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范进中举
吴敬梓
童试 乡试 会试 殿试
考场 县、府、 省城 京城 皇宫
中者 名称 秀才、 相公、 生员、 举人 贡士 进士
第一名 解元 会元 状元
榜眼第二名
探花第三名
古代科举考试排名
考取功名后,他们拥有哪些权利?最低一级的功名是秀才,除了享有免除自己的徭役赋税之外,见了地方官也不用像普通老百姓一样下跪,只要对地方官拱手作揖即可,也可自称学生,称地方官为老师。秀才还可以穿盘领长衫、头戴“方巾”、脚蹬长靴,犯罪也不能直接对其用刑,必须上报州府批准。
举人那就更不得了,地位远高于秀才,个别优秀的可以直接当官,没有当官的也受人尊敬,成为一方名流,见到地方官不仅不用下跪,地方官还得给其赐座,与一县之县太爷平起平坐,一家人的赋税都可以被免除,除此之外,举人进京参加考试的费用也都有地方官府承担。
至于进士,那就已经是双脚踏入了官场,不仅不用交税,还可以享受朝廷的俸禄,他们一般都会被委派到各地主政,幸运的还可以留在京城做一个京官,正所谓“书中自有千锺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考中进士之后便体现的淋漓尽致。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高明《琵琶记》)
一士登甲科,九族光彩新。 (王建《送薛蔓应举》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汪洙《神童赋》)
读准下列词语
星宿 斋公 醉醺醺 癞蛤蟆 阎王
紧攥 带挈 腆 啐 嗑 讳 拙病
兀 绾 轩敞 瘟 桑梓 锭子 亲家
xiù zhāi xūn lài yán
zuàn qiè tiǎn cuì hé huì zhuō
Wù wǎn chǎng wēn zǐ dìng qìng
①这周学道(学道即主考官员)虽也请了几个看文章的相公,却自己心里想道:“我在这里面吃苦久了,如今自己当权,须要把卷子都细细看过,不可听着幕客,屈了真才。”主意定了,到广州上了任。
②次日,行香挂牌,先考了两场生员。第三场是南海、番禺两县童生。周学道坐在堂上,见那些童生纷纷进来,也有小的,也有老的,仪表端正的,獐头鼠目的,衣冠齐楚的,褴褛破烂的。最后点进一个童生来,面黄肌瘦,花白胡须,头上戴一顶破毡帽。广东虽是气候温暖,这时已是十二月上旬,那童生还穿著麻布直裰,冻得乞乞缩缩,接了卷子,下去归号。
③周学道看在心里,封门进去。出来放头牌的时节,坐在上面,只见那穿麻布的童生上来交卷,那衣服因是朽烂了,在号里又扯破了几块。周学道看看自己身上,绯袍锦带,何等辉煌!因翻一翻点名册,问那童生道:“你就是范进?”范进跪下道:“童生就是”。学道道:“你今年多少年纪了?”范进道:“童生册上写的是三十岁,童生实年五十四岁。”学道道:“你考过多少回了?”范进道:“童生二十岁应考,到今考过二十余次。”学道道:“如何总不进学?”范进道:“总因童生文字荒谬,所以各位大老爷不曾赏取。”周学道道:“这也未必尽然。你且出去,卷子待本道细看。”范进磕头下去了。
④那时天色尚早,并无童生交卷,周学道将范进卷子用心用意看了一遍。心里不喜道:“这样的文字,都说的是些甚么话!怪不得不进学。”丢过一边不看了。又坐了一会,还不见一个人来交卷,心里想道:“何不把范进的卷子再看一遍?倘有一线之明,也可怜他苦志。”从头至尾,又看了一遍,觉得有些意思;正要再看看,却有一个童生来交卷。
⑤又取过范进卷子来看,看罢,不觉叹息道:“这样文字,连我看一两遍也不能解,直到三遍之后,才晓得是天地间之至文,真乃一字一珠!可见世上糊涂试官,不知屈煞了多少英才!”忙取笔细细圈点,卷面上加了三圈,即填了第一名;将各卷汇齐,带了进去。发出案来,范进是第一。谒见那日,著实赞扬了一回。次日起马,范进独自送在三十里之外,轿前打恭。周学道又叫到跟前,说道:“‘龙头属老成。’本道看你的文字,火候到了;即在此科,一定发达。我复命之后,在京专候。”范进又磕头谢了,起来立着。学道轿子,一拥而去。范进立着,直望见门影子抹过前山,看不见了,方才回到下处,谢了房主人。他家离城还有四十五里路,连夜回来,拜见母亲。
任务一:梳理故事情节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范进被胡屠户教训及向他借钱赴考。
