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11.3地球的演化过程(A)(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地球有悠久的过去,还有着漫长的未来。生物的出现和进化只是其中的一小段,而人类的历史更是短暂的一瞬。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原始鱼类出现在( )
A.元古代 B.古生代中期
C.古生代后期 D.中生代中期
2.含三叶虫化石的地层是( )
A.古生代地层 B.元古代地层
C.中生代地层 D.新生代地层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示意中生代与新生代全球平均气温与平均降水量的变化曲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裸子植物繁盛时代为中生代,裸子植物繁盛时代的全球气候总体特点是( )
A.暖湿 B.冷干 C.冷湿 D.暖干
4.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分别出现在( )
A.前寒武纪末期和古生代末期 B.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
C.中生代末期和新生代末期 D.古生代末期和新生代末期
5.地球的演化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这些阶段按照时间顺序正确的排序是( )
①初期的岩浆时代②出现爬行动物和裸子植物的中生代③原始海洋时代④陆地面积增加,出现昆虫、鱼类、两栖类动物的古生代⑤出现鸟类、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的造山运动阶段
A.①③②④⑤ B.①③④②⑤ C.①③⑤②④ D.①⑤③④②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重庆市发现某岩石,如右图所示,岩石内清晰可见古生物轮廓,经鉴定其为三叶虫化石,三叶虫属无脊椎动物种类。完成下面小题。
6.重庆发现该化石,可以推测出( )
A.重庆地区地质史上曾经是海洋环境 B.该化石所在地层能发现大量恐龙化石
C.该化石形成期,大陆上被子植物繁盛 D.化石存在地区经历了陆海陆的变化
7.该岩石形成于( )
A.太古宙 B.元古宙 C.古生代 D.新生代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古生物学家通过对埋藏在地层中的化石进行研究,可以确定古生物特征及其生存时代的地理环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下列属于中生代自然环境特征的是( )
A.裸子植物迅速发展 B.哺乳动物快速发展 C.水和空气开始形成 D.蕨类植物形成茂密森林
9.古生代后期两栖类动物向爬行类动物进化,反映当时的地理环境可能是( )
A.陆地面积扩大 B.气候湿热 C.海洋面积扩张 D.冰川范围扩大
(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地质年代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按由老到新的年代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A.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 B.三叶虫—鱼类—恐龙
C.新生代—中生代—古生代 D.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
11.人类出现于( )
A.太古宙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表示地球上部分生物类型出现的时间范围,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读图完成下列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下列生物中,出现最早的是( )
A.爬行类 B.鸟类 C.鱼类
13.爬行类动物物种最多的地质年代是( )
A.古生代 B.中生代 C.元古代
14.随着环境变迁,生物在不断进化。新生代时期生物发展阶段进入( )
A.爬行动物时代 B.哺乳动物时代 C.海生藻类时代
15.(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喜马拉雅山脉的隆起与形成,大约发生于
A.距今25–5.41亿年的元古宙 B.距今5.41-2.52亿年的古生代
C.距今2.52-6600万年的中生代 D.跟今6600万年至今的新生代
二、综合题
16.(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化石、地层与地质年代表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将下列序号填入图中相应空格内,使其内容间关系成立。
①生物 ②自然环境 ③地层 ④地球演化的阶段性
(2)指出地质年代表中最大的时间单位,并说出地质年代表中以该时间单位划分的地质年代。
(3)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化石种类及特点不同,简述其原因。
17.(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地球上生物的进化一直是人类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科学家已经发现了地球上的几个生物繁盛期,而繁盛期的结束往往是生物的大灭绝。读“地质年代表”和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有密切关系。一方面,生物进化在地理环境的演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在地理环境的发展中扮演了极其活跃的角色;另一方面,环境的演化又促使生物不断进化,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在中生代末期的地层内,铱元素含量异常,比相邻岩层平均值高出30倍左右,而铱是陨石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这说明可能曾有一颗富含铱的小行星撞击过地球。
(1)晚古生代早期,鱼类大量繁衍;随着海洋面积缩小,中期进化出能适应陆地环境的 动物, 植物繁盛;晚期,气候变得干旱,进化出能适应干燥气候的 动物, 植物开始出现。
(2)恐龙生活在显生宙的 代,该时期包括三叠纪、侏罗纪、 纪,联合古陆由于板块运动剧烈而 ,各大陆向现在的位置漂移。这一时期裸子植物极度兴盛,也是重要的 期。
(3)请从古老地层的动物化石方面,提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佐证。
(4)推测小行星撞击地球是如何引起环境变化的。
18.(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所示的是不同地层化石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地层按照由早到晚形成的排序是________。
(2)①和②是否属于同一地层_______。理由是什么?
