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高新区东城逸家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济南高新区东城逸家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8-27 01:37: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南市东城逸家中学九年级(上)开学
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
1.听说过“死海不死”吗?因为人在死海中即使不会游泳也不会沉下去,由此几位同学提出以下四种猜想,其中最合理的是(  )
A.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B.浮力的大可能与物体的密度有关
C.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D.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所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2.三个实心球甲、乙、丙体积相等,在液体中静止时的位置如图所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乙球的密度小于丙球的密度
B.甲、乙两球的重力相等
C.三个球所受浮力一样大
D.甲球的质量大于丙球的质量
3.将未装满水且密闭的矿泉水瓶,先正立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再倒立放置,如图所示。两次放置时,瓶底和瓶盖的对地面压强分别为pA和pB,瓶底和瓶盖对地面的压力分别为FA和FB,则(  )
A.pA>pB FA>FB B.pA<pB FA=FB
C.pA=pB FA<FB D.pA<pB FA>FB
4.如图所示,是某草原发生的一起龙卷风,龙卷风的实质是高速旋转的气流。它能把地面上的物体或人畜“吸”起卷入空中。龙卷风能“吸”起物体是因为(  )
A.龙卷风内部的压强远小于外部的压强
B.龙卷风增大了空气对物体的浮力
C.龙卷风使物体受到的重力变小
D.迷信说法中的“龙’把物体“抓”到空中
5.利用托里拆利实验测量大气压强时,能肯定管内确实漏进了空气的现象是(  )
A.管内水银面的高度小于76厘米
B.使管倾斜时,管内水银柱的长度增加
C.无论怎样使管倾斜,水银都不能充满全管
D.将管从水银槽内轻轻上提,管内水银柱的高度不变
6.2022年2月8日,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中谷爱凌获得金牌。如图所示是她在此次比赛中的场景,她在雪地上加速下滑的过程中(  )
A.她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B.她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C.她的运动状态不变
D.她不具有惯性
7.用四个相同的滑轮和两根相同的绳子组成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用它们提起相同的货物并且使货物升高相同的高度,不计绳重及绳子与滑轮的摩擦,则(  )
A.甲滑轮组较省力 B.拉力F1、F2做的功相同
C.甲滑轮组机械效率较高 D.乙滑轮组机械效率较高
8.下列情形中,关于做功的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
A.马拉车前进的过程中,马的拉力对车做了功
B.小刚推汽车没有推动,但小刚的推力对汽车做了功
C.起重机吊着物体静止在空中,重力对物体做了功
D.踢出去的足球在地面上滚动的过程中,脚对足球做了功
9.微观和宏观物体的大致尺度按从大到小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生物体、原子、电子、质子
B.分子、原子核、质子、电子
C.地球、生物体、电子、中子
D.太阳系、银河系、地球、生物体
10.在初步认识了浮力后,小刚把鸡蛋轻轻放入清水中,鸡蛋下沉至杯底,然后他试着往杯中加盐,发现鸡蛋会逐渐上浮。针对这一现象,小组的同学们提出了下列科学问题,其中最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问题是(  )
A.鸡蛋所受浮力是如何变化的?
B.上浮的物体所受浮力与重力的关系是怎样的?
C.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D.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有什么关系?
11.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固过程 B.先熔化,后凝固
C.熔化过程 D.先凝固,后熔化
12.把一盆冰水混合物放在太阳底下,冰没有全部被融化以前(  )
A.冰和水的温度都会升高
B.冰的温度不变,水的温度升高
C.水的温度不变,冰的温度升高
D.冰和水的温度都保持不变
二、多选题
(多选)13.同学们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逐渐养成了关注生活和社会的良好习惯。对下列物理量的数据估计,符合实际的是(  )
A.教室里大气压强约1.0×103 Pa
B.一中学生在游泳时所受浮力约500N
C.正常骑自行车时功率约70W
D.人爬上一层楼所做的功约为1500J
(多选)14.厨房里能发现许多与物理知识有关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吸油烟机能将油烟吸走,是因为空气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大
B.高压锅能很快煮熟食物,是由于锅内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升高
C.瓷砖表面的“吸盘式”挂钩,是利用大气压将吸盘紧压在瓷砖表面
D.茶壶的壶身和壶嘴构成连通器
(多选)15.关于如图所示的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图:注射器中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液体分子之间没有间隙
B.乙图: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C.丙图:雪花飞扬,这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D.丁图:两个铅块没有被重物拉开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多选)16.如图所示四种情景中,所使用的杠杆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食品夹
B.核桃钳
C.羊角锤
D.筷子
(多选)17.下列关于力学基本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浮力是物体受到液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因此物体不受液体向下的压力时不受浮力
