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11.2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A)(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1·云南·玉溪第二中学高二阶段练习)图甲为地球公转速度随月份变化图,图乙为二分二至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④所代表的节气名称是( )
A.春分 B.秋分
C.冬至 D.夏至
2.当地球公转速度为图甲中N点时,地球接近图乙公转轨道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3.有关昼夜长短、太阳直射点和地球公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公转到②~③之间,玉溪市昼渐短、夜渐长
B.地球公转到③~④之间,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C.地球公转到④~①之间,地球公转速度先快后慢
D.地球公转到①~②之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答案】1.B
2.C
3.D
【解析】1.由材料知图乙为二分二至图,观察图乙中①,此时太阳直射纬线为南回归线,则此时为冬至日,地球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相同,可判断图中公转方向为逆时针,则②为春分,③为夏至,④为秋分,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当地球公转速度为图甲中N点时,即公转速度最慢时,时间为7月初。时间接近夏至(6月22日前后),结合上题分析可知,此时地球接近图乙公转轨道的③点,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3.地球公转到②~③之间,即从春分到夏至,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北移动到北回归线,位于北半球的蚌埠市昼渐长、夜渐短,A错误。地球公转到③~④之间,即从夏至到秋分,太阳直射点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到赤道,B错误。地球公转到④~①之间,即从秋分到冬至,越来越接近1月初,因此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C错误。地球公转到①~②之间,即从冬至到春分,太阳直射点从南回归线移动到赤道,直射点一直在南半球,D正确。故选D。
【点睛】1月初,地球位于公转轨道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位于公转轨道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春分每年的3月21号前后,夏至每年的6月22号前后,秋分每年的9月23号前后,冬至每年的12月22号前后。所以近日点和远日点与二至日并不重合。
(2021·山东·高唐县第一中学高一阶段练习)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0月我解放军军机接连在台湾附近空域(25°N,121°E)进行演习,我军机越过所谓“海峡中线”,台方喊话“你已飞过‘海峡中线’立刻转向脱离”,我飞行员则回应“没有‘海峡中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军演区域位于高唐(37°N,116°E)的( )方向
A.东北 B.西北 C.西南 D.东南
5.请问此时高唐日出、日落方位( )
A.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B.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C.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D.日出东南、日落西北
【答案】4.D
5.C
【解析】4.由材料可知,军演区域位于(25°N,121°E),高唐位于(37°N,116°E),由于军演区域纬度较高唐低,均位于北半球,则军演区位于高唐南方,二者均位于东经度,萌山经度小于军演区域经度,则军演位于东侧,因此军演区域位于高唐的东南方向,故选D。
5.10月,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全球有日出、日落现象的地区,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故选C。
【点睛】北半球夏半年,全球有日出、日落现象的地区,日出方位均为东南,日落方位均为西南;北半球冬半年,全球有日出、日落现象的地区,日出方位均为东南,日落方位均为西南;春秋分,全球各地正东日出,正西日落。
(2021·湖南·永州湖师大附属高阳高级中学有限公司高二阶段练习)读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6.永州市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的一天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7.这次考试期间(11月10日),太阳直射点( )
A.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B.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C.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D.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答案】6.B
7.C
【解析】6.永州是中国湖南的城市,位于北半球。图中显示,①、③两日直射点在赤道,全球昼夜等长,永州市不是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的一天,A、C错误;图中显示,④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位于北半球,永州市应是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的一天,D错误;图中显示,②这一天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位于北半球,永州是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的一天,B符合题意。故选B。
