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1 1.1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C)(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太阳辐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太阳辐射就是指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的能量
B.太阳辐射能量来源于氢气的燃烧
C.太阳辐射能量是由核聚变反应过程中释放的巨大能量
D.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2.与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的原因是( )
①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②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③地势高,离太阳近,太阳辐射强④天气晴朗干燥,大气透明度好,光照时间长
A.①③ B.①② C.④③ D.②④
【答案】1.B
2.D
【解析】1.太阳辐射就是指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的能量,叙述正确,A不符合题意;太阳内部没有氧,太阳内部的氢不可能燃烧,叙述错误,B符合题意。太阳内部具有极高温度和压力,四个氢原子核聚变为一个氦原子核发生质量亏损而产生的巨大能量,因此太阳辐射能量是由核聚变反应过程中释放的巨大能量,叙述正确,C不符合题意。太阳直接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维持地表温度,为生物繁衍生长、大气、水体运动提供能量,叙述正确,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两地纬度相同,太阳高度角相同,①错。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②对。地势高,这点高度相对日地距离可以忽略,离太阳近不是太阳辐射强的原因,③错。与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的原因是天气晴朗干燥,大气透明度好,海拔高处比海拔低处光照时间长,④对。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点睛】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的原因是天气晴朗干燥,大气透明度好,海拔高处比海拔低处光照时间长。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在一些城市交通的十字路口处,可以见到如图所示的太阳能交通信号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有人注意到在一周白天中,同一交通信号灯的亮度会出现变化,你认为影响因素主要是( )
A.海拔高度 B.电网供电 C.阴晴状况 D.交通流量
4.下列哪一城市大量设置这种交通信号灯效果会更好( )
A.拉萨 B.重庆 C.南阳 D.海口
【答案】3.C
4.A
【解析】3.同一地点的一周白天中同一个信号灯的亮度会出现变化,与该地的海拔高度和交通流量并无关联, A、D选项错误。信号灯通电即亮,不通电即暗,并不存在电网供电差别造成信号灯亮度差别的变化,B选项错误。白天太阳辐射强烈时,太阳能丰富,而当白天出现阴天时,太阳能不丰富,从而影响信号灯亮度,C选项正确。故选C。
4.从图中可以看到该信号灯上方有太阳能装置,通过太阳能发电给信号灯提供能源,故能使用此类装置的应该是太阳辐射较为强烈的地区。我国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烈,故拉萨最适宜布局,A选项正确。重庆、南阳、海口均处于季风区,其降水较多,太阳辐射较青藏地区偏少,B、C、D选项错误。故选A。
【点睛】拉萨海拔3658米,大气层薄而空气密度稀,水汽含量少,加上空气中不像西北地区含尘量大,大气透明度十分良好,因此阳光透过大气照射到拉萨,在大气层中被吸收、散射的量也就特别少。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太阳黑子与温带乔木年轮相关性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之间的关系是( )
A.正相关 B.负相关 C.成反比 D.没有相关性
6.此图所反映的问题是( )
A.太阳活动能影响地球气候
B.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能扰动地球的大气层
C.太阳活动时,抛出的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D.太阳活动时,太阳风使两极地区出现极光,从而影响中、高纬度地区树木的生长
【答案】5.A
6.A
【解析】5.图中年轮宽度数值高时,太阳黑子相对数多;年轮宽度数值低时;黑子相对数少,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正相关,A正确,B、D错误;太阳黑子数与年轮只是正相关,不成比例,C错误。故选A。
6.由上题分析可知,太阳黑子与温带乔木年轮宽度存在正相关的关系,树木的年轮体现着树木的生长状况,年轮宽,树木生长的状况好,反之生长的状况差。树木的生长主要受气温、降水等因素影响,故图示反映了太阳活动能影响地球的气候,A正确,此图并不能反映BCD选项所述的现象,BCD错误。故选A。
【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扰动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太阳活动与地球上气候变化之间的因果关系虽然目前尚未完全查明,但二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特别是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黑子11年周期的相关性非常明显;地球上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也与太阳活动有关。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2003年10月27日—31日,我国北方地区大多数的居民,在日出后的一段时间内用肉眼可清晰地看到太阳黑子这一奇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有关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于人们可用肉眼看到太阳黑子,则可证明今年一定是太阳活动的极大年