B.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因此北京和香港的物体所受重力方向不平行
C.杠杆要平衡必须同时受到动力和阻力,因此若两个力都在支点同一侧杠杆将无法平衡
D.测量长度时,用分度值是毫米的刻度尺代替分度值是厘米的刻度尺可以减小误差
三、填空题
18.温度是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用字母    表示,单位是    符号    。
19.物质从    态变成    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    。
20.氢气球升到高空时会破裂,其主要原因是高空的大气压   (填“高”或“低”),球内的气压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外界大气压,将球胀破。
21.为了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1911年物理学家卢瑟福用带正电的a粒子轰击金属箔(图甲所示)。实验发现:多数a粒子穿过金属箔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绝少数a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据此,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    ;如图乙的两种模型中,   (选填“A”或“B”)符合该特征。
22.2022年1月10日下午,2022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选拔赛在北京首钢冬训基地开赛。男子500米A组决赛,孙龙获得冠军,李文龙获得亚军。如图所示,运动员在加速超越对手的过程中,运动员的动能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运动员冲过终点时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运动员具有    。
23.高烧的病人用冰袋降温是利用了   的道理;冬天,北方的菜窖里防止菜冻坏,常常放几桶水,这是利用了   的道理。
四、计算题
24.(7分)如图所示为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福建舰于2022年6月17日正式下水,福建舰配置电磁弹射和阻拦装置,其满载排水量约为8×104t。已知海水的平均密度为1.03×103kg/m3,g取10N/kg。求:(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1)“福建舰”满载时受到的浮力大小;
(2)“福建舰”满载时,排开海水的体积;
(3)“福建舰”满载时吃水深度达到13m,求该深度处海水产生的压强大小。
25.(9分)如图所示,某品牌电动独轮平衡车,轮胎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10cm2。小宁骑该电动平衡车以5m/s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120s。已知小宁和独轮平衡车的总质量为70kg。求:
(1)小宁骑行的路程;
(2)小宁在水平路面上骑行时,平衡车对地面的压强;
(3)若骑行平衡车时所受阻力为人和车总重的0.1倍,小宁匀速骑行时平衡车动力的功率。
五、实验题
26.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液体压强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老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有两只杯子,分别盛有清水和盐水,但没有标签,你能否用压强计将它们区别开?
(1)当压强计的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当相平,而小明同学却观察到如图(a)所示的情景。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U形管左支管液面上方的气压   大气压(大于/小于/等于);调节的方法是:   。
A.将此时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2)小明再作图(b)所示的检查。当用手指按压(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几乎不变化。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
(3)压强计调节正常后,小明将金属盒先后浸人到两杯液体中,如图(c)和(d)所示。他发现图(d)中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大,于是认为图(d)杯子中盛的是盐水。
①你认为,小明的结论是   (可靠的/不可靠的);
②简要说明理由:   。
27.小明在学习了阿基米德原理后,对“漂浮在液体表面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产生了怀疑,因此他利用实验器材和水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四步实验:
(1)小明应选择合理的实验顺序是    。
(2)当实验中的实验数据出现    (用表达示式表示)的关系时,就说明小明的怀疑是错误的。
(3)小华建议小明换用盐水重复上述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    。
(4)小明实验发现小木块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与水中受到的浮力相等,于是得出了“浮力的大小不受液体密度影响”的结论,造成这一错误结论的原因是    。
28.小红和小明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若实验前杠杆如图甲所示,可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   (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在实验过程中,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   。
(3)在杠杆两端加挂钩码,并移动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测出力臂,多次实验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次数 F1/N L1/cm F2/N L2/cm
1 1 10 2 5
2 2 10 1 20
3 2 15 3 10
小明根据以上数据得出杠杆平衡条件是   。
(4)杠杆调节平衡后,小红在杠杆上的A点处挂4个钩码,如图乙所示,为使在重新平衡,应在B点挂   个钩码。当杠杆平衡后,将A点和B点下方所挂的钩码同时向支点O靠近一格,杠杆会   (填“左侧下降”、“右侧下降”或“仍水平平衡”)。
(5)如图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当弹簧测力计在原位置逐渐向左倾斜时,使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南市东城逸家中学九年级(上)开学