(3)图中最有可能是中生代以来形成的地层是哪几层?理由是什么?
19.(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下面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侏罗纪公园》是一部科幻冒险电影,影片主要讲述了哈蒙德博士召集大批科学家利用凝结在琥珀中的史前蚊子体内的恐龙血液提取出恐龙的遗传基因,将已绝迹6500万年的史前庞然大物复生,使整个努布拉岛成为恐龙的乐园,即“侏罗纪公园”。 下图为“影片中某场景的照片”。
(1)恐龙主要出现在地质历史上的哪个时代?人类是如何认识这种早已灭绝的爬行动物的?
(2)在恐龙化石分布较多的地区,在恐龙生活的时代,这些地区的气候和植被有什么共同特点?
(3)在恐龙繁盛的时代,地球上主要以什么植物为主?对于目前人类社会有何积极影响?
20.(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甲、乙两地岩层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A~G地层中形成最早和最晚的分别是哪一层?分别形成于什么地质年代?
(2)A~G层和W~Z层中可能形成于同一地质年代的地层有哪些?列举相关地层并说明判断理由。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11.3地球的演化过程(A)(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地球有悠久的过去,还有着漫长的未来。生物的出现和进化只是其中的一小段,而人类的历史更是短暂的一瞬。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原始鱼类出现在( )
A.元古代 B.古生代中期
C.古生代后期 D.中生代中期
2.含三叶虫化石的地层是( )
A.古生代地层 B.元古代地层
C.中生代地层 D.新生代地层
【答案】1.B
2.A
【分析】1.由所学知识可知,原始鱼类开始出现的地质时期是古生代泥盆纪,元古代原始鱼类还没有诞生,中生代原始鱼类已经灭绝,因此A、D不符合题意;泥盆纪时代是鱼的初生年代,也是鱼的极盛时代,泥盆纪称为“鱼的时代”,古生代包括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由此可见,泥盆纪处于古生代中期,所以原始鱼类出现在古生代中期,B正确,C错误。故选B。
2.三叶虫是最早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的代表,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为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因此三叶虫出现在古生代早期,在古生代晚期灭绝,则含有三叶虫化石的地层也应形成于古生代,A符合题意;在元古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不存在三叶虫,因此含三叶虫化石的地层一般不会是元古代地层、中生代地层和新生代地层,排除BCD。故选A。
【点睛】地壳演化史中,动物界发展阶段:元古代为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为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古生代泥盆纪为鱼类时代;古生代石炭纪和二叠纪为两栖动物时代;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为爬行动物时代;新生代第三纪为哺乳动物时代;新生代第四纪为人类时代。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示意中生代与新生代全球平均气温与平均降水量的变化曲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裸子植物繁盛时代为中生代,裸子植物繁盛时代的全球气候总体特点是( )
A.暖湿 B.冷干 C.冷湿 D.暖干
4.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分别出现在( )
A.前寒武纪末期和古生代末期 B.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
C.中生代末期和新生代末期 D.古生代末期和新生代末期
5.地球的演化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这些阶段按照时间顺序正确的排序是( )
①初期的岩浆时代②出现爬行动物和裸子植物的中生代③原始海洋时代④陆地面积增加,出现昆虫、鱼类、两栖类动物的古生代⑤出现鸟类、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的造山运动阶段
A.①③②④⑤ B.①③④②⑤ C.①③⑤②④ D.①⑤③④②
【答案】3.D
4.B
5.B
【分析】3.裸子植物繁盛时代为中生代。读图可知,中生代的全球平均气温比现代高,表现为较暖特征;图中显示,全球平均降水比现代少,表现为较干的特征。因此中生代全球气候总体特点是暖干,D正确,A、B、C错误。故选D。