B.黑子是太阳活动的最激烈显示
C.这几天中,日本的“儿玉”卫星出现了信号中断的现象,是由于黑子发射的电磁波干扰电离层的结果。
D.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8.太阳黑子出现在( )
A.太阳大气结构的最外层 B.太阳内部结构的最外层
C.太阳外部结构的色球层 D.太阳外部结构的光球层
9.下列现象的产生与太阳活动有关的是( )
①鸽子飞行失踪
②无线电短波通讯出现短暂的中断
③动物的异常反应
④小王手表上的指南针指向异常
⑤两极地区极昼极夜现象的产生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④⑤
【答案】7.D
8.D
9.B
【解析】7.太阳黑子常年都有,人们可用肉眼看到太阳黑子,不一定就能证明今年一定是太阳活动的极大年,说法太绝对,故A错误;耀斑是太阳活动的最激烈显示,B错误; 耀斑爆发时发射的电磁波会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使日本的“儿玉”卫星出现了信号中断的现象,故C错误;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故D正确。故选D。
8.太阳的外部大气结构由里向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太阳黑子出现在最里面的光球层。故正确答案为D,ABC错误。故选D。
9.鸽子飞行失踪与太阳活动无关,故①错误; 耀斑爆发时强烈的带电粒子会扰乱电离层,使之不能正常反射无线电信号,所以无线电短波通讯出现短暂的中断,故②正确;动物的异常反应一般是地震发生的前兆,故③与太阳活动无关;耀斑爆发会时地球磁场发生紊乱,磁针不能正确指示南北,手表上的指南针指向会异常,故④正确;两极地区极昼极夜现象的产生与地球的公转有关,故⑤与太阳活动无关;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当太阳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地球大气层,会引起大气层扰动,使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甚至出现短暂的中断;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会扰乱地球磁场 ,使地球突然出现“磁暴”现象,导致罗盘指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如果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并与那里的稀薄大气相互碰撞,还会出现美丽的极光;近几十年的研究还表明,地球上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在晴朗的星空下,可以通过北极星判断方向。先在夜空中找到大熊座(北斗七星,勺状)和仙后座(W型),再在其间找到小熊座尾部的北极星,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图中各点代表的天体属于( )
A.恒星 B.行星 C.卫星 D.彗星
11.图中的天体( )
A.一闪即逝 B.闪烁不定 C.拖着长尾 D.轮廓模糊
【答案】10.A
11.B
【解析】10.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各点代表的天体属于恒星,恒星是由炽热气体组成、能自己发光发热的球状或类球状的天体,因距地遥远,位置在同一天夜间基本恒定不变,故称为恒星,A正确;行星是在椭圆轨道上绕恒星运行的、近似球状的天体,我们能用肉眼可见的行星是太阳系中的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夜幕下可见其缓慢移动,故称行星,B错误;卫星是环绕行星运转的天体,C错误;彗星是拖着长尾天体,绕太阳以扁长形轨道运行,D错误。故选A。
1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的天体是恒星,能自己发光,因距地遥远,闪烁不定,B正确;一闪即逝的是流星,拖着长尾的是彗星,轮廓模糊的是星云,ACD错误。故选B。
【点睛】地球大气的温度和密度会因为高度的不同而变化。除了温度和密度的差异,大气中的空气流动也变幻莫测(哈哈其实我们称之为“风”)。当星星的光线进入地球大气层时,它必须穿过在风的作用下不断运动的大气,天文学术语一般把它称为湍流。当星光向地球移动时,星光会因为大气变化而弯曲。当光线散射或扩散时,恒星的亮度会发生变化,导致我们看到这颗恒星“闪烁”。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太阳黑子是反映太阳活动的重要指标,它对大气环流、径流量、降水量等都有影响。下图为某地区太阳黑子数与降水距平关系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太阳黑子与图示地区降水量的关系是( )
A.1985年以前,降水量变化极值年与太阳黑子变化极值年基本对应
B.降水量和太阳黑子数呈负相关
C.1987年以后,降水量极值年相对太阳黑子极值年滞后约1年
D.降水量和太阳黑子数呈正相关
13.若2008年为太阳黑子极值年,由资料推断2019年该地区出现的现象是( )
A.农业倾向于增产 B.从附近地区调水
C.无线电通信中断频率较低 D.往极地观赏极光的人次偏多
【答案】12.A
13.C
【分析】12.读图可知,1985年以前,太阳黑子变化极值年(包括极大值和极小值)与降水量变化极值年基本对应,A正确。降水量跟太阳黑子数有时候成正相关,有时候成负相关,BD错误。1968年和1979年,降水量变化极值年滞后太阳黑子变化极值年约1年;1987年以后,降水量极值年相对太阳黑子极值年滞后2~4年,C错误。故选A。
13.读图可知,2008年为太阳黑子数极小值年,2008年降水量接近该地区平均值,由太阳黑子数变化周期约为11年的变化规律可推知2019年前后也可能是太阳黑子数极小值年,降水量也可能均值,因此农业倾向于稳定,A错误。早灾出现的可能性也较小,无需调水,B错误。太阳黑子数极小值年,对无线电短波通信干找较少,C正确。太阳黑子数极大值年,极光现象才较多,D错误。故选C。
【点睛】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是11年,地球上许多地方年降水量的变化与黑子活动的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有的呈正相关、有的呈负相关。70~80°N,太阳黑子多少与降水量的大小成正相关;60~70°N,太阳黑子多少与降水量的大小成负相关;50~60°N,太阳黑子多少与降水量的大小有时成正相关,有时成负相关。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2021年5月15日,我国首辆火星车“祝融号”成功登陆火星,下图为“祝融号”火星车及其携带设备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与月球探测相比,祝融号在火星面临的最大困难是( )