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选题
1.听说过“死海不死”吗?因为人在死海中即使不会游泳也不会沉下去,由此几位同学提出以下四种猜想,其中最合理的是(  )
A.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B.浮力的大可能与物体的密度有关
C.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D.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所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分析】根据物体处于漂浮状态,则物体重力等于浮力。而人处于漂浮状态时,人的密度小于海水的密度,通过以上分析选项便不难选出。
【解答】解: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由于人在游泳时,人所排开水的体积基本相同,而在死海中即使不会游泳也不会沉下去,说明在物体所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的条件下,浮力的大小还不同;则由此得出猜想: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的理解,这是一道浮力的探究实验题,本题的浮力探究时注意是同一个人所受浮力的大小不同的比较,隐藏的条件是人在游泳时,人所排开水的体积基本相同。
2.三个实心球甲、乙、丙体积相等,在液体中静止时的位置如图所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乙球的密度小于丙球的密度
B.甲、乙两球的重力相等
C.三个球所受浮力一样大
D.甲球的质量大于丙球的质量
【分析】由图知,甲、乙球漂浮(ρ甲<ρ液)、(ρ乙<ρ液)、丙球悬浮(ρ丙>ρ液),据此可以得出乙、丙球的密度关系;
因为浸没的体积不同,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即可比较受浮力大小和物体重力、质量的关系。
【解答】解:
A、由图知,甲球漂浮,乙球漂浮,丙球悬浮,
则:ρ甲<ρ液,ρ乙<ρ液,ρ丙=ρ液,
所以,ρ乙<ρ丙,故A正确;
BC、甲、乙、丙三个实心球体积相等,由图可知:V甲排<V乙排<V丙排,
根据F浮=ρ液V排g得:
F甲浮<F乙浮<F丙浮;故C错误;
由于甲、乙球漂浮,丙球悬浮,则F甲浮=G甲;F乙浮=G乙;F丙浮=G丙;
所以,G甲<G乙<G丙,故B错误;
D、根据G=mg可知:m甲<m乙<m丙.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重力公式、物体的浮沉条件的掌握和运用,利用好三球体积相同是本题的关键。
3.将未装满水且密闭的矿泉水瓶,先正立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再倒立放置,如图所示。两次放置时,瓶底和瓶盖的对地面压强分别为pA和pB,瓶底和瓶盖对地面的压力分别为FA和FB,则(  )
A.pA>pB FA>FB B.pA<pB FA=FB
C.pA=pB FA<FB D.pA<pB FA>FB
【分析】瓶盖和瓶底对桌面的压力,等于水和瓶子的重力之和;
根据公式p=可求瓶底和瓶盖对桌面的压强。
【解答】解:压力的判断:正放时,瓶底对桌面的压力等于瓶子和水的重力之和,FA=G总;倒放时,瓶子和水的重力不变,压力FB=G;所以压力相等,即FA=FB;
由于瓶盖的面积小于瓶底的面积,根据公式p=可知,倒放时,对桌面的压强大,即pA<pB。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压力和压强的大小比较,关键知道在水平面上,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自身的重力,当容器装满液体,不管形状怎么样,不管怎样放置,它对桌面的压力都等于自身和液体的重力之和。
4.如图所示,是某草原发生的一起龙卷风,龙卷风的实质是高速旋转的气流。它能把地面上的物体或人畜“吸”起卷入空中。龙卷风能“吸”起物体是因为(  )
A.龙卷风内部的压强远小于外部的压强
B.龙卷风增大了空气对物体的浮力
C.龙卷风使物体受到的重力变小
D.迷信说法中的“龙’把物体“抓”到空中
【分析】运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来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根据受力情况可以得到物体被“吸”起的原因。
【解答】解:A、龙卷风内部的压强远小于外部的压强,根据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可知:龙卷风内部空气流速快外部流速慢,造成龙卷风内部的压强远小于外部的压强。故A正确;
B、龙卷风增大了空气对物体的浮力,物体浮力只和物体排开空气的体积及空气密度有关,这两个量没变,浮力就没变,故B错误;
C、龙卷风使物体受到的重力变小,在地球上物体的重力不会变,故C错误;
D、迷信说法中的“龙”把物体“抓”到空中,这是迷信说法,没有科学道理,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这类题要抓住问题的关键“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判断出什么位置流速快,什么位置流速慢然后解题。
5.利用托里拆利实验测量大气压强时,能肯定管内确实漏进了空气的现象是(  )
A.管内水银面的高度小于76厘米
B.使管倾斜时,管内水银柱的长度增加
C.无论怎样使管倾斜,水银都不能充满全管
D.将管从水银槽内轻轻上提,管内水银柱的高度不变
【分析】托里拆利实验中,混入空气的确可以使水银面的高度偏小,但这却不是唯一的因素,天气、环境、海拔等因素也可能产生同样的结果;斜玻璃管,垂直高度不变,水银柱高度自然会增加,越倾斜长度越长直到充满全管,但如果怎么也充不满,我们就得打个问号了,是不是已经被什么给把空间“占领”了;只要管口在水银面下,上提和下按玻璃管都不会影响水银柱的高度。
【解答】解:A、天气、环境、海拔等因素也可能使水银柱高度略小于76cm,所以不能确定就一定是混入了空气,故A不合题意;
B、使管倾斜,管内的水银柱高度还须保持原来的垂直高度,所以长度自然会增加,故B不合题意;
C、如果把管倾斜到垂直高度明显低于大气压能支持的水银柱高了水银还不能充满全管,那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那里边是有东西的,那个东西当然就是偷跑进去的空气,故C符合题意;
D、管在水银槽内轻轻上提,只要管口不离开水银面,管内水银面也会随之略微下降,而高度不变,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点评】在操作托里拆利实验时,要求水银完全装满玻璃管就是要排出里面全部的空气,否则势必会影响测量的结果。但如果怀疑实验中有气泡混入的话,采用C答案中过度倾斜的方法也可以使它显出“原形”。
6.2022年2月8日,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中谷爱凌获得金牌。如图所示是她在此次比赛中的场景,她在雪地上加速下滑的过程中(  )
A.她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B.她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C.她的运动状态不变
