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入学摸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入学摸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5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27 09:16: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入学摸底
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与作文范文)
一、语文知识积累(34分)
1.(4分)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春天走到山上,看到满山花朵绽    放,忍不住欢兴鼓舞,想尽情大喊几声。夏天漫步海(bīn)    ,一抬头看到满天繁星,心中忽然被许多喜悦和惊(yà)    充满,竟然可以热泪(yíng)    眶。
2.(2分)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静谧 赏赐 精兵间政 落荒而逃 触类旁通
B.抽噎 名誉 积劳成疾 司空见惯 相题并论
C.咳嗽 厨房 蜂拥而至 囫囵吞枣 寝不安席
D.鼎盛 书藉 纷至踏来 竭泽而渔 脍炙人口
3.(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别的学生都在抓紧时间汲取知识,他却苦心孤诣地沉迷游戏,父母为此心急如焚。
B.周末参加社区志愿者服务的华西医院的医生们表示,他们所做的事是微不足道的。
C.听到这个幽默的故事,他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D.此刻,老师与孩子们在舞台上开心地拥抱,共享天伦之乐,庆祝本校合唱团荣获冠军。
4.(2分)下列句子的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你先坐下,”她说:“我们好好谈谈。”
B.在人生的旅途中,你的身边需要有三、两个知心朋友。
C.去好呢,还是不去好?
D.“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5.(2分)下列是同学作文的句子,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项是的一项是(  )
A.我认为我们学校的卫生情况的确有待改善。
B.平时除了考试要考的基本名著外都没时间去看书,更别说买书了。
C.可如今却像倒过来一样,父母总是处心积虑地为我料理一切。
D.但我认为单单只为了成功而前进是目光短浅的。
6.(2分)依次填入文段空缺中,正确的一项是(  )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与黄河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黄河流千古,流出了___________,流出了___________,流出了___________。
①生生不息的炎黄子孙
②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③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A.③②① B.①③② C.③①② D.①②③
7.(2分)按一定顺序,重新排列下面各组词语,排序准确的一项是(  )
①元宵节 ②除夕 ③重阳节 ④清明节 ⑤春节 ⑥中秋节(  )
A.②⑤①④⑥③ B.⑤①④③⑥② C.②⑤①④③⑥ D.⑤①④⑥③②
8.(11分)在横线上填入合适的诗句。
(1)春天是什么?她是杜甫笔下的“随风潜入夜,   ”;也是杜牧笔下的“   ,水村山郭酒旗风。”的红花绿树。
(2)陆游教育儿子不但要注重学习书本知识,更要注重社会实践的诗句:“   ,   ”。
(3)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用诗人王维的“   ,   ”来表达对家人的思念。
(4)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做儿女的怎么能报答了母亲的爱呢?这使我们想起了两句诗:“   ,   ”。
(5)欧阳华考试不及格,回家的路上,他的心情真是    ,紧张极了。(填一句歇后语)
(6)同桌胡明是个贪玩的孩子,你准备这样一条名言送给他:“   ,   ”告诉他自古以来,多少人的成功就是勤奋换来的。
9.(4分)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词语。
(1)使弈秋诲二人    
(2)及日中则如盘盂    
(3)及其日中如探汤    
(4)虽与之俱学    
10.(3分)根据提供的信息,分别写出对应的相关内容。
①赤兔马 单刀赴会 败走麦城 作品:   
②海滩 荒岛“星期五”英国历险 主人公:   
③火焰山 铁扇公主“定风丹”孙悟空 故事情节:   
二、现代文阅读(21分)
11.(10分)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垃圾分类知多少
提倡垃圾分类的原因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每年以5%至8%的速度增长,堆放在城市郊区的垃圾侵占大量田地,约一半的垃圾没有经过无害化处理就被“填埋”。面对这一严峻的局面,加快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从生活源头落实垃圾减量和垃圾分类工作迫在眉睫。研究垃圾问题的专家们认为:垃圾分类收集便于统一处理,减少有毒害的垃圾污染土壤、河流、地下水以及大气等自然环境,最大限度的杜绝这些垃圾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保障人居环境的清洁优美。此外废纸、废铁、废玻璃、废弃食物等垃圾中含有可用资源,具有回收利用价值,如每利用1吨废纸,就可造纸800千克,相当于节约木材4立方米。
我国推行垃圾分类的现状
记者在各地安装了分类垃圾桶的广场进行了调查。广场垃圾桶里全是果皮果核、牛奶盒、塑料袋、废纸。记者随机询问了20名市民,多数市民对如何分类都是“一头雾水”。一位中年妇女说:“不是我不想分类,只是不知道要扔的这些矿泉水瓶子、纸巾、圆珠笔芯,哪些是没用的,哪些又是可回收的。”
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指引
走出国门看垃圾分类
推行垃圾分类在一些发达国家取得了显著成效,他们的一些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
日本的每一家住户从1980年开始都会在每年12月收到一张来年的特殊“年历”:每月的日期都用黄、绿等不同的颜色来标注,每一种颜色代表哪一天可以扔哪种垃圾。“年历”上还配有各种垃圾的漫画,告诉人们不可回收的垃圾包括哪些,可回收的垃圾包括哪些。
加拿大多伦多市政府2007年规定,一户居民生活垃圾的收集上限为每周6袋。市政垃圾收集车不负责运送超出上限的额外垃圾,居民须自行将这些垃圾运送至当地的中转站。未按有关规定处理垃圾的居民将被处约合90美元的罚款。
(1)垃圾分类有哪些好处?