7.考试期间(11月10日),处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至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之间,即图中③至④之间,很明显,此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夏至日(6.22),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达到最长,南半球夜长达到最长,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冬至日(12.22),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达到最长,北半球夜长达到最长,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
(2021·云南·梁河县第一中学高二阶段练习)某校(23°26′N)的高中学生,中午前后进行研究性学习。他们利用一根标杆,每隔一小时测量一次杆影长度,并将其结果绘制成示意图。仔细观察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8.此日的节气是(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9.此日后继续观测,一周内正午标杆的影子( )
A.不变 B.变短 C.变长 D.无规律
【答案】8.B
9.C
【解析】8.读图北京时间12时16分影长为0,说明此时太阳直射该地,该地纬度为23°26′N,夏至日,太阳直射23°26′N,23°26′N上的中午太阳高度为90°,B正确;春分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回归线上的影长不会为0,ACD错误,选B。
9.根据上题夏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达90°,正午影长为0。夏至日后,随太阳直射点向赤道南移,正午太阳高度角减小,影长变长,ABD错误,C正确。
【点睛】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⑴纬度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⑵季节变化: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地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地达一年中的最小。
(2021·吉林·洮南市第一中学高二阶段练习)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如果该图是从极地上空俯视地球,则乙点位于甲点的( )
A.东南方 B.西南方 C.东北方 D.西北方
11.如果该图是从极地上空俯视地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自转线速度甲地小于乙地 B.自转角速度甲地小于乙地
C.甲乙两地地方时相差11小时 D.以上都不对
【答案】10.C
11.A
【解析】10.该图呈顺时针旋转,是以南极为中心的俯视图。甲地更靠近南极点,故乙在甲的北面,再结合自转方向,可判断出乙点在甲点的东北方。故选C。
11.根据上题可知,该图为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甲地纬度高于乙地,纬度越高,自转线速度越慢,A正确,D错误;除极点外,地球各地的自转角速度相等,B错误;根据图可知,甲乙两地经度差相差约90°,地方时计算经度每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所以甲乙两地地方时相差6小时,C错误。故选A。
【点睛】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北极点上空俯视时为逆时针,南极点上空俯视时为顺时针。纬度越高,自转线速度越慢,除极点外,地球各地的自转角速度相等。
(2022·甘肃·民勤县第一中学高一阶段练习)读南半球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局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2.该地的地理纬度是( )
A.5°26′S B.8°S C.11°26′S D.23°26′S
13.在图中乙日期所表示的这一天,该地达到一年中极值的是( )
A.正午太阳高度 B.昼夜温差
C.昼夜时长差值 D.降水量
【答案】12.B
13.C
【分析】12.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90°-纬度差(直射点的纬度与当地纬度的差值)。正午太阳高度两次直射该纬度,推测该地纬线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两次直射之间的太阳高度为74°34′,因此该地距离南回归线的纬度差为90°-74°34′=15°26′。所以该地纬度为23°26′-15°26′=8°S。
13.结合图文信息可知,在图中乙日期所表示的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时当地正午太阳高度为74°34′,并没有达到该地一年中太阳高度最大的90°,A错误;该地位于热带地区,常年高温,冬夏季昼夜温差变化不大,无法准确推测当地温差是否达到一年中的极值,B错误;该地达到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的时候,因此此时达到该地一年中昼夜时长差值,C正确;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当地的夏季,虽然当地在8°S,但当地的经度未知,无法判断该地位于何处,无法推断出当地的气候类型,因此降水量是否达到一年中的极值无法判断,D错误。故选:C。
【点睛】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90°-纬度差(直射点的纬度与当地纬度的差值)。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所以:1、在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机会,此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为90°;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时出现极小值,其中除赤道两个极小值都是最小值外,其它地区以太阳直射另一半球回归线时最小。2、在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上的地区,一年有一次太阳直射机会,分别是夏至和冬至。
(2021·浙江·高二阶段练习)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场(40°N,100°E)顺利发射升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神舟十三号”发射时,太阳位于纽约市(40°N,74°W)观测者的( )
A.西南方位 B.西北方位 C.东北方位 D.东南方位
15.“神舟十三号”选择夜晚发射的原因可能是( )