D.她不具有惯性
【分析】(1)(2)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和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和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3)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运动状态不变;
(4)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属性。
【解答】解:AB、她在雪地上加速下滑的过程中,其质量不变,高度变小,则重力势能变小;该过程中她的速度变大,则动能变大,所以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故A正确,B错误;
C、她在雪地上加速下滑的过程中,其速度大小发生变化,则她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故C错误;
D、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则她在加速下滑的过程中具有惯性,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运动状态的改变、惯性,属于基础题。
7.用四个相同的滑轮和两根相同的绳子组成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用它们提起相同的货物并且使货物升高相同的高度,不计绳重及绳子与滑轮的摩擦,则(  )
A.甲滑轮组较省力 B.拉力F1、F2做的功相同
C.甲滑轮组机械效率较高 D.乙滑轮组机械效率较高
【分析】(1)由图可知滑轮组绳子的有效股数,不计绳重及绳子与滑轮的摩擦,根据F=(G+G动)比较两滑轮组拉力之间的关系;
(2)不计绳重及绳子与滑轮的摩擦,拉力做的功等于提升物体和动滑轮重力所做的功,根据W=(G+G动)h比较两拉力所做功之间的关系;
(3)提升相同的重物上升相同的高度时,两滑轮组做的有用功相等,根据η=×100%比较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关系。
【解答】解:
A.由图可知,n甲=2,n乙=3,两个动滑轮的重力相同,且它们提起相同的货物并且使货物升高相同的高度,不计绳重及绳子与滑轮的摩擦,由F=(G+G动)可知,乙滑轮组较省力,故A错误;
B.不计绳重及绳子与滑轮的摩擦,拉力做的功等于提升物体和动滑轮重力所做的功,根据W=(G+G动)h可知,两滑轮组拉力做的功相等,故B正确;
CD.提升相同的重物上升相同的高度时,两滑轮组做的有用功相等,由知道总功相等,根据η=×100%可知,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等,故C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滑轮组拉力公式和做功公式、机械效率公式的应用,明确有用功和总功是关键。
8.下列情形中,关于做功的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
A.马拉车前进的过程中,马的拉力对车做了功
B.小刚推汽车没有推动,但小刚的推力对汽车做了功
C.起重机吊着物体静止在空中,重力对物体做了功
D.踢出去的足球在地面上滚动的过程中,脚对足球做了功
【分析】力做功的条件: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以及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
【解答】解:A、马拉车前进的过程中,车在马的拉力方向上移动了距离,满足力做功的条件,故A正确;
B、小刚推汽车没有推动,汽车在推力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不满足力做功的条件,故B错误;
C、起重机吊着物体静止在空中,物体在重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不满足力做功的条件,故C错误;
D、踢出去的足球在地面上滚动的过程中,踢出去的球已经离开脚,故脚对球没有力的作用,不满足力做功的条件,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力是否做功的判断,解决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力做功的两个条件。
9.微观和宏观物体的大致尺度按从大到小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生物体、原子、电子、质子
B.分子、原子核、质子、电子
C.地球、生物体、电子、中子
D.太阳系、银河系、地球、生物体
【分析】(1)宇宙中拥有数十亿个星系,银河系只是这数十亿个星系中的一个,太阳系只不过是银河系中几千亿星系中的一员,太阳周围存在八大行星,地球只是其中的一个;
(2)物体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和中子比电子大得多,质子和中子又是由更小的微粒夸克组成的。
【解答】解:A、质子比电子的空间尺度大得多,故A错误;
B、分子、原子核、质子、电子是按照空间尺度从大到小顺序排列的,故B正确;
C、中子比电子的空间尺度大得多,故C错误;
D、银河系比太阳系的空间尺度大得多,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弄清楚宏观宇宙和微观世界的构成,是一道基础题,比较简单。
10.在初步认识了浮力后,小刚把鸡蛋轻轻放入清水中,鸡蛋下沉至杯底,然后他试着往杯中加盐,发现鸡蛋会逐渐上浮。针对这一现象,小组的同学们提出了下列科学问题,其中最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问题是(  )
A.鸡蛋所受浮力是如何变化的?
B.上浮的物体所受浮力与重力的关系是怎样的?
C.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D.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有什么关系?
【分析】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知,鸡蛋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跟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排开液体的体积一定时,若使液体的密度增大,所鸡蛋受的浮力增大,当鸡蛋受到的浮力大于自重时,鸡蛋将上浮。
【解答】解:在清水中,鸡蛋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所以下沉;
逐渐向杯中加盐,盐水的密度变大,而鸡蛋排开水的体积不变,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鸡蛋受到的浮力变大,由于鸡蛋重不变,当鸡蛋受到的浮力大于鸡蛋重时,鸡蛋就上浮了;最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问题是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有什么关系?
