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一单元 地球的运动(C)(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河北·高三阶段练习)北斗七星几乎是夜空中最亮、最容易识别的恒星。我国古代先民不仅用它来指示方向,还能用它区分季节。下图为一年内四个日期的同一时刻看到的北斗七星位置的合成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北斗七星斗柄的朝向变化是由于地球的( )
A.顺时针自转 B.逆时针自转
C.顺时针公转 D.逆时针公转
2.我们观察到一天内北斗七星的位置( )
A.固定不变 B.逆时针旋转每小时约15度
C.顺时针旋转每小时约15度 D.逆时针旋转每小时约30度
【答案】1.D
2.B
【解析】1.北斗七星在不同的季节和夜晚不同的时间,出现于天空不同的方位,所以古人就根据初昏时斗柄所指的方向来决定季节: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北斗斗柄指向上的变化是由于地球的公转造成的,地球的公转形成季节的变化。地球的公转是逆时针方向,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北斗七星是恒星,地球上观察恒星的时间间隔是一个恒星日,大致是23时56分4秒。以北极星为参照物,地球是顺时针旋转,由于恒星不动,我们观察到一天内北斗七星的位置是逆时针旋转每小时约15度,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北斗七星在不同的季节和夜晚不同的时间,会出现于北半球天空不同的方位,所以古人就根据初昏时斗柄所指的方向来决定季节。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季节交替与“黄赤交角”有着密切的关系,黄赤交角是地球上四季变化和五带区分的根本原因,它影响着与其紧密联系的自然地理现象。古人们根据北斗七星在夜空中的指向,就可以指导农业生产不误时节。
(2021·山西·长治市上党区第一中学校高二阶段练习)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如图所示,甲、乙、丙、丁为地球绕日公转轨道的四等分点,地球从甲处开始绕日公转一周,途中用时最少的是( )
A.甲—乙段 B.乙—丙段
C.丙—丁段 D.丁—甲段
4.当地球位于图示位置时,太阳直射点所处位置及移动方向是( )
A.北半球,向北移动 B.北半球,向南移动
C.南半球,向北移动 D.南半球,向南移动
【答案】3.D
4.C
【解析】3.如图所示,甲、乙、丙、丁为地球绕日公转轨道的四等分点,地球从甲处开始绕日公转一周,途中用时最少的是经过丁—甲段,因为丁—甲段是在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最快,D正确,ABC错误。故选D。
4.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虚线与地球公转轨道的交点位置大致是:左侧位置为夏至日、右侧位置为冬至日、上方位置为春分日、下方位置为秋分日,当地球位于图示位置时,位于冬至日和春分日之间,太阳直射点所处位置及移动方向是南半球,向北移动,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依据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二定律可知,地球公转速度与日地距离有关。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是固定的值,随着日地距离的变化而改变。地球在过近日点时,公转的速度快,角速度和线速度都超过它们的平均值,角速度为1°1′11″/日,线速度为30.3千米/秒;地球在过远日点时,公转的速度慢,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低于它们的平均值,角速度为57′11″/日,线速度为29.3千米/秒。地球于每年1月初经过近日点,7月初经过远日点,因此,从1月初到当年7月初,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逐渐加大,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减慢;从7月初到来年1月初,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逐渐缩小,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2021·安徽·池州市江南中学高二阶段练习)“天问一号”是我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北京时间),在海南岛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飞行2000多秒后,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开启火星探测之旅,迈出了中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计划飞行约7个月抵达火星,并通过2至3个月的环绕火星飞行后,着陆火星表面,开展探测任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当“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环绕火星飞行时,探测器已经离开了( )
A.银河系 B.河外星系 C.太阳系 D.地月系
6.相对甘肃酒泉卫星发射场而言,海南岛文昌航天发射场优势在于( )
A.降水少,晴天多,适合卫星发射的时间多
B.历史悠久,发射经验丰富和技术成熟
C.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可节省燃料
D.海拔高,大气稀薄,经过地球大气层距离短