(2)下列选项表述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    
A.分类垃圾桶的颜色分为绿色、红色、蓝色、灰色,依次代表用于投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
B.专家的说法让我们知道:垃圾分类收集可以完全杜绝有害垃圾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实现人居环境的清洁优美。
C.尽管一次性纸杯、餐具等可以作为可回收物回收,但我们也要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产品,从生活源头落实垃圾减量也是应对严重垃圾问题的方法之一。
D.通过宣传来提倡垃圾分类是一种可行的手段,但要做到内容通俗易懂、宣传长期坚持才能真正深入人心,取得成效。
(3)奶奶正把过期药品及其包装盒,还有一些用过的餐巾纸投进了可回收垃圾桶内。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帮助奶奶进行正确的投放,并解释投放的理由。
12.(11分)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半个苹果的悔
朱成玉
①很小的时候,苹果树在我们这里极其罕见,方圆十几里,好像就我奶奶家有一棵,每年也只挂着几个零零落落的果实,个儿不大,却很香甜,在那个贫穷的年代,这几个苹果成了高档品,因为我是爷爷奶奶的长孙,是全家十几口人的宝贝疙瘩,附近的小朋友总是羡慕我一年能吃上几个苹果。
②10岁那年,苹果树许是老了,整棵树上只结了一个苹果,因为这是唯一的苹果,所以我老是抬头看它——打我发现它的那一天起。我看着它慢慢长大,从青涩到微红,然后这红色一点点加深。其间我总是担心它会被风吹掉下来,或者被虫子蛀了,或者被小鸟吃了,有个调皮的邻居小伙伴,比我大一岁,也许是嫉妒,也许是馋嘴,总不时拿石头去投那个苹果,于是我总跟他急,阻止他的暴行,并为此和他吵架。非常庆幸的是,那小可爱一直好好地挂在那里,好像它本就该只属于我。直到红透了,我让大人摘下来,握在手里,闻着、亲着,久久舍不得吃,那香味是如此的清新甜蜜。
③“能给我半个苹果吗?”那顽皮的小子不知啥时候冲到我前面,对我说,“一小半就行啊,我想让爷爷尝尝苹果的味道。爷爷生病了,躺在床上,他一辈子没吃过那么好吃的苹果呢!”
④……
⑤好吧。我无比悲壮地做出决定,把我的宝贝使劲地掰开,空气中瞬间弥漫着它的甜味。
⑥我迟疑了一下,但还是把大的那一半给了他,他一边道谢一边接过来,刚转身走了没几步我就看见他迫不及待地偷偷咬了一口。
⑦“你……”我顿时感到一种被欺骗的屈辱。
⑧我看见他的脸红了,一边跑一边喊:“剩下的给爷爷吃,我就吃了一小口。”
⑨他果然是骗了我,因为我看见他的爷爷正赶着牛车从我的门前经过,健硕的手臂使劲挥舞着鞭子,嘴里“驾驾”地吆喝着,声若洪钟。
⑩从此,他见了我就浑身的不自在。他是一个自尊心极强的人,我们在一个小学上学,他比我高一届,学习成绩一直都是名列前茅的。自然,见面的时候很多,他就像老鼠躲猫一样地躲着我,我猜他大概是担心我把他骗苹果吃的事情露出去吧。他不知道,其实我早就已经不介怀这件事了。
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他辍学了,我们没再见过面。直到30年后,我衣锦还乡,无意间见到了同样已是人到中年的他。他胡子拉碴,全身上下也都脏兮兮的,40多岁的人了,还没娶上媳妇,没有工作,在家养了几头猪,勉强维持生计。
他说那时候每天脑子里就只有那半个苹果,他恼恨自己的嘴馋,更恨自己编的那个谎言,以至于学习成绩下降了许多,也就水到渠成地干脆退了学。
我很讶异,按理说他的学习成绩那么好,如果能够继续上学,一定会比我更有前途,可是就因为这个小得不能再小的事件,改变了他的一生。
那半个苹果就像他的人生,也跟着丢失了一半,美好的那一半。
那半个苹果的谎言,就像一条蛀虫,毁掉了他一生的苹果树!