故选:D。
【点评】本题关键:一是浮沉条件的使用,二是鸡蛋自重和体积不变(隐含条件),三是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时要同时考虑影响浮力的两个因素(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
11.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固过程 B.先熔化,后凝固
C.熔化过程 D.先凝固,后熔化
【分析】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物质从液体变为固态是凝固过程;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过程;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过程;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过程;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过程。
【解答】解: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过程中,先把铜块变成铜水,然后再把铜水变成铜像,物质先由固态变成液态,再由液态变成固态,是先熔化后凝固。
故选:B。
【点评】判断一种现象是什么物态变化,一定要分析现象原来和现在的状态,然后根据六种物态变化的定义进行判断。
12.把一盆冰水混合物放在太阳底下,冰没有全部被融化以前(  )
A.冰和水的温度都会升高
B.冰的温度不变,水的温度升高
C.水的温度不变,冰的温度升高
D.冰和水的温度都保持不变
【分析】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无论是冰熔化成水,还是水结成冰,在这个过程中,温度总保持熔点或凝固点不变。
【解答】解: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冰是晶体,在它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加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直到熔化过程结束,全部熔化成水,温度才升高,因此只要是冰水混合物,无论处于什么样的外部环境,温度都不改变。
故选:D。
【点评】解决此题要知道熔化过程需要吸热,凝固过程需要放热,冰水混合物,无论处于什么样的外部环境,温度都不改变是0℃。
二、多选题
(多选)13.同学们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逐渐养成了关注生活和社会的良好习惯。对下列物理量的数据估计,符合实际的是(  )
A.教室里大气压强约1.0×103 Pa
B.一中学生在游泳时所受浮力约500N
C.正常骑自行车时功率约70W
D.人爬上一层楼所做的功约为1500J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答】解:
A、教室内的大气压强接近标准大气压,约为1.0×105 Pa,故A不符合实际。
B、中学生的重力约为500N,游泳时人漂浮,浮力等于重力,约为500N,故B符合实际;
C、正常骑自行车时速度为5m/s,作用力为15N,功率约为P=Fv=15N×5m/s=75W,70W相差不大,故C符合实际;
D、人的重力为500N,楼高位3m,人爬上一层楼所做的功约为:W=Gh=500N×3m=1500J,故D符合实际。
故选:BCD。
【点评】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多选)14.厨房里能发现许多与物理知识有关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吸油烟机能将油烟吸走,是因为空气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大
B.高压锅能很快煮熟食物,是由于锅内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升高
C.瓷砖表面的“吸盘式”挂钩,是利用大气压将吸盘紧压在瓷砖表面
D.茶壶的壶身和壶嘴构成连通器
【分析】(1)利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2)液体的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沸点越高;
(3)把吸盘紧压在光滑的墙上,把吸盘内的空气排出,大气压就把吸盘紧压在了墙上,在钩上可以挂衣服;
(4)上端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是连通器,连通器中装有同种液体静止时,液面是相平的。
【解答】解:
A、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体在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所以,抽油烟机在工作时,转动的扇叶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故A错误;
B、高压锅能增大锅内气体的压强,提高水的沸点,食物在高温下容易煮熟。故B正确;
C、把吸盘紧压在光滑的瓷砖表面上,吸盘内的空气被排出,大气压就把吸盘紧压在了墙上,在钩上可以挂衣服,利用了大气压,故C正确;
D、茶壶的壶身和壶嘴上端开口、底部连通,构成连通器,故D正确。
故选:BCD。
【点评】本题考查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大气压的应用、连通器的应用等,是一道基础题,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
(多选)15.关于如图所示的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图:注射器中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液体分子之间没有间隙
B.乙图: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C.丙图:雪花飞扬,这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D.丁图:两个铅块没有被重物拉开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分析】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①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 ②一切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③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解答】解:A、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液体很难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故A不正确。
B、海绵内有空隙,用手捏海绵,海绵体积变小,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故B正确。
C、雪花飞扬这种运动,属于物体的机械运动,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故C不正确。
D、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很难被拉开,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故D正确。
故选:BD。