4.由于环境的变迁,在古生代末期,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如三叶虫等)灭绝了,脊椎动物中的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则全部灭绝,蕨类植物明显衰退;在中生代末期,除了盛极一时的恐龙突然从地球上完全销声匿迹以外,海洋中有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种类也灭绝了。由此可知,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分别出现在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B正确,A、C、D错误,故选B。
5.地球演化之初是岩浆活动非常剧烈的熔炉,后陆地、原始海洋和原始大气慢慢形成。生命出现在原始海洋里,蓝藻的出现改变了大气的成分,陆地面积也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增加,生命适应环境,不断进化,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演化,先后出现了昆虫、原始海洋中的鱼类,进一步演化出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植物从海生藻类,演化出陆上孢子植物、裸子植物,直至被子植物。由此可知,地球的演化主要依次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①初期的岩浆时代,③原始海洋时代,④陆地面积增加,出现昆虫、鱼类、两栖类、裸蕨类的古生代,②出现爬行动物和裸子植物的中生代,⑤出现鸟类、哺乳类动物和被子植物的造山运动阶段,因此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地球形成与演化简史(1)原始地球:地球起源于大约46亿年以前的原始太阳星云。星云盘内的物质经碰撞吸积,逐渐演化成原始地球。(2)地核、地幔、地壳形成:地球温度逐步降低,内部物质出现分异。密度大的物质逐渐聚集到地球的中心,形成地核;密度较小的物质向上集中,形成地幔和地壳。(3)大气圈:广泛发生的火山喷发,释放出的水蒸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构成原始大气圈。(4)水圈:随着地表温度下降,气态水发生凝结,通过降雨落到地面,形成由河流、湖泊和海洋等组成的水圈。(5)生命开始:目前发现的地球上最早的生物化石的年代大约距今38.5亿年。(6)生命大爆发:大约5.4亿年前,在相对短暂的2000多万年的时间内出现了一大批生物种类。此后地球进入显生宙。(7)人类诞生:大约180万年前。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重庆市发现某岩石,如右图所示,岩石内清晰可见古生物轮廓,经鉴定其为三叶虫化石,三叶虫属无脊椎动物种类。完成下面小题。
6.重庆发现该化石,可以推测出( )
A.重庆地区地质史上曾经是海洋环境 B.该化石所在地层能发现大量恐龙化石
C.该化石形成期,大陆上被子植物繁盛 D.化石存在地区经历了陆海陆的变化
7.该岩石形成于( )
A.太古宙 B.元古宙 C.古生代 D.新生代
【答案】6.A
7.C
【分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地球的演化历史。该化石里是三叶虫化石,表明该地区过去是海洋的环境,这是寒武纪就出现的最有代表性的远古动物,它贯穿了恐龙出现前的整个“古生代”。
6.三叶虫是生活在海洋环境中的一种生物,A正确;三叶虫主要生活在恐龙出现之前,B错误;该化石形成时期,主要是海洋生物为主,陆地上还是一片荒芜,C错误;重庆目前是陆地,表明化石存在地区经历了海洋变陆地的变化,D错误。故选:A。
7.三叶虫主要是寒武纪就出现的最有代表性的远古动物,它贯穿了恐龙出现前的整个“古生代”。因此三叶虫化石主要形成于古生代时期,ABD错误,C正确,故选:C。
【点睛】地质年代表: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古生物学家通过对埋藏在地层中的化石进行研究,可以确定古生物特征及其生存时代的地理环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下列属于中生代自然环境特征的是( )
A.裸子植物迅速发展 B.哺乳动物快速发展 C.水和空气开始形成 D.蕨类植物形成茂密森林
9.古生代后期两栖类动物向爬行类动物进化,反映当时的地理环境可能是( )
A.陆地面积扩大 B.气候湿热 C.海洋面积扩张 D.冰川范围扩大
【答案】8.A
9.A
【解析】8.中生代的侏罗纪是裸子植物繁荣,A正确;大部分哺乳动物在新生代的新近纪崛起,B错误;前寒武纪,形成了水和空气,C错误;蕨类植物在古生代的石炭纪繁荣,D错误。故选A。
9.两栖类动物向爬行动物进化,动物陆续从海洋向陆地发展,说明陆地上动物的栖息地增多,反映当时地理环境可能是陆地面积扩大,A正确,排除B、C、D。故选A。
【点睛】地质年代是指地壳_上不同时期的岩石和地层,时间表述单位:宙、代、纪、世、期、时;地层表述单位:宇、界、系、统、阶、带。