A.温差大 B.风沙强 C.辐射强 D.气压低
15.“祝融号”主要任务可能是探测火星( )
①质量 ②天气 ③土壤 ④生命
A.②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答案】14.B
15.A
【解析】14.火星是个表面布满松软沙尘的世界,它的沙尘暴规模是太阳系中最大的,有时可以覆盖火星长达几个月,所以火星车的太阳能板上会慢慢覆盖一层沙尘,这样火星车的电量会补充不及时,最后进入“休眠”状态,B对。月球上的昼夜温差更大,A错;火星里有空气,但非常稀薄,而月球是没有空气的,因此太阳辐射月球上更强,气压更低,C、D错。
15.火星的质量已知,是不需要探测的,①错;“祝融号”上面的次表层探测雷达可以探测火星表面(剖面)的土壤结构,③对;火星气象测量仪可探测火星的天气,②对。“祝融号”任务的科学目标是研究火星形貌与地质构造特征、火星表面土壤特征与水冰分布、火星表面物质组成、火星大气电离层及表面气候与环境特征、火星物理场与内部结构等,“祝融号”主要任务不是探测火星生命,④排除。故选A。
【点睛】5月22日10时40分,“祝融号”火星车已安全驶离着陆平台,到达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天问一号任务的科学目标是研究火星形貌与地质构造特征、火星表面土壤特征与水冰分布、火星表面物质组成、火星大气电离层及表面气候与环境特征、火星物理场与内部结构等。
二、综合题
16.(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太阳系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数字①②③代表的行星分别是____、____、____。
(2)八颗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都是____。按运动特征,八颗行星绕日公转除同向性外,还具有____性和____性。
(3)按照太阳系八颗行星的结构特征,金星属于____行星,木星属于____行星,天王星属于____行星。
(4)地球存在生命的基本条件不包括( )
A.距日远近适当 B.体积和质量适当 C.有液态水 D.有卫星绕转
【答案】(1) 火星 土星 海王星
(2) 自西向东 共面 近圆
(3) 类地 巨 远日
(4)D
【分析】本大题以太阳系模式图为材料,涉及太阳系八颗行星的分布规律、运动特征、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1)太阳系八颗行星,按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图中①为火星、②为土星、③为海王星。
(2)太阳系八颗行星绕日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具有同向性特征;公转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有共面性特征;公转轨道形状近似圆形,有近圆性特征。
(3)在太阳系的八颗行星中,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更靠近太阳,有固体表面,体积较小,称为类地行星。木星和土星因体积巨大,称为巨行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因与距太阳很远,称为远日行星。
(4)距日远近适当,使地球有适宜生命温度条件;体积和质量适当使地球有适宜的大气条件,有液态使生命出现的条件,ABC不符合题意;有卫星绕转不是地球存在生命的基本条件,D符合题意。故选D。
17.(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太阳大气结构和青藏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太阳源源不断的能量来自____。
(2)简述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3)图中拉萨素有“日光城”的美称,试分析拉萨太阳辐射强的原因。
【答案】(1)在太阳内部高温、高压、高密度下,太阳上的氢能够发生核聚变反应,并放出巨大的能量。(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2)①太阳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发射的电磁波扰动地球上空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②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离子会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③太阳风形成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产生“极光"现象。④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⑤太阳活动对气候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3)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度大;降水少,全年多晴朗天气,日照时间长;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污染小,大气洁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
【分析】本题以太阳大气层示意图和我国青藏地区为载体,考查太阳活动、太阳辐射的影响等内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等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1)根据所学,可知,太阳源源不断的能量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具体来说,太阳的组成成分中71%是氢,26%是氦,还有少量其他元素。在太阳内部极端高温和极端高压(约2500亿标准大气压)的条件下,4个氢原子核聚合成1个氦原子核。在这个物质转变的过程中,有一小部分质量会损失,然而正是这一小部分“丢失”的质量转化为巨大的能量了。