【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子动理论的应用,掌握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多选)16.如图所示四种情景中,所使用的杠杆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食品夹
B.核桃钳
C.羊角锤
D.筷子
【分析】结合图片和生活经验,判断杠杆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判断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
【解答】解:A、食品夹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故A符合题意;
B、核桃钳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B不合题意;
C、羊角锤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C不合题意;
D、筷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故D符合题意。
故选:A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杠杆的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①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②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③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多选)17.下列关于力学基本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浮力是物体受到液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因此物体不受液体向下的压力时不受浮力
B.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因此北京和香港的物体所受重力方向不平行
C.杠杆要平衡必须同时受到动力和阻力,因此若两个力都在支点同一侧杠杆将无法平衡
D.测量长度时,用分度值是毫米的刻度尺代替分度值是厘米的刻度尺可以减小误差
【分析】A、当物体不受液体向下的压力时,浮力等于液体对其向上的压力;
B、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即指向地心,故重力的方向不是相互平行的;
C、动力和阻力都在支点同一侧作用同一点时,力臂大小相同,若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杠杆可以平衡;
D、尽量选择分度值小的刻度尺、选用精密度高的测量工具、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等方法来减小误差。
【解答】解:A.浮力是物体受到液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当物体不受液体向下的压力时,浮力等于液体对其向上的压力。故A错误。
B、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即指向地心;也就是说,不论物体在什么位置,所受重力方向都指向地心;所以北京和香港的物体所受重力方向不平行;故B正确;
C.动力和阻力都在支点同一侧作用同一点时,力臂大小相同,若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二力相互抵消,杠杆可平衡,故C错误。
D、测量长度时,用分度值是毫米的刻度尺代替分度值是厘米的刻度尺可以减小误差,故D正确。
故选:BD。
【点评】此题综合考查学生对浮力产生的原因、重力的方向、误差及其减小方法、杠杆平衡条件的了解与掌握,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难易程度适中。
三、填空题
18.温度是表示物体  冷热程度 的物理量,用字母  t 表示,单位是  摄氏度 符号  ℃ 。
【分析】根据对温度概念、符号及单位的掌握作答。
【解答】解:温度是描述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用字母t表示;
温度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
故答案为:冷热程度;t;摄氏度;℃。
【点评】此题考查了温度的概念和单位,属于识记性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容易解答。
19.物质从  液 态变成  固 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  熔化 。
【分析】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解答】解: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故答案为:液;固;熔化。
【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对物态的六种变化的了解情况,属于基础性题目。
20.氢气球升到高空时会破裂,其主要原因是高空的大气压 低 (填“高”或“低”),球内的气压 大于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外界大气压,将球胀破。
【分析】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是:大气的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解答】解:氢气球在升高过程中,球外的大气压强越来越小,而球内的气压不变,所以气球体积逐渐增大,当球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时,就会将球胀破;
故答案为:低;大于。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属于基础知识。
21.为了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1911年物理学家卢瑟福用带正电的a粒子轰击金属箔(图甲所示)。实验发现:多数a粒子穿过金属箔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绝少数a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据此,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  原子核 ;如图乙的两种模型中, B (选填“A”或“B”)符合该特征。
【分析】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核外有一个非常大的空间,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作高速运动。
【解答】解: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体积很小、质量大,原子核外有一个非常大的空间,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作高速运动,故乙的两种模型中B符合该特征。
故答案为:原子核;B。
【点评】本题考查了原子核的相关知识,比较简单。
22.2022年1月10日下午,2022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选拔赛在北京首钢冬训基地开赛。男子500米A组决赛,孙龙获得冠军,李文龙获得亚军。如图所示,运动员在加速超越对手的过程中,运动员的动能  增大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运动员冲过终点时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运动员具有  惯性 。
