转运动示意图”,回答问题。
(1)在乙图中画斜线表示夜半球;在右上角线段上画箭头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________。
(2)此时北京时间是________(月、日、时)。全国人民庆祝祖国60周年华诞时,地球公转在甲图中________(A、B、C、D)点位置附近。
(3)此日P点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____;此时Q点昼长________小时。
(4)图示时刻,假设有一架飞机从P地以每小时1000千米的速度沿最短航线飞往M地,其飞行方向是________,到达时,旅客可以看到的太阳视运动情况是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1 1.1 地球的自转(C)(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18·全国·高三课时练习)北京时间2019年9月23日21时看到织女星正好位于天顶,此时该地刚刚日落。如图为此时北极星和织女星的位置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可能位于( )
A.北京 B.黑龙江 C.新疆 D.西藏
2.该学生于9月25日在同样的位置再次观测到织女星位于天顶,此时北京时间为( )
A.21时整 B.21时3分56秒 C.20时56分4秒 D.20时52分8秒
【答案】1.C
2.D
【分析】1.结合图示知,当地在秋分日观测北极星的高度为40°,据此判断其地理纬度为40°;当日为秋分日,昼夜平分,北京时间21时时,该地地方时为18时(日落),时差为3小时,则当地经度为120°E-(3×15°)=75°E,根据经纬度位置,可知应在新疆。故C选项正确,A、B、D选项错误。
2.织女星为恒星,该学生于2019年9月25日在同样的位置再次观测恒星,与2019年9月23日间隔两恒星日,地球自转一周(恒星日)的时间为23小时56分4秒。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北京时间为21时,相隔两个恒星日,所以北京时间为20时52分8秒。故D选项正确,A、B、C选项错误。
【点睛】一个恒星日,地球自转了360度,用时23时56分4秒。
一个太阳日,地球自转了360度56分,用时24小时。
3.(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在北半球,将手表表面放平,使时针正对太阳,则时针与表面数字“12”之间的夹角的平分线所指方向就是南方(如图1),中午12点后,按逆时针沿时针与“12”之间的夹角的平分线所指方向为南方。某日上午7时,正在罗布泊(41°N,90°E)野外考察的学生将手表的时针对准了刚刚升起的太阳(如图2)。据此完成问题。
该学生所在地的正南方应该是图2中的( )
A.S1 B.S2 C.S3 D.S4
【答案】C
【详解】罗布泊位于90°E,北京时间7时当地为5时,图2中太阳位置不动,表盘顺时针旋转,将5时刻度指向太阳方向,此时是12时前,按顺时针沿时针与12时刻度线之间所成的夹角为210度,角的平分线位于旋转前表盘10时刻度线与11时刻度线之间,即图2中S3的位置,则学生所在地的正南方应该是图2中的S3。如图所示: 故选C。
【点睛】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据悉:从2021年开始浙江省要重点推进宁波国际商业航天发射中心项目,右图为我国已建和在建的航天基地,根据材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宁波与已建成的四大航天基地相比,描述正确的是( )
A.与西昌相比,产业协作条件好,科技人才多
B.与文昌相比,发射时,可以节省更多燃料
C.与酒泉相比,多晴朗天气,“发射窗口”好
D.与太原相比,线速度更大,发射安全性更好
5.关于已建成的四大航天基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除文昌外,其他三大基地都位于我国西部地区 B.四大基地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
C.夏季气温最高的是酒泉 D.年降水量最少的是西昌
【答案】4.A
5.C
【分析】4.宁波位于长三角经济带,经济更为发达,人才众多,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协作条件更好,故A正确;纬度越低,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越大,卫星可以获得更大的向东运动的速度,所以文昌发射更节省燃料,B错误;酒泉位于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与宁波相比,晴朗天气更多,“发射窗口”更好,C错误;发射安全性与线速度无关,D说法错误;综上所述选A。
5.太原不是位于我国西部地区,A错误;酒泉位于非季风区,B错误;酒泉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夏季气温更高,降水更少,C正确,D错误。故选C。
【点睛】发射基地选址的条件:气象条件:晴天多、阴雨天少,风速小,湿度低,有利于发射和跟踪观测。纬度因素: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和成本。地势因素:地势越高,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大。地形因素: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跟踪观测。海陆位置:大陆内部气象条件好,隐蔽性强,人烟稀少,安全性强;海上人类活动少,安全性强。交通条件:对外交通便利,有利于大型航天装备的运输。安全因素:出于国防安全考虑,有的建在山区、沙漠地区,有的建在地广人稀处。
(2021·全国·高三课时练习)下表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了四地的白晏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面小题。