①便于光学追踪②更加节省燃料③太阳活动干扰少④气温低利于降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14.D
15.A
【分析】14.结合题文信息可知,“神舟十三号”发射时北京时间为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也就是太阳直射65.5°W,且10月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在南半球。因此“神舟十三号”发射时,太阳位于纽约市(40°N,74°W)观测者的东南方向,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5.夜晚无阳光,便于光学追踪“神舟十三号”,①正确;要节省燃料,需要选择距离赤道较近的纬度发射,而不是选择在夜晚发射,②错误;夜晚发生,背对太阳,太阳活动对发射、信息联系和追踪等干扰少,③正确;夜晚气温较低,飞船发射不需要降温,④错误。①③正确,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我国人造卫星的发射时间一般在晚间7时至9时之间。卫星到达35800千米高空时,太阳正好以最大的夹角照在太阳能蓄电池上,使太阳能电池接替蓄电池工作,卫星测获得了充足的能源。 在夜晚,夜空中的云彩飘散,从地球上观察宇宙,视野会更加广阔清晰;早期火箭的发射窗口是根据光学观察条件来确定的,发射时间一般选择在凌晨或傍晚,这时太阳处于地平线的位置上,阳光能照射到火箭,而大地处于比较暗的环境中,产生较大的反差,形成较好的光学观察条件,以便对火箭飞行进行光学测量研究。
二、综合题
16.(2021·青海·西宁市湟中区多巴高级中学高一阶段练习)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A、B、C、D分别代表二分二至日的位置,其中A代表________节气时的位置,B代表________节气时的位置。
(2)当地球运行到C点时,公转速度较________,南半球正处于________季。
(3)当地球运行到B、D点时太阳直射在________上,此时全球各地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
(4)当地球运行到A点时,太阳直射在________(纬度),此时北半球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北极圈内出现________现象。
(5)在图上画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
(6)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变长夜变短的时期处于图中________与________之间。
【答案】(1) 夏至 秋分
(2) 快
夏
(3) 赤道 昼夜等长
(4) 23°26′N 昼长夜短 极昼
(5)
(6) C
D
【分析】本大题以地球公转示意图为背景,涉及地球自转公转基本特点、地球公转意义等相关内容(知识点),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的理解掌握能力,考查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地理学科素养。
(1)根据地球自转公转特点,A所在位置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夏至。C所在位置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冬至,根据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可知,B为秋分,D为春分。
(2)当地球运行到C点时,即将到达近日点,公转速度较快;C为冬至日,此时南半球为夏季。
(3)当地球运行到B、D点时为二分日,太阳直射在赤道上,此时全球各地昼夜长短情况是全球昼夜等长。
(4)当地球运行到A点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纬度为23°26′N,此时北半球昼夜长短状况是昼长夜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5)地球自转与公转方向相同,均为自西向东,如图所示。
(6)北半球短夜长且昼变长夜变短的时期处于冬至到第二年春分之间,即图中C(D)、D(C)之间。
17.(2021·西藏·拉萨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一阶段练习)读图“某日太阳光照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北极点处画出地球自转方向。
(2)该图所示的节气为____。
(3)图中AB是____线(晨、昏),C地的日出时间是____。
(4)图中A地的地方时时____点,此时北京时间是____点。
(5)此时新的一天的范围是____,新的一天占全球的比例是____。
【答案】(1)逆时针方向
(2)冬至日
(3) 昏 10
(4) 14时 22时
(5) 自150°E向东至180° 十二分之一
【分析】本大题以某日太阳光照图为材料,设置五道小题,涉及地球自转方向、节气判断、晨昏线判断、地方时区时计算、日期计算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1)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在北极点处画出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
(2)读图可知,此时北极圈内全部出现极夜现象,且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因此可判断该图北半球的节气为冬至日。
(3)沿着地球自转方向,由白昼变成黑夜,因此判断AB是昏线。AC在同一纬线上,日出日落时间相同,此时刻A点位于昏线上,日落时间为14:00,则日出时间为10:00。
(4)此时刻A点位于昏线上,日落时间为14:00,经度为0°,则此时北京时间即东八区为22:00。
(5)此时0°经线地方时为14:00,则东十区区时为24:00或者0:00,中央经线为150°E,因此,自150°E向东至180°为新的一天范围。占全球的比例为30:360=1:12。
18.(2021·黑龙江·鸡西市第一中学校高二阶段练习)读地球光照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日正值北半球________(填节气),此时北京时间为________时。
(2)图中所示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________纬度是_,太阳直射点即将向________移动。
(3)图中A、B、C三点,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列_,从B地向赤道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地球自转影响会向_(东或西)偏移.
