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古诗词三首-元日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古诗词三首-元日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27 21:32:4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第三单元第9课《古诗词三首-元日》教学设计-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一、基于单元目标的本课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读诗歌、看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正确认读“屠苏”两个生字。通过欣赏书法作品,同学提醒、教师范写等方式引导学生正确书写“符”。
2.能运用结合注释、抓关键词等方法,通过同伴交流,理解诗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结合诗歌的背景资料,了解古人过节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及习俗,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流程设计前,对教学理念的梳理
(一)整合
整合的核心内涵应该是原有要素之间的封闭状态,促进各要素间的优势互补。这节课中我能想到的整合:
1.新旧知识的整合。《传统节日》是学生学过的有关我国传统节日及习俗的小儿歌,要做到以旧引新,以新带旧,新旧融合,比较异同,形成一个整体的知识点,使学生脑海中的知识经梳理归纳后,有序化、条理化。
2.课内外整合。课本文本与拓展文本进行有效衔接,有益互补,丰富学生的认识,加强学生的理解,形成语文学习力。
3.多种教学方法整合。学生自学、同伴互学、教师导学有机结合,达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教学效果。
(二)融通
融通即融合通达之意,这是得盛新凤老师的“和美语文”之启发。
1.三维目标的达成能在一个个看似独立实则密不可分的教学环节中实现。能不能在本课教学中实现诗意理解、诗情领悟、诗文诵读、诗句积累、意象升华、方法习得目标的达成,实现“无痕”的教学。
2.情感上的融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去贴近诗人的情感,感受诗人描绘的意境,努力找到情感的锲合点,使学生、教师、诗人的情感能实现共鸣共振。
3.文字、文学、文化的融通记得在《听王崧舟老师评课》一书中,王老师说古诗教学应从“文字、文学、文化”三个层面上来展开思考和实践,我能否在自己的课堂上做些尝试呢?
四、教学流程的设计
(一)创境导入,理解诗题
1.联系旧知导入新课。齐读二年级学过的小儿歌《传统节日》。(这首小儿歌小儿歌不仅告诉我们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还告诉我们每个节日的风俗习惯。那古诗中的传统节日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去第9课一探究竟。)
2.检查预习效果。通过小游戏检查预习情况。(大家都预习了课文,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从12宫格中选择一句诗,这句诗出自哪首诗?)
3.借助注释,理解诗题。元日是什么意思呢?你是怎么知道的?读注释可是学习古诗的一个好方法。今天我们就走进元日,了解古诗中的春节。
(二)选择方法,理解诗意
1.读古诗
师:俗话说三分诗七分读,让我们捧起书本,自由朗读诗歌,记住三个小要求: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开始吧。
(1)学生展示朗读。
(2)齐读
2.解诗意师:读诗歌最好能读出感情,这就需要我们先理解诗意,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意呢?
(1)学生回答理解诗意的方法。(抓住每句话中难理解的字词,尤其是“字眼”、联系上下文、查阅资料、询问别人......)
(2)自主学诗。用上这些方法,赶快试一试吧,记住不动笔墨不读书,注意写字姿势。
(3)同桌互相交流。
(4)全班交流。重点强调:爆竹就是鞭炮,原指燃烧竹子发出的爆裂声;岁表示年,一岁除表示一年过去了;屠苏指屠苏酒(讲解时板书:酒);千门万户就是千家万户。桃符就是春联。为学生补充桃符的
演变:王老师在网上找到了两幅图片,左边的这个神叫“郁垒”,右边的这个神叫“神荼”,这就是以前的桃符,随着时代的变迁,桃符逐渐地被春联取代了。你看,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幅春联,春联应该怎么读?
(5)诵读古诗。我们通过品读诗句,知道了古人过春节的习俗,下面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出这首诗。
(三)想象画面,感悟诗情
1.交流诗歌带给我们的感受。(预设:热闹、开心、喜庆、欢快......)
2.让我们在走进诗歌,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你看到了哪些欢快的画面。
(1)预设1: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描述放鞭炮的欢乐画面。
(2)预设2:描述过年家人团聚,吃团圆饭、喝团圆酒的画面。追问:如果说这两句诗中有一个字最能表达作者此时的心情,你觉得是哪个字?