(1)用简洁的语言概述邻居小伙伴“悔”的事情。
(2)文章第③段,邻居小伙伴要求“我”分一半苹果给他,让“爷爷尝尝苹果的味道”,“我”是怎么想的?请联系上下文,用第一人称在第④段省略处补写出此刻“我”的心理活动。
(3)直到30年后,我衣锦还乡,无意间见到了同样已是人到中年的他。他胡子拉碴,全身上下也都脏兮兮的,40多岁的人了,还没娶上媳妇,没有工作,在家养了几头猪,勉强维持生计。”此处交代了“我”衣锦还乡而“他”却勉强维持生计有什么作用?
(4)文章结尾的画线句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三、古诗文阅读(15分)
13.(4分)古诗文阅读。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偶成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1)《偶成》中,作者选择了    和    两幅画面来代表光阴流逝。
(2)这两首诗都是对学习的感悟,但侧重点却不同,《观书有感》告诉我们    ;《偶成》则告诉我们    。
14.(11分)文言文阅读。
曾子①杀彘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②还,顾③反为女杀彘④。”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⑤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注释]①曾子:孔子的弟子;②女:通“汝”;③顾:回来;④彘(zhì):猪;⑤特:只不过。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①曾子之妻之市 ②听父母之教
B.①其子随之而泣 ②今子欺之
C.①汝还 ②顾反为汝杀彘
(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母 欺 子 子 而 不 信 其 母 非 所 以 成 教 也。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4)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认为曾子有必要杀彘吗?为什么?请举一个你生活中的实例作简答。
四、写作:(30分)
15.(30分)一份_____的作业
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如有趣、特殊、难忘……,然后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记叙文。注意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入学摸底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语文知识积累(34分)
1.(4分)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春天走到山上,看到满山花朵绽  zhàn 放,忍不住欢兴鼓舞,想尽情大喊几声。夏天漫步海(bīn)  滨 ,一抬头看到满天繁星,心中忽然被许多喜悦和惊(yà)  讶 充满,竟然可以热泪(yíng)  盈 眶。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解答】答案:
zhàn 滨 讶 盈
【点评】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2.(2分)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静谧 赏赐 精兵间政 落荒而逃 触类旁通
B.抽噎 名誉 积劳成疾 司空见惯 相题并论
C.咳嗽 厨房 蜂拥而至 囫囵吞枣 寝不安席
D.鼎盛 书藉 纷至踏来 竭泽而渔 脍炙人口
【分析】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
【解答】A.有误,“精兵间政”的“间”应为“简”。
B.有误,“相题并论”的“题”应为“提”。
C.正确。
D.有误,“书藉”的“藉”应为“籍”,“纷至踏来”的“踏”应为“沓”。
故选:C。
【点评】字形是基础部分常考的知识点之一,平时要做好字词积累,答题时认真辨析。
3.(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别的学生都在抓紧时间汲取知识,他却苦心孤诣地沉迷游戏,父母为此心急如焚。
B.周末参加社区志愿者服务的华西医院的医生们表示,他们所做的事是微不足道的。
C.听到这个幽默的故事,他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D.此刻,老师与孩子们在舞台上开心地拥抱,共享天伦之乐,庆祝本校合唱团荣获冠军。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题,我们平时要积累大量的成语,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解答】A.有误,苦心孤诣: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褒贬不当;
B.正确;
C.有误,忍俊不禁:忍不住笑。词义和“笑了”语义重复;
D.有误,天伦之乐:泛指家庭的快乐。对象错误。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感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4.(2分)下列句子的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你先坐下,”她说:“我们好好谈谈。”
B.在人生的旅途中,你的身边需要有三、两个知心朋友。
C.去好呢,还是不去好?