(4)图中A点正值________(填“日出”或“日落”),此时,A点地方时为_时,该日A地昼长_。
【答案】(1) 夏至日 20
(2) 0° 23°26′N 南
(3) CBA 西
(4) 日出 2 20小时
【分析】本题以地球光照示意图为切入点,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1)
图中北极圈及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说明正值北半球夏至日;由于0°经线上是12时,北京时间为120°E的地方时,两地时差为8小时,得知北京时间为20时。
(2)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直射的经度是地方时12时所在的经线,即图中的0°经线。北回归线是太阳直射的最北纬线,所以夏至日后太阳直射点即向南移动。
(3)
地球上自转线速度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所以读图结合纬度位置可知,线速度从大到小依次是C、B、A;读图可知,B地位于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所以从从B地向赤道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地球自转影响会向西偏移。
(4)
读图可以判定,图中A点处于晨线上,此时正值日出时刻;图中经线被分为6等份,每份30°,得知昼半球的中央经线此时为12时,得知此时A点的地方时为2时;A点的昼长=(12-日出)×2=(12-2)×2=20时。
【点睛】
19.(2018·江苏省清江中学高一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图a:某节气昼夜长短的分布状况;图b: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
(1)图a所示节气为北半球____日,与图b中甲、乙、丙、丁四处所示节气一致的是____处,此时,____及其以内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2)图a所示,此时上海位于____(填“晨”或“昏”)线上;该日,图a中四个城市白昼最短的是____。
(3)地处上海、悉尼、新加坡身高相同的三位同学在该图示节气中正午影子由长到短的顺序是____。
【答案】(1) 夏至 乙 北极圈
(2) 晨 悉尼
(3)悉尼、新加坡、上海
【分析】本题以二分二至和晨昏线图为背景,涉及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图像解读能力和综合思维的素养。
(1)根据图a,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应该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对应于图b中地球公转轨道中的乙处,此时出现极昼的范围是指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
(2)图a中上海位于晨昏线上,根据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上海所在晨昏线自东向西出现白天,故为晨线。夏至日,图a中的北京、上海、新加坡、悉尼白昼最短的应该是位于南半球的悉尼。
(3)正午影子的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角有关,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正午影子越长。夏至日时上海、悉尼、新加坡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的是悉尼,正午影子最长。其次是位于赤道附近的新加坡,最后是最靠近北回归线的上海。
【点睛】
20.(2021·安徽·池州市江南中学高二阶段练习)读甲、乙两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乙中C、D分别是北半球的什么节气:C________,D________(填节气名称),图甲为图乙中的________图。(填字母)
(2)图甲中太阳直射点是________(填字母),D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是________,B点夜长________小时。
(3)读图乙,当地球由D到C期间公转速度越来越________,当南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时,地球的位置在________和________点(填字母)。
(4)当地球运行到图乙中的C处时,这一天下列四城市中白昼最长的是______
A.宜春 B.北京 C.海口 D.深圳
【答案】 夏至 春分 A A 43°08′ 12 慢 B D B
【详解】(1)C处太阳直射北半球,节气为夏至;D处太阳直射赤道,且位于夏至之前,所以D是春分;图甲可看出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冬至,图乙中A是冬至,图甲为图乙中的A图。
(2)图甲中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只有A点位于南回归线,太阳直射点是A;中午太阳高度H=90°-纬度差,A、D之间纬度差是46°52′,H=90°-46°52′=43°08′;B点位于赤道,全年昼夜平分,所以B点夜长是12h。
(3)图乙中D是春分,C处为夏至,7月初是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所以由D到C期间公转速度越来越慢;南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时说明太阳直射赤道,节气是春分和秋分,在图乙中是B、D。
(4)图乙中的C处是夏至,太阳直射北半球,越往北走,白昼越长,四个城市由南往北依次是海口、深圳、宜春、北京,北京最靠北,白昼最长。故选B。
【点睛】昼夜长短的具体变化规律:1、春分指向夏至:北半球:昼长夜短春分昼夜长短相等,昼长持续增加,至夏至昼最长夜最短。春分北极开始出现极昼,至夏至极昼范围扩大至整个北极圈。南半球:昼短夜长春分昼夜长短相等,昼长持续缩短,至夏至昼最短夜最长。春分南极极开始出现极夜,至夏至极夜范围扩大至整个南极圈。
2、夏至指向秋分:北半球:昼长夜短昼长持续缩短,至秋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北极极昼范围开始缩小,至秋分完全消失。南半球:昼短夜长昼长持续增加,至秋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南极极昼范围开始缩小,至秋分完全消失。
3、秋分指向冬至:北半球:昼短夜长昼长持续缩短,至冬至昼最短夜最长。秋分北极开始出现极夜,至冬至极夜范围扩大至整个北极圈。南半球:昼长夜短昼长持续增加,至冬至昼最长夜最短。秋分南极开始出现极昼,至冬至极昼范围扩大至整个南极圈。
4、冬至指向春分:北半球:昼短夜长昼长持续增加,至春分昼夜长短相等。冬至北极极夜范围开始缩小,至春分完全消失。南半球:昼长夜短昼长持续减小,至春分昼夜长短相等。冬至南极极昼范围开始缩小,至秋分完全消失。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11.2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A)(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1·云南·玉溪第二中学高二阶段练习)图甲为地球公转速度随月份变化图,图乙为二分二至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④所代表的节气名称是( )
A.春分 B.秋分
C.冬至 D.夏至
2.当地球公转速度为图甲中N点时,地球接近图乙公转轨道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3.有关昼夜长短、太阳直射点和地球公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公转到②~③之间,玉溪市昼渐短、夜渐长
B.地球公转到③~④之间,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C.地球公转到④~①之间,地球公转速度先快后慢
