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夜间飞行的秘密 同步练习(含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6.夜间飞行的秘密 同步练习(含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27 10:53:42

文档简介

6.夜间飞行的秘密同步练习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蚊子 苍蝇 既使 科学 B.横坚 绳子 系上 证明
C.研究 架驶 雷达 灵巧 D.绳子 苍蝇 模仿 显示
2.下面句子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
B.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C.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
D.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3.下列对《夜间飞行的秘密》一课从写法方面提出的问题是(  )。
A.蝙蝠和雷达有什么关系?
B.课文先写提出问题,再写解决问题,有什么好处?
C.生活中还有哪些发明是受到了动物的启发?
D.蝙蝠发出的超声波碰到蚊子会怎样?
4.课文《夜间飞行的秘密》中,第几自然段是过渡段( )
A.2 B.3 C.4
5.下列有误的是( )
A.蝙蝠——雷达 B.海豚——潜水艇
C.鸟儿——飞机 D.猫——电子鼻(检查煤气管是否漏气)
二、填空题
6.用关联词语填空。
(1)蝙蝠( )能在夜里飞行,( )能捕捉飞蛾和蚊子。
(2)( )一根极细的电线,它( )能灵巧地避开。
(3)蝙蝠在夜里飞行,靠的( )眼睛,( )嘴和耳朵。
(4)( )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上能够清楚地看到前方有没有障碍物,( )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
7.看拼音,写词语
(1)kē xué( )家们经过反复yán jiū( ),zhèng míng ( )了蝙蝠夜里飞行不是靠眼睛,而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2)老屋里到处都是cāng ying( )、wén zi( ),还有héng qī shù bā( )的蜘蛛网。
8.比一比,再组词。
绳( ) 蚊( ) 避( ) 萤( )
蝇( ) 纹( ) 壁( ) 荧( )
9.修辞在线。(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
(2)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 )
(3)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
10.词语解释 (根据意思写出相对应的词语)
____________:使暴露出来。
____________:感觉灵敏,眼光尖锐。
____________: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
____________:形容纵横杂乱。
三、现代文阅读
11.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后来,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而这种声音,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向前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知道蝙蝠在夜里如何飞行,你猜到飞机夜间飞行的秘密了吗?现代飞机上安装了雷达,雷达的工作原理与蝙蝠探路类似。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荧光屏上。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清楚地看到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
选一选下面的问题是从什么角度提出来的,并写出问题的答案。
①针对写作方法 ②针对课文内容
③针对重点词句 ④联系生活实际
提出的问题 提问的角度(填序号) 问题的答案
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什么? ___ 用“ ”在语段中划出。
“反复”是什么意思?“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说明什么? ___ _____________
生活中还有哪些发明是由于受到了动物的启发? ___ _____________
阅读
蝙蝠和雷达(节选)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作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向前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荧光屏上。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清楚地看到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
12.从选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清晰——( ) 奥秘——( )
13.“终于”一词说明:_______。
14.选文中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指的是什么?请写出来。
_______
15.根据选文内容连线。
声音 雷达
嘴巴 无线电波
耳朵 荧光屏
16.科学家受到蝙蝠的启示发明了雷达,这就是仿生学。我还知道人们从______身上受到启发,发明了______;从______身上受到启发,发明了______
四、书面表达
17.小练笔。(选做题)
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发明都是受到了动物的启发,比如潜水艇和鱼,直升机和蜻蜓。请你选一种发明,查资料或者猜测一下它和动物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再写一写。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6.夜间飞行的秘密同步练习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蚊子 苍蝇 既使 科学 B.横坚 绳子 系上 证明
C.研究 架驶 雷达 灵巧 D.绳子 苍蝇 模仿 显示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
A选项 既使—即使
B选项 横坚—横竖
C选项 架驶—驾驶
2.下面句子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
B.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C.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
D.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
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A项,本题有问有答,运用了设问的修辞。
B项,句子中包含着答案,即反问之中已经带有答案了,不用再说答案了,是反问。
C项,本句把“超声波”比作“波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D项,本句把“蝙蝠”比作“没头苍蝇”,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3.下列对《夜间飞行的秘密》一课从写法方面提出的问题是(  )。
A.蝙蝠和雷达有什么关系?
B.课文先写提出问题,再写解决问题,有什么好处?
C.生活中还有哪些发明是受到了动物的启发?