D.“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分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使用正误的辨析。平时学习中,我们要掌握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解答】A.有误,在引用人物语言中间交代说话者,“说”后面应使用逗号,所以句中的“她说”后面的冒号应改为逗号;
B.有误,约数中间不可使用顿号,所以句中的顿号应删去;
C.正确;
D.有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不独立引用,句末的逗号应在引号的外面。
故选:C。
【点评】解答此题,注意熟记分号、冒号、引号、括号、叹号、问号的用法,重点注意句子中分层时逗号、顿号、分号的综合运用,以及引号和冒号的综合应用。
5.(2分)下列是同学作文的句子,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项是的一项是(  )
A.我认为我们学校的卫生情况的确有待改善。
B.平时除了考试要考的基本名著外都没时间去看书,更别说买书了。
C.可如今却像倒过来一样,父母总是处心积虑地为我料理一切。
D.但我认为单单只为了成功而前进是目光短浅的。
【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要掌握常见的病句类型并通读所有句子,在此基础上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提取句子主干,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解答】A.正确;
B.有误,缺主语,在“都没时间去看书”加“我们”;
C.有误,“处心积虑”是贬义词,不符合语境,改为“殚精竭虑”;
D.有误,句式杂糅,改为“但我认为,单单只为了成功而前进是目光短浅的”。
故选:A。
【点评】病句辨析类答题技巧:①看主干,缩句。看句子主干有无问题,主谓宾是否都有,是否搭配不当。②看语序,尤其是形容词的顺序问题。③看搭配,比如说可以“提高能力”,却不能“养成能力”;可以“提高水平”,却不能“培养水平”。④有关联词的复句,主语相同,关联词置于主语后;主语不同的句子,关联词置于主语前。
6.(2分)依次填入文段空缺中,正确的一项是(  )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与黄河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黄河流千古,流出了___________,流出了___________,流出了___________。
①生生不息的炎黄子孙
②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③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A.③②① B.①③② C.③①② D.①②③
【分析】本题考查语境的衔接。解答此题,要看具体语境,注意和前后文内容上的联系。
【解答】仔细阅读语句可知,“漫无边际的黄土地”“生生不息的炎黄子孙”“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在语意上有递进意味,因此排序应为③①②。
故选:C。
【点评】解答此题,要在读懂语意的基础上结合语境进行分析。
7.(2分)按一定顺序,重新排列下面各组词语,排序准确的一项是(  )
①元宵节 ②除夕 ③重阳节 ④清明节 ⑤春节 ⑥中秋节(  )
A.②⑤①④⑥③ B.⑤①④③⑥② C.②⑤①④③⑥ D.⑤①④⑥③②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和排序能力。广义的文化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作答即可。
【解答】①是正月十五,②是农历腊月最后一天,③是农历九月九,④是公历四月初,⑤是正月初一,⑥是农历八月十五。先后顺序是:⑤①④⑥③②。
故选:D。
【点评】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8.(11分)在横线上填入合适的诗句。
(1)春天是什么?她是杜甫笔下的“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也是杜牧笔下的“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的红花绿树。
(2)陆游教育儿子不但要注重学习书本知识,更要注重社会实践的诗句:“ 纸上得来终觉浅 , 绝知此事要躬行 ”。
(3)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用诗人王维的“ 独在异乡为异客 , 每逢佳节倍思亲 ”来表达对家人的思念。
(4)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做儿女的怎么能报答了母亲的爱呢?这使我们想起了两句诗:“ 谁言寸草心 , 报得三春晖 ”。
(5)欧阳华考试不及格,回家的路上,他的心情真是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紧张极了。(填一句歇后语)
(6)同桌胡明是个贪玩的孩子,你准备这样一条名言送给他:“ 书山有路勤为径 , 学海无涯苦作舟 ”告诉他自古以来,多少人的成功就是勤奋换来的。
【分析】本题考查诗文名句默写。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字。
【解答】答案为:
(1)润物细无声 千里莺啼绿映红(重点字:莺)
(2)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重点字:躬)
(3)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4)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重点字:晖)
(5)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6)示例: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点评】诗文积累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重点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并注意重点字词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与书写。
9.(4分)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词语。
(1)使弈秋诲二人  教导 
(2)及日中则如盘盂  到 
(3)及其日中如探汤  热水 
(4)虽与之俱学  一起 
【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解答】(1)句意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诲:教导。
(2)句意为:等到正午就小得像一个盘子。及:到。
(3)句意为:等到中午的时候像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汤:热水。
(4)句意为:虽然和前一个人一起学棋。俱:一起。
答案:
(1)教导; (2)到; (3)热水; (4)一起。
【点评】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这类题不仅要靠积累,还需掌握一定的推断技巧。
1.直接迁移法
又称“联想推断法”,即联系已学课文中有关该词的用法推断词义。
如:“过而能知,可以为明”中的“过”字,如果能联想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人恒过,然后能改”的“过”的意思,就能理解该句中“过”的意思为“犯错”。
2.语境推断法
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如:河北中考出现课外文言句“使者及门”的“及”,结合上下文语境可知“及”应为“到”的意思。
3.组词推断法