(2)太阳活动是指太阳释放能量的不稳定性所导致的一些明显现象,其类型有太阳黑子、耀斑、日珥、太阳风等,太阳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①太阳活动高峰年时,太阳黑子和耀斑增多,以太阳射电爆发(太阳的电磁辐射急剧增加)和高能粒子喷发等方式放出辐射能。这些辐射能到达地球,引起大气电离层中强烈的电磁扰动——磁暴,影响短波通信,干扰电子设备,甚至威胁运行在太空中的宇航器的安全。②太阳风是由于日冕层高温导致的脱离太阳引力而释放形成的高能高速带电粒子流。太阳风到达地球时,受地球磁场的作用,偏向极地上空,在那里轰击高层大气,使大气电离,产生“极光"现象。③统计资料表明,在太阳活动高峰年,地球上激烈天气现象出现的概率明显增加,在太阳活动谷年,地球上天气现象变化相对平稳。④农业统计表明,在多数太阳活动峰年,全球农业倾向于增产,谷年则歉收的概率更高一些。
(3)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有:纬度高低;天气状况;海拔高低;日照时间长短。首先,拉萨的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度大,太阳辐射强度大;其次,降水少,全年多晴朗天气,日照时间长;第三,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第四,拉萨地区污染小,大气洁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
【点睛】
18.(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太阳外部结构层次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三层次分别表示太阳大气结构的____层、光球层和____层,其中肉眼可观测到的主要是____层。
(2)在A、B、C三层中,A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____,B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有____,活动的平均周期大约为____。
(3)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会扰乱地球磁场,使地球磁场突然出现“____”现象,导致罗盘指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4)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并与那里的稀薄大气相互碰撞,会出现美丽的____。下列地区中,最易观察到该现象的是____。
A.澳大利亚珀斯港B.中国最北部漠河村C.美国阿拉斯加州D.非洲最南端好望角
(5)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有高级智慧生命存在的星球,请根据图乙,列举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答案】(1) 色球 日冕 光球
(2) 耀斑 黑子 11年
(3)磁暴
(4) 极光 C
(5)日地距离适中,地球表面有适宜的温度条件;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安全的;稳定的太阳光照。
【分析】本题以“太阳外部结构层次图”为材料,涉及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等内容,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
太阳大气层由里到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肉眼能看到的是光球层。
(2)
A层为色球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耀斑,B层是光球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黑子,太阳活动的平均周期约为11周年。
(3)
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会扰乱地球磁场,使地球磁场出现“磁暴”现象,导致罗盘指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4)
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并与那里的稀薄大气相互碰撞,会出现美丽的极光现象。极光出现在高纬度的极地地区。四个地区中,只有美国阿拉斯加州纬度最高,基本位于60°N以北,最易观察到极光现象。故选C。
(5)
图中显示,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地球表面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适中,导致地表有适宜的温度条件,适合生命的产生和发展;图乙显示,各大行星都按照逆时针方向,沿着近圆形的轨道绕日运行,它们的轨道大体在同一平面上,各行其道,使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安全的,适合生命的产生和演化;图乙显示,太阳稳定,日地距离稳定,使得地球能够获得稳定的太阳光照,利于生命的存在。
【点睛】
19.(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八颗行星轨道倾角不大,轨道面________________,具有________特点。
(2)八颗行星的轨道偏心率大多接近0,它们的公轨轨道同________相当接近,有____________特点。
(3)八颗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________,具有________特点。
(4)按照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可以把八颗行星分为三大类。其中类地行星包括________、________、地球和________,在这些特征方面,地球与它们相比________ 。
(5)与其他七颗行星相比,地球又是一颗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表现在,它是一颗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行星。其原因有:
①_______;
②_______;
③_______;
④________。
【答案】(1)几乎在同一平面 共面性
(2)圆 近圆性
(3)相同 同向性
(4)水星 金星 火星 并不特殊
(5)生命存在 ①地球所在的太阳系中,中心天体太阳正值壮年期,状态稳定,且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