D.蝙蝠发出的超声波碰到蚊子会怎样?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与阅读的策略和方法。
A.“蝙蝠和雷达有什么关系?”是从课文内容方面提出的问题。
B.“课文先写提出问题,再写解决问题,有什么好处?”是从写法方面提出的问题。
C.“生活中还有哪些发明是受到了动物的启发?”是从课文中得到启示,联系生活经验提出的问题。
D.“蝙蝠发出的超声波碰到蚊子会怎样?”是从课文拓展方面提出的问题。
故选: B。
4.课文《夜间飞行的秘密》中,第几自然段是过渡段( )
A.2 B.3 C.4
【答案】A
【解析】考查课文内容。
出自《夜间飞行的秘密》,主要内容:
科学家经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在夜里安全飞行的奥秘,并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雷达安装在飞机上,保证飞机在夜里安全飞行的过程,告诉我们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发明创造有所启示。
结合课文《夜间飞行的秘密》的第二段“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以及相应的上下文,可知这一段将从第一段讲述飞机能安全飞行,过渡到第三段讲述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
所以第二段是过渡段。
5.下列有误的是( )
A.蝙蝠——雷达 B.海豚——潜水艇
C.鸟儿——飞机 D.猫——电子鼻(检查煤气管是否漏气)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了课文的理解。
培养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
《夜间飞行的秘密》主要记记叙了人们受到生物的启示而进行的发明、创造。为总分结构,第一句总说人类的很多发明来自于对动物的观察和启发。然后具体举例说明人类的很多发明来自于对动物的观察和启发。
阅读可知,狗鼻子最好使,人就造出了电子鼻,能检查出地下煤气管道是不是漏气。
二、填空题
6.用关联词语填空。
(1)蝙蝠( )能在夜里飞行,( )能捕捉飞蛾和蚊子。
(2)( )一根极细的电线,它( )能灵巧地避开。
(3)蝙蝠在夜里飞行,靠的( )眼睛,( )嘴和耳朵。
(4)( )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上能够清楚地看到前方有没有障碍物,( )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
【答案】 不但 而且 即使 也 不是 而是 因为 所以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关联词的掌握。
(1)“蝙蝠能在夜里飞行”和“能捕捉飞蛾和蚊子。”句子之间是递进关系,用递进关联词“不但……而且”相连。
(2)“一根极细的电线”和“能灵巧地避开。”句子之间是转折关系,用转折关联词“即使……而也”相连。
(3)“蝙蝠在夜里飞行,靠的眼睛”和“嘴和耳朵”句子之间并列关系,用并列关联词“不是……而是”相连。
(4)“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上能够清楚地看到前方有没有障碍物”和“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句子之间是因果关系,用因果关联词“因为……所以”相连。
7.看拼音,写词语
(1)kē xué( )家们经过反复yán jiū( ),zhèng míng ( )了蝙蝠夜里飞行不是靠眼睛,而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2)老屋里到处都是cāng ying( )、wén zi( ),还有héng qī shù bā( )的蜘蛛网。
【答案】 科学 研究 证明 苍蝇 蚊子 横七竖八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蝇”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8.比一比,再组词。
绳( ) 蚊( ) 避( ) 萤( )
蝇( ) 纹( ) 壁( ) 荧( )
【答案】 绳子 蚊子 躲避 萤火虫 苍蝇 纹身 墙壁 荧光
【解析】本题考查对形近字的辨析和组词能力。
做此类题目,要仔细分清字的区别,再进行组词。
绳:跳绳、长绳、大绳;蝇:蝇虫、蝇子、马蝇。
蚊:蚊蚁、蚊香、蚊虫;纹:波纹、皱纹、纹路。
萤:萤火、流萤、萤点;荧:荧屏、荧幕、荧惑。
避:避开、回避、避难;壁:壁画、壁门、石壁。
9.修辞在线。(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
(2)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 )
(3)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
【答案】 设问 比喻 反问
【解析】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辨析和运用,解答时需要仔细阅读文段,结合具体句子加以判断。
1.“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句子自问自答,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
2.“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将“超声波”比作“波浪”,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3.“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无疑而问,增强了语气,运用了反问的手法。
10.词语解释 (根据意思写出相对应的词语)
____________:使暴露出来。
____________:感觉灵敏,眼光尖锐。
____________: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
____________:形容纵横杂乱。
【答案】 揭开 敏锐 模仿 横七竖八
【解析】考查学生根据意思来归纳概括词语的能力。平时多积累词语,理解词语,才能一看见句子,就能想到对应的词语。
揭开:使暴露出来。
敏锐:感觉灵敏,眼光尖锐。
模仿: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
横七竖八:形容纵横杂乱。
三、现代文阅读
11.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后来,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而这种声音,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向前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知道蝙蝠在夜里如何飞行,你猜到飞机夜间飞行的秘密了吗?现代飞机上安装了雷达,雷达的工作原理与蝙蝠探路类似。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荧光屏上。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清楚地看到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
选一选下面的问题是从什么角度提出来的,并写出问题的答案。
①针对写作方法 ②针对课文内容
③针对重点词句 ④联系生活实际
提出的问题 提问的角度(填序号) 问题的答案
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什么? ___ 用“ ”在语段中划出。
“反复”是什么意思?“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说明什么? ___ _____________
生活中还有哪些发明是由于受到了动物的启发? ___ _____________
【答案】②;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而这种声音,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向前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③;“反复”的意思是多次重复。说明了科学家具有严谨的探究精神。
④;从蛙眼受到启发,发明了电子蛙眼。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字词含义、课外积累以及定位关键句子的能力。
第一第二空:“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什么?”针对文本内容提出的问题,故是针对课文内容角度的提问。根据第一自然段的中心句“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可知,答案是中心句后面的内容。即: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而这种声音,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向前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第三第四空:根据问题二,可知这是针对重点字词角度提出的问题,要求学生理解“反复”一词在文中的含义以及作用。多次重复的研究说明了科学家具有严谨的探究精神。
第五第六空:“生活中还有哪些发明是由于受到了动物的启发?”根据“生活中”可知这是针对生活实际提出的问题,答案需要结合课外积累回答。
阅读
蝙蝠和雷达(节选)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作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向前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荧光屏上。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清楚地看到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
12.从选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清晰——( ) 奥秘——( )
13.“终于”一词说明:_______。
14.选文中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指的是什么?请写出来。
_______
15.根据选文内容连线。
声音 雷达
嘴巴 无线电波
耳朵 荧光屏
16.科学家受到蝙蝠的启示发明了雷达,这就是仿生学。我还知道人们从______身上受到启发,发明了______;从______身上受到启发,发明了______
【答案】12. 清楚 秘密
13.揭开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很不容易。
14.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作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向前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15.