【分析】(1)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和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2)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解答】解:(1)运动员在加速超越对手的过程中,运动员的质量不变,速度变大,其动能增大;
(2)运动员冲过终点时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运动员具有惯性,仍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故答案为:增大;惯性。
【点评】本题考查了惯性、动能大小的变化,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
23.高烧的病人用冰袋降温是利用了 熔化吸热 的道理;冬天,北方的菜窖里防止菜冻坏,常常放几桶水,这是利用了 凝固放热 的道理。
【分析】先判断物质现在的状态,再判断当条件变化时物质的状态,根据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的定义和吸放热情况进行判断。
【解答】解:(1)冰袋放在高烧的病人身上,冰吸收人身体上的热量熔化成水,熔化是吸热的,使病人皮肤温度下降。
(2)水放出热量时,水凝固成冰,所以冬天,北方的菜窖里防止菜冻坏,常常放几桶水,在温度降低时,水放出热量,使菜窖内温度不至于很低,防止菜被冻坏。
故答案为: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点评】掌握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的定义和吸放热情况,对解释生活中有关物态变化的问题很有帮助。
四、计算题
24.(7分)如图所示为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福建舰于2022年6月17日正式下水,福建舰配置电磁弹射和阻拦装置,其满载排水量约为8×104t。已知海水的平均密度为1.03×103kg/m3,g取10N/kg。求:(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1)“福建舰”满载时受到的浮力大小;
(2)“福建舰”满载时,排开海水的体积;
(3)“福建舰”满载时吃水深度达到13m,求该深度处海水产生的压强大小。
【分析】(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福建舰”满载时受到的浮力;
(2)根据F浮=ρ液gV排求“福建舰”满载时排开海水的体积;
(3)根据p=ρgh求13m深度处海水产生的压强。
【解答】解:(1)“福建舰”受到的浮力大小:F浮=G排=m排g=8×104×103kg×10N/kg=8×108N;
(2)由F浮=ρ液gV排可知,“福建舰”排开海水的体积:V排==≈7.77×104m3;
(3)13m深度处海水产生的压强:
p=ρ海水gh=1.03×103kg/m3×10N/kg×13m=1.339×105Pa≈1.34×105Pa。
答:(1)“福建舰”满载时受到的浮力大小为8×108N;
(2)“福建舰”满载时,排开海水的体积为7.77×104m3;
(3)“福建舰”满载时吃水深度达到13m,该深度处海水产生的压强大小为1.34×105Pa。
【点评】本题考查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和液体压强的计算,难度不大。
25.(9分)如图所示,某品牌电动独轮平衡车,轮胎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10cm2。小宁骑该电动平衡车以5m/s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120s。已知小宁和独轮平衡车的总质量为70kg。求:
(1)小宁骑行的路程;
(2)小宁在水平路面上骑行时,平衡车对地面的压强;
(3)若骑行平衡车时所受阻力为人和车总重的0.1倍,小宁匀速骑行时平衡车动力的功率。
【分析】(1)根据s=vt计算小宁骑行的路程;
(2)在水平路面上骑行时,平衡车水平地面的压力等于平衡车和人的总重力,根据F=G=mg计算平衡车对地面的压力,再根据p=计算平衡车对地面的压强;
(3)根据阻力是总重力的0.1倍计算阻力大小,平衡车匀速行驶时,处于平衡状态,根据二力平衡可知,阻力与动力相等,最后根据P==Fv计算功率。
【解答】解:(1)小宁骑行的路程为:s=vt=5m/s×120m/s=600m;
(2)平衡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F=G=mg=70kg×10N/kg=700N,受力面积为:S=10cm2=0.001m2,
平衡对地面的压强为:p===7×105Pa;
(3)平衡车匀速行驶时,处于平衡状态,所以F'=f=0.1G=0.1×700N=70N,由P==Fv可知,
平衡车动力的功率为:p=F'v=70N×5m/s=350W。
答:(1)小宁骑行的路程为600m;
(2)平衡车对地面的压强为7×105Pa;
(3)小宁匀速骑行时平衡车动力的功率为350W。
【点评】本题考查速度、压强和功率的计算,是综合性的题目,难度适中。
五、实验题
26.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液体压强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老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有两只杯子,分别盛有清水和盐水,但没有标签,你能否用压强计将它们区别开?
(1)当压强计的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当相平,而小明同学却观察到如图(a)所示的情景。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U形管左支管液面上方的气压 大于 大气压(大于/小于/等于);调节的方法是: B 。
A.将此时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2)小明再作图(b)所示的检查。当用手指按压(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几乎不变化。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压强计的气密性不好 。
(3)压强计调节正常后,小明将金属盒先后浸人到两杯液体中,如图(c)和(d)所示。他发现图(d)中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大,于是认为图(d)杯子中盛的是盐水。
①你认为,小明的结论是 不可靠 (可靠的/不可靠的);
②简要说明理由: 没有控制金属盒在两种液体中的深度相同 。
【分析】(1)U形管右端上方是和大气相通的,等于大气压强;U形管右端液面比较高,就说明U形管左端液面上方的气体压强大于大气压;只要取下软管,让U形管左端液面和大气相通,这样U形管两端的液面就是相平的;
(2)压强计是通过橡皮膜来感受压强的,当橡皮膜受到压强时,软管中的气体压强变大,大于大气压强就会将U形管中的液面出现高度差,高度差越大,表示橡皮膜受到的压强越大;若和橡皮膜连接的软管出现漏气,不论橡皮膜是否受到压强,软管中气体的压强都等于大气压,压强计中液面就不会出现高度差;
(3)要判断两杯液体中哪杯是盐水,就要控制压强计的探头浸入水中的深度相同,根据公式P=ρgh,深度相同时压强大的液体密度大,密度大是盐水。
【解答】解:
(1)当压强计的橡皮膜没有受到压强时,U形管中液面应该就是相平的,若U形管中的液面出现了高度差,就说明软管中的气体压强大于大气压,在压力差的作用下,U形管中的液面出现高度差;
要调节,只需要将软管取下,再重新安装,这样的话,U形管中两管上方的气体压强就是相等的(都等于大气压),当橡皮膜没有受到压强时,U形管中的液面就是相平的;
(2)若压强计的气密性不好,软管中的气体和大气相通,等于大气压强,橡皮膜受到压强时,软管内的气体压强不会发生变化,U形管中的液面就不会出现高度差;