将文言文中的词语进行扩充,组成现代汉语中的词语,然后再根据具体语境确定文言实词的词义。
如:“杂然而前陈者”中“陈”字的字义推断,大家可以把“陈”组成几个词语,从中作选择:陈列、陈旧……通过筛选不难找到“陈列”这个意思。
4.成语印证法
成语中保留着大量的文言词义,可以用熟知的成语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词义,如河北2015年真题中“而己有饥色”中的“色”,可联系成语“面不改色”的“色”来理解,意思为“脸色”。
10.(3分)根据提供的信息,分别写出对应的相关内容。
①赤兔马 单刀赴会 败走麦城 作品: 《三国演义》 
②海滩 荒岛“星期五”英国历险 主人公: 鲁滨逊 
③火焰山 铁扇公主“定风丹”孙悟空 故事情节: 三借芭蕉扇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本推荐名著的掌握程度,根据平时的阅读积累作答即可。
【解答】本题考查名著故事情节的掌握。①中的信息都与关羽有关,选自《三国演义》。②是《鲁滨逊漂流记》中的情节,主人公是鲁滨逊。③是《西游记》中的三借芭蕉扇。
答案:
①《三国演义》②鲁滨逊(鲁滨孙) ③三借芭蕉扇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体裁、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等,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这样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二、现代文阅读(21分)
11.(10分)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垃圾分类知多少
提倡垃圾分类的原因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每年以5%至8%的速度增长,堆放在城市郊区的垃圾侵占大量田地,约一半的垃圾没有经过无害化处理就被“填埋”。面对这一严峻的局面,加快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从生活源头落实垃圾减量和垃圾分类工作迫在眉睫。研究垃圾问题的专家们认为:垃圾分类收集便于统一处理,减少有毒害的垃圾污染土壤、河流、地下水以及大气等自然环境,最大限度的杜绝这些垃圾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保障人居环境的清洁优美。此外废纸、废铁、废玻璃、废弃食物等垃圾中含有可用资源,具有回收利用价值,如每利用1吨废纸,就可造纸800千克,相当于节约木材4立方米。
我国推行垃圾分类的现状
记者在各地安装了分类垃圾桶的广场进行了调查。广场垃圾桶里全是果皮果核、牛奶盒、塑料袋、废纸。记者随机询问了20名市民,多数市民对如何分类都是“一头雾水”。一位中年妇女说:“不是我不想分类,只是不知道要扔的这些矿泉水瓶子、纸巾、圆珠笔芯,哪些是没用的,哪些又是可回收的。”
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指引
走出国门看垃圾分类
推行垃圾分类在一些发达国家取得了显著成效,他们的一些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
日本的每一家住户从1980年开始都会在每年12月收到一张来年的特殊“年历”:每月的日期都用黄、绿等不同的颜色来标注,每一种颜色代表哪一天可以扔哪种垃圾。“年历”上还配有各种垃圾的漫画,告诉人们不可回收的垃圾包括哪些,可回收的垃圾包括哪些。
加拿大多伦多市政府2007年规定,一户居民生活垃圾的收集上限为每周6袋。市政垃圾收集车不负责运送超出上限的额外垃圾,居民须自行将这些垃圾运送至当地的中转站。未按有关规定处理垃圾的居民将被处约合90美元的罚款。
(1)垃圾分类有哪些好处?
(2)下列选项表述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  B 
A.分类垃圾桶的颜色分为绿色、红色、蓝色、灰色,依次代表用于投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
B.专家的说法让我们知道:垃圾分类收集可以完全杜绝有害垃圾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实现人居环境的清洁优美。
C.尽管一次性纸杯、餐具等可以作为可回收物回收,但我们也要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产品,从生活源头落实垃圾减量也是应对严重垃圾问题的方法之一。
D.通过宣传来提倡垃圾分类是一种可行的手段,但要做到内容通俗易懂、宣传长期坚持才能真正深入人心,取得成效。
(3)奶奶正把过期药品及其包装盒,还有一些用过的餐巾纸投进了可回收垃圾桶内。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帮助奶奶进行正确的投放,并解释投放的理由。
【分析】本题是关于“垃圾分类”的主题阅读。第一题考查筛选信息,第二题考查理解材料内容筛选信息,第三题考查理解材料内容及语言表达。
【解答】(1)结合“堆放在城市郊区的垃圾侵占大量田地”可知,垃圾分类有利于保护耕地;结合“垃圾分类收集便于统一处理,减少有毒害的垃圾污染土壤、河流、地下水以及大气等自然环境,最大限度的杜绝这些垃圾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保障人居环境的清洁优美”可知,垃圾分类有利于减少污染环境、有利于人们身体健康;由“废纸、废铁、废玻璃、废弃食物等垃圾中含有可用资源,具有回收利用价值”可知,有利于节约能源,能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
(2)ACD.正确。
B.有误,原句是“最大限度的杜绝这些垃圾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保障人居环境的清洁优美”,此项“可以完全杜绝有害垃圾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实现人居环境的清洁优美”说法太绝对化。
故选:B。
(3)结合材料内容可知,过期药品属于有害垃圾,不能放在可回收垃圾桶内。用过的餐巾纸属于其他垃圾。根据这些内容帮助奶奶进行正确的投放即可。
答案:
(1)①有利于保护耕地; ②有利于减少污染环境; ③有利于节约能源; ④有利于人们身体健康;⑤能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
(2)B
(3)示例参考:奶奶,过期药品中的化学成分会因变质产生有害物质,所以过期药品和它的包装属于有害垃圾,应该投入红色有害垃圾桶;餐巾纸水溶性太强不可回收,应该投入灰色其他垃圾桶内。
【点评】材料阅读题给出一组材料,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解答此类题,要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用简洁、流畅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见解。
12.(11分)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半个苹果的悔
朱成玉
①很小的时候,苹果树在我们这里极其罕见,方圆十几里,好像就我奶奶家有一棵,每年也只挂着几个零零落落的果实,个儿不大,却很香甜,在那个贫穷的年代,这几个苹果成了高档品,因为我是爷爷奶奶的长孙,是全家十几口人的宝贝疙瘩,附近的小朋友总是羡慕我一年能吃上几个苹果。
②10岁那年,苹果树许是老了,整棵树上只结了一个苹果,因为这是唯一的苹果,所以我老是抬头看它——打我发现它的那一天起。我看着它慢慢长大,从青涩到微红,然后这红色一点点加深。其间我总是担心它会被风吹掉下来,或者被虫子蛀了,或者被小鸟吃了,有个调皮的邻居小伙伴,比我大一岁,也许是嫉妒,也许是馋嘴,总不时拿石头去投那个苹果,于是我总跟他急,阻止他的暴行,并为此和他吵架。非常庆幸的是,那小可爱一直好好地挂在那里,好像它本就该只属于我。直到红透了,我让大人摘下来,握在手里,闻着、亲着,久久舍不得吃,那香味是如此的清新甜蜜。
③“能给我半个苹果吗?”那顽皮的小子不知啥时候冲到我前面,对我说,“一小半就行啊,我想让爷爷尝尝苹果的味道。爷爷生病了,躺在床上,他一辈子没吃过那么好吃的苹果呢!”