甲地 乙地 丙地 丁地
白昼长 5:30 9:09 11:25 13:56
6.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7.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 )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
【答案】6.D
7.B
【分析】6.材料信息表明,日期为12月22日,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附近,则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所以昼长大于12小时的地方位于南半球,表中信息显示,丁地昼升为 13小时56分钟,则丁位于南半球,D正确;12月22日昼长小于12小时的地方位于北半球,表中信息显示,甲、乙、丙三地昼长均小于12小时,则甲、乙、丙位于北半球,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7.由所学知识可知,赤道全年昼夜等长,昼长为12小时,昼长时数越接近12小时纬度越低。据表格信息计算可知,甲、乙、丙、丁四地昼长与12小时的差值分别是6小时30分钟、2小时51分钟、35分钟、1小时56分钟,昼长离12小时差值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甲、乙、丁、丙,则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甲、乙、丁、丙,因此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春分日(3.21)和秋分日(9.23):全球昼夜平分;春分日(3.21)至秋分日(9.23):北半球昼长于夜,南半球夜长于昼;全球越向北昼越长,北极附近有极昼现象,南极附近有极夜现象;秋分日(9.23)至春分日(3.21):南半球昼长于夜,北半球夜长于昼;全球越向北昼越短,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北极附近出现极夜现象。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我国第三个南极科考站昆仑站(80°25′S,77°06′E),于2009年1月27日已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A地区胜利建成。读图回答。
8.在昆仑站进行天文观测的优势是( )
A.纬度高,气温低 B.全天候,观测广
C.极夜期长,空气稀薄 D.极昼期长,海拔较高
9.根据图和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昆仑站在长城站的西南方向 B.此时昆仑站可见美丽的极光
C.三个科考站的地球自转速度相同 D.中山站至昆仑站的直线距离约为1200千米
10.这里被学者称为“不可接近之极”,最主要原因是( )
A.多暴风雪 B.极寒烈风 C.降水稀少 D.日照强烈
【答案】8.C
9.D
10.B
【分析】8.昆仑站地区纬度高,极夜时间长,而且晴天时间高达90%以上,且空气稀薄,尘埃少,大气透明度高,利于观测,C正确,气温低不是观测优势,A错误。观测角度广,但不是全天候,极昼期间就不便于观测,B错误。极昼期间就不便于观测,D错误。故选C。
9.根据经纬网可知,昆仑站比长城站更靠近南极点,所以位于南方,根据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昆仑站位于长城站东方,所以昆仑站在长城站的东南方向,A错误。极光出现在两极地区的夜空,题干信息告诉我们此时为2009年1月27日,南极地区为极昼期,不可能看见极光。B错误。地球自转速度包括自转线速度和自转角速度。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两极点为零外,其他各地都相等,而自转的线速度却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至两极点为零。所以三个科考站的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而线速度是不同的,C错误。同一经线上,纬度相差1°,实际距离相差约111千米。中山站和昆仑站经度相近,纬度相差约11°,距离相差约1200千米,D正确。故选D。
10.南极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南极地区气候特征是酷寒、干燥和烈风,因极寒烈风被学者称为“不可接近之极”,B正确。多暴风雪、降水稀少不是最主要的原因,A、C错误。南极地区地处高纬度,太阳高度角小,日照并不强烈,D错误。故选B。
【点睛】地球自转速度包括自转线速度和自转角速度。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两极点为零外,其他各地都相等,而自转的线速度却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至两极点为零。
(2018·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图为我国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野外宿营时,同学们把照相机固定,对淮北极星附近的星空,长时间曝光,得到的北极星附近星辰运动轨迹的照片。据此完成下题。
11.图像最能反映(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流星运动 D.恒星运动
12.某一遥远的恒星A在该日23时位于图中的“☆”位置,那么,第二天该恒星处于星空同样位置最接近的时间是( )
A.23时 B.22时56分4秒 C.23时4分4秒 D.21时52分
【答案】11.A
12.B