②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公转周期适当,使地球有适宜的温度
③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地球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④地球上有液态水
【详解】(1)八颗行星轨道倾角不大,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具有共面性特点。
(2)八颗行星的轨道偏心率大多接近0,它们的公轨轨道同圆相当接近,有近圆性特点。
(3)八颗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相同,具有同向性特点。
(4)按照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可以把八颗行星分为三大类。其中类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在这些特征方面,地球与它们相比并不特殊,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5)与其他七颗行星相比,地球又是一颗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表现在,它是一颗具有生命存在的行星。原因从宇宙环境看,地球所在的太阳系,中心天体太阳正值壮年期,状态稳定。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从自身条件看,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公转周期适当,使地球有适宜的温度。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地球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上有液态水,是生命形成、演化的基本条件。
20.(2019·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帮助该同学完成学习探究任务。
为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某同学进行自主学习探究活动。
学习材料:八大行星主要物理性质比较(表)、太阳系模式示意图
【活动一】:读表和图,认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该同学对地球在宇宙中位置是这样描述的: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是浩瀚宇宙中的一个天体。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按照级别从高到低,依次为总星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地球是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之一,它和其他行星在同一条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公转,公转方向不同。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地球排在第三位,地球内侧相邻的是金星,地球外侧相邻的是土星。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日地平均距离约1.5千米。
(1)请你挑出该同学描述中的两处错误,按示例格式抄写错误原文并改正。
【示例】错误.原文:河外星系 改正:银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参考表和图,制作太阳系模型模拟地球的宇宙环境。
(2)读下图“该同学制作的太阳系模型照片”,请从优点和不足两方面对该同学制作的太阳系模型进行简单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评价优点、不足和建议各一项)
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 拓展学习,扩大视野。
2017年2月23日,美国航空航天局宣布,在距离地球40光年的一颗恒星(TRAPPIST-1)周围发现了7颗与地球大小相当的类地行星,其中三颗位于宜居带内。下图为“TRAPPKT-1系统”示意图。
(3)推测位于“宜居带”内的行星“宜居”,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
A.有富含二氧化碳的大气 B.有肥沃的土壤
C.与TRAPPIST-1距离适中 D.天体表面平坦
【答案】 错误1.原文:同一条椭圆轨道 改正:各自的椭圆轨道
错误2.原文:公转方向不同 改正:公转方向相同
错误3.原文:地球外侧相邻的是土星 改正:地球外侧相邻的是火星
错误4.原文:日地平均距离约为1.5千米 改正:日地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 优点:合理即可。 不足:可以从行星大小、有无光环等结构特征以及与太阳距离、轨道形状、各行星距离、公转方向等角度描述,并提出相应修改建议。例如:各行星大小的比例不符合实际; 建议:依据行星的实际大小,按照相同比例缩小制作模型。 C
【分析】本题组以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某同学进行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为背景,考查了地球的宇宙环境、太阳系、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条件相关知识,注重培养考生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素养。
【详解】(1)掌握地球的宇宙环境是解题的关键。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是浩瀚宇宙中的一个天体。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按照级别从高到低,依次为总星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地球是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之一,它和其他行星在各自的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公转,公转方向相同。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地球排在第三位,地球内侧相邻的是金星,地球外侧相邻的是火星。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日地平均距离约1.5亿千米。