7.远在美国旧金山(西八区)的小明,通过网络观看此次“天问一号”发射的实况直播全过程,他打开相关网页的当地时间应该是( )
A.7月23日20时41分 B.7月22日20时05分
C.7月22日20时41分 D.7月24日20时05分
【答案】5.D
6.C
7.B
【解析】5.由材料“抵达火星,并通过2至3个月的环绕火星飞行后,着陆火星表面,开展探测任务”和所学知识可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环绕火星飞行,已经脱离地球,进入太阳系。太阳系在银河系中,所以D正确,ABC错误。故选D。
6.据所学知识,相对于甘肃酒泉卫星发射场,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降水多,晴天少,天气状况没有优势,A错误;建站时间比较晚,B错误;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可节省燃料,C正确;海拔低,D错误。故选C。
7.“天问一号”发射时为北京时间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美国旧金山(西八区)比北京时间晚8+8=16个小时,应为7月22日20时41分。他要打开相关网页,看直播全过程,所以要提前打开网页,因此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航天发射基地选址区位条件:①良好的气象条件,风速小,晴天较多,大气透明度好;②地势平坦开阔,地质结构稳定;③人烟稀少,有建禁区的可能;④最好接近赤道地区,纬度低,惯性离心力大且地转偏向小,航天器自转线速度大,利于发射,节约燃料;⑤交通便利,符合国防安全的要求;⑥夜间发射,利于跟踪目标进行观察等⑦方向:向东发射,可获得较大的初始速度,充分利用地球自转的惯性,节省燃料;返回地点选择条件①人烟稀少的地区;②地势开阔平坦的草原地区,水面少,便于发现目标和营救的地区或者在海洋上;③距离发射场、控制中心位置适中,有利于监控、抢救等工作展开。我国的回收场地选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中部地区。
(2022·湖北·高三阶段练习)2022年7月10日,小明从广州出发,经过约40个小时,到达位于智利阿塔卡马沙漠的中国海外天文观测基地(如图),此时北京时间为22:00。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小明从广州出发时,智利当地的区时为( )
A.13:00 B.15:00 C.17:00 D.19:00
9.小明到达天文观测基地时,当地影子朝向( )
A.东北 B.东南 C.西北 D.西南
10.图中天文观测基地具有的优势条件有( )
①与国内观测构成时间互补②纬度较低,星空起落幅度较小
③有利于观测天空的南天区④海拔高、干旱,大气透明度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8.C
9.D
10.C
【解析】8.本题考查时间的计算。根据经度可计算智利地处西五区,当小明到达智利时,北京时间为22:00,此时智利时间为22:00-(5+8)=9:00,又由材料知,小明在路途中花费了40个小时,故出发时间应在该日9:00前40个小时,即为17:00,C正确,ABD错误;故选C。
9.根据上题可知,小明到达智利时为西五区9:00,约为天文观测基地地方时9:20。该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加上智利位于直射点所在纬度的南侧,故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由此可判断当地整个上午太阳都位于东北方位,所以影子朝向西南,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0.地处南半球,有利于观测天空的南天区,与国内观测构成时域互补性,①③正确;结合智利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可知,该地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气候干旱,晴天多,无云层阻挡,④正确;纬度低,观测天空范围广,但星空起落幅度大,②错误,故选C。
【点睛】天文观测站建设的区位条件:一、自然条件:1、纬度:纬度较低,观测星空范围广;纬度高,星空起落变化小,利于观测。2、季节:冬季,昼短夜长,连续观测时间长;3、气象:降水少,多晴天,大气透明度好;风速小,湿度低;4、地形地势: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视野开阔;地势起伏大,利于排水;二、人文条件:1、远离城市,人口稀少,污染小;2、人口稀少,观测干扰较小。
(2022·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高二阶段练习)甲、乙为世界区域群岛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乙群岛位于甲群岛( )
A.西北方向 B.东北方向
C.西南方向 D.东南方向
12.关于甲、乙两群岛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群岛面积小于乙群岛 B.乙群岛位于太平洋中
C.甲群岛比例尺小于乙群岛 D.甲群岛自转线速度大
【答案】11.A
12.C
【分析】11.由图可知,甲群岛主要位于16°S-18°S之间,经度为178°E-180°E之间,乙群岛主要位于55°25'E-55°30'E之间,经度为4°35'S-4°45'S之间。两地同位于东经度,经度数大的在东,经度数小的在西,故乙群岛位置偏西。乙群岛和甲群岛同位于南半球,纬度数越大越靠南,故乙群岛位置偏北。综合分析得出乙群岛在甲群岛的西北方向,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2.看图可知,甲图中的经线南北向跨越了大约2.5°纬度,在经线上每差1°纬度,相差111千米,甲图的南北距离大约是280千米。乙图中的经线南北向跨越的纬度是大约15',故乙图的南北距离大约是28千米。甲乙两图南北向图上距离基本相同,而实际距离甲是乙的10倍,可以得出,甲群岛比例尺小于乙群岛,C正确。两处群岛图幅面积差别不大,甲群岛比例尺大约是乙群岛的十分之一,再看图中岛屿与海洋面积的占比相差不大,可以得知甲群岛面积大于乙群岛,A错误。乙群岛主要位于55°25'E-55°30'E,4°35'S-4°45'S之间,由经纬度位置可以判定位于印度洋,B错误。甲群岛纬度高,故自转线速度小,D错误。故选C。