(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地质年代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按由老到新的年代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A.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 B.三叶虫—鱼类—恐龙
C.新生代—中生代—古生代 D.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
11.人类出现于( )
A.太古宙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答案】10.B
11.D
【分析】本题考查地质年代的演变过程。考查读图能力。
10.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A错误,应为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三叶虫—鱼类—恐龙,三叶虫是寒武纪的远古动物,B正确。新生代—中生代—古生代,排列错误,C错误。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排列错误,D错误。故选B。
11.由图可知,人类出现时间为新生代,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表示地球上部分生物类型出现的时间范围,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读图完成下列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下列生物中,出现最早的是( )
A.爬行类 B.鸟类 C.鱼类
13.爬行类动物物种最多的地质年代是( )
A.古生代 B.中生代 C.元古代
14.随着环境变迁,生物在不断进化。新生代时期生物发展阶段进入( )
A.爬行动物时代 B.哺乳动物时代 C.海生藻类时代
【答案】12.C
13.B
14.B
【解析】12.由图可知,生物出现由早到晚的顺序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C正确,故选C。
13.从图可知,中生代爬行类物种宽度增加趋势明显,鱼类比爬行类较少,中生代是爬行动物盛行时期。B正确,故选B。
14.从图可知,新生代哺乳动物物种增加趋势最明显,是其大发展时期,B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演化规律,主要以读图考查为主,据图回答即可。
15.(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喜马拉雅山脉的隆起与形成,大约发生于
A.距今25–5.41亿年的元古宙 B.距今5.41-2.52亿年的古生代
C.距今2.52-6600万年的中生代 D.跟今6600万年至今的新生代
【答案】D
【详解】距今6600万年至今的新生代,地壳运动剧烈,形成了现代地势起伏的基本面貌,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D正确。故选D。
二、综合题
16.(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化石、地层与地质年代表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将下列序号填入图中相应空格内,使其内容间关系成立。
①生物 ②自然环境 ③地层 ④地球演化的阶段性
(2)指出地质年代表中最大的时间单位,并说出地质年代表中以该时间单位划分的地质年代。
(3)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化石种类及特点不同,简述其原因。
【答案】(1)(从左向右依次为)②①③④
(2)宙;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显生宙。
(3)不同地质历史时期地理环境不同;生物的生长过程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分析】本题以化石、地层与地质年代表关系示意图为背景材料,主要考查地球历史的相关知识点,难度不大,主要以识记性为主,学生平时学习时多注意积累知识,并结合图文材料和题目要求分析即可。
【详解】(1)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具有不同的特征,生物的特征又能反映其生存的地理环境特点,而生物形成的化石包含在地层中,所以化石前面一空为①生物,生物前面一空为②自然环境,化石与地层能够体现地球演化的阶段性,地球演化的阶段性形成地质年代表,时间后面一空为③地层,地质年代表前面一空为④地球演化的阶段性。根据这一逻辑,科学家发现地球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据此将漫长的地球历史进行系统地编年,就产生了地质年代表。故从左向右依次为②①③④
(2)地球的历史被分成了大小不同的时间单,宙的时间跨度最大,包括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显生宙。
