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七律.长征》2课时说课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七律.长征》2课时说课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26 22:58: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七律·长征》
第二课时说课稿
教材分析
TEXTBOOK ANALYSIS
教学目标
TEACHING OBJECTIVES
说重点与难点
KEY POINTS AND DIFFICULTIES
说教法与学法
TEACHING AND LEARNING METHODS
1
2
3
5
说课提纲
CONTENTS
说教学步骤与流程
TEACHING PROCESS
4
教材分析
TEXTBOOK ANALYSIS
1
单元目标
课文地位
篇章页的左上方写着:“重温革命岁月,把历史的声音留在心里。”告诉学生本单元课文 涉及的是革命传统教育方面的。篇章页的中间处点明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了解文章是怎 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记一次活动。”
毛泽东的《七律 ·长征》浓缩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主要事件。
本课的文体特点,首先是七言律诗, 符合七言律诗的格律。再者,全诗是典型的总分结 构。 首联开门见山赞美红军不怕困难, 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 是全篇的中心思想。
1
教材分析
TEXTBOOK ANALYSIS
教学目标
TEACHING OBJECTIVES
2
1 理解关键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
2 了解毛主席诗词的创作风格:艺术的概括和夸张
知识能力目标
能领悟诗句表达的情感,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能结合历史背景体会诗歌情感。
2,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过程方法目标
2
教学目标
TEACHING OBJECTIVES
重点与难点
KEY POINTS AND DIFFICULTIES
3
能领悟诗句表达的情感,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
结合长征历史,准确体会出词句中包含的各种情感,并能大胆表达。
教学难点
朗读课文,读出磅礴的气势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内容,感悟其中包含的情感。
教学重点
3
教学 重点 难点
DIFFICULTIES IN TEACHING FOCUS
教法与学法
TEACHING AND LEARNING METHODS
4
1
6
5
4
3
2
情景导入教学
情景导入教学 ,以视频资料,使学生身临其境,走近红军。
讲授点拨法
就是教师针对学生体会情感中的困难,引导学生联系历史背景
师生合作探究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师生讨论中分析、感受诗人的高超写作手法。
设疑导学法
设置些分析情感方面问题随机提问,让学生由浅入深体会诗歌情感
多媒体演示法
辅以多媒体演示法,展示图片,增强学生感受;配乐朗读,渲染气氛
讨论法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发表个人见解,大胆体会红军不怕远征难。
4
说教法
TALK ABOUT TEACHINGS
诵读法。朗读是学生把握语感,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此基础上理解诗歌内容,感悟红军精神。对文章情感有充分体会,要组织学生赏读。
自主学习法。要求学生必须熟读课文,写好预习笔记的好习惯,自主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质疑点提前做好标注、能大胆质疑,积极讨论
自主、合作、探究法。组织不同梯度的学生,大胆讨论结合历史背景,相互启发。体会出红军的乐观与顽强。
圈点勾画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学生用圈点批注法做预习笔记,注意抓住关键词句,以助于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4
说学法
STUDY METHOD
5
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五年级时, 学生已学过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对于七言律诗有一定 的了解。
方法积累——学生基本掌握了看注释、想画面、查资料、抓关键词品读等学习方法。
情感积淀——学生已经学习过和搜集过一些关于长征、中国革命历史的文章,在情感上 有所积淀。
建议:
本单元选取的课文均为革命题材,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一定距离,学生通过搜集与课文 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适当了解相关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篇的内容和情感。
66
教学流程
一、看图想象,体会情感。
(一)出示图片,谈感受。 (出示:绵延不绝的五岭山脉、雄伟高大的乌蒙山图) 预设生:五岭绵延不绝,乌蒙山雄伟高大, 红军要面对万水千山的险阻。
(二)想象说话,填写学习单。
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漫漫长夜里, 。 在高耸入云的险峻群山中, 。 在饥寒交迫的冰天雪地里, 。
师说: 补白长征路上遇到的困难,借此脚手架帮助学生领悟诗句 表达的情感,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 对比学习, 体会精神。
(一)对比学习。 (战争和实情的对比)(环境与战士心态对比)
(二) 对比夸张写法的不同, 体会精神。
1. 比较诗歌,了解本诗的夸张写法和李白笔下的夸张不同。
2.初读诗句,预设学生读得平淡。
3.指导朗读,有感情地再读。
注意节奏,注意重音,注意情感。
师说: 注意“逶迤”“磅礴”加重语气,“腾细浪”“走泥丸”要读得轻巧, 如同红军战士 面对艰险时乐观的态度。
三、引入资料,体会意境。
(一) 默读后几联, 谈印象。
(二) 听讲解感受“暖” 。
1.学习小伙伴介绍红军巧渡金沙江事迹。
2.体会“暖”表达的情感。
3.读出“暖”之欢快。
(三) 看片段领悟“寒” 。
1.播放《飞夺泸定桥》电影片段,说感受。
2.读出“寒”之悲壮。
3.关注律诗特点——颔联、颈联对仗工整。
(四)重点体会红军尽开颜,笑声中体会到什么?
注意引导学生概括表达。
提示:只等闲是因为革命必胜的决心和铁的意志;
环境的恶劣,战士乐观对待是因为为了家国天下的情怀与担当;
回首的刹那,种种艰难一扫而光,面对北上抗日,与革命的前途,那份豪情与自信,都在笑声中体现,
(三) 布置作业
1 背诵《菩萨蛮 · 大柏地》
2 阅读《毛泽东诗词鉴赏学生读本》,
3 了解红军长征这段革命历史。
请您提出宝贵意见。
THANKS FOR WAT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