【点睛】经纬网定“距离”:①根据纬度差定经线长度,纬度相差1°的实际经线弧长处处相等,大约是111千米,若两地在同一条经线上,只要知道两地的纬度差,就可以计算出两地之间的距离。②根据经度差定纬线长度,经度1°的纬线弧长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大约是111 ×cosq千米(q表示该纬线的纬度数值)。若两地在同一条纬线上,只要知道纬线的纬度数和两地的经度差,就可以计算出两地之间的距离。
(2022·湖北·高三阶段练习)2022年4月16日10时许,在太空遨游半年的神舟十三号飞船在东风着陆场(41°37'N,100°04'E)平安降落。作为四子王旗的备用着陆场,东风着陆场已经连续第二次圆满完成载人飞船返回舱搜索回收任务。下图示意我国卫星发射基地、东风着陆场、四子王旗着陆场的位置以及神舟十三号飞船回收现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相比于四子王旗,东风着陆场的主要优势不包括( )
A.草场少,牧场破坏小 B.人口少,疏散工作量小
C.风沙少,能见度较高 D.区位优,搜救设施齐备
14.图示时刻五星红旗的影子的朝向及风向( )
A.西北东南 B.西北西北 C.东南西北 D.东南东南
15.在神舟十三号着陆后的两个月内( )
A.文昌正午太阳高度变大 B.西昌昼长逐渐变短
C.酒泉昼长夜长比值渐小 D.太原日出时间渐早
【答案】13.C
14.B
15.D
【解析】13.根据图示信息,东风着陆场比四子王旗着陆场更深入大陆内部,降水更少,所以以荒漠为主,草场少,扬沙天气多,人口少疏散工作量小,同时靠近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搜救设施齐备,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4.根据材料可知,图示时间为北京时间10:00,根据地方时计算公式,所求地地方时=已知地地方时±4分钟×所求地与已知地经度差,可算出当地100°04'E的地方时为8:40,此时太阳位于东南方天空,日影朝西北,CD错;从图中看,红旗飘扬方向与日影方向相反,可判断出红旗向东南飘,吹西北风,B正确、A错。故选B。
15.神舟十三号着陆后的两个月内是从4月16日—6月16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北移动;从图中看,文昌位于20°N附近,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后变小,A错误;西昌昼长逐渐变长,B错误;酒泉昼长变长,夜长变短,昼长夜长比值渐大,C错误;太原日出时间渐早,D正确。故选D。
【点睛】地方时计算公式:所求地地方时=已知地地方时±4分钟×所求地与已知地经度差。所求地在已知地东侧加法,西侧用减法。所求地与已知地同为东(西)经度,两地经度差用减法;如果一个东经度一个西经度,两地经度差用加法。
二、综合题
16.(2021·河南·高一阶段练习)下表示意公元665-1581年期间18次的黄赤交角测量值。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年份/年 665 723 724 728 893
黄赤交角观测值 23°40′34″ 23°39′57″ 23°39′17″ 23°34′02″ 23°34′02″
年份/年 1050 1064 1092 1106 1135
49 23°28′34″ 23°30′40″ 23°30′40″ 23°32′48″ 23°32′46″
年份/年 1167 1176 1199 1207 1216
黄赤交角观测值 23°32′48″ 23°32′48″ 23°32′11″ 23°32′50″ 23°32′49″
年份/年 1271 1554 1581
黄赤交角观测值 23°32′50″ 23°33′36″ 23°29′28″
(1)公元665-1581年黄赤交角测量值的总体变化特点是呈 (减小/增大)趋势。
(2)公元665-1581年黄赤交角测量值的总体变化,说明太阳直射点南北回归运动的范围变 (大/小);我国华北地区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变 (大/小),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变 (大/小)。
(3)说出公元665-1581年全球五带范围的总体变化趋势。
【答案】(1)减小
(2)小 小 大
(3)热带、北寒带、南寒带的范围缩小,北温带、南温带的范围扩大。
【分析】本题考查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
【详解】(1) 由图可知,公元665-1581年黄赤交角测量值的总体变化特点是呈减小趋势。
(2)由于黄赤交角的度数=回归线的度数,且公元665-1581年黄赤交角测量值是减小的,说明太阳直射点南北回归运动的范围变小,我国华北地区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变小,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变大。
(3)极圈的度数=90°黄赤交角的度数,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回归线到极圈为温带,所以热带、北寒带、南寒带的范围缩小,北温带、南温带的范围扩大。
【点睛】黄赤交角:黄道面(地球公转的轨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其度数为23.5°