D.地球公转到①~②之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2021·山东·高唐县第一中学高一阶段练习)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0月我解放军军机接连在台湾附近空域(25°N,121°E)进行演习,我军机越过所谓“海峡中线”,台方喊话“你已飞过‘海峡中线’立刻转向脱离”,我飞行员则回应“没有‘海峡中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军演区域位于高唐(37°N,116°E)的( )方向
A.东北 B.西北 C.西南 D.东南
5.请问此时高唐日出、日落方位( )
A.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B.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C.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D.日出东南、日落西北
(2021·湖南·永州湖师大附属高阳高级中学有限公司高二阶段练习)读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6.永州市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的一天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7.这次考试期间(11月10日),太阳直射点( )
A.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B.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C.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D.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2021·云南·梁河县第一中学高二阶段练习)某校(23°26′N)的高中学生,中午前后进行研究性学习。他们利用一根标杆,每隔一小时测量一次杆影长度,并将其结果绘制成示意图。仔细观察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8.此日的节气是(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9.此日后继续观测,一周内正午标杆的影子( )
A.不变 B.变短 C.变长 D.无规律
(2021·吉林·洮南市第一中学高二阶段练习)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如果该图是从极地上空俯视地球,则乙点位于甲点的( )
A.东南方 B.西南方 C.东北方 D.西北方
11.如果该图是从极地上空俯视地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自转线速度甲地小于乙地 B.自转角速度甲地小于乙地
C.甲乙两地地方时相差11小时 D.以上都不对
(2022·甘肃·民勤县第一中学高一阶段练习)读南半球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局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2.该地的地理纬度是( )
A.5°26′S B.8°S C.11°26′S D.23°26′S
13.在图中乙日期所表示的这一天,该地达到一年中极值的是( )
A.正午太阳高度 B.昼夜温差
C.昼夜时长差值 D.降水量
(2021·浙江·高二阶段练习)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场(40°N,100°E)顺利发射升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神舟十三号”发射时,太阳位于纽约市(40°N,74°W)观测者的( )
A.西南方位 B.西北方位 C.东北方位 D.东南方位
15.“神舟十三号”选择夜晚发射的原因可能是( )
①便于光学追踪②更加节省燃料③太阳活动干扰少④气温低利于降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综合题
16.(2021·青海·西宁市湟中区多巴高级中学高一阶段练习)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A、B、C、D分别代表二分二至日的位置,其中A代表________节气时的位置,B代表________节气时的位置。
(2)当地球运行到C点时,公转速度较________,南半球正处于________季。
(3)当地球运行到B、D点时太阳直射在________上,此时全球各地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
(4)当地球运行到A点时,太阳直射在________(纬度),此时北半球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北极圈内出现________现象。
(5)在图上画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
(6)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变长夜变短的时期处于图中________与________之间。
17.(2021·西藏·拉萨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一阶段练习)读图“某日太阳光照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北极点处画出地球自转方向。
(2)该图所示的节气为____。
(3)图中AB是____线(晨、昏),C地的日出时间是____。
(4)图中A地的地方时时____点,此时北京时间是____点。
(5)此时新的一天的范围是____,新的一天占全球的比例是____。
18.(2021·黑龙江·鸡西市第一中学校高二阶段练习)读地球光照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日正值北半球________(填节气),此时北京时间为________时。
(2)图中所示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________纬度是_,太阳直射点即将向________移动。
(3)图中A、B、C三点,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列_,从B地向赤道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地球自转影响会向_(东或西)偏移.
(4)图中A点正值________(填“日出”或“日落”),此时,A点地方时为_时,该日A地昼长_。
19.(2018·江苏省清江中学高一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图a:某节气昼夜长短的分布状况;图b: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
(1)图a所示节气为北半球____日,与图b中甲、乙、丙、丁四处所示节气一致的是____处,此时,____及其以内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2)图a所示,此时上海位于____(填“晨”或“昏”)线上;该日,图a中四个城市白昼最短的是____。
(3)地处上海、悉尼、新加坡身高相同的三位同学在该图示节气中正午影子由长到短的顺序是____。
20.(2021·安徽·池州市江南中学高二阶段练习)读甲、乙两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乙中C、D分别是北半球的什么节气:C________,D________(填节气名称),图甲为图乙中的________图。(填字母)
(2)图甲中太阳直射点是________(填字母),D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是________,B点夜长________小时。
(3)读图乙,当地球由D到C期间公转速度越来越________,当南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时,地球的位置在________和________点(填字母)。
(4)当地球运行到图乙中的C处时,这一天下列四城市中白昼最长的是______
A.宜春 B.北京 C.海口 D.深圳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