范进放榜当日因高兴过度而疯了。
范进被胡屠户打了一巴掌清醒了。
范进醒后应对人们对他的各种巴结奉承。
换种思路梳理情节——
围绕“中举”这一中心事件,按时间顺序,小说可分成哪两个部分 各写了哪些事
中举前 中举后
屠户贺喜 借钱不成 瞒着赴考 范进发疯
屠户治疯
乡绅拜访
任务二[聚焦变化]
范进中举后,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围绕这些“变化”,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从下列话题中选择一个,先简述变化(从文中找),再谈谈你对这一变化的看法。
①胡屠户对范进称呼、态度的变化
②范进对胡屠户称呼、态度的变化
③乡邻对范进态度的变化
④张乡绅对范进态度的变化
⑤范进中举后与乡邻、张乡绅交往时语言、神态的变化
现世宝穷鬼、烂忠厚没用、尖嘴猴腮、撒泡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
“如今我这女婿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
“有我这贤婿老爷,还怕后半世靠不着么?我每常说: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
自己心里懊恼道:果然天上的“文曲星”是打不得的
“姑老爷今非昔比……”
胡屠户对范进称呼的变化
中举前
中举后
胡屠户对范进态度的变化
只见他丈人胡屠户,手里拿着一副大肠和一瓶酒,走了进来。
屠户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
范进因没有盘缠,走去同丈人商议,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一个狗血喷头。
走到半路,遇着胡屠户来,后面跟着一个烧汤的二汉,提着七八斤肉,四五千钱,正来贺喜。
虽然是我女婿,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
范举人先走,胡屠户和邻居跟在后面;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
范进中举前 范进中举后 我的看法
胡屠户 对 范进 称呼
对 范进 态度 张乡绅
邻居 现世宝、穷鬼、想吃天鹅肉的癞蛤蟆、烂忠厚没用的人
贤婿、贤婿老爷、姑老爷、天上的星宿
动辄谩骂、挖苦,拒绝借钱
百般奉承,不敢打骂,主动送钱送物
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态度的强烈对比,勾画出胡屠户前倨后恭、嫌贫爱富、卑劣势利的嘴脸,极具讽刺意味。
原与他并无交往,不识范进
不理睬
立即前来拜见,还送银送房,与范进称兄道弟
拿蛋送鸡、背米送酒、称老爷
通过对比,写出了人们嫌贫爱富、趋炎附势。反映了人情淡薄和世态炎凉,人们对有钱有势者的巴结讨好、对贫穷落魄者冷漠无情的社会现状,极具讽刺意味。
中举前的范进
考到五岁才考得秀才,但他心不甘,不顾胡屠户的反对,自己筹钱应考,中举后又欢喜得发了疯。
受到胡屠户的辱骂,只是毕恭毕敬,没有愤怒,没有反驳,“唯唯连声”。
最后点进一个童生来,面黄肌瘦,花白胡须,头上戴一顶破毡帽。广东虽是气候温暖,这时已是十二月上旬;那童生还穿著麻布直裰,冻得乞乞缩缩,接了卷子,下去归号。
——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
热衷功名、懦弱迂腐、麻木卑怯
圆滑世故
对胡屠户的称呼由“岳父”转为“老爹”。和张乡绅应对自如:“晚生侥幸,实施有愧,却幸得出自老先生门下,可为欣喜。”
中举前的范进
胡屠户 欺贫爱富,粗俗势利,蛮横倨傲;阿谀奉承,趋炎附势的市侩形象。
张乡绅 道貌岸然,老奸巨滑
众邻居 嫌贫攀富,前倨后恭
人物众生相
封建科举的流毒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从他们身上足见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
这些人物众生相,折射出怎样的社会现实?