(3)盐水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根据公式P=ρgh,在橡皮膜浸入液体的深度相同时,盐水中的压强比较大,可以测出相同深度处盐水和水的压强,从而判断出哪杯是盐水;
小明没有让橡皮膜浸在盐水和水的相同深度处,得出的结论是不可靠的。
故答案为:(1)大于;B;(2)压强计的气密性不好;(3)①不可靠;②没有控制金属盒在两种液体中的深度相同。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液体压强计的了解和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ρgh的应用;
液体压强的计算是中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需要掌握。
27.小明在学习了阿基米德原理后,对“漂浮在液体表面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产生了怀疑,因此他利用实验器材和水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四步实验:
(1)小明应选择合理的实验顺序是  ①②④③或②①④③ 。
(2)当实验中的实验数据出现  F1=F3﹣F2 (用表达示式表示)的关系时,就说明小明的怀疑是错误的。
(3)小华建议小明换用盐水重复上述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  得出普遍规律 。
(4)小明实验发现小木块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与水中受到的浮力相等,于是得出了“浮力的大小不受液体密度影响”的结论,造成这一错误结论的原因是  没有控制木块排开盐水和水的体积相等 。
【分析】(1)为消除桶内沾有水对测量排开液体的重力影响,要先测金属块的重力和空桶的重力,然后再把金属块没入水中,测出金属块受到的浮力,最后再测出桶和溢出水的重力;
(2)木块漂浮时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测出木块的重力即可得出受到的浮力;小桶和排出水的总重力减去空小桶的重力即为木块排开水的重力,若F浮=G排,则可以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3)为了得到普遍规律,需要换用不同的液体再次实验;
(4)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实验探究时应采用控制变量法。
【解答】解:(1)实验时先测出木块和空小桶的重力,然后把木块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并用小桶收集木块排开的水,最后测出小桶和排出水的总重力,
所以,小明应选择合理的实验顺序是:①②④③或②①④③;
(2)由②③可得,木块排开水的重力G排=F3﹣F2,
由①可知,木块的重力G木=F1,
由④可知,木块在水中处于漂浮状态,则木块受到的浮力F浮=G木=F1,
当实验中的实验数据出现F浮=G排即F1=F3﹣F2的关系时,就说明小明的怀疑是错误的;
(3)小华建议小明换用盐水重复上述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得出普遍规律;
(4)小木块漂浮在盐水和水中时受到的浮力相同,但排开盐水和水的体积不相等,不能得出浮力的大小不受液体密度影响的结论。
故答案为:(1)①②④③或②①④③;(2)F1=F3﹣F2;(3)得出普遍规律;(4)没有控制木块排开盐水和水的体积相等。
【点评】本题考查了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涉及到称重法测浮力、物体浮沉条件和控制变量法的应用等,熟知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是关键。
28.小红和小明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若实验前杠杆如图甲所示,可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 右 (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在实验过程中,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 便于测量力臂 。
(3)在杠杆两端加挂钩码,并移动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测出力臂,多次实验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次数 F1/N L1/cm F2/N L2/cm
1 1 10 2 5
2 2 10 1 20
3 2 15 3 10
小明根据以上数据得出杠杆平衡条件是 F1L1=F2L2 。
(4)杠杆调节平衡后,小红在杠杆上的A点处挂4个钩码,如图乙所示,为使在重新平衡,应在B点挂 6 个钩码。当杠杆平衡后,将A点和B点下方所挂的钩码同时向支点O靠近一格,杠杆会 左侧下降 (填“左侧下降”、“右侧下降”或“仍水平平衡”)。
(5)如图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当弹簧测力计在原位置逐渐向左倾斜时,使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 变大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分析】(1)调节杠杆平衡时,平衡螺母向上翘的一端移动;
(2)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杆上便于测量力臂大小,同时消除杠杆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实验简单;
(3)杠杆平衡的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F2L2);
(4)设一个钩码重为G,杠杆一个小格是L,根据杠杆平衡条件进行判断;
(5)如果作用在杠杆上的力方向不与杠杆垂直则该力的力臂短了,就会使得拉力变大。
【解答】解:(1)若实验前杠杆如图甲所示,左端下沉,右端上翘,可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实验时让横杆AB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杆上便于测量力臂大小,杠杆的重心通过支点,可以消除杠杆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
(3)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是:F1L1=F2L2;
(4)设杠杆每个格的长度为L,每个钩码的重力为G,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ALA=FBLB,即4G×3L=FB×2L,解得FB=6G,需挂6个钩码;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ALA=FBLB,若A、B两点的钩码同时向靠近支点的方向移动一个格,则左侧4G×2L=8GL,右侧6G×L=6GL,因为8GL>6GL,所以杠杆左端会下降;
(5)如果作用在杠杆上的力方向不与杠杆垂直则该力的力臂短了,就会使得拉力变大;
故答案为:(1)右;(2)便于测量力臂;(3)F1L1=F2L2;(4)6;左侧下降;(5)变大。
【点评】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便于测量力臂大小,杠杆的重心通过支点,消除杠杆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使实验简单化,便于探究。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