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三位中国美术家++课件共24页-2022-2023学年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7.三位中国美术家++课件共24页-2022-2023学年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2-08-29 10:05: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三位中国美术家
人美版八年级上册美术课件
教材分析:
美术欣赏以美术作品为对象,美术作品由结合为有机整体的内容和形式两部分构成。所以,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就可以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着眼,进而整体地把握和理解美术作品 ——既体验审美感动又获得思想认识,既把握艺术价值,又理解社会价值。
美术作品通过视觉接受作用于人的精神情感,这种作用主要来自美术作品的精神内涵(即内容)。美术作品的内容是美术家在作品中以一定的美术形式表现出来的,即美术形式是美术内容的存在方式。美术欣赏作为从视觉接受到理性认识的过程,美术形式无疑具有先行性,欣赏者必须通过对作品形式的感受、释读、体验,才能把握到作品的内在意蕴(即内容),这里的 “内容”不是狭义上指一些主题性绘画中的故事、历史人物或情节,而是指所有美术形象所具有的审美的精神内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会多角度、多视点欣赏、评述美术作品; (2)了解这三位美术大师及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及风格特点;
(3)学会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
2、能力目标:
(1)养成运用信息技术查阅、收集资料的能力; (2)养成观察思考后分析、解决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养成美术学习的兴趣和欣赏、审美水平;
(2)体会中国传统的绘画发展与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3)通过作品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重点:多角度、多视点欣赏、评述三位大师的美术作品。
难点: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
情境导入
01
探索新知
02
艺术创作
03
拓展延伸
04
目录
CONTENTS
情境导入
Part 01
《记雁荡山花》中国画
这三幅作品的作者分别是谁?
《清明上河图》中国画
《群马》中国画
探索新知
Part 02
张择端:(1085年—1145年)字正道,汉族,琅琊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北宋末年杰出的现实主义画家。擅画楼观、屋宇、林木、人物。所作风俗画市肆、桥梁、街道、城廓刻画细致,界画精确,豆人寸马,形象如生。存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图》等,皆为我国古代的艺术珍品。作品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画以什么样的形式绘画的?
作者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图画中。图中所绘城廓市桥屋庐之远近高下,草树牛驴驼之大小出没,以及居者行者,舟车之往还先后,皆曲尽其仪态而莫可数记,全副场面浩大,内容极为丰富,整幅画作气势宏大、构图严谨、笔法细致,充分表现了画家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洞察力和高超的艺术表现能力。
艺术创作
Part 03
画面上都描绘了什么内容?
《清明上河图》宽25.2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这幅水墨淡彩的长卷画,规模宏伟,结构严密,以全景式的构图,真实细腻的描绘了宣和年间从开封城东南的郊野风光,到汴河水运、虹桥上下、城内外和市街数里之遥的生动景象。全图共画各类人物810多个,各种牲畜94头,房屋、楼阁100多间,大小船舶20余艘,画面内容大致可分为郊野、汴河街市三个段落。首段描绘清明时节的田园风光,疏林薄雾与农舍酒家相互映衬,田亩阡陌交错,农夫在田间村头工作,老柳新枝,春意渐浓,以负重驴队缓缓走来,清风徐徐,树草染绿,时转物换,一行挑担、骑马、抬轿、乘轿的人匆匆赶路,直奔汴河畔;汴河水道上,一座宽大的木桥飞架两岸,宛如彩虹,人们称之为“虹桥”,这幅画的中段就是以虹桥为中心,描绘汴河两岸繁华而又闲适的景象,虹桥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河中舳舻相连,逆水而上的大船横在河中间,船夫们奋力拨正过桥方向,有的站在船棚顶上,落下风帆,放倒桅杆,有的站在两侧船舷,用力撑篙,有的伸出长篙,撑住桥身指挥货船过桥,路上车马喧阗,有饮食摊、刀剪摊和各种杂货摊,两位摊主正在争相招呼一位过客来看自己的货物,沿河两侧,茶馆酒楼林立,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呈现出盛世节日的盛况;后段描绘汴梁街市繁华的情景,官府之街,市厘之居,商铺店坊鳞次栉比,官府、民居杂处其间,高级酒楼叫“正店”,小饮食店叫“脚店”,小商小贩,沿街叫卖,街上行人车马,摩肩接踵,穿短衣的是劳动者,骑马的是当官的,座轿的是妇女,一派商业都市的繁华景象绘声绘色的跃然绢素,整副画面人与物之远近疏密,动静繁简,通过画家传神之笔,运筹的周密贴切,准确别致,紧凑严密,起伏有节,虽充盈方寸之内却体现了百里之回的宏伟气象.
从画面上,可以看出,北宋时的商铺经营些什么。
他们的交通工具都是什么?能了解到哪些民族风俗?
(如:药店,各种小食品经营,日常杂货等。
独轮车,驴车,轿子,船只。
插柳是一种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斗茶:宋代是极讲究茶道的时代,一些文人雅士更流行斗茶的生活情趣,宋代斗茶之风极盛。)
徐悲鸿(1895-1953年),汉族,原名徐寿康,江苏宜兴市屺亭镇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擅长人物、走兽、花鸟,主张现实主义,于传统尤推崇任伯年,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所作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被称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主张发展“传统中国画”的改良,立足中国现代写实主义美术,提出了近代国画之颓废背景下的《中国画改良论》
徐悲鸿笔下的奔马有什么特点?
他笔下的马,深沉浑厚、傲骨嶙峋,精神抖擞。笔墨淋漓酣畅,他画的马,无论奔马、立马、走马、饮马、群马,都赋予了充沛的生命力。徐悲鸿有着深厚的西画功底。他的国画,融合中西画法,贯通古今技巧,有独到成就。
《奔马》
想一想,徐悲鸿想借奔马抒发自己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马,在中国人心目中始终是人才的象征,民族振奋的象征,执着于现实的徐悲鸿翻来覆去地画马,正是有所感而发,尽抒胸臆。
《田横五百士》油画
《愚公移山》中国画
潘天寿(1897—1971),字大颐,自署阿寿[1] 、寿者。现代画家、教育家。浙江宁海人。擅画花鸟、山水、偶作人物。兼善指画,亦能书法、诗歌、篆刻。他的绘画不受西方绘画艺术的影响,完全根植在民族艺术的土壤里。
《记写雁荡山花》是他深入雁荡山写生得来的这些山花幽草的细微题材,居然被他化为气势磅礴的巨制。为了使这些山花幽草表现得更鲜明突出,他采用双勾重彩画法,与大笔浓墨的写意岩石,取得粗细、刚柔、黑白、青红的强烈对比,并巧妙地使之达到对立统一,产生丰富的变化和动人的艺术效果,同时创造了花卉与山水结合的独特形式,以小见大,以平见奇。开创了“近景山水杂似山花野卉”的新技法。
《记雁荡山花》这幅画有哪些突出特点?
拓展延伸
Part 04
潘天寿的《朱荷》与我们平常看到的写意花卉有什么不同?
《朱荷》是潘天寿的指画,可谓是别具一格,成就极为突出。画的均为“映日荷花”,以泼墨指染,以掌抹作荷叶,以指尖勾线,生动之气韵,非笔力所能达。
潘天寿作画时,每画一笔,都要精心推敲,一丝不苟。他在“有常必有变”的思想指导下,取诸家之长,成自家之体,他的画材为平凡题材,但经他入手的画,却能产生出不平凡的艺术感染力。
齐白石《虾》中国画
李可染《牛》中国画
郑板桥《竹》中国画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