④……
⑤好吧。我无比悲壮地做出决定,把我的宝贝使劲地掰开,空气中瞬间弥漫着它的甜味。
⑥我迟疑了一下,但还是把大的那一半给了他,他一边道谢一边接过来,刚转身走了没几步我就看见他迫不及待地偷偷咬了一口。
⑦“你……”我顿时感到一种被欺骗的屈辱。
⑧我看见他的脸红了,一边跑一边喊:“剩下的给爷爷吃,我就吃了一小口。”
⑨他果然是骗了我,因为我看见他的爷爷正赶着牛车从我的门前经过,健硕的手臂使劲挥舞着鞭子,嘴里“驾驾”地吆喝着,声若洪钟。
⑩从此,他见了我就浑身的不自在。他是一个自尊心极强的人,我们在一个小学上学,他比我高一届,学习成绩一直都是名列前茅的。自然,见面的时候很多,他就像老鼠躲猫一样地躲着我,我猜他大概是担心我把他骗苹果吃的事情露出去吧。他不知道,其实我早就已经不介怀这件事了。
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他辍学了,我们没再见过面。直到30年后,我衣锦还乡,无意间见到了同样已是人到中年的他。他胡子拉碴,全身上下也都脏兮兮的,40多岁的人了,还没娶上媳妇,没有工作,在家养了几头猪,勉强维持生计。
他说那时候每天脑子里就只有那半个苹果,他恼恨自己的嘴馋,更恨自己编的那个谎言,以至于学习成绩下降了许多,也就水到渠成地干脆退了学。
我很讶异,按理说他的学习成绩那么好,如果能够继续上学,一定会比我更有前途,可是就因为这个小得不能再小的事件,改变了他的一生。
那半个苹果就像他的人生,也跟着丢失了一半,美好的那一半。
那半个苹果的谎言,就像一条蛀虫,毁掉了他一生的苹果树!
(1)用简洁的语言概述邻居小伙伴“悔”的事情。
(2)文章第③段,邻居小伙伴要求“我”分一半苹果给他,让“爷爷尝尝苹果的味道”,“我”是怎么想的?请联系上下文,用第一人称在第④段省略处补写出此刻“我”的心理活动。
(3)直到30年后,我衣锦还乡,无意间见到了同样已是人到中年的他。他胡子拉碴,全身上下也都脏兮兮的,40多岁的人了,还没娶上媳妇,没有工作,在家养了几头猪,勉强维持生计。”此处交代了“我”衣锦还乡而“他”却勉强维持生计有什么作用?