(2)掌握太阳系的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该同学制作的太阳系模型照片,轨道清晰,各大行星位置正确。不足之处可以从行星大小、有无光环等结构特征以及与太阳距离、轨道形状、各行星距离、公转方向等角度描述,并提出相应修改建议。例如:各行星大小的比例不符合实际。建议:依据行星的实际大小,按照相同比例缩小制作模型。
(3)掌握地球有生命存在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宜居带”内的行星“宜居”,主要从日地距离适当,具有适宜的温度条件,具有适宜生物生存的富含氧气的大气条件,有大量的液态水等方面进行分析。故C项正确。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1 1.1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C)(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太阳辐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太阳辐射就是指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的能量
B.太阳辐射能量来源于氢气的燃烧
C.太阳辐射能量是由核聚变反应过程中释放的巨大能量
D.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2.与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的原因是( )
①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②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③地势高,离太阳近,太阳辐射强④天气晴朗干燥,大气透明度好,光照时间长
A.①③ B.①② C.④③ D.②④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在一些城市交通的十字路口处,可以见到如图所示的太阳能交通信号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有人注意到在一周白天中,同一交通信号灯的亮度会出现变化,你认为影响因素主要是( )
A.海拔高度 B.电网供电 C.阴晴状况 D.交通流量
4.下列哪一城市大量设置这种交通信号灯效果会更好( )
A.拉萨 B.重庆 C.南阳 D.海口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太阳黑子与温带乔木年轮相关性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之间的关系是( )
A.正相关 B.负相关 C.成反比 D.没有相关性
6.此图所反映的问题是( )
A.太阳活动能影响地球气候
B.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能扰动地球的大气层
C.太阳活动时,抛出的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D.太阳活动时,太阳风使两极地区出现极光,从而影响中、高纬度地区树木的生长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2003年10月27日—31日,我国北方地区大多数的居民,在日出后的一段时间内用肉眼可清晰地看到太阳黑子这一奇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有关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于人们可用肉眼看到太阳黑子,则可证明今年一定是太阳活动的极大年
B.黑子是太阳活动的最激烈显示
C.这几天中,日本的“儿玉”卫星出现了信号中断的现象,是由于黑子发射的电磁波干扰电离层的结果。
D.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8.太阳黑子出现在( )
A.太阳大气结构的最外层 B.太阳内部结构的最外层
C.太阳外部结构的色球层 D.太阳外部结构的光球层
9.下列现象的产生与太阳活动有关的是( )
①鸽子飞行失踪
②无线电短波通讯出现短暂的中断
③动物的异常反应
④小王手表上的指南针指向异常
⑤两极地区极昼极夜现象的产生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④⑤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在晴朗的星空下,可以通过北极星判断方向。先在夜空中找到大熊座(北斗七星,勺状)和仙后座(W型),再在其间找到小熊座尾部的北极星,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图中各点代表的天体属于( )
A.恒星 B.行星 C.卫星 D.彗星
11.图中的天体( )
A.一闪即逝 B.闪烁不定 C.拖着长尾 D.轮廓模糊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太阳黑子是反映太阳活动的重要指标,它对大气环流、径流量、降水量等都有影响。下图为某地区太阳黑子数与降水距平关系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太阳黑子与图示地区降水量的关系是( )
A.1985年以前,降水量变化极值年与太阳黑子变化极值年基本对应
B.降水量和太阳黑子数呈负相关
C.1987年以后,降水量极值年相对太阳黑子极值年滞后约1年
D.降水量和太阳黑子数呈正相关
13.若2008年为太阳黑子极值年,由资料推断2019年该地区出现的现象是( )
A.农业倾向于增产 B.从附近地区调水
C.无线电通信中断频率较低 D.往极地观赏极光的人次偏多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2021年5月15日,我国首辆火星车“祝融号”成功登陆火星,下图为“祝融号”火星车及其携带设备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与月球探测相比,祝融号在火星面临的最大困难是( )
A.温差大 B.风沙强 C.辐射强 D.气压低
15.“祝融号”主要任务可能是探测火星( )
①质量 ②天气 ③土壤 ④生命
A.②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二、综合题