黄赤交角的度数=回归线的纬度数=90°-极圈的纬度数;黄赤交角影响五个温度带的范围。
黄赤夹角的影响:黄赤夹角变大(小),则太阳直射点的范围变大(小);热带和寒带范围变大(小),温带范围变小(大);极昼极夜的范围将变大(小)。
17.(2022·河北保定·高一阶段练习)下图为地球某时刻光照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下列要求。
(1)甲、乙两地自转速度的差异是____。
(2)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坐标位于____,甲地的地方时为____,乙地该日的昼长为____。
(3)当日图中甲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
(4)此刻,我国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
【答案】(1)线速度:甲>乙;角速度:甲=乙
(2) (23.5°N,0°) 18:00##18时##18点 20小时
(3)66.5°
(4)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分析】该题考查圆柱型投影光照图的判读,难度一般。
(1)
地球自转的速度分为角速度和线速度,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了极点为0外,其余地区都为15°/h,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与纬度呈负相关,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极点为0。故甲乙两地线速度:甲>乙;角速度:甲=乙。
(2)
读图可知,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故此时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且0°经线平分昼半球,故为直射点所在经线,所以直射点的坐标为(23.5°N,0°)
(3)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为H=90°-直射点与当地纬度差,根据第2小问可知,此时太阳直射23.5°N,甲地纬度为0°,故两地纬度差为23.5°,代入公式甲地H=66.5°。
(4)
昼夜长短的分布状况为: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此刻,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所以我国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18.(2021·河南·濮阳一高高三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北京时间2021年6月3日0时1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四号02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为7月1日建党100周年庆典活动提供服务保障。下国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位置及周边地区等高线示意图。
(1)判断甲、乙、丙三地中能看到卫星发射中心的地点,并说明理由。
(2)从地理位置和地形的角度,分析卫星发射中心建立的有利条件。
(3)描述卫星发射日至庆典活动期间,北京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特征。
【答案】(1)丙地,丙地海拔高,无山体(山脊)阻挡视线。
(2)西昌纬度较低,海拔较高,线速度大,有利于发射;地处川西山区,隐性强;发射中心位于山谷之中,地势平坦,利于基地建设。
(3)发射日—夏至日,北京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夏至日为最大;夏至日—庆典当日,北京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
【分析】本题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位置及周边地区等高线示意图为材料,涉及等高线地形图的判断、卫星发射基地的选址条件、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
(1)从图中可以看到西昌卫星发射基地位于谷地边缘,甲地北侧有山脊阻挡,难以观测到卫星发射基地;从图中可以看到乙地西侧有南北走向的山脊,乙地位于该山脊东侧,西昌卫星发射基地位于该山脊偏西侧,山脊阻挡难以观测到卫星发射基地;丙地位于山坡之上,海拔比西昌卫星发射基地更高,丙地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并无山脊阻挡,故丙地可观察到卫星发射基地。
(2)从地理位置来看,西昌位于我国北纬28度附近,纬度相对较低,同时西昌卫星发射基地海拔接近2千米左右,发射基地的海拔相对较高,纬度低,海拔高,线速度更大,更有利于发射。从地形来看,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周边以山地为主体,群山环绕,其隐蔽性更强,利于卫星发射基地的保密。同时发射基地位于山谷之中,该山谷地形相对较为平坦开阔,便于基地内设施的建设。
