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萧红墓畔口占
她飘过
像梦一般的
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
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行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雨巷
提到戴望舒,首先会想到他那首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耳熟能详的成名之作《雨巷》,正是这首《雨巷》为其赢得“雨巷诗人”的美称,不过,在其“雨巷诗人”的皇冠之上除了镶嵌有一颗又大又亮的标志性明珠——《雨巷》,还镶嵌有另外一颗璀璨明珠,闪烁着耀眼夺目的光芒,它就是上面这首《萧红墓畔口占》。
【戴望舒】(1905—1950),现代著名诗人。出版第一本诗集中《雨巷》传诵一时,因此而有“雨巷诗人”之誉。1941年底被日寇逮捕入狱。在狱中写下《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待》等著名诗篇。
作家作品
【萧红】(1911-1942),原名张迺莹(nǎi yíng),身世坎坷而创作成就很大的现代女性作家。1932年开始文学创作,用自己的笔投入了抗日的洪流。1935年发表成名作《生死场》,晚期的主要作品有《呼兰河传》。
戴望舒与萧红友情深厚。1940年1月,二人在香港首次晤面,却是一见如故。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际,萧红生病却得不到正常的治疗,死在极度混乱中的香港,年仅31岁。这对于当时同样在香港坚持抗日的友人戴望舒来说,自然是一个极大的刺激。
这首诗是戴望舒在被日本人抓走放出来后拜谒萧红墓时所作,“口占”,说明这是出口吟成。
写作背景
戴望舒曾因宣传抗日而被日本宪兵投人监狱,受尽了折磨。出狱以后,原先在香港宣传抗日的大批作家和文化人经过党组织的帮助,早已纷纷离港潜返内地,戴望舒孤身一人,只好苦苦地、寂寞地等待、等待……过了很多年,诗人才得以前来凭吊萧红,作了这首悼亡词。
写作背景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1944年11月20日
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这首诗是近代诗人戴望舒于1944年所作的一首悼亡诗,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怀念。诗人走了六小时去给亡故的友人上坟,他饱受战乱痛苦,友人又长眠于地下。
“口占”有着怎样的意味?
“口占”表明,这首诗不是作者刻意为之的,而是情感的沉淀和文学的素养的自然流露。
新知讲解
朗读诗歌,体会诗中的情感表达。
①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1.“六小时”说明时间之长,“长途”说明距离之远。
强调“六小时”和“长途”,是写实,更隐指诗人对已故者友谊的深厚和诚挚。
新知讲解
②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2.理解:不说“墓畔”而说“头边”,蕴藏着诗人痛惜她的早逝,希望她仍然活着,幻想她只不过是暂时安睡等丰富复杂的感情。
新知讲解
③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4.理解:“长夜漫漫”,写出这种“等待”的漫长、痛苦、难以忍受。
“长夜漫漫”谕指黑暗的社会现实,也包含人生长路漫漫之意。
新知讲解
④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这是生与死的对话,“生”的艰难行走还要继续,而“死”则是永恒的安详。
新知讲解
与前一句诗构成对比,一个受着煎熬,焦急等待;一个却闲适淡然地卧听海涛闲话。
结尾句“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包含诗人对萧红怎样的情感?
(1)伤悼萧红的不幸早逝
(2)惋惜萧红因早逝而不能为民族解放事业贡献更多的力量,不能创造更多出色的作品。
(3)羡慕萧红已从现实中解脱,无须在长夜漫漫中受煎熬。
新知讲解
6.这首诗有什么艺术特点?
(1)充分展示了汉语的丰富、优美。
(2)文本的层次与结构非常协调。
(3)表现了对人生与命运的问题的思考。
新知讲解
此诗题作“口占”,似乎是诗人在墓地即目所见,出口成章,没有经过长期的思索和酝酿。看过诗题,再看诗篇本身,短短四行,既无沉痛的语言,也不见泪水的痕迹,给人的印象并不强烈。但联系到诗人和被凭吊者萧红特殊而不幸的遭遇,那么就会有别样的感悟了。
名为惊亡诗却不见悼亡诗句。诗人用墨极为克制,于轻描淡写的克制中透露出一丝凄美的哀怨和一种深沉的怀念。
课堂小结
萧红墓
畔口占
寂寞——心理感受
放一束红山茶
情深义重
轻逸
所处境遇:亟待解放,
期盼曙光
等待时间:漫长痛苦,
难以忍受
你——卧听海涛闲话,安详恬淡
对比
对比
反讽
哀思沉重
感悟生死
长途——距离远
沉重
板书设计
1.语言干净、朴素、洗练,明白如话,而又富于质感,充满暗示,标志着新诗语言的成书。节奏按照诗人内心的情感的波纹进行了锤炼,显得非常协调。
写法探究
2.通过间接的表达方式,在沉静克制中透露着深情。如“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一句,通过对步行耗费六个小时去给死者上坟这个画面的描绘,在平淡的叙述中,暗示出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深深的怀念。同时,用两个精确的细节特别强化了其中的情感意味。一是时间细节,诗人和萧红之间并没有血统和亲情关系,联结他们的只是一种作家之间的友情,所以,诗人坚持步行六个小时,去给她上坟就显得十分可贵。
写法探究
再结合一九四四年秋天这个时间,当时整个中国战火纷飞,在这种战乱环境中,诗人默默走六个小时去上坟,就显得更情深意重了。这种间接的表达方式还表现在诗人对隐喻手法的运用,诗人用“山茶花”这一隐喻生动地传达出对萧红的赞美与赞赏,在细腻、深沉、节制和委婉中蕴涵着激情。
写法探究
课堂练习
1.结合诗歌背景,你从“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中体会到了什么?
“六小时”强调时间之长,“长途”强调距离之远,“寂寞” 既是诗人其时其地的实际感受,又是诗人长期以来心境的真实写照。作者跋山涉水凭吊萧红墓,可见诗人对已故者友谊的深厚和诚挚。
2.如何理解“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不说“墓畔”而说“头边”,蕴藏着诗人痛惜萧红的早逝,希望她仍然活着,幻想她只不过是暂时安睡等丰富复杂的感情。
3.如何理解“我等待着,长夜漫漫”和“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长夜漫漫”,写出这种“等待”的漫长、痛苦、难以忍受,也隐喻萧红的生命,正是在这漫漫长夜中被摧残、窒息的。“长夜漫漫”,写出这种“等待”的漫长、痛苦、难以忍受,也隐喻萧红的生命,正是在这漫漫长夜中被摧残、窒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