16.(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太阳系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数字①②③代表的行星分别是____、____、____。
(2)八颗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都是____。按运动特征,八颗行星绕日公转除同向性外,还具有____性和____性。
(3)按照太阳系八颗行星的结构特征,金星属于____行星,木星属于____行星,天王星属于____行星。
(4)地球存在生命的基本条件不包括( )
A.距日远近适当 B.体积和质量适当 C.有液态水 D.有卫星绕转
17.(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太阳大气结构和青藏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太阳源源不断的能量来自____。
(2)简述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3)图中拉萨素有“日光城”的美称,试分析拉萨太阳辐射强的原因。
18.(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太阳外部结构层次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三层次分别表示太阳大气结构的____层、光球层和____层,其中肉眼可观测到的主要是____层。
(2)在A、B、C三层中,A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____,B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有____,活动的平均周期大约为____。
(3)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会扰乱地球磁场,使地球磁场突然出现“____”现象,导致罗盘指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4)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并与那里的稀薄大气相互碰撞,会出现美丽的____。下列地区中,最易观察到该现象的是____。
A.澳大利亚珀斯港B.中国最北部漠河村C.美国阿拉斯加州D.非洲最南端好望角
(5)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有高级智慧生命存在的星球,请根据图乙,列举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19.(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八颗行星轨道倾角不大,轨道面________________,具有________特点。
(2)八颗行星的轨道偏心率大多接近0,它们的公轨轨道同________相当接近,有____________特点。
(3)八颗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________,具有________特点。
(4)按照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可以把八颗行星分为三大类。其中类地行星包括________、________、地球和________,在这些特征方面,地球与它们相比________ 。
(5)与其他七颗行星相比,地球又是一颗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表现在,它是一颗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行星。其原因有:
①_______;
②_______;
③_______;
④________。
20.(2019·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帮助该同学完成学习探究任务。
为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某同学进行自主学习探究活动。
学习材料:八大行星主要物理性质比较(表)、太阳系模式示意图
【活动一】:读表和图,认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该同学对地球在宇宙中位置是这样描述的: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是浩瀚宇宙中的一个天体。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按照级别从高到低,依次为总星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地球是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之一,它和其他行星在同一条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公转,公转方向不同。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地球排在第三位,地球内侧相邻的是金星,地球外侧相邻的是土星。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日地平均距离约1.5千米。
(1)请你挑出该同学描述中的两处错误,按示例格式抄写错误原文并改正。
【示例】错误.原文:河外星系 改正:银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参考表和图,制作太阳系模型模拟地球的宇宙环境。
(2)读下图“该同学制作的太阳系模型照片”,请从优点和不足两方面对该同学制作的太阳系模型进行简单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评价优点、不足和建议各一项)
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 拓展学习,扩大视野。
2017年2月23日,美国航空航天局宣布,在距离地球40光年的一颗恒星(TRAPPIST-1)周围发现了7颗与地球大小相当的类地行星,其中三颗位于宜居带内。下图为“TRAPPKT-1系统”示意图。
(3)推测位于“宜居带”内的行星“宜居”,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
A.有富含二氧化碳的大气 B.有肥沃的土壤
C.与TRAPPIST-1距离适中 D.天体表面平坦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