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座位号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历
史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第1至第4页,第Ⅱ卷第4至第6
页。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白已的姓名、座位号。
2.答第I卷时,每小题选出答笨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日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Ⅱ卷时,必须使州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跻。必
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卡区域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殷革夏命”后,商族成为“天下共主”。商王潮一方面极力推行神权政治,神化商王的“天下共主”地
位:另一方面实行外服和内服制度,细化中央王朝与方国之间的关系。商朝卜辞中留下了大量王室征
讨方国的记录。上述材料说明商代
A.王室与地方矛盾不断激化
B.中央集权体制遭遇挑战
C.王权与神权开始有机结合
D.地方管理方面有所改变
2.某学者总结了中国古代“士”这一概念产生演变的过程,如下表所示。与战国时期“士”的变化直接相
关的是
时间
内容
西周之前
泛指部落中的成年男子
特指卿大夫以下的低级贵族,屈于“国人”阶层,能够接受“六艺”等贵
西周和春秋
族教育
成为知识分子的代称,已与出身尤关:“士”非常活跃,其共同身份标
战国
志是知识、智慧与才能
A.平民教育取代贵族教育
B.民问聚徒讲学之风兴起
C.诸子百家思想实现融合
).宗法观念已经荡然无存
3.汉代盐铁论·水早中趣到,“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民之大用也。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
农夫乐事劝功”“今县官作铁器,多苦恶,用费不省,…盐铁贾〔价格)贵,百姓不便,贫民或木种手耨,
土樱(农具,淡食”。这说明汉代
A.铁农具便利但使用范围有限
B.传统工商食官制度得到恢复
C.普通民众生活水平极端低下
D.手工业发展滞后干农业生产
4.东晋南朝时期,社会上逐渐形成了隐逸的文化精神风貌:游离于政治,慕尚隐逸:游离于现实,遁入空
门:游离于礼法,注重性情:游离于国家,推崇个体等。这一状况
【A一023】历史试题第1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