(3)生物的生长过程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由于不同地质历史时期地理环境不同,不同地理环境适合不同生物的生长,所以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化石种类及特点不同。
【点睛】地球的历史:前寒武纪:包括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 ,时间为距今约40亿年,占地球历史90%,冥古宙时期只有有机质,没有生命;太古宙时期出现蓝藻等原核生物, 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元古宙时期:蓝藻大爆发,大气成分开始改变 生物演化出真核和多细胞生物 ,此时段,铁、金、镍、铬等矿藏出现, 大气、海洋、陆地慢慢形成。
古生代:距今5.41-2.52亿年,早古生代:海洋无脊椎动物发展,早期海洋无脊椎动物繁盛,后期陆地上开始出现低等植物;晚古生代:脊椎动物发展,两栖动物出现 进化爬行动物,裸子植物出现蕨类植物繁盛,形成煤 。
中生代:距今2.52亿年-6600万年 ,板块剧烈运动,大陆漂移 爬行动物繁盛,“爬行动物的时代” 中后期,开始向鸟类转化,小型哺乳动物出现,裸子植物极度兴盛 ,是重要成煤期,后期物种大灭绝。
新生代:距今6500万年至今,联合大陆解体,海陆格局形成 形成褶皱山系,被子植物繁盛 哺乳动物出现,人类出现 第四纪时期,气候多次冷暖交替。
17.(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地球上生物的进化一直是人类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科学家已经发现了地球上的几个生物繁盛期,而繁盛期的结束往往是生物的大灭绝。读“地质年代表”和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有密切关系。一方面,生物进化在地理环境的演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在地理环境的发展中扮演了极其活跃的角色;另一方面,环境的演化又促使生物不断进化,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在中生代末期的地层内,铱元素含量异常,比相邻岩层平均值高出30倍左右,而铱是陨石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这说明可能曾有一颗富含铱的小行星撞击过地球。
(1)晚古生代早期,鱼类大量繁衍;随着海洋面积缩小,中期进化出能适应陆地环境的 动物, 植物繁盛;晚期,气候变得干旱,进化出能适应干燥气候的 动物, 植物开始出现。
(2)恐龙生活在显生宙的 代,该时期包括三叠纪、侏罗纪、 纪,联合古陆由于板块运动剧烈而 ,各大陆向现在的位置漂移。这一时期裸子植物极度兴盛,也是重要的 期。
(3)请从古老地层的动物化石方面,提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佐证。
(4)推测小行星撞击地球是如何引起环境变化的。
【答案】(1)两栖类;蕨类;爬行;裸子。
(2)中生(代);白垩(纪);开始解体;成煤(期)。
(3)动物化石的数量和种类都呈爆发式增长;出现大量有硬壳或骨骼的动物化石;动物化石的生物结构呈现出越来越复杂的趋势。
(4)小行星撞击地球(并发生爆炸),大量(富含铱的)尘埃颗粒弥漫天空(扩散至全球),阻挡阳光射向地面,绿色植物无法光合作用而大量枯萎,气候剧烈变化。
【分析】本题以“地质年代表”为背景考查生物进化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以课本识记知识为主,难度较小。
【详解】(1)晚古生代早期,海洋面积缩小,为适应地球环境的变化,生物由水生进化到陆生,一些鱼类进化为两栖类,蕨类植物大量繁殖;晚古生代晚期,气候干旱,出现适应气候变化的爬行动物,裸子植物开始出现。
(2)根据所学知识恐龙出现在中生代,中生代包含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侏罗纪以后联合古陆由于板块运动剧烈而 开始解体,各大陆开始漂移。这一时期裸子植物极度兴盛,也是重要的成煤期。
(3)在寒武纪之前,地球上已经有了生物,但演化速度慢,数量少,而在寒武纪这个时期是地球上大量生物开始出现的时期,寒武纪出现了以三叶虫为代表的无脊椎动物和大量的高等藻类植物。动物化石的数量和种类快速增加,出现了有骨骼或硬壳的动物化石,表明生物种类、数量大幅度增加,结构愈来愈复杂。
(4)小行星撞击地球并发生爆炸---形成的尘埃颗粒漂浮于大气层中----- 阻挡太阳辐射射向地面- 地面的气温降低-----植物光合作用无法进行----气候发生剧烈变化。
【点睛】
18.(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所示的是不同地层化石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地层按照由早到晚形成的排序是________。
(2)①和②是否属于同一地层_______。理由是什么?
(3)图中最有可能是中生代以来形成的地层是哪几层?理由是什么?