【分析】11.读图,根据图像形态,以某一点为圆心,反映出绕转的轨迹。应是反应的地球自转,故A项正确;地球公转运动轨道是椭圆,在一夜时间不会形成圆形轨迹,故B项错误;流星一闪而逝,不能够长时间观察,故C项错误;对于行星来说,恒星是相对静止的,故D项错误。
12.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真正的周期,恒星日的时间比太阳日少3分56秒,即某日23:00位于图中“☆”处,第二天该恒星回到同样位置最接近的时间是22时56分4秒,故B项正确,ACD错。
【点睛】地球自转的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太阳日=24小时。
(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图,虚线MHN表示晨昏线,非阴影部分为1月6日,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F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 )
A.0时 B.4时 C.8时 D.10时
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该图为北半球 ②N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
③弧MH为晨线 ④E点所在经线为180°经线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5.E点与北京都处于1月6日的时间约有( )
A.6小时 B.7小时 C.16小时 D.20小时
【答案】13.C
14.B
15.D
【解析】13.图示MHN表示晨昏线,则M、N点的时间为6时或18时;阴影部分表示1月6日,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 分的日期不同,故E、F点所在经线为180°和0时;故判断F点不可能为0时,故F点为180°经线,而E点 时间为0时;0时为夜半球的平分线,故图示MEN部分为夜半球,故图示极点附近出现极夜,而日期为1 月6日,故图示极点为北极点,则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故M点为6时,N点为18时,根据E、F之间经度相 差120°,故判断F点的时间为8时,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4.结合上题分析,该图位于北半球,①正确。N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②错误。MH为晨线,③正确。E点所在经线为0时经线,F点为180°经线,④错误。 B①③正确,ACD错误。故选B。
15.E点所在经线为东经60经线,为东四区,当E为0:00时,北京已经是4:00,从这一刻开始,两地均处于同一天;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北京为0:00时E点为20:00,之后,两者同为一天,即:两条经线所在时区处于同一日期的时间=24-两个时区之间的区时差。E点与北京的区时差相差4小时,则E点与北京都处于1月6日的时间约有20小时,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光照图中地方时的确定方法:
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地方时为12时,夜半球的中央经线地方时为0时,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18时。
二、综合题
16.(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是一幅以极地为中心的地球自转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此图表示______(节气)的光照情况,判断依据是________。
(2)A、B、C三点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______,图上各点角速度变化规律。______
(3)A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C点的日出时间是______点钟。B点的日出时间是______点钟。
(4)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__________,A点所在时区是________。
(5)由H地向A地发射炮弹,炮弹将落在A地偏________方向。
(6)0时所在经线为________,与北京处于同一天的日期占全球的范围是________。
【答案】(1) 夏至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
(2) C、A、B 各点相等
(3) (23°26'N、0°) 6 3
(4) (23°26'N、45°W) 中时区
(5)西
(6) 135°E 7/8
【分析】(1)
地球逆时针自转,为北半球俯视图。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为极昼,说明此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日。
(2)
地球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图中三点纬度由低到高依次为C、A、B,因此A、B、C三点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C、A、B。除极点外,全球自转角速度相等。
(3)
据图可知A地位于北回归线上,因此纬度为23°26'N;A点所在经线与180°经线相对,为0°;所以A地的坐标为(23°26'N、0°)。C点位于赤道上,昼夜平分,所以C点日出时间为6点。据图可知平分昼半球的经线为12点,1格3小时,再结合图中地球自转方向,很容易判断B点地方时为21点;B点位于昏线上,因此B点21点日落,则日出时间为3点。
(4)