(3)从材料可知卫星发射日为北京时间2021年6月3日,到7月1日之间,中间经过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北京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太阳直射点北移,北京与太阳直射点间纬度差减小,夏至日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角将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故发射日(6月3日)—夏至日期间,北京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夏至日当天达到最大值;夏至日后,太阳直射点南移,北京与太阳直射点间纬度差增大,正午太阳高度角减小,所以夏至日—庆典当日(7月1日),北京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
19.(2020·四川·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校高一阶段练习)读“地球某日太阳光照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其他部分为白昼,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
(2)此时出现极夜现象的纬度范围大致是 。
(3)此时,赤道与晨线、昏线交点的经度分别是 和 。
(4)此时,45°E所在时区的区时为 月 日 时。
(5)该日地球接近 (远日或近日)点,公转速度铰 (快或慢)。
(6)据上图信息,在下图中画出提供相同信息的示意图。
【答案】(1)(23°26′N,180°)
(2)南极圈(或66°34′S)及以南地区
(3)90°E 90°W
(4)6 22 3
(5)远,慢
(6)
【详解】(1) 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其他部分为白昼,此时,北极圈是极昼现象,太阳直射北回归线。0°经线位于夜半球中间,正午12点的经线是180°经线,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23°26′N,180°)。
(2)此时,出现极夜现象的纬度范围大致是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或66°34′S及以南地区。
(3)结合图示等份和经度,此时,赤道与晨线、昏线交点的经度分别是90°E、90°W。
(4)此时是夏至日,0°经线时刻是0点,45°E所在时区的区时为6月22日3时。
(5)该日是夏至日,地球接近远日点,公转速度铰慢。
(6)据上图信息,绘相同信息的示意图,要注意北极圈是极昼,南极圈是极夜现象。0°经线位于夜半球中间,180°经线位于昼半球中间。晨昏线与极圈相切,与南极圈的切点位于180°经线上。
【点睛】此时,北极圈是极昼现象,太阳直射北回归线。0°经线位于夜半球中间,正午12点的经线是180°经线。地球接近远日点,公转速度铰慢。晨昏线与极圈相切,与南极圈的切点位于180°经线上。
20.(2022·江西·宜丰中学高一阶段练习)读下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下列问题。
(1)此图为____半球(南或北),所示的具体日期为____前后。
(2)图中弧BA为晨昏线中的____线,此时刻北京时间为____时。
(3)A、D、E三点的自转线速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____,有一发炮弹从D点射向乙点方向,炮弹将落在D、乙所在经线的____(东或西)侧。
(4)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
(5)A点的地方时为____时,E点的地方时为____时,C点的地方时为____时。
(6)A点的昼长为____小时,乙点的日出时间是____时,B点的夜长为____小时。
(7)这一天,广州、北京、南昌、哈尔滨四个城市中最早打开路灯的是____。
(8)此时全球与E点属于同一天的地区所占的范围( )
A.等于1/2 B.等于1/3 C.小于1/2 D.大于1/2
(9)这一天,拉萨(30°N)的昼夜长短情况为____,拉萨被称为“日光城”,太阳能资源丰富,当地居民多在家中安装太阳能电池板,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请问当天太阳能电池板与水平地面的夹角是____。
【答案】(1) 南 12月22日
(2) 晨 2
(3) ADE 东
(4)(23°26 S,90°W)
(5) 6 12 18
(6) 12 3 0
(7)哈尔滨
(8)D
(9) 昼短夜长 53.5°
【分析】本题以日照图为载体,考查日照图的判读,地方时、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等,考查学生读图能力、计算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1)
根据图中箭头的方向,可判断地球顺时针运动,此图为南半球,据图可知南极圈及其以南的地方出现了极昼现象,可判断该日为冬至日(12月22日)。
(2)
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界线为晨线,图中90°E经线把夜半球平分,地方时为0时,北京时间为120°E经线的地方时,差30°(2个小时),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可计算北京时间为2时。
(3)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故A、D、E三点的自转线速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ADE,在地球上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所以有一发炮弹从D点射向乙点方向,炮弹将落在D、乙所在经线的东侧。
(4)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图中12点经线为太阳直射的经线,度数和90°E互补,为90°W,故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23°26 S,90°W)。