(4)文章结尾的画线句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分析】文章写的是小伙伴为了分“我”的苹果吃,竟然撒谎说他爷爷病了。事后,他深感自责、愧疚甚至自卑,这成了他心里的“魔咒”,最终导致他成绩下降,半道辍学。我们两个的人生截然不同。可见一个小小的谎言的危害有多大。
【解答】(1)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通读文章归,抓住关键语句提炼概括。根据“那顽皮的小子不知啥时候冲到我前面,对我说,‘一小半就行啊,我想让爷爷尝尝苹果的味道。爷爷生病了,躺在床上,他一辈子没吃过那么好吃的苹果呢’”“他说那时候每天脑子里就只有那半个苹果,他恼恨自己的嘴馋,更恨自己编的那个谎言,以至于学习成绩下降了许多,也就水到渠成地干脆退了学”可知:邻居小伙伴以让爷爷尝尝苹果味道为由,骗取了“我”的半个苹果吃,导致成绩下降,最终辍学,一辈子无为。
(2)本题考查人物心理活动。联系上下文内容,结合人物特点分析揣摩。由第②段文字可以看出,“我”对那唯一一个苹果是多么珍惜,可伙伴说他爷爷病了,想吃苹果,让“我”分一半给他,“我”肯定是十分不舍;可一想到伙伴的孝心,“我”又不忍拒绝,经过思想斗争,还是“无比悲壮地做出决定,把我的宝贝使劲地掰开”,分给了他一半。据此分析整理作答,言简意赅,条理清晰。
(3)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运用。三十年后,“我”衣锦还乡;当年的伙伴却光棍一条,生活艰难。这是把二人的境况做了比较,是对比的写作手法。通过强烈的对比,突出当年骗取半个苹果吃对“他”的影响之大,突出文章主旨。
(4)本题考查句子理解。“那半个苹果的谎言,就像一条蛀虫,毁掉了他一生的苹果树”,结合上下文来理解分析。小伙伴当年为了让“我”分给他一半苹果吃,竟然撒了个谎,骗了“我”,这件事成了他一生的阴影,这个谎言就像一条蛀虫,对他的人生造成了重大的影响。他因此陷入了自责、愧疚和自卑中无法自拔,以至于中途辍学,毁了前途。这句话中,把“谎言”比作“蛀虫”,把“人生”比作了“苹果树”,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一个小小的谎言给人带来的危害是有多大!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答案:
(1)邻居小伙伴以让爷爷尝尝苹果味道为由,骗取了“我”的半个苹果吃,导致成绩下降,最终辍学,一辈子无为。
(2)示例:这可是我等了一年的苹果啊,我多少光阴都耗在守护它上面了,现在有人竟要和我分享这个苹果,我怎么舍得呢?可是他的哀求又让我无法拒绝,毕竟那是一颗孝心呢。(结合语境,合乎情理即可)
(3)强烈的对比,突出当年骗取半个苹果吃对“他”的影响之大,突出文章主旨。
(4)示例:用了比喻的手法,把人生比作苹果树,“我”的邻居小伙伴骗取半个苹果这个谎言,就像一条蛀虫,导致他成绩下降,以致辍学,毁了他的一生,可见,一个小小的谎言带来的危害是多么大!
【点评】揣摩人物心理,先要明确人物此时所处的情境和此时应有的、合理的心理内容。语言表述时要注意人称,很多题目暗含要求用第一人称:要用“我”,写人物的内心独白。注意要符合人物性格,符合当时情况。
三、古诗文阅读(15分)
13.(4分)古诗文阅读。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偶成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1)《偶成》中,作者选择了  池塘春草 和  梧叶秋声 两幅画面来代表光阴流逝。
(2)这两首诗都是对学习的感悟,但侧重点却不同,《观书有感》告诉我们  人需要不断地读书,不断地吸取新的知识 ;《偶成》则告诉我们  珍惜时间很重要 。
【分析】《观书有感》是宋代理学家朱熹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是描绘作者“观书”的感受,借助生动的形象揭示深刻的哲理。第一首诗借景喻理,借助池塘水清因有活水注入的现象,比喻要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
《偶成》是南宋理学家朱熹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的前两句是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告诫年轻人们;后两句是含蓄而形象地写出光阴似箭、时不我待的感受。全诗言明白易懂,形象鲜明生动,把时间快过,岁月易逝的程度,用池塘春草梦未觉,阶前梧桐忽秋声来比喻,十分贴切,备增劝勉的力量。
【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意象的把握。“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诗人以敏锐、细腻的笔触,借用前人诗句中的优美形象,结合自己对“少年易老学难成”的深切感受,把时间快过,岁月易逝的程度,用“池塘春草”“梧叶秋声”来比喻,十分贴切,备增劝勉的力量。
(2)本题考查诗歌道理的把握。《观书有感》借清澈的方塘需要“源头活水”来阐明人需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心智才能更加开豁、更加敏锐。或者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偶成》全诗通过梦未醒、梧叶已落来比喻光阴转瞬即逝,告诫青年人珍视光阴,努力向学,用以劝人,亦用于自警。告诫人们要珍惜光阴,追求学业,感叹人生苦短,要抓紧时间学习,将来才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蹉跎人生。青春的日子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要珍惜,不能轻易放过。
答案:
(1)池塘春草;梧叶秋声
(2)人需要不断地读书,不断地吸取新的知识;珍惜时间很重要
译文:
《观书有感》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偶成》青春的日子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要珍惜,不能轻易放过。还没从美丽的春色中一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
【点评】鉴赏诗歌,要注意结合诗人的生平经历,诗歌的写作背景,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不可仅仅理解字面意思。
14.(11分)文言文阅读。
曾子①杀彘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②还,顾③反为女杀彘④。”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⑤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注释]①曾子:孔子的弟子;②女:通“汝”;③顾:回来;④彘(zhì):猪;⑤特:只不过。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C 
