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沁园春 雪》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沁园春 雪》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27 09:12: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 授课人: 九年级 班 学科: 语文
课题 1.《沁园春 . 雪》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积累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滔滔、妖娆、折腰、天骄、风流等。
过程与方法 诵读这首词,感受其音乐美和意境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这首词写景与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教学重点 诵读这首词,感受其音乐美和意境美。
教学难点 理解这首词写景与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个性修改
一课时 一、第一步:目标导学 1.导入课文(出示毛泽东的图片导入课文) 2.目标导学(课件出示目标) 二、第二步:自学自研 (一)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二)词的特点和题目解说。 (三)生字、生词。惟余莽莽( ) 成吉思汗( ) 分外( ) (四)整体感知全文内容。 上 阕 前三句:概括描写冰天雪地的北国景色 中七句:具体描写:用几个典型景物展现北国雪景 后三句:想 象:红日映雪的景象 下 阕 前两句:承上启下,实现由景及人的过渡 中七句:评古代帝王 末三句:论风流人物 (五)检查自学情况。 三、 新课或复习的每个知识点:(知识点内容,具体教学方法,设计意图,结果有多种情况的要有预设。设计有学生活动的要有具体组织措施,注意事项,有活动评价的方法。) 1.词的上阕主要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 2.词的下阕主要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 3.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山、原都是静止的事物,为何写它们“舞”、“驰”? 总结上阕:先总写北方雪景。然后写眼前实景,接着写 想象虚景,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写出了“江山如此多娇”。 总结下阕:评论历史英雄人物, 歌颂当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4.“惜”中含有哪些意思?
教学过程设计 个性修改
5.词的上阕在写景的时候用了什么样的顺序和哪些写法?? 6.请指出上阕主要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 7.“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句在词中有什么作用? 合作探究,教师明确: 1.描写北国雪景 赞美祖国大好河山,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议论历史人物。歌颂当今英雄,表达了作者作为人民革命领袖的自信。 3.“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动态描写都有活泼奔放的气势.加上“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表现“山”“原”与天相连,更有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山、原都是静止的事物,写它们“舞”、“驰”是化静为动的浪漫想像,诗人情感的跃动,使他眼前的大自然也显得生气勃勃,生动活跃. 4.“惜”中含褒,肯定他们,就是肯定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 “惜”中含贬,在赞扬他们长于武功的同时,委婉指出短于文治的缺点(略输、稍逊、只识); “惜”中寓志,“惜”并不是苛求古前人,蕴含无产阶级后来居上豪迈气概,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 5.先总写后分写,先实写后虚写。动景和静景相结合,虚景和实景相结合。 6.“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化静 为动。 7.承上启下,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成为有机的整体。 四、练习:(练习内容,设计意图,评价方法。) 1.《沁园春.雪》这首词写于( )年2月,其中“沁园春”是( ),“雪”是( )。 2.给加红字注音:成吉思汗( ) 3.解释加红的字:须晴日( )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 4.选词打“√”:山舞银蛇,原驰( 腊 蜡 )象。 江山如此多( 娇 骄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5.这首词上下阕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使其浑然一体。 写景是议论、抒情的( ),议论、抒情是写景的( )。 五、总结:(具体方法。 ) 全词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写景是议论、抒情的基础;议论、抒情又深化了写景。 毛泽东的词作大气磅礴,格调高昂,充满了热爱祖国山河,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六、作业布置:(具体内容,完成时间要求。 ) 1.背诵全文 2.你心目中的“风流人物” 应具备哪些素质?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