(5)
A点位于赤道上且位于晨线上,赤道昼夜平分,6点日出,故A点的地方时为6点,E点位于把昼半球平分的经线上,地方时为12点,C点位于位于赤道上且位于昏线上,地方时为18点。
(6)
A点位于赤道上昼夜平分,昼长为12小时,据图可知乙点所在纬线昼弧占270°,昼长为18小时,故日出时间=12-昼长/2=3,故3点日出。B点出现极昼,夜长为0小时。
(7)
冬至日时,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短,日落越早,路灯打开越早,广州、北京、南昌、哈尔滨四个城市中哈尔滨纬度最高,所以路灯打开最早。
(8)
新的一天是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从0时经线到180°经线,图中0时经线为90°E,所以新的一天从90°E向东到180°,经度是90°的范围,而此时全球与E点属于同一天的地区所占的范围为360°-90°=270°,270°/360°=3/4,大于1/2,故D正确。
(9)
冬至日,位于北半球的拉萨昼短夜长,正午太阳高度H= 90°- |α±β|=90°-|30°+23.5°|,根据太阳能电池板与水平地面的夹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互余,可计算出该夹角为53.5°。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一单元 地球的运动(C)(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河北·高三阶段练习)北斗七星几乎是夜空中最亮、最容易识别的恒星。我国古代先民不仅用它来指示方向,还能用它区分季节。下图为一年内四个日期的同一时刻看到的北斗七星位置的合成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北斗七星斗柄的朝向变化是由于地球的( )
A.顺时针自转 B.逆时针自转
C.顺时针公转 D.逆时针公转
2.我们观察到一天内北斗七星的位置( )
A.固定不变 B.逆时针旋转每小时约15度
C.顺时针旋转每小时约15度 D.逆时针旋转每小时约30度
(2021·山西·长治市上党区第一中学校高二阶段练习)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如图所示,甲、乙、丙、丁为地球绕日公转轨道的四等分点,地球从甲处开始绕日公转一周,途中用时最少的是( )
A.甲—乙段 B.乙—丙段
C.丙—丁段 D.丁—甲段
4.当地球位于图示位置时,太阳直射点所处位置及移动方向是( )
A.北半球,向北移动 B.北半球,向南移动
C.南半球,向北移动 D.南半球,向南移动
(2021·安徽·池州市江南中学高二阶段练习)“天问一号”是我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北京时间),在海南岛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飞行2000多秒后,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开启火星探测之旅,迈出了中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计划飞行约7个月抵达火星,并通过2至3个月的环绕火星飞行后,着陆火星表面,开展探测任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当“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环绕火星飞行时,探测器已经离开了( )
A.银河系 B.河外星系 C.太阳系 D.地月系
6.相对甘肃酒泉卫星发射场而言,海南岛文昌航天发射场优势在于( )
A.降水少,晴天多,适合卫星发射的时间多
B.历史悠久,发射经验丰富和技术成熟
C.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可节省燃料
D.海拔高,大气稀薄,经过地球大气层距离短
7.远在美国旧金山(西八区)的小明,通过网络观看此次“天问一号”发射的实况直播全过程,他打开相关网页的当地时间应该是( )
A.7月23日20时41分 B.7月22日20时05分
C.7月22日20时41分 D.7月24日20时05分
(2022·湖北·高三阶段练习)2022年7月10日,小明从广州出发,经过约40个小时,到达位于智利阿塔卡马沙漠的中国海外天文观测基地(如图),此时北京时间为22:00。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小明从广州出发时,智利当地的区时为( )
A.13:00 B.15:00 C.17:00 D.19:00
9.小明到达天文观测基地时,当地影子朝向( )
A.东北 B.东南 C.西北 D.西南
10.图中天文观测基地具有的优势条件有( )
①与国内观测构成时间互补②纬度较低,星空起落幅度较小
③有利于观测天空的南天区④海拔高、干旱,大气透明度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2·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高二阶段练习)甲、乙为世界区域群岛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乙群岛位于甲群岛( )
A.西北方向 B.东北方向
C.西南方向 D.东南方向
12.关于甲、乙两群岛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群岛面积小于乙群岛 B.乙群岛位于太平洋中
C.甲群岛比例尺小于乙群岛 D.甲群岛自转线速度大
