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画杨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识“靠、而”等 13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倒”,会写“图、课”等 9 个字,会写“图画、老师”等 9 个词语。能积累“靠、视”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2. 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
3. 能说出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并说说自己受到了什么启示。
教学重难点
1、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教学流程:
一、出示实物,激趣导入
1.(出示杨桃实物)谁来介绍一下你看到的或者你了解到的杨桃?可以说一说它的形状、颜色、味道。(注意用词的规范、用词准确)生回答。师评价。(你说出了杨桃的颜色,你说出了杨桃的形状,像五角星这个比喻用得真好,我们说话得时候,也要像这个同学一样,用上恰当得修辞。)
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与杨桃有关的文章。看老师把课题补充完整。(完成板书:画杨桃)齐读课题。
3.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你想要学些什么?
预设:认识生字词。(认识字词才能读懂课文)课文读熟练并有感情地朗读。(你可真会学语文)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得到启示。(你真是个善于思考的孩子)
二、解决字词,整体感知
1.初读要求: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语句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同时思考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同桌相互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3.解决疑难字词教诲:区分“悔”。心里后悔,所以是竖心旁。教诲是什么意思?找出老师教诲我们的话读一读。“倒”:这个字在这里读四声,它还有一个音读三声,出示句子,指名读。审视:读句子,说意思。出示“审”在字典中的几种解释,猜测词语意思。严肃:一起做一个严肃得表情。师:大家皱起了眉头,脸上没有笑容,让我觉得有点害怕。(有的同学加上了动作,握紧了拳头,发出声音,那是生气,严肃指得是表情严厉)
三、精读课文,感悟道理
1.字词会读了,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图画课上,我把杨桃画成了( ),一开始,同学们觉得( ),后来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认识到:看的( )不同,杨桃的( )也就不一样。指名两位同学说。齐读。
2.读着读着大家会有疑问?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老师又是怎么引导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这节图画课。
3.师读第一自然段。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呢?预设: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4.面对“我”的这幅画,同学们和老师有什么不一样的态度呢?默读第 2-11 自然段。要求:用“___”划出描写同学们表现的句子。用“ ”划出描写老师表现的句子。好了,开始读吧。画完后,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画的句子,说一说同学们和老师有什么截然不同的态度?
5.交流:面对我画的画,同学们有什么表现?(哈哈大笑)“哈哈大笑”, “同时发出嘻嘻的笑声。”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笑啊?读出同学们的嘲笑。生读。课文中写了两个学生的两句话:“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读出嘲笑的语气。
6.面对同学们嘲笑的笑声和嘲笑的话语,老师是怎么做的呢?把描写老师的语句读一读。预设: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举起我的画问大家:短短一句话,作者用了七个动词,那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做呢?预设:老师坐在“我”的座位上,就是要从“我”看杨桃的角度进行观察,据此判断“我”画得是否准确。)
完成练习:老师看了看这幅画,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突然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老师不仅自己坐到我的座位上看,还让嘲笑我的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看杨桃的样子。假如你就是嘲笑“我”的同学中的一位,你按照老师的要求坐到了“我”的座位上,你会看到或者想到什么呢?完成上面的练习。
同桌交流。我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桑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原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同学们坐到我的座位看过后,有一段对话,这两对话和开始的对话有什么不一样?
预设:时间不同,标点不同,
师:对话出现的时间不同,标点符号不同,那么我们读的时候也不同。同桌配合读。师生配合读。加提示语:“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常看到的杨桃吗?”同学们吞吞吐吐,结结巴巴地回答。“那么,像什么呢?”同学们不好意思地说。因为他们知道自己错了。
9.当老师看到同学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变得和颜悦色起来。老师和颜悦色地说了什么?齐读
10.其实老师的话,不仅适用于画画,还适用于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当 别 人 的 看 法 、 想 法 和 自 己 不 一 样 时 , 我 们 不 要 _____________ , 要______________。
总结:这节课我们跟作者学到了认真踏实、实事求是的做事态度,明白了不同角度看事物是不一样的,还知道别人跟自己意见不一样时,要尊重别人。现在,老师把这个故事编成了一段儿歌,大家一起来读读,老师标红的是本课生字词,注意读准确。图画课上画杨桃,杨桃画成五角星。同学嘻哈在嘲笑,老师审视变严肃。同学轮流来观看,方知自己把错犯。老师和颜悦色讲,尊重他人多思考,多个角度看问题,认真老实把人做,老师教诲记心间!希望同学们都能把老师的教诲记在心间。(完成板书)下课。
随堂练习
一、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 )杨桃 一( )老师 一( )东西 一( )画 一( )椅子 一( )国旗 一( )笑声 一( )桌子
二、补充词语。 ( )地看 ( )地画 ( )地说 画得( ) 要求( ) 神情( )三、选词填空。
严格 严肃
1.张老师对我们地向很( )。
2.小强没有写完作业,李老师( )地批评了他。
教诲 教育
3.山村孩子渴望受到良好的( )
4.虽然我离开母校多年了,可是老师们的( ),永远留在我的心中。
四、按要求写句子。
(1)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怎么能这样做?(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理解。
老师让这几个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和颜悦色地说:“大家发现了吗?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来看的。”
1.选出下面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相似( sì shì) 教诲(huǐ huì) 熟悉(shú xī shòu xì)
2.老师一共说了 ___________ 句话,老师的话文中已用“‖”分成两层,第一层讲___________。
第二层讲___________。
3.老师的话告诉“我”在画画时,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这个道理不仅适用于画画,做任何事都如此。当别人的看法、做法与自己不同时,我要___________。
《画杨桃》课后反思
《画杨桃》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讲在图画课上,老师要求同学们对杨桃进行绘画练习,“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五个角的什么东西,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通过这件事,既启发我们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有不同的结果,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又教育我们要尊重他人的多元理解,设身处地地去看待事物。本课教学,我严格把握课程标准,突破重难点。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多种方式识记生字词语。识字环节比较扎实,按照梯度进行。首先我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接着由同桌合作探究,检查生字词的识记;然后学生交流难记生字,教师指导多音字“倒”、词语“教诲”“审视”“严肃”等疑难字词的理解与识记方法;最后通过指名读、小老师领读的方法巩固识字。多种识字方法梯度进行,让学生的识字环节更加扎实。
第二,对话重点指导。本课中师生对话比较多,在教学过程中,我重点引导学生朗读好对话。在引导过程中重点抓住标点符号的不同,比如问好、叹号、破折号、省略号。不同的标点符号,读出的语气就不一样。指导过程中先让学生朗读,然后教师指导,最后巩固朗读,这一环节采用多种方式朗读,指学生读、师生对
读、分角色朗读,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体会人物的态度。
第三,重点段落重点理解。本课中老师的教诲学生比较难理解,在教学中,我一步一步引导,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理解老师的话语,然后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老师教诲的感悟。本课教学有优势,也有不足之处。以后我会从以下方面继续努力:
1.进一步研究教材,备课的过程中不但要备课本,还要备学生,深入了解学生学习能力。
2.加强过渡语的使用,过渡语能让教学环节更加流畅,在这一方面我做得还不够好,有些环节之间显得有点生硬,不是很流畅,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做好环节之间的联系,使用好过渡语。
3.教学评价不够及时,有点单一。对学生的评价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我在教学中缺少评价语的使用,有的地方评价语过于单薄,对于学生的回答应给予更加有针对性的评价语,这说明我的知识储备有些欠缺,今后在这方面还要不断去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