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端午粽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0 端午粽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2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27 22:07: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集体备课记录表
周次 第周 时间 学科 语文 课时
课题 10.端午粽 主 备
组内 教师 全体语文教师
一 次 备 课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端、棕”等13个生字。 2、会写“午、节”等7个字。 3、认识偏旁:立字旁“立”,米字旁“米”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弘扬传统文化,培养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产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重点:认字和写字,理解重点词语和练习朗读。 难点:理解课文,读好长句子。 教法:讲授法 练习法 读书指导法 问答法 学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比 一 比, 再 组 词。 午(  ) 节(    ) 牛(    ) 爷(    )  叶(    ) 米(    ) 古(    ) 来(    ) 真(    ) 分(    ) 直(    ) 刀(    )   选 择 填 空。 jiān  jiàn (1).小丽站在爸爸妈妈的中间(   )。 (2).这两棵树的间(    )隔大约十米远。 fēn  fèn (3).他绘画得分(   )是一百。 (4).这里的空气分(   )外清新。 近 反义祠 近义词:十分---非常 知道---了解 纪念---怀念 反义词:里---外 开---关 纪念---遗忘 4 、选 一 选, 填 一 填。 片 篮 锅 颗 股 个 一(   )粽叶 一(   )红枣 一(   )清香 一(   )粽子 一(   )粽子 一(   )粽子 读一读,认一认 端午节 粽子 总是 糯米 中间 十分 红豆 鲜肉 带去 知道 据说 纪念 一、导入谈话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农历的五月初五是谁什么节日吗?(端午节),在端午节那一天,我们要吃粽子的,今天呀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就是关于端午棕的。 二、朗读课文,初悟课文 (一)学生自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找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三、分析课文,深悟课文 1、让学生说一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4个自然段) 2、你是怎样确定的?(这篇课文有4个段落开头空两格处) 3、同学们齐读第一自然段 (1)请同学说一说第一自然段有几句话?(1句话) (2)你是怎么确定的?(这个自然段有1个句号。) (3)一到端午节,外婆会干什么?(外婆总会煮好一锅粽子等我们回去) (4)“总”说明每年都会煮粽子,“盼”说明每逢佳节外婆盼望一家人团聚。 4、请女生一起读第二自然段,男生听着,听她们读得对不对。 请同学说一说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3句话) 你是怎么确定的?(这个自然段有3个句号。) (3)粽子是用什么包的?(青青的箬竹叶包的) (4)里面裹什么?(白白地糯米) (5)中间有什么?(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6)青青的,白白的和红红的写出了粽子的样子和对粽子的喜爱 (7)外婆掀开锅盖飘出什么呀?(一股清香) (8)粽子怎么吃?(剥开粽叶) ((9)粽子什么味道?(又黏又香) (10)掀,剥,咬分别写出了煮粽子,剥粽子和吃粽子的动作,又黏又香写出了粽子的味道?(请他们品尝水果的香甜) (11)第二段写了包粽子的材料和煮好的粽子的味道。 5、请男生一起读第三自然段,女生听着,听他们读得对不对。 (1)请同学说一说第三自然段有几句话?(3句话) (2)你是怎么确定的?(这个自然段有3个句号。) (3)外婆的粽子好吃吗?(十分好吃) (4)花样多吗?(花样也多) (5)都有什么品种?(红枣粽,红豆粽和鲜肉粽) (6)你十分好吃,花样也多说明外婆包粽子经验丰富,也体现了外婆对端午节的重视。 (7)在外婆家美滋滋的吃完后,外婆还会做什么?(装一小篮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8)美滋滋说明外婆包的粽子好吃,也表达了我对粽子的喜爱之情。 (9)第三小节写了外婆包的粽子不但好吃,还会教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6、同学们一起读第四自然段。 (1)请同学说一说第四自然段有几句话?(1句话) (2)你是怎么确定的?(这个自然段有1个句号。) (3)长大之后牛知道了什么?(人们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 (4)第四段写了长大后知道了端午节吃粽子的原因 (5)介绍屈原 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 。他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背后人称为“诗魂”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屈原悲愤交加,怀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 。他创作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 8、老师总体提问。 读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呀? 学生自由说,然后老师总结:这篇课文写了每年端午节时外婆都会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外婆的粽子好吃,花样多,我长大后知道了端午节吃粽子的原因。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我们知道了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六、板书设计 端午节外婆包粽子 端午节 包粽子的材料 纪念屈原 粽子好吃花样多 端午节的来历 作业 练习册。 课后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教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第二课时主要引导学生以读促学的手段去理解课文内容。我先配乐范读课文,再引导学生分组逐段朗读、自由朗读、创设问题情境朗读、合作读等形式,读通后再来品读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做到真正以读促学,以读促教。 也许反复录课使学生感到了身心的疲惫,所以课堂气氛不是很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