A.①曾子之妻之市 ②听父母之教
B.①其子随之而泣 ②今子欺之
C.①汝还 ②顾反为汝杀彘
(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母 欺 子 子 而 不 信 其 母 非 所 以 成 教 也。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4)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认为曾子有必要杀彘吗?为什么?请举一个你生活中的实例作简答。
【分析】参考译文:
曾子的夫人去集市上去赶集,他的儿子哭着也要跟着去。他的母亲对他说:“你先回家呆着,待会儿我回来杀猪给你吃。”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回来,就看见曾子要捉小猪去杀。她就劝止说:“我只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妻子,这可不能开玩笑啊!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要向父母亲学习,听从父母亲给予的正确的教导。现在你欺骗他,这就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啊。”于是把猪杀了,煮后吃了。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A.不同,动词,去/助词,的;
B.不同,名词,儿子/代词,你;
C.相同,代词,你。
故选:C。
(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这个句子的大意是: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啊。据此断句为: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句中重点词语有:非,没有。智,智慧,判断能力。句意为: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要向父母亲学习,听从父母亲给予的正确的教导。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曾子杀彘》讲述曾子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的故事。同时这个故事也教育成人,自己的言行对孩子影响很大。由此可见,曾子杀彘有必要。曾子为了不失信于小孩,竟真的把猪杀了煮给孩子吃,目的在于用诚实守信的人生态度去教育后代、影响后代。只有言传身教,才能使孩子诚实无欺。例如:家长如果想让孩子养成诚实守信的品质,自己就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这样在家庭生活中,孩子潜移默化地就会受到感染;反之,家长答应别人的事不能遵守诺言,久而久之,孩子看在眼中,也会受到不良影响。
答案:
(1)C
(2)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3)婴儿还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有待向父母学习,听从父母的教导。
(4)示例:有必要,曾子为了不失信于小孩,竟真的把猪杀了煮给孩子吃,目的在于用诚实守信的人生态度去教育后代、影响后代。只有言传身教,才能使孩子诚实无欺。例如:家长如果想让孩子养成诚实守信的品质,自己就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这样在家庭生活中,孩子潜移默化地就会受到感染;反之,家长答应别人的事不能遵守诺言,久而久之,孩子看在眼中,也会受到不良影响。
【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
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四、写作:(30分)
15.(30分)一份_____的作业
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如有趣、特殊、难忘……,然后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记叙文。注意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分析】本题为半命题作文。要求以“一份……的作业”为题,写一篇习作。作为一名学生,对于作业并不陌生,家庭作业、实践作业……想想你对哪次“作业”印象深刻,围绕这次作业发生了什么事情,结合自己的作业实践选材。无论写什么作业,都要想好开头、结尾,做到首尾呼应。注意把内容写具体、写生动,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还要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及修辞手法,用到积累的好词佳句。
【解答】
一份特殊的作业
我们天天都会写作业,有时,还会做一些特殊的作业,至今我还记得两年前老师布置的一份特殊的作业。老师让我们回家时对妈妈说一句“我爱您!”再为她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家务。
那一次,接到任务的我们惊讶极了,有的还做出呕吐状。在路上我一直犹豫不决,在家门口转悠了半天,终于下定决心,掏出钥匙打开门,轻轻地走到厨房。妈妈正在炒菜,看着妈妈忙碌又略带弯曲的背影,我突然发现妈妈的头上竟然有了几根白发。天啊,年轻的妈妈为了我们这一个家庭,特别是为了我,操心劳碌,起早贪黑,已经显出了一丝老态!“妈妈……今天吃什么?”我犹豫了一下,但还是什么都没说。“鱼!”妈妈愉快地说。哦,今天又是我最喜欢的鱼。饭桌上和以往一样,妈妈很自然地把鱼肚上最肥、最嫩又没有小刺骨的一块夹给了我,“妈妈,今天你吃这块。”我说。“不,妈妈不爱吃这个,我就爱吃这里!”妈妈说完给自己夹了一块有很多小刺的鱼尾部分,我突然想起来,在我的记忆里,只要是吃鱼,妈妈竟从没吃过鱼肚!难道妈妈真的只是喜欢吃鱼尾?不!看着妈妈碗里鱼尾,“妈妈,我爱您。”我忍不住大声说。“什么?”妈妈用不敢相信的眼神望着我。“妈妈,我爱您,谢谢您!”我大声说。“这丫头,今天是怎么了,快吃你的饭吧。”妈妈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欣慰,我竟发现她的眼圈变红了。接下来,妈妈显得比以往更加高兴,我瞥了一眼妈妈,发现她正在慈祥地凝视着我,嘴角洋溢着一丝幸福的笑容。
那个晚上,我帮妈妈洗碗、拖地、整理房间,妈妈什么也没有说,只是高兴地看着我,若有所思地微笑着。
从那以后,我忽然觉得自己一下子懂得了书本上所说的母爱,那是一种无私却不求回报的爱,这天底下最伟大的爱。我从心底里谢谢老师给我们布置的这份特殊的作业,它至今让我难以忘怀。
【点评】说句“我爱您”,这是一个简单的作业,却是充满爱意的行为。作者用细腻的语言讲述着完成“作业”的过程。本文夹叙夹议,感情真实,发自肺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