任务三 【 体会讽刺艺术】
(一)细品“夸张”
根据知识卡片的提示,在课文中找出一处运用夸张手法的细节描写,仿照示例,从夸张和真实两个方面进行点评。
知识卡片
夸张是修辞手法中的一种,故意夸大或缩小客观事物,以突出特征,加深印象。它是讽刺艺术的常用手法。
示例:胡屠户站在一边,不觉那只手隐隐的疼将起来;自己看时,把个巴掌仰着,再也弯不过来。自己心里道:“果然天上‘文曲星’是打不得的,而今菩萨计较起了。”想一想,更疼的狠了,连忙问郎中讨了个膏药贴着。
点评:此处是胡屠户打完范进后的心理描写。在范进中举前,胡屠户打范进后不会有任何感觉,但现在他认为范进是天上的文曲星,打了是要遭报应的,因此内心产生了强烈的负罪感。此处的夸张反映了胡屠户这类嫌贫爱富、势利庸俗之人的心理状态,极具讽刺意味。
摘录: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
点评:从范进看榜、念榜、拍手、疯笑、跌倒等描写中,我们看到了经历几十年辛酸悲苦的范进,在经历中举这一强烈的刺激后,疯得不知东南西北的丑态。作者对当时的读书人热衷科举,一旦功名到手就如醉如痴、惊喜若狂乃至发疯这种社会现实加以夸张的描写,把看似荒唐的现象描写得如此合乎生活的逻辑,具有尖锐的讽刺效果。
细节1: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
生动地描写了范进中举发疯时的语言、动作,写出了他丑态百出,可悲可叹,也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对读书人的迫害。
(二)细品细节:
小说善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细读课文,找一处例子体会其表达效果。
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以漫画式的写法,讽刺了胡屠户前倨后恭、趋炎附势的丑态。
这里主要通过揭示胡屠户言语和动作的矛盾:银子已经紧紧地攥在手里了,嘴上却偏说不要,暴露了胡屠户这个市侩爱钱如命的本性。
细节2.范举人先走,屠户和邻居跟在后面。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
细节3.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 ”…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
范进中举,喜极而疯,是喜剧,还是悲剧?
范进喜极而疯是一场喜剧:
1.文中写范进发疯和胡屠户打嘴巴都运用了夸张手法;
2.揭露了当时士人热衷功名的丑恶灵魂和市侩的趋炎附势的嘴脸;
3.范进终于清醒过来,结局圆满。
无论范进中举与否,他都是一个悲剧性人物。
为了所谓的“进学”,范进从20岁一直考到54岁,把一生浪费在科举中,逆来顺受,饱尝酸辛,甚至衣食无着,家人险些饿死,此为悲剧性之一。
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治好后又马上表现出虚伪、世故的一面,对胡屠户态度的变化、与张乡绅称兄道弟等都说明他早已被科举制度所腐蚀同化,扭曲了灵魂,丧失了良心,此为悲剧性之二。
把知识分子束缚在科举制度框架内,扼杀他的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灵魂,此为悲剧之三。
从众人前后截然不同的表现来看,整个社会都有着趋炎附势的风气,这种风气引诱着读书人不惜一切代价追求功名,腐蚀着一代又一代读书人,这是国家民族的悲剧。
出身于世代书香的官僚地主家庭,早年热衷科举,考秀才,但再也未中举人。考场上的失意,家庭生活由富到贫的变化,在与官僚、绅士的交往中,他逐渐看透了他们丑恶的灵魂,对现实,尤其对科举制度有了较深刻地认识,这些对他写作《儒林外史》有很大的影响,鲁迅先生说他“身为士人,熟悉其中情形,故其暴露丑态就能格外详细。”
本文通过范进中举喜极而疯及中举前后生活遭遇变化的描写,深刻批判了科举制度腐蚀读书人灵魂,摧残人才及败坏社会风气的罪恶,表现了封建末世的世道人心,对各类市侩小人也进行了有力的鞭笞和嘲讽。
明确主题