地球逆时针自转,为北半球俯视图。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为极昼,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地方时为12点经线,根据平分昼半球的经线为12点这一特点及180°经线的位置,可得出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23°26'N、45°W)。A点所在经线与180°经线相对,为0°;0°经线所在时区是中时区。
(5)
地球逆时针自转,为北半球俯视图。北半球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右偏;由H地向A地发射炮弹,右偏后炮弹将落在A地偏西方向。
(6)
读图可知,45°W为12时,则0时所在经线为与之相对的135°E。135°E往东到180°,与北京120°E处于同一天的日期,占全球的范围是(135+180)/360=7/8。
17.(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太阳光照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A点与D点区时相差________小时,说明原因。
(2)B点总是比E点的地方时早________小时,说明原因。
(3)地球表面C点有一物体沿CD方向向D点运动,其方向将向________(南或北)偏移。说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4)图中E点随地球自转昼夜交替一次的时间是________小时,说明其长短适宜,对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有利影响。
【答案】(1)8 A点位于90°W,属于西六区,经计算可知D点位于30°E,属于东二区,二者相差8个时区,故区时相差8小时。
(2)6 B点所在经线位于E点所在经线的东边,且经度相差90°。
(3)南物体沿CD方向自西向东运动,由于位于北半球,其方向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即向南偏移。
(4)24使得地球表面白昼不会过于炎热,黑夜不会过于寒冷,有利于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分析】本大题以太阳光照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时差、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分析调用知识的能力、综合思维素养。
【详解】(1)图中两条相邻经线经度相差30°,根据A点经度为90°W和经度变化特点,可推知D点经度为30°E。然后根据经度推算时区,A点在西六区,D点在东二区,根据时区求出时区差8个时区,得到区时差8小时。
(2)两条相邻经线经度相差30°,据此得出B点与E点经度相差90°,推出地方时相差6小时。观察B点与E点的相对位置可知,B点所在经线偏东,地方时较早。
(3)由于地球自转,产生了地转偏向力,在该力作用下,北半球沿地球表面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南物体沿CD方向是自西向东运动,由于CD位于北半球,其运动方向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即向南偏移。
(4)地球昼夜交替的周期为24小时,即1个太阳日,这使得地球上白昼和黑夜的长度都不是很长,地表白天获得太阳辐射增温不至于过高,夜晚降温不至于过低,昼夜温差小,对于生命生存非常有利。
18.(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送往太空。天问奔火,迈出了我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一切顺利的话,“天问一号”将在太空中飞行大约7个月后到达火星附近,通过“刹车”完成火星捕获,进入环火星轨道,并择机开展着陆、巡视等任务,进行火星科学探测。
材料二卫星发射窗口是允许运载火箭发射的时间范围,其宽窄受发射地的气象气候条件影响。文昌发射基地的发射窗口很窄。
材料三我国四大航天基地示意图、海南岛地形及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示意图
(1)图中①地是我国第四个航天发射基地。分析①地在航天发射方面的突出优势。
(2)从气象气候条件方面分析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窗口窄的原因。
(3)厄瓜多尔将在下图A、B两地中选择一处筹建新卫星发射基地,你认为哪处更合适?请说明选择在该地建立基地的优势条件。
【答案】(1)①从纬度看,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可增加有效荷载;②从交通条件看,濒临南海,有利于运输大型设备;③从安全性看,火箭残骸落入大海,造成危害的概率低。
(2)①多雷电,强降雨天气;②沿海,湿度大,云雾多,能见度较低;③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夏季风影响时间长,雨季长;④容易受台风等灾害影响。
(3)A地:距海近,交通便利,利于物资运输;地形平坦,利于发射场建立;西部靠海,大幅降低发射后未燃尽残骸造成意外的概率,安全性能好。B地:海拔高,大气透明度高;距海洋远(地处内陆山区),降水少,晴天多,大气稳定,利于航天发射;山区人口少,安全性好;海拔高,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可增加有效荷载。
