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书湖阴先生壁》说课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一、说教材
《书湖阴先生壁》是国家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的内容,是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作品。这首诗是题写在湖阴先生家墙壁上的。前两行写他家的环境,洁净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后两行转到院外,写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暗用“护田”与“排闼”两个典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山水主动与人相亲,正是表现人的高洁。诗中虽然没有正面写人,但写山水就是写人,景与人处处照应,句句关合,融化无痕。
二、说学情
本次课的教学对象为六年级学生,他们积累了一定量的古典诗歌,也学习了多首王安石的诗歌,对古诗学习具备一定的解读能力和方法。这首诗在预习过的情况下有不少学生早已会背诵,且通过问卷可以发现,大局部学生可以抓住诗中描写的内容,知道这篇古诗描写的是什么。并学会对偶句。但是,大局部的学生对于这首诗的感情基调理解存在问题。我打算以《书湖阴先生壁》作为一个突破口,作为鉴赏其他诗歌的一个范本,让学生初步学会怎样去欣赏一首诗,尤其是这类诗的欣赏。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及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所描绘的情境,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
3、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诗人退居田园后愉悦的心境。
过程与方法∶
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感情读;悟诗情,感情背。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态度。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1、体会诗人借景所传达的情感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
2、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
五、说教学法
说教法:
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水平以及教材的特点,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动用多种感官进入诗人描绘的情境,朗读感悟体会诗句的意境美。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教会学生学习。
说学法:
《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努力将学生置于课堂的中央。贯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指导思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采用的学习方法是朗读法、讨论法,借助插图注释,大胆想象等学法理解诗意感悟古诗的意境美,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六、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黄河的磅礴气势,它的感情基调是豪迈的。这节课我们学习诗的风格则迥然不同,那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王安石的这首诗《书怀阴先生壁》。
2、说说对诗题的理解。(书:书写,也就是写诗;壁:墙壁)。
反问学生:
①读题目停顿在哪呢?(书和胡阴先生后面)齐读课题。
②会读了,就告知题目意思。(作在胡阴先生家墙壁上的诗)
③走近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列宁曾称他为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梅花》、《元日》、《登飞来峰》等,王安石《泊船瓜州》中“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经典流颂。)
④阐述作者胡阴先生有什么关系?(胡阴先生名杨德逢,是作者元丰年间闲居江宁是的一位邻里好友,初夏时节,诗人又到湖阴先生家做客,对这里的景色环境十分欣赏,应主人要求题诗墙壁。)
(二)讲授新课:
1、自由地读一读全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老师强调畦)
2、再读此诗(叫学生),指导学生读诗时的停顿在哪?怎么停顿?
①讲授读诗要遵循平仄规律。(平仄分法:一声二声字是平声,三声四声字是仄声)
分法: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②按照平仄规律,自由练读,请人展示。