【答案】(1)①→②→③→④→⑤→⑥→⑦
(2)不是 ①和②地层化石类型不同。
(3)④⑤⑥⑦ 有恐龙足迹化石。
【分析】本大题以不同地层化石模式图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地层顺序、地质年代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正常情况下地层形成的顺序是老的在下,新的在上。图中显示,地层从下至上的顺序是①、②、③、④、⑤、⑥、⑦,因此地层按照由早到晚形成的排序是①→②→③→④→ ⑤→⑥→⑦。
(2)同一时期形成的地层在同一地域,化石种类大体相似。图中显示,①地层与②地层化石类型不同,因此①地层和②地层不属于同一地层。
(3)中生代以来爬行动物、哺乳动物繁盛,因此会存在该类生物的化石,恐龙属于爬行动物,图中显示,④和⑥地层中出现恐龙的足迹,说明④地层及以后形成的地层最有可能是中生代以来形成的地层,即④、⑤、⑥、⑦地层。
【点睛】在层状岩层的正常序列中,先形成的岩层位于下面,后形成的岩层位于上面。这一原理称地层层序律,也称叠覆原理。根据岩层空间几何位置的上下叠置关系,可以判定岩层形成时间的早晚。地层层序律是丹麦地质学家N.斯泰诺通过对意大利托斯卡纳地质构造的观察,于1669年首先提出的。
19.(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下面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侏罗纪公园》是一部科幻冒险电影,影片主要讲述了哈蒙德博士召集大批科学家利用凝结在琥珀中的史前蚊子体内的恐龙血液提取出恐龙的遗传基因,将已绝迹6500万年的史前庞然大物复生,使整个努布拉岛成为恐龙的乐园,即“侏罗纪公园”。 下图为“影片中某场景的照片”。
(1)恐龙主要出现在地质历史上的哪个时代?人类是如何认识这种早已灭绝的爬行动物的?
(2)在恐龙化石分布较多的地区,在恐龙生活的时代,这些地区的气候和植被有什么共同特点?
(3)在恐龙繁盛的时代,地球上主要以什么植物为主?对于目前人类社会有何积极影响?
【答案】(1)中生代;通过研究古地层中的恐龙化石。
(2)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茂密。
(3)裸子植物;中生代大量裸子植物死亡,埋藏于地层中,形成了目前人类社会大量使用的化石燃料——煤炭。
【分析】通过对恐龙化石的研究,探索地球环境演化过程。
【详解】(1)恐龙虽然早已灭绝,但是我们可以研究古地层中的恐龙化石,通过确定恐龙化石所在的地层的地质年代,可以确定恐龙主要出现在地质年代。
(2)恐龙个体庞大,所需的食物量巨大,因此在恐龙化石分布较多的地区,在恐龙生活的时代,这些地区的气候和植被都有这样共同特点: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植物生长,因此植被茂密,可以为恐龙提供丰富的食物。
(3)在恐龙繁盛的时代,地球上主要裸子植物为主;中生代大量裸子植物死亡,埋藏于地层中,形成了目前人类社会大量使用的化石燃料——煤炭,为现代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能源。
20.(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甲、乙两地岩层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A~G地层中形成最早和最晚的分别是哪一层?分别形成于什么地质年代?
(2)A~G层和W~Z层中可能形成于同一地质年代的地层有哪些?列举相关地层并说明判断理由。
【答案】(1)A层最早,形成于古生代;G层最晚,形成于新生代
(2)B和W、F和Y、G和Z属同一年代,因为每对地层中含有相同的古生物化石。C和X属同一年代,因为地层的先后顺序和岩石类型相同。
【分析】本题主要通过对地层中化石的研究,可以确定岩层的相对地质年代。
【详解】(1)有生物进化的基本规律:在越古老的地层中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A层的化石为三叶虫化石、菊石化石,为结构最简单,分类最低等的生物,形成年代最早,形成于古生代;G层的化石有哺乳类动物化石,结构最复杂,分类最高等的生物,形成年代最晚,形成于新生代。
(2)从图中可以看出,B和W、F和Y、G和Z属同一年代,因为每对地层中含有相同的古生物化石。C和X属同一年代,因为地层的先后顺序和岩石类型相同。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