【分析】本题以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和海南岛为背景,并结合相关图文信息材料,侧重考查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基地的发射条件、在厄瓜多尔建设航天发射基地选址等相关问题,考查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图中①地是我国第四个航天发射基地——文昌。文昌在航天发射方面的突出优势应从纬度、交通、安全等角度进行说明。与我国其它航天发射基地相比,文昌纬度最低,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可增加有效荷载或节省发射燃料;航天发射有些设备体积大、重量重,因此从交通条件看,文昌濒临南海,有利于运输大型航天设备;文昌周边为海洋,发射时的火箭残骸落入大海,造成危害的概率低,安全性好。
(2)由材料可知卫星发射窗口的宽窄受发射地的气象气候条件的影响。海南文昌纬度较低,气温高,蒸发量大,靠近海洋水汽较多,多强对流天气以及云雾较多;文昌为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雨季长,夏秋季节易受台风灾害的影响,都会影响卫星的发射。
(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一定要明确表明观点,切忌模棱两可,根据表明的观点提出针对性理由如果选择A地筹建新卫星发射基地,该地建立基地的优势条件应从交通、地形、安全等方面进行分析。由图可知,A地距海近,海上交通便利,利于卫星发射设备或物资运输;A地位于沿海平原,地形平坦,利于发射场建立;西部靠海,火箭残骸可以坠入大海,对居民影响小,安全性好,所以选择A地;如果选择B地筹建新卫星发射基地,该地建立基地的优势条件应从大气状况、安全等方面进行分析。由图可知,B地位于河流源头,海拔高,大气透明度高,利于航天发射;距海洋远,水汽少,天气变化影响小;山区人口少,对居民影响小,安全性好;海拔高,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可增加有效荷载。所以选择B处。
【点睛】
19.(2019·全国·高三课时练习)图为地球日照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在图中圆外短线上标出地球自转方向。
(2)该图为北半球____(节气)的太阳光照图。
(3)A与B相比,自转线速度较大的是____,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的是___ ,该日白昼时间较长的是____。
(4)该日,地球位于图乙中的___位置。此时,地球的公转速度较____(快、慢)。
(5)A地的地方时为___点;当地球运行到③位置时,西安的昼夜状况是___;当地球运行到②位置时,全球各地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
【答案】 画图:逆时针 夏至 A A B ① 慢 12点 昼短夜长 昼夜平分(昼夜等长)
【详解】(1)图示为北极,在图中圆外短线上,用逆时针方向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
(2)该图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夏至日的太阳光照图。
(3)A与B相比,自转线速度较大的是A,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的是A ,距直射点近。该日白昼时间较长的是B,北半球夏季,纬度越高,白昼越长。
(4)该日,地球位于图乙中的①位置。此时,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地球的公转速度较慢。
(5)A地位于昼半球的中间,地方时为12点;当地球运行到③位置时,是冬至日,西安的昼夜状况是昼短夜长;当地球运行到②位置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长短状况是昼夜平分或昼夜等长。
20.(2018·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地球公转和自转运动示意图”,回答问题。
(1)在乙图中画斜线表示夜半球;在右上角线段上画箭头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________。
(2)此时北京时间是________(月、日、时)。全国人民庆祝祖国60周年华诞时,地球公转在甲图中________(A、B、C、D)点位置附近。
(3)此日P点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____;此时Q点昼长________小时。
(4)图示时刻,假设有一架飞机从P地以每小时1000千米的速度沿最短航线飞往M地,其飞行方向是________,到达时,旅客可以看到的太阳视运动情况是________。
【答案】 为逆时针方向 6月22日20时 B 66°34′ 18 西北 太阳在地平线上一定高度整日不落
【详解】(1) 乙图对应的是A点位置,对着阳光的一侧是昼,在图中晨昏线右侧区域,画斜线表示夜半球。结合公转方向,呈逆时针,应是从北极上空的俯视图,在右上角线段上,画逆时针方向箭头,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
(2)此时,北极圈有极昼现象,是夏至日。0°经线是12点,北京时间是6月22日20时。全国人民庆祝祖国60周年华诞时,日期是10月1日,B点是秋分,9月23日,地球公转在甲图中B点位置附近。
(3)此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P点位于赤道上,P点正午太阳高度为66°34′;结合图示中等份,此时Q点的日出时间是3点,昼长18小时。
(4)图示时刻,假设有一架飞机从P地以每小时1000千米的速度沿最短航线飞往M地,其飞行方向是西北,没有向南偏的路程。到达时,正值极昼现象,旅客可以看到的太阳视运动情况是太阳在地平线上一定高度整日不落。
【点睛】乙图对应的是A点位置,对着阳光的一侧是昼,在图中晨昏线右侧区域,画斜线表示夜半球。公转方向呈逆时针,应是从北极上空的俯视图。极昼现象,旅客可以看到的太阳视运动情况是太阳在地平线上一定高度整日不落。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