3、自由读一读全诗,借助注释及相关资料理解文章大意。
4、师述古诗大意,学生闭眼冥想。几间简朴的茅舍,由于经常打扫,檐洁壁净,没有苔藓生长的余地,成垄成行的花木把小小庭院装点的井井有条。这些全出自主人亲手栽培。一条快活的溪水环绕着大片碧绿的禾苗,俨然是稻田的守护者,两座多情的山峰不待邀请就推门而入,把青青秀色送入眼帘。
5、回答问题:这首诗共四句给我们呈现了两幅画面,如果从写作顺序,诗人是按什么顺序?(空间转移也叫空间顺序:按事物空间结构的顺序来说明,从外到内,从上到下,从整体到局部。)其中院内、院外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院内:简朴的房室异常洁净;院外:山水农田青绿有情)四人小组讨论及汇报
6、抓词感悟,说说新体会。(院内干净吗?从哪里知道。“净”)干净到什么程度呢?诗中用了一个词来形容。(无苔)
7、老师提出疑问,普及知识。(这就奇怪了!南京多雨当时又时值初夏多雨时节,这对青苔的生长比之其他时节更为有利,况且青苔性喜阴暗总是生长在僻静之处,较之其他杂草更难以扫除,诗人是如何让院子干净到连苔藓都不长了呢?)(时常打扫)
8、想象:这到底是个多爱干净的男子呀,想象一下春雨过后地上长满了苔藓,湖阴先生在打扫;夏风卷起漫天柳絮,湖阴先生在打扫;秋叶散落,如群蝶落花,湖阴先生在打扫;冬雪皑皑,花木凋零,湖阴先生依然在打扫。(学生体会湖阴先生的形象特点与情感)
9、汇报交流:
(1)湖阴先生朴实勤劳,爱好洁净,清静脱俗
10、院内的花木有什么特点?(一块块排列整齐的土地,文中的词是“成畦”)汇报交流:(1)体会前两句作者的兴趣高雅,热爱生活;
(2)湖阴先生的生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11、问问问学生,这么勤快的人,他还在哪些地方有所体现他的勤劳呢?展开想象,点名回答。
过渡:门外的景物是一条河流,一片农田,两座青山,在世人眼里山水,对这位志趣高洁的主人也有情谊。
(三) 感悟古诗:
1、读颈联诗,感悟修辞手法。(拟人)让学生举例,后让其说出诗句诗意。
2、颈联尾联相联系,找出运用的修辞手法。
(对偶:字数相等,结构相同的一对短语或相近的意思。)拓展延伸:还有哪些诗句是对偶的?
提示学生说(如: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绝句》杜甫;2、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3、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学完这首诗提能练疑
①描写景物,赞美主人品格,归根结底还是为了抒发诗人自己的思想感情,你感受到了吗?说一说吧。(诗人退隐贤居的恰当心境和从田园山水从与平民交往中所领略的无穷乐趣。)
②诗人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法,生动地传递出他的思想感情的呢?(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
3、最后有感情的朗读这是这首诗。
4、尝试背诵。
(四)课堂小结:
被黄河的磅礴气势所震撼,被江南水乡的美景所陶醉,被湖阴先生高洁的人品所打动。祖国的大好河山如此多娇,趁青春年少让我们背上行囊踏上旅程,去领略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秀美风光吧!
七、说板书设计
良好的板书是一门教学艺术,为了使教学内容更形象精炼的展现给学生,强化知识,促进思维。因此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书湖阴先生壁
院内 净无苔
花木成畦 洁净清新
院外 一水 护田 追求自然
两山 排闼。
八、说教学反思
本 转念一想,我解释:大家注意,当时的王安石退居乡村所看到的好友(湖阴先生杨骥)门前的景象,应当是在幽静的山村乡野,那里并非我们这里的农村田地的划分,作者所写或许就是为了突出好友悠闲自得的生活情趣,所以不妨理解为门前的花木就是好友(湖阴先生)所栽。其实这样的解释,我自己也没底气,到现在也很疑惑。(心想:如果备课充分,课前了解诗人和好友当时的背景,或许这个问题就不是问题。)
在学生理解最后一句“两山排闼送青来”时,再一次出现了分歧。一生说:“茅屋里的湖阴先生推开门,看到了远处两座青山送来的美景。”诗文旁边的注释,对“排闼”一词已有明确解释。学生的理解也是据此回答。但对作者的“立足点”把握不准,此处“两山排闼”应指远处两座相对而立的山仿佛推开了两扇门,把青翠的美景送到眼前来。(此处若非参考《教师用书》,恐怕也无底气做此纠偏。)
古诗词的教学的确是需要做很多的课前工作,这也让我不由得想起本周教研活动时,一位老师执教的《望天门山》。课堂上,老师环环相扣的设计思路,加上干练沉稳的教学风格,一节课理解诗意和想象画面可以说无懈可击。然而,就诗教诗,未免有失深度,特别是义务教育乃至高中大学,就李白“浪漫主义”诗风,或者可以在本诗教学中加以渗透。特别是“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一句中,对感受李白此类风格的诗,不妨拓展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豪迈;也不妨联系“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等诗中,对比阅读,初步感受诗中意蕴。
诗歌的画面、情趣、意境在同学们的讨论中一步一步立起来,课堂既轻松,又丰满。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