16. 蜻蜓 飞机 青蛙 电子蛙眼
【解析】12.
本题考查了近义词。
先理解词语的意思,再从文中来找相关的近义词。
清晰:清楚。
奥秘:指隐藏的或还没有被认识的内容或道理等。
清楚:指隐藏的或还没有被认识的内容或道理等。
秘密:有所隐蔽,不让人知道的(跟“公开”相对)。
结合词义可知:清晰的近义词是清楚;奥秘的近义词是秘密。
故答案为:清楚 秘密。
13.
本题考查了词语理解。
联系上下文理解,终于: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从“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可知,“终于”一词说明:揭开秘密很不容易的,过程非常艰难曲折。
14.
本题考查了内容理解。
联系上下文理解,从“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作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可知,“秘密”具体指的是: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作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15.
本题考查了内容理解。
联系上下文理解,从“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荧光屏上。”可知,雷达相当于蝙蝠嘴巴,无线电波相当于蝙蝠发出的超声波,荧光屏相当于蝙蝠的耳朵。
16.
本题考查日常积累。
答案不唯一,所写内容符合要求即可。比如:苍蝇—气味探测器;蜻蜓—飞机;青蛙—快速扫描系统;螳螂—镰刀;鸡蛋—建筑物;昆虫—液压装置;蛇—红外线;鱼—潜水艇;蜘蛛—人造纤维;乌龟—装甲车;猫眼—夜视仪;野猪的鼻子—防毒面具;鹰—鹰眼导弹;蝴蝶—温度控制系统;大乌龟背小乌龟—转动炮塔的坦克。
四、书面表达
17.小练笔。(选做题)
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发明都是受到了动物的启发,比如潜水艇和鱼,直升机和蜻蜓。请你选一种发明,查资料或者猜测一下它和动物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再写一写。
【答案】今天咱们说说潜水艇和鱼的关系。潜水艇是科学家受到鱼的启发而发明的。鱼可以通过鳔控制身体在水中沉浮,潜水艇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造的。潜水艇下水后,艇舱保持密闭状态,但是它里面有个“大柜子”,“大柜子”可以注水、排水,从而控制潜水艇下潜或上浮。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写作能力。选择喜欢的一种发明写写,并谈一谈这种发明和动物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写想象作文要注意进行合理而丰富的想象,想象要合理,不能天马行空,胡编乱造,要符合生活实际。想象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结合现实生活,配以自己的想象,写想象作文也要重视语言文字的表达,章法结构,使人读起来能感到文通字顺,条理清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示例:面具怪兽:周五,我放学回家,推开门一看,“咦?”鞋柜上怎么有三听像奶粉桶一样的罐子,我想我都已经十岁了,妈妈还给我买奶粉?是不是搞错啦!“不对!”再仔细看看,罐子上印有两个人,一个叔叔和一个小孩,他们头上都戴着一个银色的面罩,面罩前面还是鼓起的,好像猪鼻子,哈哈!他们这样多像面具怪兽呀!妈妈难道给我买了面具怪兽的道具?可是,罐子上又写着“过滤式消防自救呼吸器”。我迫不及待地拿着罐子跑进书房,“妈妈,这个‘面具怪兽’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妈妈告诉我:“这个面具叫“过滤式消防自救呼吸器”,是用来阻挡烟雾的和毒气的。” 这个面具为什么设计得这样丑?带着这个问题,我去查阅了《小哥白尼军事科学》,原来这个防毒面具的设计来自于野猪,怪不得面罩上有个猪鼻子一样的凸起。世界大战时德军使用毒气毒死了盟军很多人和动物,唯独野猪没事,科学家就用野猪拱土的原理发明了防毒面具。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