(2022·湖北·高三阶段练习)2022年4月16日10时许,在太空遨游半年的神舟十三号飞船在东风着陆场(41°37'N,100°04'E)平安降落。作为四子王旗的备用着陆场,东风着陆场已经连续第二次圆满完成载人飞船返回舱搜索回收任务。下图示意我国卫星发射基地、东风着陆场、四子王旗着陆场的位置以及神舟十三号飞船回收现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相比于四子王旗,东风着陆场的主要优势不包括( )
A.草场少,牧场破坏小 B.人口少,疏散工作量小
C.风沙少,能见度较高 D.区位优,搜救设施齐备
14.图示时刻五星红旗的影子的朝向及风向( )
A.西北东南 B.西北西北 C.东南西北 D.东南东南
15.在神舟十三号着陆后的两个月内( )
A.文昌正午太阳高度变大 B.西昌昼长逐渐变短
C.酒泉昼长夜长比值渐小 D.太原日出时间渐早
二、综合题
16.(2021·河南·高一阶段练习)下表示意公元665-1581年期间18次的黄赤交角测量值。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年份/年 665 723 724 728 893
黄赤交角观测值 23°40′34″ 23°39′57″ 23°39′17″ 23°34′02″ 23°34′02″
年份/年 1050 1064 1092 1106 1135
49 23°28′34″ 23°30′40″ 23°30′40″ 23°32′48″ 23°32′46″
年份/年 1167 1176 1199 1207 1216
黄赤交角观测值 23°32′48″ 23°32′48″ 23°32′11″ 23°32′50″ 23°32′49″
年份/年 1271 1554 1581
黄赤交角观测值 23°32′50″ 23°33′36″ 23°29′28″
(1)公元665-1581年黄赤交角测量值的总体变化特点是呈 (减小/增大)趋势。
(2)公元665-1581年黄赤交角测量值的总体变化,说明太阳直射点南北回归运动的范围变 (大/小);我国华北地区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变 (大/小),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变 (大/小)。
(3)说出公元665-1581年全球五带范围的总体变化趋势。
17.(2022·河北保定·高一阶段练习)下图为地球某时刻光照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下列要求。
(1)甲、乙两地自转速度的差异是____。
(2)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坐标位于____,甲地的地方时为____,乙地该日的昼长为____。
(3)当日图中甲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
(4)此刻,我国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
18.(2021·河南·濮阳一高高三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北京时间2021年6月3日0时1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四号02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为7月1日建党100周年庆典活动提供服务保障。下国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位置及周边地区等高线示意图。
(1)判断甲、乙、丙三地中能看到卫星发射中心的地点,并说明理由。
(2)从地理位置和地形的角度,分析卫星发射中心建立的有利条件。
(3)描述卫星发射日至庆典活动期间,北京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特征。
19.(2020·四川·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校高一阶段练习)读“地球某日太阳光照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其他部分为白昼,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
(2)此时出现极夜现象的纬度范围大致是 。
(3)此时,赤道与晨线、昏线交点的经度分别是 和 。
(4)此时,45°E所在时区的区时为 月 日 时。
(5)该日地球接近 (远日或近日)点,公转速度铰 (快或慢)。
(6)据上图信息,在下图中画出提供相同信息的示意图。
20.(2022·江西·宜丰中学高一阶段练习)读下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下列问题。
(1)此图为____半球(南或北),所示的具体日期为____前后。
(2)图中弧BA为晨昏线中的____线,此时刻北京时间为____时。
(3)A、D、E三点的自转线速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____,有一发炮弹从D点射向乙点方向,炮弹将落在D、乙所在经线的____(东或西)侧。
(4)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
(5)A点的地方时为____时,E点的地方时为____时,C点的地方时为____时。
(6)A点的昼长为____小时,乙点的日出时间是____时,B点的夜长为____小时。
(7)这一天,广州、北京、南昌、哈尔滨四个城市中最早打开路灯的是____。
(8)此时全球与E点属于同一天的地区所占的范围( )
A.等于1/2 B.等于1/3 C.小于1/2 D.大于1/2
(9)这一天,拉萨(30°N)的昼夜长短情况为____,拉萨被称为“日光城”,太阳能资源丰富,当地居民多在家中安装太阳能电池板,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请问当天太阳能电池板与水平地面的夹角是____。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