(暖)什么是暖的?
(预设:春风、饭菜、房间)
师:你看,除夕之夜,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围坐在一起喝着屠苏酒,长辈会对晚辈说些什么祝福的话?晚辈又会对长辈说些什么祝福的话呢?
指名回答。
(教师及时转换角色,与学生一起模拟情景,凸显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这些祝福的话就像春风吹进了我们的心窝,暖暖的就让我们将这美好的祝福语,借着温暖的春风,吹进眼前这杯酒中,让我们共同举杯,干杯!多么的酣畅淋漓,多么的欢乐祥和呀!一起读!师:孩子,这是一杯什么酒?
(预设:团圆、幸福、开心、喜庆、祝福)
是呀,孩子,在我们古典诗词中,有酒必有诗,无酒不成诗,作者正是借酒这一物象来抒发自己欢快的情感呀!请男生读,女生读,全班一起读。
(3)预设3:学生描述换春联的画面。追问:你觉得这两句诗中哪个字最能表达作者的心情?
(预设:新)什么是新的?(预设:春联、衣服、家里用的一些物品、作者的心情......)是呀,目之所及都是新的,作者的心情怎能不愉快呢?
3.补充背景资料,进一步感悟诗情。
师:一首诗会隐藏一段历史,一段历史会隐喻一份情感,PPT出示
作者资料:王安石特别有才华,他很想为朝廷、为百姓做事。当时他担任宋朝的宰相,向皇帝建议在全国推行新的政策,皇帝同意了,王安石开始做了起来,他对自己推行新政这件事特别有信心。读了这段文字,说说作者在春节这一天写下这首诗,想象着元日的画面,说说表达什么?
(预设:像春节一样,辞旧迎新,迎来新的辉煌。)让我们变身作者,怀揣着对明天的美好期待,一起读,读出感情!
4.抓住“曈曈日”体会作者借景抒情。
师:全诗28个字,可谓是惜字如金,作者却在这一句用到了叠词“曈曈”,你感受到了什么?(预设:更加突出欢乐,如果学生说不出来,可以引导学生看注释,结合曈曈日的意思来思考)是呀!在这特殊的节日里,作者用特殊的表达方式,突出这特殊的环境,就是为了表达自己欢快的心情呀!一起读!
(四)欣赏文化,感悟诵读
1.诵读古诗。
师:景可以抒发情感,物可以抒发情感,音乐也可以抒发情感,让我们伴着欢快的音乐,读出这首诗。让我们跟着视频唱出这首欢快的诗歌。
小结:诗歌的旋律可以带给我们欢快的感受,好的书法作品也可以。
2.欣赏佳作。请看这两幅书法作品,我还邀请咱们学校的书法名师为大家书写了这一首诗,希望大家也能除旧迎新,书写一手好字。
3.指导书写。你瞧,“符”是要求会写的字。写这个字,我们要注意什么呢?
(预设:上小下大,上紧下松。寸的横要压在横中线上,略微倾斜)请大家拿起笔在练习本上写两个,要做到头正、肩平、足安,注意三个一。
4.同桌互评。
(五)总结学法,拓展升华
1.总结学法。
师:大家请看大屏幕。这节课我们通过看注释知道了“元日”的意思,知道了节日名称及过节时间,通过抓关键字词等方法知道了诗歌的意思及节日的习俗,还通过想象画面/联系背景资料体会到了这首诗、这个节日带给我们的感受。
2.拓展升华。
师:孩子你看,王安石在元日这首诗中通过借景借物抒发了自己欢快的心情,杜牧在《清明》中戒酒祭祖,那纷纷的细雨寄托了作者对先辈的缅怀之情,李白对着中秋的明月思念家乡,辛弃疾在《青玉案·元夕》中让那元宵的灯火一直闪烁了一千多年。每一首诗歌,每一个传统节日都能在古诗词中寻找到它的影子,这就是我们的文化,这就是流淌在每一个中华儿女血液中的根基!
正想单元导语所说——深厚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根。(一起读)
(六)推荐书目,布置作业
1.推荐书目。《古诗词中的传统节日》
2.作业超市。
必做:诵读、背诵《元日》
选做:
1.画出你眼中的春节
2.写出你眼中的春节
3.唱出你眼中的春节
五、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